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旅游景点华祖庵 亳州华佗祠

导读:安徽亳州旅游景点华祖庵 亳州华佗祠 1. 亳州华佗祠 2. 亳州华佗故里 3. 亳州华佗庙 4. 亳州华佗的墓在哪里 5. 亳州华佗庙在哪里 6. 亳州华佗庙图片 7. 亳州华佗墓 8. 亳州市华佗镇 9. 亳州华佗中医馆 10. 亳州市华佗纪念馆

1. 亳州华佗祠

亳州不是孔子的故里,亳州的名人有

:曹操(155—220)三国时沛国谯(今亳州谯城区)人。曹丕(187—226)即“魏文帝”。三国时沛国谯(今亳州谯城区)人。曹植(192—232)三国时沛国谯(今亳州谯城区)人。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文帝之弟。华佗(约145—208)东汉沛国谯(今亳州谯城区)人。张良(?—前189)张良,字子房,汉朝初期大臣,亳县人。在战国时期,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先后任韩国的宰相。曹霸(约704—约770)唐代沛国谯(今亳州市)人。曹髦后裔,官左武卫将军。擅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陈抟(871-989)字图南,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或谓西蜀崇龛(今四川安岳)人。少年勤奋好学,“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

2. 亳州华佗故里

胡北蕲春不是华佗的故乡,而是医圣李时珍的故里。蕲春,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以北,隶属于黄冈市,北靠大别山,南临长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蕲是一种草,蕲春意为蕲菜之春。西汉时蕲春属江夏郡,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故乡,现在境内建有李时珍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神医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的故乡在今安徽亳州。

3. 亳州华佗庙

南京巷钱庄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南京巷钱庄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占地1300平方米。

南京巷钱庄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南京巷钱庄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景区内采取实物、蜡像等手法,再现了当时钱庄经营的场景,同时陈列有中国历代钱币展览。花戏楼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由于戏楼的砖雕、木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俗称花戏楼。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位于安徽省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花戏楼路的最北边。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两朝共百余年多次扩建。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安徽 “十大”行业馆之一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2008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安徽 “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整体布局巧妙,全部仿古建筑,汉式阙门雄伟壮观,清式回廊布满了碑文与浮雕。蒙城博物馆反应蒙城县历史文化蒙城博物馆位置在城南新区庄子大道以西、陈牛路以东、仁和路以南、永兴路以北的块地,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蒙城博物馆造型取自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建筑面积12000平方,以知识性、科普性、教育性、休闲娱乐性为一体的展现模式,反映蒙城历史、沿革变迁以及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蒙城博物馆是为了宣传蒙城县历史文化。亳州市博物馆仿汉城堡式建筑亳州市博物馆是中国地志性博物馆,位于亳州市北关外,以收藏、整理地方文物史料为主,兼集地方自然标本,是建立最早的安徽省地方博物馆。亳州市华佗纪念馆也属该馆管理。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87余件。天静宫道教鼻祖老子的圣地天静宫,俗称老子庙,又名中太清宫。是纪念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圣地。天静宫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 县的涡北街道郑店村。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宋末元初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史料对此均有记载。天静宫是供奉老子的道教祖庭,故今人称其为“老子庙”。

4. 亳州华佗的墓在哪里

安徽亳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其中不乏王侯将相。今天列举几个较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大家一起分享。当然因为行政管辖的原因,很多历史名人被划到别的省份也很正常。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宋国相邑人(今安徽涡阳县)。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有《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

2、庄子

庄子本名庄周,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宋国蒙(今安徽蒙城)。

3、曹操

曹操字孟德,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是三国魏政权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其子曹丕称帝庙号太祖。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亦正亦邪,政治抱负强烈,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

4.马玉昆

马玉昆(?-1908年),字荆山,亦作景山,民间称为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马集人。初以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1874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7月朝鲜事急,奉令率军至平壤。在平壤保卫战中,他指挥所部奋勇抗击,重创日军第九旅团。但因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指挥失当,终于败回国内。1895年在辽河下游与日军作战中,马玉昆虽英勇善战,但由于清军各部不协,仍以清军失败而结束。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调还直隶提督。庚子之变时,马玉昆率武卫左军抵御八国联军。

