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红色景点 常熟的红色景点

导读:常熟市红色景点 常熟的红色景点 1. 常熟的红色景点 2. 常熟红色文化 3. 常熟的红色景点有什么 4. 常熟红色旅游景点 5. 常熟红色革命基地 6. 常熟的红色景点在哪里 7. 常熟的红色景点大全 8. 常熟市红色教育景点 9. 常熟的红色景点有哪些 10. 常熟市著名景点 11. 常熟的红色景点游记400字

1. 常熟的红色景点

1、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旅游区以江南山水文化为依托,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

虞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因商周之际吴地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是我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尚湖与虞山相依,因商末姜尚(姜太公)在此隐居垂钓而得名,湖内湿地遍布,鹭鸟翔飞,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湖泊。

2、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江苏常熟城区西部的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区域总面积39.2平方公里,独占建城区“半壁江山”,是常熟山、水、城独特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和环境个性的承载主体。是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常熟虞山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公园位于常熟城北虞山山麓。依山傍城,秀木拥翠;亭、榭、桥、廊,各得其所;池、泉、石、径,曲尽其妙。山野风光,匠心建筑。是江南独具城市山林优势之综合性公园。正门临北门大街,为旧时半巢居及陈家山门处。

民国20年(1931年)建园,初名常熟公园。其时城西隅尚有逍遥游公园,原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严讷读书处,曾一度改名为虞山公园,后渐衰落而不存。常熟公园俗称为新公园以示区别。

4、常熟方塔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常熟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东端,紧邻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方塔街,系在宋代古迹旧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园林,总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因园内有方塔而得名。

方塔,为古城常熟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距今已有870余年。方塔元明清代屡修,原塔名为“崇教兴福寺塔”,因其平面呈方形,俗称方塔。塔四面九层,砖木结构阁式。

5、蒋巷乡村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蒋巷村,江南水乡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紧邻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的环抱之中,3分钟可上高速公路,204国道、锡太一级公路交叉经过镇区,旅游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6、梅李镇。系江苏省常熟市下属的千年古镇,东靠上海,南频苏州,西邻无锡,北依黄金水道长江,位于古城东北约12公里。据宋庆元《琴川志》载:“五代十国天宝元年,吴越王钱镠遣将梅世忠、李开山戍此,居民依军成市,因取二将之姓,以名其地”,故名“梅李”。

北宋元丰年间始为镇。南宋以来,为常熟内地商贸集散地之一,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之说,这说明梅李镇在历史上早就备受推崇、声名远播。

7、沙家浜芦苇荡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家浜位于常熟市南10余公里,阳澄湖北侧,因京剧样板戏《沙家浜》而出名,电视剧《沙家浜》也在此拍摄。景区中能看到剧中场景,还能坐游船深入芦苇荡,欣赏优美的湿地风光。夏日景区荷花盛开,可赏荷。

8、荷香洲公园。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为尚湖中最大洲岛。牡丹园:位于荷香洲南部,占地7000余平方米,为江南最大的牡丹园。现拥有8大系列、180多个品种、5000余株牡丹,其中有洛阳红、曹州红、姚黄、魏紫、赵粉、夜光、豆绿、荷包、赛雪塔、黑花魁、青山贯雪、枯枝牡丹等。园内牡丹无论品种、数量、种植面积及花期都名列江南之冠。

9、常熟兴福寺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兴福寺 于北郊虞山山麓。南齐时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

10、常熟博物馆。坐落于风光旖旎的古城虞山东麓先贤仲雍、言子墓旁。占地6000多平方米,由七个展厅、文物库房、办公大楼及辅助用房等设施构成。于1997年9月28日正式开放,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


