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陵景点 明十三陵是哪里的旅游景点

导读:北京皇陵景点 明十三陵是哪里的旅游景点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是哪里的旅游景点 明十三陵主要景点有哪些 北京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皇陵 燕赵文化·长城关塞与燕赵古迹·历代皇陵 除了明十三陵之外,你知道北京还有一处皇陵区吗? 比南宋还惨!辽、金两代的皇陵现状,可以免费游览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中国古代的建筑十分辉煌,至今给后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十三陵就是遗产当中比较知名的陵墓,除了知名度很高,还是少有的保存完整的陵墓,接下来看看北京明十三陵简介。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西北50km处的昌平区境内,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区占地面积80km2,是当今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建筑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止于清朝初年,历时200余年。依陵寝营建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长陵(永乐皇帝陵)、献陵(洪熙皇帝陵)、景陵(宣德皇帝陵)、裕陵(正统皇帝(即天顺皇帝)陵)、茂陵(成化皇帝陵)、泰陵(弘治皇帝陵)、康陵(正德皇帝陵)、永陵(嘉靖皇帝陵)、昭陵(隆庆皇帝陵)、定陵(万历皇帝陵)、庆陵(泰昌皇帝陵)、德陵(天启皇帝陵)、思陵(崇祯皇帝陵)。

陵区内除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23位皇后、1位皇贵妃以及数十名殉葬的宫人。此外,陵区内还建有7座妃坟园寝(东井、西井、万贵妃坟、悼陵、四妃二太子坟、贤妃坟、郑贵妃坟及二李、刘、周四妃坟)和1座太监陪葬墓(王承恩墓)

以及为帝后谒陵服务的行宫、苑囿等各式建筑。在陵域周围的10个天然山口(东山口、中山口、榨子口、西山口、德胜口、雁子口、锥石口、贤庄口、灰岭口、老君堂口)处修筑了城垣、拦马墙等防御设施,以保陵区安全。

明代皇陵的营建分为卜选陵址、拟定规制、备料施工等几个步骤。卜选陵址是陵寝营建的首要环节。一般先由卜选官员即朝中一、二品官员率风水堪舆人员依据风水理论,“外观山形,内察地脉”,经实地勘察后,选出一处或数处“风水吉壤”,上奏皇帝,必要时还要画出图样,贴上说明,最后由皇帝裁定。

成祖朱棣称帝后即有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打算。明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命令礼部尚书赵羾带领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来到北京附近踏勘陵地。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昌平境内的黄土山找到了万年吉壤。朱棣遂封黄土山为天寿山,降旨圈地方圆80里作为陵区禁地。

明十三陵陵寝布局不是按照《周礼》左昭右穆的方式,而是以尊者居于主脉,卑者居于从脉(余脉)的布局排列的。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中部,其他各陵分列其左右。十三陵中长陵更大,永陵、定陵次之,思陵最小。陵寝建造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皇帝生前所建陵,规模大且装饰华丽(如长陵、永陵、定陵);

二是由嗣帝所建陵,因有先皇“从俭建陵”的遗诏或受葬期、国力的影响,规模小且比较简朴(如献陵、景陵);三是皇帝生前未来得及建陵,改朝换代后由下一朝代营建(如思陵)。

明十三陵以规模宏伟壮观、陵园体系完整、布局庄严和谐、景色优美静谧、风格典雅古朴著称于世。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之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十三陵和八达岭作为一个完整的风景名胜区又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经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2

景点简介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总称,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全国现存规模更大、帝后陵寝最多皇陵建筑群之一。陵区群山环抱,陵前有河水 蜒,山清水秀风景殊胜。来此可以参观建筑、风景,也能了解古代皇帝的丧葬规格。

明十三陵是个统一的整体,而各陵又自成一体,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陵与陵之间距离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各陵均呈扇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十三陵中目前仅开放有“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

神路

神路位于十三陵南端,是通往十三陵区的通道,总长约7公里,也是明十三陵的之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组成。神路的最南端是石牌坊,它是我国现存更大、最早的石枋建筑。

石像生位于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整齐地排列着,造型生动,雕刻精细,为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精美石雕,也是神路更大的看点。

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更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点之一。

定陵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同时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其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昭陵

