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中一个进行详细介绍?

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容太多,具体的介绍请分别百度搜索)
(共23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1- 国1 常德丝弦
2- 国2 常德高腔
3- 国3 澧水船工号子
4- 国4 澧州荆河戏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
5- 省1 刘海砍樵的传说
6- 省2 津市嘉山孟姜女的传说
7- 省3 桃花源传说
8- 省4 澧州夯歌
9- 省5 安乡硪歌
10- 省6 桃源瑜伽焰口手势
11- 省7 石门土家族跳丧舞
12- 省8 常德花鼓戏
13- 省9 临澧九澧渔鼓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
14- 市1 临澧宋玉的传说
15- 市2 石门桩巴龙的传说
16- 市3 汉寿杨幺的民间故事
17- 市4 安乡蚌舞
18- 市5 桃源虾灯舞
19- 市6 澧州皮影戏
20- 市7 澧州大鼓
21- 市8 临澧民间纸扎
22- 市9 桃花源擂茶
23- 市10 鼎城龙灯
常德丝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

目录

简介
历史溯源
艺术特色音乐结构和演唱方法
演出形式和伴奏方法
音乐形式
传承意义
传承人杨建娥
朱晓玲
谌晓辉
简介
历史溯源
艺术特色 音乐结构和演唱方法
演出形式和伴奏方法
音乐形式
传承意义
传承人 杨建娥
朱晓玲
谌晓辉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流传于湖南各地 常德丝弦演唱
,演唱时用扬琴、琵琶、三弦、胡琴等丝弦乐器伴奏而称之为丝弦,还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称常德丝弦[1]。 2006年5月20日,常德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历史溯源
常德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歌舞之风颇盛,亦是名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文物之邦、人文渊薮的美誉。地方文化也一直受到文艺巨匠们的影响和培育。屈原、王安石、陆游、袁宏道等人曾在这里留下不少传世之作,为常德文化添加了绚丽的色彩,使本地歌舞习俗升到更高的档次。据《常德府志》记载,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传世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如唐刘禹锡、宋苏轼等也多次荟萃桃花源,他们的诗文很近似于常德丝弦的唱词。此后,《桃花源记》被常德丝弦的艺术家们认为是常德丝弦早期的唱词的雏形。 宋元时期,常德城市的经济进一步繁荣,各地商贾云集,随同而来的江浙乐师、歌女等往返于沅澧之间,他们带来的时令小曲也在滨湖地区逐渐传播。元末战乱,大量外地人涌入常德,使各地的民间艺术广为交流。王府的娱乐活动,对民间歌舞曲艺的发展无疑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逐步形成了常德丝弦这一独特的地方曲种。她上承唐代诗文,有说有唱的形式,借鉴诸宫调、元杂剧、昆曲的音乐格局,从本地及外省的民歌小调、时令小曲中吸取营养,兼容并蓄,用通俗易懂的常德方言演唱。 清中叶以后,由于商业的繁荣,常德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常德丝弦的演唱活动逐渐由文人雅士的自娱自乐走向市场,加上常德人具有大碗喝擂茶的习惯,于是,常德丝弦在茶社中找到了孕育 的胎盘。商贾老板为了招揽生意,热闹门面,纷纷邀请丝弦艺人演唱,以示祝贺。随着丝弦艺术的日益流行,道光年间,已有以演唱小曲为业的歌妓。丝弦班社在各地纷纷出现,并涌现出一批有建树的丝弦艺人,他们与文人墨客一起整理编写丝弦唱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贺小昆,经他整改并流传至今的传统曲目有《双下山》、《二度梅》、《黛玉葬花》等十多个。

Hash:c90ca8265b7d1163d85b75e99e6387f812db4dd0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