2. 常熟红色文化

1.温水洗净猪肉,放入老姜,黄酒300克,烧到熟,筷子亲亲戳下去有洞(不费力),关火。

2.锅子里放油烧至7-8分,菜油要热点冒烟无泡沫。

3.放点肉汤,黄酒200克,酱油200克拌匀,这是为了让肉着色,皮起皱。

4.肉放汤里滚一下。

5.然后用工具把肉放油锅里,肉一定要刚烧好的,不能放冷再炸。

6.炸的过程很重要,用工具压着肉把里面的油逼出来,但也要翻动不然要糊掉,炸到金黄色皮硬硬的就可以捞出。

7.刚出炉的切块或切薄片这个根据自己需要,用糖,酱油,等调料回红。

8.皮是不是皱皱的,特别好吃,肥而不腻。


3. 常熟的红色景点有什么

新四军的伤病员来到沙家浜养伤,沙奶奶和乡亲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

胡传魁刁德一的汉奸部队受日本人的派遣来抓伤病员,地下党员阿庆嫂领导着沙家浜的人民和汉奸部队做斗争。

伤员暂时转移到芦苇荡在艰苦的情况下隐蔽。后来,沙家浜的老百姓把他们转移出去。养好伤后,他们又回到沙家浜消灭了这支汉奸部队。


4. 常熟红色旅游景点

位于常熟市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纪念和弘扬沙家浜军民光荣传统而建立的教育展览馆,占地67万平方米。在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游击根据地。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我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血战沙家浜、激战阳沟娄、伏击八字桥、夜袭浒墅关、奇袭虹桥飞机场等历史事件至今仍广为传颂。该馆再现了当年沙家浜抗日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迹。


  戏台上阿庆嫂仍在唱《沙家浜》。一个35岁以上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沙家浜》,就诞生在江苏常熟烟波浩渺的阳澄湖上。


  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胡司令……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怀旧的人们可以追寻到他们的足迹。


  在高大茂密的芦苇荡中,无论从陆路还是水路,你均能领略到昔日新四军战士与日寇周旋于此时写下的壮丽诗篇。


  位于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芦苇迷宫中的第一代“春来茶馆”,仿照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在此品茗休憩,你可尽情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伪的风采。


  芦花飞雪,河港纵横,你会由衷地感叹:这里就是芦荡火种的发祥地。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景区,是以革命史迹介绍和《沙家浜》创作过程为主线的人文景观区,突出芦苇荡风景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的性质。


  景区里主要有瞻仰广场、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和碑廊、象征十八个伤病员的十八块形态各异的自然石等景点,以雕塑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位于瞻仰广场中央的主雕高达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创作


5. 常熟红色革命基地

离常熟近的旅游胜地有沙家浜风景区、虞山尚湖风景区、铁琴铜剑楼等。

以下是这些旅游胜地的详细介绍。

1、沙家浜风景区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位于明媚秀丽的江苏省常熟市阳澄湖畔,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5A级旅游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一区占地1000多亩,景区占地6000多亩,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已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军事训练基地、芦苇水陆迷宫、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横泾剧场、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

以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游”、以观光休闲为内容“绿色生态游”、以品尝水产为特色的“金色美食游”、以古镇文化为亮点的“影视文化游”,沙家浜“四色游”久享盛誉。


2、虞山尚湖风景区

虞山风景区,包括虞山、尚湖和古城3部分。虞山既是风景区,又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山林木荫翳,郁郁葱葱,百鸟争鸣,引人入胜。

尚湖,相传因商末姜尚避纣时曾垂钓于此而得名。湖区偎傍虞山,湖面千顷潋滟,山影重峦叠巘,白鹭齐飞,鱼翔浅底,有“湖甸烟雨”和“湖桥串月”之称。古城虞山镇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镇区背倚虞山,近傍尚湖、昆承湖,有7水经此,古称“琴川”,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旧城区的坊巷古朴,至今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景区内主要由山水文化园、荷香洲、钓鱼渚、拂水堤,以及堪称“江南之最”的牡丹园等景点组成,自然美色与人文景观互为补充,游览观光与娱乐休闲二者兼得。