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宝顶等。昭陵是十三陵中之一座大规模修葺复原的陵园。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3

关于十三陵的简介。

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2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

北京昌平十三陵是谁的墓地都有哪些陵园,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 *** 约50公里。它们分别是明成祖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宪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庆陵、明熹宗的德陵、明思宗的思陵,共计十三座。

定陵是唯一发掘的陵墓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该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如今,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现在你应该知道十三陵是谁的墓地了,其实就是明朝皇帝皇后们的墓葬群,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虽然是墓地,但是建筑非常辉煌,而且给人一种浓重的历史感,非常具有文化、历史价值。因此,现在被列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也是许多历史学家想要了解明代的途径之一。

明十三陵是哪里的旅游景点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

明十三陵景区介绍: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 *** 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明十三陵是个统一的整体,而各陵又自成一体,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明十三陵历史介绍: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更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主要景点有哪些

导语:北京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十三陵也是北京一个重要旅游景点,那么十三陵有哪些主要景点?哪 常年开放地区呢?下面,我告诉您。

明十三陵主要景点

神路(有称总神道)

看点: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里面排列着12对石兽、6对石人,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另外,下马碑、神功圣德碑亭等建筑也是里面的亮点。

开放时间:8:10-17:50

交通: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体委转22路;

2、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881路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南新村站下;

3、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乘“昌平22路”。

长陵

看点:长陵的金丝楠木大殿是更大的亮点,为全楠木结构,用材粗壮,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奇材佳木。

开放时间:8:00-17:00

交通:德胜门站乘坐872路到终点长陵站下车。

定陵

看点:定陵地宫是建国后有组织地进行考古发掘的,目前也对外开放,是定陵更大的看点,可以直观地了解明皇死后安息的场所。

开放时间:8:00-17:30

交通: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

2、德胜门西站乘881路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

昭陵

看点:昭陵是十三陵中修缮得最完整的一座陵寝,来到这里可以看到明朝时皇陵内所有的建筑,恍如穿越回了数百年前。

开放时间:8:30-17:00

交通: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体委转22路;

2、北京立水桥乘“昌平22路”公交线-昭陵村;

3、德胜门站乘881路至沙河站转昌平22路。

北京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皇陵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

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

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

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燕赵文化·长城关塞与燕赵古迹·历代皇陵

燕赵文化·长城关塞与燕赵古迹·历代皇陵

燕赵区域的文物古迹,除帝王都成宫殿外,便是帝王陵墓了。历代帝王陵墓之中,当首推金代皇陵,其次为明皇陵和清皇陵。

北宋末年,女真族勃兴于东北,1149年占领燕京,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确立为首都。金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树立皇族在民间的正统地位,决定将皇家先祖坟墓迁往北京,建立皇家陵园。

金代皇陵位于北京房山区龙门口村至车厂村的九龙山一带。九龙山主峰俗称皇陵尖,又称主龙脉,以主峰向下分布有九条山脊,伸向平川。据《大金国志》载,当年海陵王“令司天台卜地于燕山之四周,岁余,方得良乡西五十里大洪谷曰龙城寺,峰峦秀出,林木隐映,真筑陵之处。遂迁祖宗于此。”又据《金史·海陵王纪》载,“贞元三年(1155)三月,命以大房山云峰寺为山陵,建行宫其麓。”正隆元年(1156)十月,“葬始祖以下十帝于大房山”。以山陵礼成,群臣称贺。

大房山金代皇陵,先后有十七个帝王和诸王埋葬于此。到明天启年间,满族(即原女真族)再次兴起于中国东北,建立后金政权,军事上威胁着明朝的统治。明朝统治者错误地认为,掘其祖坟,便可断其生机,遂派兵捣毁了金代房山陵墓,使仅剩残垣断壁。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遗址几乎淹没无 。1986年开始调查,在龙门口村山坡上发现一石碑,高约二米、宽约一米,上刻“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十个大字。睿宗是金世宗的父亲,其陵为景陵。另外,此处还发现一段保持原貌的道路,东西宽五点四米,南北残存三余米,专家推测,这是当年拾阶而上直通主陵的神道。调查中还见到雕刻精细的石栏板、台阶条石、龙头滴水、刻花石柱等大殿建筑基础构件,和龙虎文瓦当、绿琉璃瓦等殿顶用构件,以及石牌楼构件、石像生等神道设施残件。从文字记载与实地勘察可以确认,金代皇陵设施齐全,气势宏伟,与历代皇陵相比较毫不逊色。