5. 亳州华佗庙在哪里

1、花戏楼

花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它座北面南,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戏楼辅衬,坐楼建于两侧,供看戏饮筵用。花戏楼,本是大帝庙的一座舞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花戏楼的建筑秀丽玲珑,雕绘精湛,别具一格,为清盛世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共三朝百余年多次扩建。

2、曹操地下运兵道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纵横交错,布局奥妙,立体分布,结构复杂,工程浩大。运兵道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您若身临其境,仿佛探寻一个千年奥秘,莫不为之惊叹。因此,被誉为 “地下长城”。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

3、曹操宗族墓群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曹操宗祖墓群 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

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墓内很遗憾的是随葬品几乎被焚盗一空,从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陶瓷残片等,尤其金属猪,造型与今巴克夏品种猪十分近形,脊上凸,圆身,短腿,两耳前竖,唇外侈,对研究中国养猪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4、南京巷钱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亳州自古为一大商埠,明清以来,金融业更趋繁荣。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商会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钱庄有33家,南京巷钱庄建于清道光年间,清未平遥 “日升昌”票号的分号。

5、尉迟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蒙城许町镇境内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98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次发掘,共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

6、华祖庵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永安街,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庵内广植蔓佗罗,使人一跨进山门即受到传统医学的熏陶。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

7、道德中宫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历代祭祀老子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内有老子道德经石刻,并陈列有关老子的文献资料。宫前有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省鹿邑县的上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

8、薛阁塔

薛阁塔在亳州老城东南,是一座砖塔。直椎式八角开,共七层,高 34.15米,周圆23.36米。塔座由八块青石奠基。塔一二层为仿木结构,每角砌砖为方柱,高3.5米。柱上仿高50公分。仿上为塔檐、上并饰以斗拱、昆虫、鸟卉花纹,登塔门面向东北,有螺旋式台阶,塔室为一个面南的小龛,可能是供俸神象用的,现空无一物。各层塔檐造型与一二层基本相同。塔之上顶八角飞檐,挑角垂脊,铺有筒瓦滴水檐形如八角古亭。塔尖端为铁铸莲座,座上有螺旋铁柱支撑。一个铁葫芦直插云霄。

9、汤王陵

汤王陵,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

10、万佛塔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6. 亳州华佗庙图片

华佗,字元化,今安徽亳州谯城区华佗镇华庄人,特别擅长外科,首创世界手术麻醉药“麻沸散”,被誉为神医。在《三国演义》中为关公刮骨疗毒,显示了高超的医术。

华佗墓在全国有8座,其中安徽亳州是华佗的出生之地,徐州是他的游学之地,而许昌,则是他被曹操征召和所杀之地。

7. 亳州华佗墓

411002开头的身份证号码代表出生户口所在地是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身份证号码前6位是411002的身 份证归属地是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

例如,身份证号码411002198702288878,前6位411002是行政区划代码,代表地区是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第7到14位(19870228)是出生年月日信息,表示1987年2月28日出生;第15到17位(887)是地区顺序编号,是对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区域范围内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偶数分配给女性,奇数分配给男性,所以本身份证号码是男性;第18位(8)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

8. 亳州市华佗镇

亳州魏武大道是纵贯全城的一条主干线,南起亳芜大道中段,经过汉盛物流园,再过神农谷中药材交易中心,康美中药材交易中心,碧桂园,亳州公安局,老康美交易中心,邮政局,魏武广场,幸福桥广场,新华书店,再过涡河大桥到汤陵公园,望汤阁,烟草公司,再过杉杉国际城到亳州中医院,一直延伸到华佗镇。

9. 亳州华佗中医馆

华佗故里---安徽亳(bo2)州位于安徽西北部,面积222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从商城王建都开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闻名遐迩。亳州1986年撤县建市,同年成为国家文化名城。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药都之一,盛产中药材,药材市场由来已久。1994 年,亳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10. 亳州市华佗纪念馆

