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许家老祠堂的历史是什么?

导读:长沙许家老祠堂的历史是什么? 简氏大宗祠的建筑时间.建筑来历和建筑意义等?

过新桥社区集镇,过常新桥后左转,沿河上溯500多米,即见常家祠堂。该祠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为常氏家族的一支从衡阳迁居长沙后所建。祠堂早些年为常新学校,现为新桥村部所在地,办公室空无一人,祠堂里面也是空荡荡的。
  常家祠堂,青砖封火墙,硬山顶,大堂内原悬挂有清大臣常大淳的肖像。祠堂总长598米,宽48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祠堂面对白沙河,后依低山,面阔七间,进深三栋,各栋顺地势逐渐抬高,沿中轴线依次为大门、前厅、天井、中厅、戏台、上厅,全由花岗石柱头支撑,气势恢宏。大门有三,均由花岗石作框架,今左、右两门已封。门廊前有花岗石阶级,中厅宽大,戏台、天井等由花岗石砌边,两侧有厢房、天井,宽敞古朴。
常大淳(1794-1853),号南陔,湖南衡阳人,明朝开国将军常遇春之后,道光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浙江巡抚等。咸丰二年(1852)任湖北巡抚期间,为防扼太平军入鄂,加强水陆设施,招募水军,不遗余力。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投井自殉。诏赠总督,谥文节。

简氏大宗祠的建筑时间.建筑来历和建筑意义等?

文化名城资源,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小洲村内简氏大宗祠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辖内,玉带环绕、翡翠酝酿纯朴的村庄——小洲村内,简区宗祠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占地13亩(8671平方米),深三进,共有99个门口,取其于长长久久的意念,当时的建筑精巧、雄伟、壮观。宗祠座北向南,广场四周古树参天,几百年的老龙眼树、老榕树(又称麒麟树)、红棉树等,实为罕见。还有旗杆夹,第一进的大门两侧由花岗石雕成高大威猛的狮子护卫和两个石鼓,里外的鲍鱼台用青石板砌成,两边的仪门直通青云巷和白虎巷。入第二进要经过一大个空间,上级到平台,中堂高8米,长35.4米,宽26.5米,由花岗石、坤旬木料精雕成柱支撑着主体,梁和桁、屏风用坤甸木,精雕成各种图案。第三进高8米,长19.8米,宽26.6米,两侧用石栏围雕成八仙贺寿人物图案,正中悬挂着“祥开瀛水”木匾,木匾由一件巨大的檀香木雕刻而成,两侧有文武楼、灰星楼各二层。整座祠堂建筑基础用青石板砌成,用青砖砌墙,瓦面分二层,底层用衬瓦,上层用几件厚瓦砌成,屋顶正中以龙船造型,上面灰雕造型十分精致。环绕四周的有青砖雕、灰雕、石雕、木雕,有人物、动物、花鸟、水果等等。简氏大宗祠在清朝时期,曾被大火烧过,于1893年重修。在民国时期做过学堂,解放后至1990年用作学校。因文革的洗礼第一进被拆掉,改建成二层楼高用作课室之用,这几十年来的学校生涯,致使简氏大宗祠严重损毁。基于历史的问题,文化遗产,1990年拆除二层楼课室,平整后,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村把简氏宗祠广场和空地,建为村心公园。上面刻着民族对历史文化的创造和记忆,体现了把祖先留给人们的丰厚馈赠。这些老建筑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断绝了历史文脉就无从找寻。一种保护性无疑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Hash:7ee19d48b1c6245ae5f0032f0f20cd8d56945b3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