3、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位于常熟市区以东古里镇。 藏书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楼主瞿氏数代藏书,绵延二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6. 常熟的红色景点在哪里

一:沙家浜

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现辟有芦苇荡、教育馆、春来茶馆等景点。

二:虞山

虞山东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常熟历代名人墓葬成群,多集中在虞山之上,这些都是虞山文化精华体现。其中,东麓有常熟最古的墓葬,商代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之墓,南侧为吴国第一代国君周章陵墓。

三:尚湖

在尚湖,可以尽情享受观山赏水,登岛寻鸟,体验高尔夫,划船游园,尚湖湾先后建成并开放了由荷香洲、桔香洲共同形成的荷香洲公园和烟雨洲、渔乐洲共同形成的钓鱼渚公园。

四:方塔园

常熟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东端,紧邻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方塔街,系在宋代古迹旧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园林,总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因园内有方塔而得名。方塔,为古城常熟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距今已有870余年。方塔元明清代屡修,原塔名为“崇教 兴福寺塔”,因其平面呈方形,俗称方塔。塔四面九层,砖木结构阁式。“闻古塔风铃, 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级而上,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方塔与宋代古井、古银杏并称为“园中三宝”。为常熟 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五:沙家浜海泉湾

沙家浜海泉湾温泉度假中心坐落于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整体项目占地约800亩,是以沙家浜温泉为依托,集养生、休闲、度假、特色餐饮,会议展览,星级酒店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项目。与中国著名红色旅游景区沙家浜风景区毗邻,上海至度假中心约1个小时车程,苏州、无锡、常州仅需30分钟,交通地理位置非常便捷。


7. 常熟的红色景点大全

沙家浜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南方,阳澄湖边,与苏州市相城区、昆山市交界处。沙家浜景区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


8. 常熟市红色教育景点

沙家浜,常熟的,太仓的第一党支部记念馆


9. 常熟的红色景点有哪些

江 南京市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镇江市句容县茅山新四军纪念地;常熟市沙家浜旅游区。

浙 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沪上海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皖 黄山市岩寺新四军军部及八省健儿会师地;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希望对你有帮助!


10. 常熟市著名景点

常熟市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南部,由苏州市代管的县级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著名景点有:沙家浜风景区、尚湖风景区、虞山景区、虞山公园、宝岩景区、铁琴铜剑楼、辛峰亭、兴福寺及方塔、曾赵园、拂水山庄等等。


11. 常熟的红色景点游记400字

陈 业

汉代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会稽太守。北魏时的郦道元《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指黟山)”,是具有文字记载的游黄山第一人。


李 白

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和《太平广记》、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与李白本人有关诗作等资料显示,权且认为李白来黄山有三次。前两次畅游山水并求仙访道,后一次却专为了寻访故友。


岛 云

唐代诗僧。曾从天都东侧攀登天都绝顶,于绝壁上留《登天都峰》一诗,是登天都第一人,唐代题咏黄山最多的人。


薛 邕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歙州刺史。在汤泉设浴池,供人沐浴疗疾,温泉自此使用。


李敬方

唐宣宗大中四至六年(850-852)歙州刺史。多次入浴温泉,风疾痊愈,于泉边建白龙堂,有《汤池》诗、《汤泉铭》。


包西来

印度高僧,结麻为衣,人称麻衣和尚。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麻衣和尚在翠微峰下创建翠微寺,居山洞,此洞后即名“麻衣洞”。翠微寺刚建成,唐僖宗就下令全国毁寺,僧侣还俗,麻衣和尚作诗“敕命如雷下翠微,佛前垂泪脱麻衣。山中有寺不容住,四海无家何处归。”送给唐僖宗,有幸保全了翠微寺。