(一)花戏楼  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因戏楼遍布戏文,彩绘鲜丽,俗称花戏楼。坐落于亳城北关西北隅,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为山西药商王璧、朱孔领等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筹资兴建。1961年、1979年,省县两级政府拨款维修。196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戏楼以大殿为主体建筑,戏楼辅衬。大殿高约10米,前为明轩、暗轩。明轩3间为5架结构。后为正殿,是敬奉主神关羽的地方。大殿对面是戏楼,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坐南朝北,舞台前突,呈“凸”字形。舞台正中书“演古风今”4个金字,前明柱上悬挂木对联一副,右书“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左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戏楼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两楼中间是前门,为仿木结构3层牌坊式水磨砖面建筑,一幅幅精美砖雕镶嵌其间。花戏楼以其砖雕、木雕、彩绘及豪华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代表了清初建筑雕刻艺术风格,为清盛世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对研究清代建筑和戏剧具有重要价值。  木雕 花戏楼木雕分大木透雕和普通木雕两大类,其中以大木透雕艺术价值最高。  大木透雕:镶于戏台大柱外面,共雕三国戏文18出:《长坂坡》、《空城计》、《舌战群儒》、《七擒孟获》、《上方谷》、《三气周瑜》、《曹操刺董卓》、《夜战马超》、《击鼓骂曹》、《割须弃袍》、《曹操濮阳战吕布》、《许褚裸体战马超》、《蒋干盗书》、《诸葛用计破羌兵》、《吕布刺丁原》、《诸葛亮智取三城》、《张松反难杨修》、《阚泽密献诈降书》等。人物造型生动逼真,表现了高超的绘画、雕刻技巧。如《长坂坡》,境深3层,镂刻人物23个,战马13匹。赵子龙左手持红缨长枪,右手握金虹宝剑,怀抱阿斗,精神抖擞,血染战袍,观之,如闻万人呐喊、战马嘶鸣。《上方谷》静中有动,一幅画面之中,不但描绘出各种人物的神情动态,还表现了风、雷、雨、电、烈火交汇的场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他木雕:戏楼还有其他木雕三国戏文和人物故事、动物、植物、花卉等。三国戏文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 》、《阳平关》、《华容道》、《连环计》、《凤仪亭》。等。人物故事有:《八仙图》、《朱洪武牧牛》、《葛仙炼丹》、《铁拐李焚身》、《东方朔偷桃》等12出。动物有:鹤、鹿、龙、凤、天马、虎、犀牛、辟邪、开禄、天象、麒麟、狮子、鳌鱼、黄莺、杜鹃等。植物花卉有:菊花、牡丹、莲花等。均雕得形象准确、比例得当。  彩绘 内容有戏文,亦有掌故。如《三盗芭蕉扇》、《走马荐诸葛》、《草船借前》、《苦肉计》、《诸葛祭风》、《大闹长坂坡》、《火烧战船》、《马跃檀溪》、《张僧繇画龙》、《吴道子画虎》、《诸葛亮大破魏兵》、《赵子龙力斩五将》、《刘备拜乔》、《秦琼表功》、《夜观春秋》、《文王拉纤》、《伯牙摔琴谢知音》等,色彩斑谰,形象栩栩如生。戏台顶藻井9幅彩绘,更是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分别为《龙凤呈祥》、《万象更新》、《麟吐玉书》、《喜上眉梢》、《招财进宝》、《万事如意》、《福寿千秋》、《鹤舞朝阳》、《鹿芝献寿》等。  砖雕 集中分布在前门水磨砖墙上,均为立体透雕。共雕刻人物115个,鸟禽33只,狼、虎、狮、鹿、猿等兽67只,楼、台、殿、阁、亭多处。刀法细腻,维纱维肖,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尤其对画面处理,更是构图新颖,别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徽派艺术风格。雕刻者巧妙地利用观察者仰视的角度,在仅几厘米的厚度上,把场景处理得层次丰富,景境深幽,大有咫尺千里、身临其境之感。砖雕内容有戏文6出:《吴越之战》、《郭子仪上寿》、《范睢逃秦》、《白蛇传》、《三顾茅庐》、《李娘娘往寒窑》。