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有名景点 安龙的名胜古迹

导读:安龙有名景点 安龙的名胜古迹 1. 安龙的名胜古迹 2. 安龙的名胜古迹是什么 3. 安龙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4. 安龙县历史文化 5. 安龙历史古迹 6. 安龙县的名胜古迹

1. 安龙的名胜古迹

兴义万峰林不是万州的。

万峰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  

万峰林,从海拔2000多米的兴义七捧高原边沿和万峰湖北岸,黄泥河东岸成扇形展开,逶迤连绵至安龙、贞丰等地。西北高,东南低,向万峰湖、黄泥河倾斜。上线以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寒土山为界,下线至海拔800米左右的亚热带红壤土山,形成一个环形山带。长200多公里,宽30―50公里,仅兴义市境内就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兴义市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根据峰林的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 

万峰林分为东峰林和西峰林两大片。对外开放的主要是下五屯镇境内的西峰林。

2. 安龙的名胜古迹是什么

安龙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奇异,风景秀丽多姿,是享誉滇、桂、黔三省的旅游胜地。 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龙头大山,蜿蜒百里,高山杜鹃,相映争辉,令人叹止,是地球上唯一;仙鹤坪,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绿树修竹弥山漫谷;笃山溶洞,神奇瑰丽,全国罕见,备受8国洞穴科学家、探险者青睐,认为是“亚州第一深洞”、“世界第二大溶洞群”;招堤风景区,三百年建造历史,融山、水一体;万峰湖景区,176平方公里水域,蓄水102亿立方米,湖中峰峦万重,烟波浩淼,堪称西南之最,夭生桥大坝为亚州第一高坝。还有晚清以来诸多近代杰出人物的故居、遗址及即将修复的古朴庄重的南明皇城等。 安龙招堤安龙县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众多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旅游胜地。县境位于贵州高原西南部,隶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东、东北、北、西分别与册亨、贞丰、兴仁三县和兴义市接壤,南隔南盘江与广西隆林自治县相望.境内多山,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部平缓,海子、坝地星罗棋布。除南部河谷地带外,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 15.1℃,干湿季节分明,素有不"小昆明"之称。

3. 安龙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黔西南州四大古城:

1、安南古城

其位于晴隆县莲城镇,因晴隆在古代叫安南而称安南古城。晴隆“安南古城”为修复重建,完全还原了安南古城的历史风貌。走进恢复重建的“安南古城”,在古朴的小屋边穿行,残垣断壁时而出现于眼前,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一段段幽怨浪漫、璀璨辉煌的过往。逐级登上幽长的青石板铺就的台阶,用手在那些石板堆砌成的石墙上摩挲,眼前有些破旧的古木楼宇,木质陈旧的门橼,仿佛回到曾经的古镇。

2、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位于贞丰县珉谷街道,原称“珉谷”,是布依语“绵谷”的音译,原是布依族先民的古集镇,始于汉代之前,初址位于珉球(珉谷)大寨,后扩至珉球东麓及凤山西麓之间的田坝(现址)。有文庙、珉球书院、两湖会馆、两广会馆、阁楼、长坝游击署(马二元帅府)、文昌宫、望海楼等20多处古建筑。

3、安龙古城

安龙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时在今县城南桅峰山麓置陵元堡,筑土城,留兵屯守。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隆守御千户所,筑石城。明永乐二年(1404年),扩建城垣,建城门四座:东名“朝阳”,西名“柔远”,南名“雍熙”,北名“顺天”。城内有南、北两条街道,外地商民 陆续迁来,沿街建房,府署、仓狱俱在城外,城内街道纵横,主街4条,呈“十”字形布局,中有小街小巷相连。城中心四街交汇处雄峙一座钟鼓楼,上置钟鼓司晨昏报晓,下连街道可走行人。城内有主要街道10余条,街面均为石板铺砌。两侧民居多为石木瓦房,部分为草房。主要建筑有府署、总兵署等官署,万寿宫、演武厅、拱极亭等公所,东山字塔、招堤诸亭阁、十八先生祠墓等风景名胜。城内居民几达万人,商旅云集,人烟繁盛。

4、鲁屯古城

地处兴义市的东北部,鲁屯的古民居主要建于明清时期,建造形式有一至二进式或一至三进式四合院、燕窝式三合院、碉堡结构四合院,最著名的是一至三进式四合院(即走马转廓楼)。主要为官宦人家或富有人家住房;一般民居为燕窝式青瓦小屋。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尚有400余栋,5余平方米。屯内建筑千门百户,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白墙衬青瓦,绿树映红楼,屯内外池塘波光粼粼,河中流水潺潺,一派江南水乡恬静画意,实为一处旅游休闲佳境。