明代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朱元璋的陵墓“孝陵”位于江苏南京市紫金山。孝陵的建筑结构,改变了汉唐以来的皇陵特点,首先取消了陵园内外二重城的结构,实行了三进院的布局,主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其次,封土前建方城,城上高矗明楼,楼后封土由覆斗式变为圆形,称为宝城或宝顶。

明代第三个皇帝成祖朱棣定都北京,永乐七年(1409)在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选址建陵,有明一代,在此建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即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宪宗朱见深的茂陵、孝宗朱祐樘的泰陵、武宗朱厚明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穆宗朱载垕的昭陵、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由检的德陵、思宗朱由检的思陵。明十三陵占地四十余平方公里,整个陵区大体由陵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

陵道古称神道或神路,十三陵神道长七公里。神道之南为石碑坊,北行一公里为大红门,一垣三洞式,两侧竖立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进大红门便是神道,北行有大碑楼,楼碑高三丈余,铭曰“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备述成祖一生功业;碑阴刻有清乾隆皇帝《哀明陵三十韵》,碑楼四角各竖汉白玉石华表一座。再北行,有石人、石兽屹立路旁。再北行经龙凤门、七孔桥,直达长陵。长陵居十三陵之首,建筑最为宏伟壮观。

明代诸帝在位时间长短不一,财政状况各异,因此各陵规模也不相同,然其规制基本相同。每陵自成一独立建筑群,外面绕以红墙,前部呈长方形院落,后面为圆形宝城。其中的主要建筑依次为陵门、碑亭、裬恩门、裬恩殿。碑亭内竖无字碑,裬恩殿是地表中心建筑。裬恩殿后有牌楼,石五供(石香炉一个,石烛台两个,石花瓶两个)。再往后是宝城,宝城外墙砌砖,内填黄土,上建明楼,楼内竖石碑,上刻皇帝谥号。宝城下便是墓主人。

1956至1958年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主持发掘了定陵,使我们得以观察明皇陵的地下结构。定陵地宫由前、中、后殿和左、右配殿组成,皆由汉白玉、花斑石砌筑,各殿有券门相通。中殿设三座汉白玉雕宝座,一座雕龙、两座雕凤。宝座前摆放三盏长明灯和石五供,长明灯系龙纹青花大瓷缸。后殿和左、右配殿都设石棺床,其中后殿更大,长三十米,宽九米,高九点五米,棺床上摆放着三个朱漆棺椁,神宗朱翊钧居中,孝端、孝靖两皇后分居左右。定陵出土随葬文物二十余类,近三千件,另有大量金、银、玉、瓷及丝织品,极富考古价值。明十三陵是北京地区重要的古建筑群,是历代帝王陵墓保存最完善者,并已成为北京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清代皇陵有四处,辽宁省新宾县葬有努尔哈赤的先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墓则在辽宁省沈阳市;另外两处都在燕赵大地,一为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之清东陵,一为河北省易县之清西陵。

清东陵距 京一百多公里,是以顺治皇帝的孝陵为中心的清代皇陵。其建筑规制与明陵相似,时有帝后分别建陵是其特点。孝陵东侧建有顺治皇后的孝东陵,康熙皇帝的景陵和景妃陵、双妃陵,同治皇帝的惠陵和惠妃陵,顺治皇帝母亲的昭西陵。孝陵西侧有乾隆皇帝的裕陵和裕妃陵,咸丰皇帝的定陵和定东陵、定妃陵。清东陵葬有五帝、十五后,及妃、嫔、福晋、格格等一百五十余人。

清东陵地面建筑全仿明制,陵区总门户是大红门,门前高矗一座石牌坊,汉白玉质料,五间六柱十一楼;大红门前竖“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石牌。门内为神道,北行有大碑楼,内竖两通神功圣德碑,用满汉两种文字记叙顺治皇帝一生的业绩;再北行,石像生峙立神道两侧;神道上建有石桥。神道最北端建有各种附属建筑,如小碑亭、省牲亭、神厨库、玉带桥等。东陵每座皇帝陵前的神路两侧,都立有石像生,只是数量不等,孝陵规模更大,共有石像生十八对,数量最多。

