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长平之战的历史意义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军史上规模最大、最早的围歼战,它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历时两年的时间结束,但是对于这个时间还存在着争议,但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是不争的事实。那个时候中国有很多的诸侯国,其中有七个最为强大,其中就包括秦国和赵国,经过长平之战过后,首先对他们这两个国家带来了影响。
长平之战中秦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一统中国的步伐也加快了,因此秦国的实力也越来越强,但是战败方赵国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重兵集权全部被覆灭,并且四十万的战俘被秦国的将军白起坑杀,整个赵国陷入了悲痛和迷茫中,赵国的命运岌岌可危。
长平之战给参战方带来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除了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长平之战还有很多历史意义。长平之战不仅对参战国带来了影响,还对整个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影响,大多数都是积极的意义。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甚至是整个封建历史上最大的战争,战争中的成功和失败都值得后人研究,同时这场战役也击中了当时最优秀的战略家廉颇、白起的加入,长平之战很好地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战略和作战的头脑,这些包含了千古名将指挥的天赋,所以长平之战的精髓凝聚着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科学理论与实践。
长平之战还催生了秦国的诞生,秦国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是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中国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随着赵国的打击,秦国的国力在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中也渐渐地凸现出来,秦国日后统一了中国,也把中国带近了新的一页。
所以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这是它带来的历史意义,也是中国军史上宝贵的财富。
长平之战发生后使得秦国的国力增强,相反地也使赵国变得危难,这是它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的历史意义,它留下了很多的作战经验,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这是它带来的历史意义,也是中国军史上宝贵的财富。

《历史》巨鹿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巨鹿 长平之战

所有历史战争的?咋说?太多了...我先把这几个说了吧


1.

巨鹿之战---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巨鹿(河北平乡)---秦军40万,统帅为章邯,王离;楚军6万,统帅为项羽---前207年12月,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断绝秦军粮道,九战九捷,大破秦军,杀苏角,虏王离。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而项羽以六万破二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成语:【作壁上观】“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2.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赵军45万,统帅初为廉颇,后赵括。秦军....(这个争议太大了,我刚才查了下,虽然说《史记》里说多于100万,可是好多人质疑...)统帅初为王龁,后白起。---前262年,由于赵王接受了韩国上党郡的请降,秦王怒了,秦赵开战,初期双方相持于长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它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


成语:【纸上谈兵】“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马陵之战---公元前342 ---韩,魏,齐。魏国统帅庞涓,齐国统帅孙膑---公元前343,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应允救援,以促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才发兵相救。前342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用“减灶计”在马陵全歼庞涓的10万魏军。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它从根本上削弱了魏国的军事实力。从此,魏国一步步走下坡路,失去了中原的霸权。而齐国则挟战胜之威,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成语:【因势利导】“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官渡之战---东汉建安5年(公元200年)---曹操4万,袁绍10万---建安5年,袁曹正式开战,初期曹操声东击西,在白马败袁军,相持阶段操粮草不济,袁绍谋士许攸来投,建议奇袭乌巢,操依许攸,荀彧计,袭乌巢,烧毁袁绍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成语:【蓬首跣足】“操闻许攸来投,跣足而出”---这个正史没找着....演义里的...


5.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近90万,东晋谢玄8万---公元383年8月,前秦主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企图 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玄率8万北府兵迎敌,晋军在洛涧大破秦军前哨,晋军行至淝水,要求秦军后退,晋军渡河之后再决战,苻坚自大,认为可以更快打败晋军,从之,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晋军俘将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淝水之战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所谓“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五卷》


    【投鞭断流】“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苻坚载记》

长平之战的“长平”在如今什么地方? 长平之战

从长平之战的名字可以看出,长平之战发生的地点位于长平,现在位于山西省高平市,长平之战发生的地点在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在战国的时候这里才改为长平,它不仅是著名战役长平之战的发生之地,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为了纪念长平之战,如今在长平还有长平古战场遗址,这个遗址宽度约10公里,长约30公里,属于重点保护的单位。现在这里是旅游胜地,最著名的经典是骷髅王庙,据史料记载这里是秦国的手下白起坑杀赵国投降士卒的地方,人数多达四十万人,因为有太多的人在这里被杀害,这里也被称为杀古,足以可见战争的残酷。但是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现在这里也成了人们缅怀长平之战的地方。

山西省长治,高平地区嘛!