人物故事16幅:《鲁隐公爱鱼》、《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燕山教子》、《王质烂柯》、《老君炼丹》、《达摩渡江》、《魁星点元》、《文昌帝君》、《蟠桃孝母》、《争梨体妻》、《福禄寿三星》、《甘露寺》、《三酸图》、《衔环之报》等。动物典故24幅,有《九狮图》、《三阳开泰》、《虎入平原》、《犀牛望月》、《万象更新》、《风凰戏牡丹》、《二龙戏珠》、《鹿孩狼顾》、《麟吐玉书》、《怒蟾斗狮》、《心猿意马》、《龙腾致雨》、《鱼龙漫衍》、《一品当朝》、《传胪赐宴》、《鸳鸯戏莲》、《鸡鸣戒旦》、《梅花当魁》、《松鹤延年》、《龙凤呈祥》、《九世同居》、《五世其昌》、《寿比南山》、《夔龙一足》等。另外,还有装饰图案如葵花、二方连续、织锦图案、万字图、缠织花卉、福寿子等。  其他装饰 戏楼前门外镇门石狮1对,高2.4米,一雄一雌。狮符外侧竖铁旗杆1对,高16米多,顶端铸丹凤1对,似引颈长鸣,展翘欲翔。凤上高悬日月,光芒四射。旗杆分5节,分铸八卦图、蟠龙、对联等,重2.4万余斤,为山陕众药材商敬献。 大殿前放铁鼎1座,通高245厘米,重3000斤,铸于道光二年(1833)。鼎侧立铁鹤1对,足踏龟座,高3米,重1000余斤,神态超然,铸工精细,铸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二)华祖庵  原名华祖庙,位于城里水安街西头,依市背水,是敬奉神医华忙的庙字。因庙内往持世代为厄,乃更“庙”为“庵”。  华祖庵约建于明代。据清道光《亳州志》载:乾隆辛巳(1761)年,亳州同知顾登加以修缮;嘉庆二年(1797)安徽巡抚朱珪命知州李廷仪重修,并亲题联额。额曰:“燮理通微”;联曰:“五戏转灵枢道本皇轩仙位业,四轮消劫运动参帝释佛菩提”。同治年间又重修。1962年,亳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华祖庵进行维修,并设华化纪念馆。郭沫若亲题馆名,州人颜天明为华忙撰写 了传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华祖庵大部分为当地居民所占。1980年,亳县人民政府又拨款进行了维修,住庙居民陆续迁出。  华祖庵前门为瓦房结构,门前1对狮符,一雄一雌。进门正殿,供奉中忙立像。像高2.8米,腰悬药葫芦,神采奕奕,目光深邃。上殿东为偏殿(经常),有两门可通,南门曰“回春”,北门曰“济世”。两门上中照壁上镶郭沫若手将“华佗纪念馆”刻石。院内有自怡亭,传为华佗休憩之所。亭柱对联云:“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大殿西为一圆门,上额“得神者昌”,入门即为西偏殿。大殿之后为华佗故居,有元化草堂、益寿轩、存珍斋等。元化草堂面南,供华佗像:左手执刀,双目凝视,似正在进行外科手术。有曲廊连东西厢房,东厢曰“益寿轩”、据说是华佗诊病之所;西厢为“存珍斋”,据说是华佗存药之处。再后为一池塘,名洗芝池,相传是华佗淘洗药物的地方。  1981年9月,华祖庵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全国“华佗学术讨论会”在此召开。  (三)道德中宫  位于城里老祖殿街东头路北,前是问礼巷,据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地方。道德中宫当地又称“老祖殿”。  道德中宫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清光绪《亳州志》云:“明万历中,知州马呈鼎创建著经堂,石刻《道德经》,并建春登台。乾隆十三年(1748)修复后殿、山门。道光十六年(1836),改龙厅为拜殿。”堂内原石刻《道德经》全文并序64块,石刻老子像,高一丈二尺,惜今已无存。道德中宫有山门3间,前殿把人祖,后殿把老子。大殿之东、西又各有1院,东院门题曰:“紫气东来”,入门有殿3间,敬鲁班;西院门题曰:“青牛西渡”,有殿,敬财神。  民国时期,道德中宫曾作学校,80年代以前曾长期占用。1986年7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拟修复开放。  (四)古地下道  相传为曹操之运兵道。发现于民国27年。1969年,先后在城内人民路东、西、南、北4条大街两侧挖出近2000米,后又在老衙门院、曹巷口等处,发现一些支道。地下道以城内大隅首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延伸,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三种形式,其中支道纵横交错,互相通联,工程巨大。  