赵匡胤

宋代开国皇帝。康熙记,赵匡胤在宋建隆元年(960)“陈桥兵变”前,密访翠微寺,向麻衣和尚卜问吉凶前程。


陈 炳

北宋时包拯老师。曾游翠微寺,留诗一首。


释行明

宋景佑年间(1034-1037)祥符寺住持。曾收藏无名氏旧稿刊印,成为黄山现存第一部志书。


范成大

(1126-1193)南宋诗人,今 苏州人。游黄山留有、《天都峰》、《温泉》等诗。


焦炳炎

南宋太平焦村人。幼年在黄山西麓城山书院读书,淳佑元年(1241)赐进士及第,太常少卿,有《黄山赋》传世。


张尹甫

(1245-1300)南宋甘肃天水人。先隐居黄山松山寺,后自建松谷草堂,是松谷庵开山始祖。


程元凤

南宋时歙人,官至右丞相。相传曾在掷钵禅院读书,晚年退隐于此,“丞相源”因此得名。


吴龙翰

南宋时歙人。咸淳年间(1265-1274)乡贡,咸淳四年十月偕友夜宿莲花峰顶。有《黄山游记》不足300字,是黄山游记中现存最早篇。


崔 涯

明代太平甘棠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监察御史。多次登山,醉翁峰下岩壁有题名刻“崔涯”二字。有《笔山文集》存世。


周 怡

(1505—1569)明代太平仙源人。官至吏部给事中,数登黄山,有《纳溪文集》存世。


刘元凯

明代四川阆中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太平县知县,素有政声,有“刘青天”之誉。曾数登黄山。


方玄静

(1516-1611)明代岩寺人。赠工部尚书,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主盟黄山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天都社”,社设祥符寺附近。


普 门

(1546-1625)明万历30年来黄山,创建法海禅院(即慈光寺)和文殊院、大悲院,修登山大道,有大功于黄山。


潘之恒

(1556-1621) 明代岩寺人。地理学家,居黄山四十余年,著《黄海》一书,是明代唯一的黄山志书。


汪道昆

明代歙人。军事家,戏曲家,嘉靖二十年(1547)进士,官兵部右侍郎,后辞官归隐黄山。


王世贞

(1526-1590)明代江苏太仓人,文学家,官刑部尚书。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带领三吴两浙100余文人游黄山。


许 国

(1527-1596)歙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青年时曾读书祥符寺,退休后复游黄山。


黄习远

明代吴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游黄山,为始信峰和接引松命名。


徐霞客

(1586—1641)名宏祖,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一生两次游黄山。第一次,万历四十四年(1616)严冬,游祥符寺、慈光寺、石笋矼、狮子林、光明顶、松谷庵等地。第二次,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经天门坎至文殊院,旋由“童子拜观音”处,“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至天都顶。夜止文殊院,翌日登莲顶,过光明顶,至炼丹台,经平天矼,游后海,夜宿狮子林。第三日,下丞相源,经苦竹溪,“转循太平县路,向东北行”。


江天一

明末抗清烈士,歙县寒江人,号寒江子。曾隐居黄山,独坐始信峰,1957年李一泯重书“寒江子独坐”五字镌刻于此。


钱谦益

(1582—1664)明末清初文学家,江苏常熟人。明崇祯十四年(1641)春游黄山,作《黄山游记》。


董 白

董小宛,清代秦淮名妓。天资巧慧,被称为“针神曲圣”,曾游黄山。


渐 江

僧人,画家,明末清初人。深爱黄山,得松、石、云、岩、壑精髓,新安画派鼻祖,有《黄山真景册》传世。


梅 清

号瞿山,清代画家,宣城人。游遍天都、莲花、光明顶、狮子林、松谷、白龙潭等处,后人编有《梅瞿山黄山胜迹图册》、《梅瞿山黄山图册》、《梅清黄山图册》等,为黄山画派奠基人之一。


石 涛

俗姓朱,清代画家。康熙六年(1667)游山,后屡来游,谓“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黄山画派奠基人之一,《黄山八胜图》是其传世精品。


弘 眉

号紫石山主。于康熙三年至五年(1664—1666)撰成《黄山志》十卷。


闵麟嗣

(1628—1704)清代岩寺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编撰《黄山志定本》七卷,另首一卷。