秦赵在长平明明只打了半年,为什么历史公认是三年?

诚谢悟空邀请: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是充满血腥悲惨的历史进程。

秦赵长平之战,开始于周赧王五十三年,以赵的有生力力量被剪灭至周赧王五十五年而告结束,前前后后历时三年.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决战,秦国军队在赵国境内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同赵国军队长期对峙,由于赵国政局动荡,连年战乱争,国力消耗严重,军用粮草不济,处于劣势。

而秦国方面虽然也多方面作战,但由于早前的改革成就,国富民强,势力高壮,处于优势。

赵王受限于捉襟见肘的国力,弃用了经验丰富,足智多谋的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秉承赵王意图,更改了廉颇的战略防御部署及严格恰当的军规,提拔自己的亲信而更换了一批能战惯战的将领,又自不量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王暗中更换了名将白起出任前线指挥官,白起针对赵括经验匮乏,急于求胜的心理,采取了诱敌深入,使之脱离原来防守阵地,再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最后予以总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绝对胜利。

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客观上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历史上公认的三年长平之战,说的并不是只有半年的长平战役,而是指长达三年的秦赵之间的战争,由于最大规模的主要战役发生在长平,故而将这持续三年的战争定义为长平之战。

一、第一阶段:上党之争上党郡本属韩国,位于今天山西省南部地区,本和秦赵无关。但是它却是能够决定秦赵命运的战略要地。秦国取得此地,居高临下,可兵临邯郸。赵国若取得此地,可直接威胁关中地区。战争的起因是秦国攻打韩国,而韩王想献上党郡求和,由此,赵国认为他的利益受到了威胁,而偏偏这时上党郡守是个亲赵人物,于是直接邀请赵国出兵占领上党。就这样,秦国和赵国围绕着上当展开了战争。

二、第二阶段:丹河对峙秦赵战争对峙的双方主将是秦国的王龁和赵国的廉颇。不过当时赵王给廉颇的任务是防守长平,接收上党各座城池的是平原君。平原君率领的赵军根本防守不住秦国虎狼之师的进攻,致是上党各个城池逐步丢失。廉颇深知秦军来势凶猛,正面进攻一定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廉颇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战术,利用所有能利用起来的地形,最大限度的消耗秦军的战斗力。最终廉颇大军退守丹河的时候,秦军就没再前进一步了。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防。

这个时候着急的真的还不是廉颇,而是远在邯郸的赵王。因为照过在经济,政治,人口方面都处于劣势。秦国早就攻下了巴蜀地区,那里沃野千里,资源充沛。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不是一将之力。赵国的后勤补给线慢慢的开始出现问题。虽然秦国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架不住 国更弱。于是赵王河主将廉颇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联通无法快速退敌,导致赵王开始产生换将之念。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括向赵王表了决心,便替换廉颇成了赵军的主帅。

三、长平决战与此同时,秦昭襄王悄悄地换上了武安君白起。这个著名的人间屠夫开始了他的巅峰表演。利用赵括想速战速决的心理,白起采用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果然中计,领兵追击,钻进了白起早就布置好的口袋。白起一方面合围赵括的军队,一方面派5000精兵,不时骚扰赵国的大本营,彻底切断了照顾和大本营之间的联系。胜败在此一举了,赵王竭尽全力调兵救援,秦昭襄王亲赴河内,将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开赴长平战场。任凭赵括做困兽之斗,但始终没有突破秦军的封锁。赵括领兵突围,中箭身亡。早已没有军粮的疲惫之师彻底失去了信心,随机放下武器,向秦军投降。

已成俘虏的40万赵军,还真给白起出了个大难题。首先,这40万赵军不可能为秦军卖命;其次,白起也养不起这40万赵军。但这40万俘虏更不能放回去。最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白起做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决定,坑杀这40万赵军。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降事件就这么发生了。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260年。从秦赵两国在上党交兵开始,中间就没有停过,最终在长平以秦国惨胜而结束。所以历史上把这长达三年的秦赵战争,统称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自由行旅游攻略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