神道直通隆恩门。门内耸立隆恩殿,这里是陵墓地表主建筑,殿内供奉帝后牌位,在此举行祭奠仪式。隆恩殿后是一垣三洞琉璃花门,两侧有围墙连接,筑成方城。方城上的前部建明楼,楼内立石碑一通,以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皇帝的庙号和谥号。明楼之后是宝城,宝城正中垒筑圆形封土,称之为宝顶,下面是地宫。

清皇陵地宫平面图呈长方形,由墓道、石门、明堂、穿堂、金堂组成,金堂内设石棺床,上面放置帝后、嫔妃等墓主人的棺椁。清皇陵地宫的规模不及明定陵,然地宫内石刻艺术远胜明代定陵。

清西陵在北京西南方向,河北省易县境内。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为了突显个人的政治地位,不愿将自己的陵墓排在列祖列宗之后,便另辟陵区,遂选址建陵于易县,并示意后代子孙跟随自己也葬在此处,于是形成清西陵。然而雍正以后诸帝,并未完全按他的意志行事,或葬东陵、或葬西陵。

清西陵以雍正泰陵为中心。泰陵西南有嘉庆皇帝的昌陵,道光皇帝的慕陵;泰陵东南是光绪皇帝的崇陵,前后有四位皇帝,九位皇后,二十七个妃子及六座亲王公主陵寝,其规模远不及清东陵。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列强入侵,加之民初军阀战乱,且清陵埋藏较浅,因此屡遭盗匪劫掠,几乎没有一座完整墓地保存至今。最严重者是1928年,军阀孙殿英动用军队,炸开乾隆裕陵、慈禧定东陵地宫,将大量珍贵文物、金银珠宝洗劫一空。所幸西陵易县地方民风淳朴,陵区古松巨柏保留至今,为陵区景色增加无限古朴凝重气氛。

除了明十三陵之外,你知道北京还有一处皇陵区吗?

很多朋友都知道,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孙子建文帝外,明朝的十三个皇帝都埋葬在北京昌平的天寿山,称为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外地朋友来北京的必选 旅游 景点之一。可是,您知道吗?在北京南部的房山区九龙山,还有另外一座皇陵区,埋葬着17个皇帝,建造年代比十三陵还早260余年。

这座皇陵区就是金陵,埋葬着金国立国前被追封的十个皇帝和立国以后的七个皇帝。金陵修建于公元1155年,相当于南宋高宗年间,此时距金国正式迁都北京刚两年。当时,迁都的决定遭到女真勋贵的强烈反对。为了让这些勋贵死了这条心,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下令拆毁了上京(今哈尔滨阿城区)的宫殿和贵戚住宅,并把祖坟一股脑的迁到北京房山金陵。后来,完颜亮被兄弟完颜雍夺取了皇位,死后被贬为海陵王,墓地迁出金陵。自己修建的皇陵不能享用,完颜亮替别人 忙活了一场。

明朝天启年间,女真后裔满族人开始崛起,明朝统治受到严重威胁。明 *** 出于愤怒,对金陵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明亡后,入主中原的清 *** 对金陵进行了一定的修缮和保护。然而,随着清朝的灭亡,金陵又一次遭到灭顶之灾,后来就慢慢湮没于茫茫群山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偶然发现,金陵再次走入公众视野。2002年,完颜阿骨打的睿陵得到抢救性发掘,出土了精美石椁(读作果,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现保存在首都博物馆。在睿陵的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金世宗的兴陵,由于国家不主动发掘帝陵的政策,兴陵墓地被回填,保存原状。2006年,金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南宋还惨!辽、金两代的皇陵现状,可以免费游览

一般的士人,不大愿意提及辽朝、金朝两个异族建立的朝代。

然而,东夷、北狄、西戎、南越一直都是中国 历史 的一部分,这无法回避。而两个朝代的统治者,已经汉化也是事实。

那么,辽、金两朝的皇陵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去游览吗?