陈九陛

康熙时太平县令。深爱黄山,多次游览,于狮子林客堂壁书“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


陈 恭

清代福建人。太平县令,深爱黄山,有诗多首存世。


汪士宏

清代潜口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与人合撰《黄山志继集》八卷。


黄身先

清代歙人。于康熙三十年(1691)编辑不分卷的《黄山志略》。


程弘志

清代歙人。从顺治八年(1651)至康熙十三年(1674),辑《黄山志》五十卷。


沈德潜

(1673—1769)清代诗人,江苏吴县人。礼部侍郎,曾游黄山。


洪亮吉

(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江苏武进人。曾三游黄山,有《黄山白岳集》。


龚自珍

(1792—1841)清代思想家、诗人,杭州人。诗《黄山铭》收入《龚自珍全集》。


魏 源

(1794—1857)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湖南邵阳人。曾游黄山。


崔国英

(1831—?)清代甘棠人。幼年家贫,族人资助于狮子林读书,有“饿死不如读死”之志。同治十年(1871)进士。曾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作出使日记16卷。后辞官经商,重游黄山,作七律二首刻于始信峰,捐资建“狮林精舍”。


第二节 现、当代名人


陈少峰

1882—1950) 焦村镇陈村人。熟谙黄山峰、岭、路、径、松、石、云、溪等黄山详情大观。民国16年(1927)对黄山再作实地考察,编成《黄山指南》2卷,为第一部黄山导游书,首次定“迎客松”名。


黄炎培

(1878—1965)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清末举人。民国3年(1914)游览黄山。


张大千

(1899—1983)四川内江人,当代著名画家。民国16年(1927)、民国20年(1931)、民国25年(1936)三游黄山。第二次游山,在文殊院书“云海奇观”勒碑。民国34年(1945)元宵节为“追忆昔游”,作《黄山纪游》十二幅山水图。


黄宾虹

(1865—1955)歙县人,山水画家。一生游山九次,有《黄山松涛十二图》等美术作品,《黄山画家源流考》等著作。


汪采白

(1887—1940)山水画家,歙县人。南京中央大学国画系主任。多次游黄山,作黄山图1000余幅,选粹36幅出版,名《黄山卧游集》。


恽代英

(1895—1931)无产阶级革命家,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武昌。民国19年(1920)寒假,带9名学生徒步游山三天。


许世英

(1871—1964)东至县人。民国10年至12年(1921—1923)任北洋政策安徽省长,后任国民党中央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民国20年前后,倡议建设黄山风景区,筹建黄山建设委员会。民国23年(1934)1月9日,于赈济委员会会议厅召开黄山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被推为委员会主任,发表演讲,并在民国24年(1935)一月一日《徽声报》发表《黄山建设之意义》一文。著有《黄山揽胜集》。


姚文采

(1890—1958)歙县人。民国23年(1934)被选为黄山建设委员会委员,后任黄 管理局筹备处副主任。民国33年后,任黄山管理局副局长,局长至民国38年(1949)。


方志敏

(1900—1935)江西弋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军第十军创始人。民国23年(1934)12月12日,在汤口与寻淮舟红七军会师,成立军政委员会,任书记,组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部分红军到达焦村迂回谭家桥,遭皖浙保安团袭击,方志敏组织部队英勇反击。


张学良

著名爱国将领,原东北军总司令。民国25年(1936)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翌年初冬,被国民党一个宪兵连,从奉化雪窦山押至黄山,软禁于正道居(今听涛居),第四天又仓促押去江西萍乡。


李四光

(1889—1971)湖北黄岗人,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创始人。民国25年(1936)来黄山考察,于慈光寺处发现U形山谷,于谷东壁下部(即立马峰下)发现平行排列的冰磨条痕。经过搜集资料、考察结果,用英文写成《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一文,附八张图片,发表于当年9月《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的德国知名冰川学家费斯曼读文章后,两次赴黄山考察,称“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此发现,证明中国东部发生过冰川。