4. 安龙县历史文化

黔西南州是1982年5月成立,全称为黔西南布旅苗旅自治州,成立时辖8县即兴义,兴仁,普安,晴隆,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现辖两市6县1新区,即兴义市,兴仁市,普安县,晴隆县,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贞丰县和玉龙新区。

5. 安龙历史古迹

贵州有“高山苗,水布依”的说法,苗人村落喜欢倚山而建,布依则依水而居。

不一样的民族,一样的热情好客。

就餐时,伴随着敬酒歌,几名苗家少女持壶举杯前来一一敬酒,歌声响在耳边,苗家米酒也送到了客人的嘴边。

至于那极富特色的苗族舞蹈———板凳舞、竹竿舞,若不现场目睹,其妙处绝非笔墨所能尽言。

苗族

布依族接媳妇。

  不可错过

  万峰林真有两

  万峰林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专家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万峰林位于兴义市东南部,分为东峰林和西峰林两大片,2万余山头,仿佛千军万马,奔于眼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是下五屯镇境内的西峰林。其精华景区在下五屯纳灰河一带,在这里,如笋如柱的峰林与色彩丰富的万亩田园交相辉映。西峰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恋,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

民族乐器迎客。

 

  据当地人介绍下,贵州有“高山苗,水布依”的说法,苗人村落喜欢倚山而建,布依则依水而居。不过,区分这两个民族,似乎在服饰上最为明显。苗人衣服较为艳丽,女装上衣多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以挑花为主,兼用蜡染。

  而布依族的服装则色彩简单,以黑、蓝、青、白等为基本颜色。最为显著的是,布依族女装头包盘盘帕或牛角帕,头帕

  美食:推荐吃当地的布依八大碗,在安龙县香车河布依族村寨可吃到。用土法烧制的八个陶罐中盛满了待客时最好的菜: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炖猪皮、酥肉粉条、排骨炖萝卜、素南瓜、素豆花、花糯米饭。

6. 安龙县的名胜古迹

2004年9月29日,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全长89.652公里,是贵州当时设计标准最高、服务设施最完善的高速公路,串连起了黄果树瀑布、龙宫、红枫湖等风景名胜。红枫湖大桥是贵州第一座不对称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大桥与1982年建成的老花渔洞 桥和1990年建成的花渔洞大桥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贵州桥梁发展的历史见证。

贵州,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道出了贵州人曾经的无奈和心酸。特殊的地质条件,落后的交通,长期羁绊着贵州发展的脚步。贫穷落后,犹如标签紧紧贴在贵州大地上。

  改革开放40年,贵州针对交通严重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了“交通引领经济”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攻坚克难,提速奋进,全省交通面貌改天换地。

  今天的贵州,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发展齐头并进。“高速平原”代替了“地无三尺平”,“云端高路,大道出黔”让“无路去中原”成为历史。逐渐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带动贵州后发赶超,奔向小康。

从“县县通”到“组组通”

1964年5月,从(江)贯(洞)公路完工,从江县通车,贵州实现了县县通公路。然而到了1978年,17万平方公里的贵州大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仅3.06万公里,广大乡村仍然望路兴叹。

1991年5月,全长137.25公里的贵黄公路竣工,成为省内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打破了贵州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到了2011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23公里。

发展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快、走得更实、走得更好,是奋进的贵州着力破解的一道难题。

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贵州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省人民以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雄心壮志书写贵州交通巨变的壮丽篇章。

2012年,贵州全面启动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而在当时,省内省外质疑声四起:欠发达的贵州有必要县县通高速吗?财力薄弱的贵州做得到吗?

对此,贵州干部群众用埋头苦干作出了有力地回答——

2015年12月31日,贵州在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

马不停蹄,同年9月,贵州又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到2017年底,成为全国第10个实现村村通客运的省份。

从“县县通高速”到农村“村村通”公路,贵州用了仅仅两年的时间。

继“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农村公路三年大会战”后,2017年8月30日,贵州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计划在2017年至2019年,对39110个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实施9.7万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

三年三年又三年,贵州交通“天亮了”,贵州“更贵了”。截至201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35公里,高速公路总量排西部地区第3位。全省通车里程达到19.4万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6.3倍。翻越千重大山,贵州大地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桥,都在述说着“贵州模式”“小省办大交通”的精彩故事。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时代”

铁路,一直是推动贵州发展的重要支撑。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川黔、贵昆、湘黔铁路相继建成开通。

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初步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大西南铁路交通枢纽。1982年至1991年,国家对贵昆、湘黔、川黔3条干线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全省铁路电气化里程达到841.4公里,占全省铁路通车里程的61.6%。

