安徽的历史?

导读:安徽的历史? 巢湖附近有什么古人类遗址 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 皖南古部落的资料 宣城市有什么古迹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巢湖附近有什么古人类遗址

巢湖附近有巢湖人遗址。
巢湖人,古人类化石,又称为银山人。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智人化石,因1983年发现于巢湖市南7.5公里的银屏镇岱山村银山而得名。1982年4月、1983年10月和1986年11月,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3次发掘,在银山西侧一洞穴堆积中发现一块不完整的人类枕骨、一块附连3枚牙齿的左上颌骨及3枚零星牙齿。

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皖南古部落的资料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宣城市有什么古迹

宣城市历史悠久。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晔、谢聎、文天祥、沈括等先后出守于此,比如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文人遗产,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聎、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胜迹众多。“相看两步厌,只有敬亭山”。著名的“江南诗山”敬亭山名贯古今,自南齐谢聎以来,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近千篇。千年古刹广教寺虽毁,但宋代双塔寺国内罕见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城中更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谢聎楼。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成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 ,以其中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饮誉中外。绩溪龙川景区,龙峰耸立、凤山相望。登源蜿蜒。天马奔腾,村若龙舟,志赴江海。景区内的胡氏宗祠、胡宗宪尚书府等古迹浓缩了徽文化的精华。
  宣城古迹-----黄田洋船屋
  洋船屋在泾县黄田乡境内,其外形酷似轮船,人们称之为洋船屋。在清朝中期,上海等港口才刚刚出现洋船,而在交通闭塞的黄田山区,就已造出了设计精巧、结构别致的洋船屋,堪称是件奇事。
  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围以高墙,两侧开有深渠,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端微微上翘,院内的花园和塾馆,其高度不出院墙,亦无明显高差,唯“梅家村塾”两层,上层露于墙头之上,似“驾驶室”楼舱,舱腰为高层住宅和厅堂建筑,体积庞大,似为“客舱”,其中马房与厨房两处的院墙,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马头墙,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源于黄山脉的凤子河水,沿着洋船两侧开凿的深渠奔泻而去。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正在逆水而上,在经历了150余年的风雨剥蚀、波浪冲刷之后,这艘庞大而又奇特的“洋船”仍在凤子河里“行驶”着。
  洋船屋因孝而建。清道光年间,当时的黄田盐商朱一乔、朱宗怀父子在沪经商,成巨富,并接触到很多新事物。每每回到家中,便向家人讲述外面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朱一乔的母亲和妻子在听到“洋火轮”的情形后,产生了想见一见的愿望,因交通落后加之缠足致行动不便,难以出行,终未如愿,禀性孝顺的朱一乔为圆母亲夙愿,与儿子商议修建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一洋船屋。
  洋船屋现有20余幢房屋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4200多平方米,园内房屋错落有致,巷道纵横幽静,住宅区和前后花园布局精巧,曲折多变,其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亭台楼阁,古色古香。
  在洋船屋边还有一组古民居建筑与洋船屋相呼应,由三大进主体建筑和边屋组成,有前院,院门外有用麻石铺设的晒坦。远远望去,这组建筑形似候船室,晒坦就像是停靠洋船的码头。
  1998年5月,洋船屋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ash:c2006e68a033a4a312a9ce373db930e4d5ba5c2e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