本文将会给你一个详细的答案。

辽朝由契丹族建立,共传九帝,享国218年。

至于辽朝灭亡后,又建立起来的北辽、西辽、东辽、后辽等小朝廷,这里不着笔墨。

如果你记得金朝在灭掉北宋后,是如何对待巩义宋陵的,那么你就不难想到:金灭辽之后,也一定会把辽朝陵墓彻底破坏的。

事实也是如此。

辽朝的龙兴之地,是现在的辽宁省辽河流域。辽代帝王的陵墓,也大都在这一地区。金朝占领了这里后,就对这里的辽朝宗庙、陵墓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此后,金朝、蒙古、元朝都在不约而同地做着同一件事:毁灭契丹人的文化,手段包括破坏文化遗存、人口迁徙、更改地名等。经过漫长的“努力”,契丹族被同化到汉、女真、蒙古、高丽等民族里面,最终消失不见。

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契丹遗民对辽代帝陵进行了整理和迁葬。客观来说,这一活动也破坏了辽朝皇陵。

现在,想考证哪里是辽朝帝王的陵墓,是十分困难的。

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的医巫闾山脚下,有一个 辽代帝王陵墓群 。人们在该陵墓群里,找到了耶律宗政和耶律宗允(二人为辽圣宗的侄子)的墓,以及一些墓主身份不能确定的辽朝贵族墓葬。

这两个墓,应该是辽景宗耶律贤与萧太后的乾陵的陪葬墓,但目前帝、后的陵还没有得到证实。

虽然没有找到皇陵,但不妨碍这个地方被称作“辽代皇陵风景区”,时常有游客光顾这里。已经发现的四座大墓里,耶律宗政的墓是对游人开放的,但另几座则已回填。

金代皇陵也挺乱的。

有一些皇帝,因死后被降级(海陵王、卫绍王),没有皇陵;有一些人虽然不是皇帝,但他们的儿孙当皇帝后,被追封为皇帝,反而有皇陵。

金代皇陵的数目就不详细掰扯了,反正现在也没找到几个。

金陵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房山车厂村的云峰山下。这里共葬有金代始祖至金章宗17个皇帝,以及一些后妃和宗室。

这是北京境内的之一个皇陵。除了金宣宗葬于河南开封、金哀宗死后被分尸以外,其余的金代帝王都葬在这里。

该陵墓区由海陵王完颜亮奠定,然而讽刺的是他自己却没有皇陵。

他把金朝的首都迁到北京,然后在云峰寺的旧址上建了三个墓穴,用以安葬他之前的三个皇帝。次年,他又将金朝建国之前的10个祖先灵柩迁来,各立称号。迁葬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北 的国都地位,堵住反对者的嘴。

所以,早期的金代帝王并不葬在这里。以太祖完颜阿骨打为例,原本葬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郊),后来才改葬到北京金陵的。

由于是在仓促之间兴建了这么多皇陵,所以这些皇陵的规模都不会很大。这为后来皇陵的灭失埋下了伏笔。

金陵也命运多舛。金朝灭亡后,经元、明两代,金陵的地面建筑被尽数毁坏。

更大的一次破坏,是明朝天启皇帝 (就是那个优秀木匠) 干的。后金起兵后,明军屡战屡败,天启帝大怒,又惑于一些风水术士之言,于是派遣大批人马,将金陵所有建筑摧毁,斩断山陵龙脉,并建关帝庙以镇之。此外,他还在金兀术的墓上修了个牛皋塔。

清朝建立后,重修了金陵中的太祖睿陵、世宗兴陵。只修了这两个的原因是:其它皇陵已经埋没于荒草之中,无法确证了。

不过好景不长,清末、文革时期,金陵再次被毁。

如今,清代所建的建筑、石碑等物也大都消失不见了。兴陵的封土也被平掉,睿陵的封土也被严重破坏,只剩一部分。

1986年,文物部门对金陵进行了勘察,发现了金睿宗的景陵。

现在的金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景点不收费。现在去游览金陵,可以看到睿陵的封土、一些建筑遗迹、牌坊门(现代修建)等景物。

才薄学浅,友友们如有独见,欢迎发评论里补充。

Hash:13a9de88d0693a19c49ab3d6a8865e6ac250142f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