1998年,全国铁路建设大会战“决战西南”,在贵州7地劈山开路。

煤、磷等丰富矿产乘火车运出大山,骨干企业靠近铁路分布驻扎,沿线城市成为全省或地区性社会经济重心。

从2006年起,贵州掀起高速铁路建设的高潮,铁路线不断延伸——

2014年贵广高铁建成通车、2015年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建成通车、2016年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建成通车、2017年贵阳至重庆高速铁路通车,实现了贵阳至珠三角4小时、至长株潭3小时、至北京8 时的交通经济圈,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

到2017年,全省已建成贵阳至广州、昆明、长沙、重庆高铁,标志着以贵阳为中心的新“十”字型高铁网已经形成,贵阳作为全国十大高铁枢纽的建设目标加快实现。

改革开放40年,贵州省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1366公里上升到2017年的3550公里,新增2184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1214公里。铁路网覆盖的县达50多个,进出省铁路通道口达12个。

2016年6月,贵州出台《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贵州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500公里。实现贵阳至周边省会城市及全国主要经济区2至7小时铁路交通圈,基本实现贵阳至省内其他市(州)中心城市1至2小时到达。

展望未来,贵州铁路建设快马加鞭,为“高铁时代”注入全新活力。一张通江达海、功能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络,逐渐变得清晰——至2020年,初步建成“北连川渝、南通两广、西通云南、东南亚、东连长三角”的铁路大通道。

从“一”到“一枢十支” 

从磊庄机场到龙洞堡机场,从一个机场到拥有一个枢纽机场和十个支线机场,贵州民航风雨兼程四十年,展翅高飞,在蓝天之上谱写了一曲腾飞华章。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航业与全国民航一道,历经政企分家、企业化改革、集团化经营变革,走过了一段改革发展历程。

1978年,贵州民航仅有一个贵阳磊庄机场,当时开辟15条航线,通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1980年至1982年,民航贵州省管理局实行政企分开,按企业化进行经营管理和机构改革。

1997年,贵阳龙洞堡机场建成通航,在贵州民航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1年,民航贵州空管分局设立;同年,铜仁机场建成通航,省内支线机场建设开启了新篇章,贵州民航机场干支相呼应的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2003年,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贵州民航企业化改革步入快车道。

2007年,贵阳机场升级为4E级国际机场,运营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2012年,贵州省机场集团重归属地化管理,贵州民航业进入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贵阳龙洞堡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进入全国千万级机场行列。2017年,全省通航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呈井喷式增长,贵州民航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贵州民航运输年旅客吞吐量从1978年的24108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810.9万人次,增长746倍,年均增长18.7%。

全省支线机场蓬勃发展,先后兴建兴义机场、黎平机场、荔波机场、遵义机场、黄平机场、毕节机场、六盘水机场、仁怀机场等一批支线机场,9个市州实现通航机场全覆盖,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枢纽的“一枢十支”的新格局,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十三五”时期,贵州将着力打造贵阳龙洞堡机场为西南重要区域枢纽机场,争取加快建设形成“一枢纽十六支”的机场布局,为全省持续扩大开放、奋力后发赶超提供更加强大的民航支撑。

从激流险滩到“黄金水道”

“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曾经一步一滩、滩滩鬼门关的乌江航道,早不见当年的“歪屁股”船,替换成如今的巨轮穿梭。通江达海——江,是长江经济带;海,是海上丝绸之路。

1978年,贵州水运通航里程2802公里,航道等级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按照面向长江、珠江三大水系和北、东、南3个方向,重点建设6条水陆联运干线规划,不断加快内河水运通道建设。

2013年9月,贵州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运建设大会战,吹响了贵州水运 攻坚克难的集结号。

2017年1月5日,随着500吨级“航电一号”船舶顺利从下游引航道驶入上游引航道,通过思林水电站崭新的升船机,成功翻越60多米的大坝,直向长江而去。此举标志着断航13年的乌江“黄金水道”全线通航。

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是贵州人民憧憬多年的水运梦。乌江作为我省北入长江运输潜能最大的水运通道,它的通航是贵州水运建设“三年会战”最重要的成果,更是贵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需要。

随着“三年会战”圆满收官,贵州水路交通建设硕果累累,累计完成投资75.27亿元,是贵州历史上水运投资增速最快的时期;

建成乌江(乌江渡—龚滩)四级高等级航道431公里、南北盘江红水河四级高等级航道364公里、清水江锦屏至白市高等级航道56公里;

新增500吨级码头泊位40个,总数达到490个,形成了3000万吨的吞吐能力。

北上长江,南下珠江,多条水运通道为贵州打开了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路的“黄金水道”。

40年筚路蓝缕,,一路高歌。截至2017年底,全省通航里程达到3664公里,较1978年增加862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740公里,位居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改写了贵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

Hash:97e0353701f9dd3dbff1c61b1a6961014f066cd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