地下道部分为砖结构,券顶有的地方召有方洞,直通地面,在墙壁1米处距离不等留有小龛,似为放灯之用。部分为砖土结构,修造简单,上为横木,木上铺板,板上封土,可能是为临时应急而抢修。高低、宽窄不等,一般高1.45~2.10米,宽60~120厘米,底面高低起伏。  三国时期,地道战作为攻打城池、防护阵地的战术手段,时有应用、《三国志》云:“绍复进官渡,起土山、地道。公(曹操)亦于内作之,以相应”。但从地下道发现文物看,似非曹操所修,为宋元时期的遗存,地下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希夷故里  位于城南宋塘河西岸陈庄,系其后人敬把陈抟的家庙,故又名“陈氏家庙”、“陈抟庙”、“希夷祠”。庙分前殿、后楼。前殿雕5龙环绕的陈抟睡像。相传陈抟成仙后于颜店里讲经,讲得非常精彩,5个龙王变作5个白衣秀才前来听讲。后楼奉陈抟坐像,两童侍立。庙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道光年间所立碑记存于陈庄陈抟后裔家中,另一古碑1958年被毁。  相传农历十月十五日是陈抟诞辰,民间有“十里荷花出陈抟”之说,故每年这天逢庙会,为当地一重大节日。后随着庙废会也废了。希夷故 里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薛阁塔  位于南郊。直锥式,八角形,共7层,高34.15 米。底层周围23.36米,座为8块大青石奠基。从第2到第6层内,壁上各有一面南小龛,似为供神之处。现神无存。塔顶八角飞檐,挑角垂脊,铺有筒瓦滴水,形如八角古亭。塔尖为铁铸莲花座,座上用螺旋铁柱支撑一铁葫芦。  该塔建于清乾隆中叶。当时知州郑交泰见亳州文风不盛,乃筑此塔以振文风,故名文峰塔。初为5层,后州绅何天衢捐资续建两层。因塔处明代亳州名士薛蕙家庙薛家阁附近,故后人多称此塔为“薛阁塔”。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薛阁塔古会。届时众商云集,州人争至,为一方之盛事。近年来,薛阁古会成为本地盛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其盛况又非当年可比。薛阁塔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白衣律院  在城东南郊1里处,内供奉白衣大士南海观世音菩萨,故又名“白衣庵”。清顺治初僧尽休始建。顺治六年(16的),九华山高僧妙湛与盲僧德升续建。乾隆二十五年(1760),山西富商董继先从亳州路过,捐资修建环殿经阁、藏经楼及厢房等。寺内广植花木,尤以牡丹著名。松篁交翠、晨钟暮鼓,令人有出世之感。律院的主持僧多系著名大和尚。山门上“白衣律院”4字,隶书,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手笔。乾隆年间,由缅甸运入金塔、玉佛。另有精刻大佛像。庙中藏有《瑜咖焰口经》、《金刚经》、《观音普门品经》等精刻木制经版,共1100余块。还藏有一本《频伽大疯经》,计40秩,共414册1916部8416卷,为佛门珍宝。还藏有《贝叶经》1部,是亳一医者入缅所得。此经用贝叶及多罗树时书印度文,长约尺余,宽近2对,90余叶,状如草叶。贝叶写经不朽不蛀,为佛宝。乾隆五十年(1786),僧人灵光请梁写《贝叶经跋》,镌碑。  此庙为附近各地僧侣受戒之所。建国前夕,有庙田17顷,沙弥20余人。解放后,被粮食部门占用。现经省宗教事务处批准作重点开放寺院,已拨款重建诵经堂1处,有僧人1名。白衣律院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金蟾琉璃井  位于涡北交通街北端路西,是亳州名井。琉璃井构造奇特:井口为青石所砌,呈方形;水面上端一人高左右分界,界上为砖砌,界下逐渐为琉璃。整个井壁浑然一体,若窑中烧制的瓷器,光滑异常。井中水质甜润,张力很大。并不知何代修。民间传说,古时涡北打井不易,居民白日凿井,夜里即为沙陷,数年打井不成。上仙知道后,午夜派金蟾下凡,命它口吐神火将井壁烧成琉璃。谁知金赡下凡太迟,井刚烧好一半天已黎明,一拾粪老者见井中火光冲天,大呼“井中失火!”凉跑了金蟾。所以,井壁下半截为琉璃,上半截仍是砖。此井为当地名胜,今居民犹喜饮此井之水。

Hash:63369ce20f6ae217952395b488c10b55b23f469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