周恩来

(1898—1976)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民国28年(1939)2月23日,到泾县茂林云岭新四军军部,代表中共中央传达中共六届全会方针。3月初,由叶挺陪同,从泾县到太平仙源沿青屯公路上黄山,住“居士林”(今大礼堂址),曾在小补桥留影。


胡乔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60年10月30日到黄山,游温泉、玉屏楼景区,11月1日下山去杭州。


吴印咸

江苏沐阳人。摄影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从事摄影工作。建国后,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等职。是第一部黄山彩色风光片《黄山》的艺术顾问。


王君华

江苏常熟人。1956年由上海到黄山参加工作,1957年6月编辑出版《黄山导游》。1962年9月在北京举办个人“黄山影展”,是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


卢施福

(1989—1983)广东珠海人。1962年在合肥举办个人黄山摄影作品展。1980年出版《卢施福黄山摄影选》,是知名的“黄山派”摄影家。


黄 翔

笔名少愚,湖北长阳人,摄影家。1955年4月起,多次到黄山拍照。其作品《黄山雨后》,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展,获1960年罗马尼亚国际沙龙影展银质奖章。


潘天寿

(1898—1971)浙江宁海县人,现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60年上黄山写生,笔下黄山松苍劲曲虬,盘根错节,形态生动。


陈 毅

(1901—1972)四川守至人。1963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当年10月16日至21日与3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部分外交官员及他们的夫人一行69人,在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副省长张凯帆陪同下游览黄山,为黄山大门写下“黄山”二字。


溥 仪

(1906—1967)清朝末代宣统皇帝,满族人,姓爱新觉罗。抗战时任伪满州国皇帝。抗战胜利后被捕,1959年12月4日特赦释放。1964年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4年4月2日与17位特赦人员从杭州上黄山。3日,分两路游览,一路由温泉到文殊院,经北海于4日回温泉,另一路只在温泉。5日晚,安徽政协常委会副主席戴戟在黄山宾馆设宴招待全体特赦人员。6日离山。同行者有杜聿明、宋希濂、沈醉、罗历戎、李以匡力、杜建时、郑庭籍、周振强、董益 、杨伯涛、溥杰、范汉杰、王子衡、康泽、许长林、廖耀湘、贾毓芝及领队陈此生、连以农。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乐山县人,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64年5月20日偕夫人于立群,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连贯和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潘效安陪同下游黄山,下榻“翠明轩”。21日登玉屏楼,22日到北海,次日晨与北海宾馆工作人员合影,取黑虎松旁山径下山。24日游温泉区,题“桃源亭”“黄山气象站”匾,改“七里亭”为“入胜亭”,25日离山。回京后作长诗《黄山之歌》,发表于《人民日报》。


胡志明

(1890—1969)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1965年5月21日—6月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中共中央联络部部长伍修权、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陪同下,到黄山休养,年高未登山,游温泉区、慈光寺,眺望天都峰,参观了黄山林校、山岔大队和石门水电站。


董必武

(1885—1975)湖北黄安(今名红安)人。1965年5月21日至6月9日陪同胡志明到黄山休养,题“慈光阁”、“听涛居”匾额,作《坐观瀑楼中对雨》、《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等诗。


老 舍

(1898—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又号舍予,笔名老舍,现代作家、戏剧家、文学评论家,荣称“人民的艺术家”。1965年7月—8月间,与夫人胡洁青到黄山游览、创作,作《黄山小诗》数首。


陆定一

1966年4月11日游黄山,住新温泉楼,14日离山。


刘海粟

江苏人,当代著名画家,立下十上黄山大愿。1918年第一次上黄山后,说:“我见过欧洲好多名山,没有比黄山更美丽的了。”1980年七上黄山,写多幅泼墨佳作。1981年8月、1982年8月,连续八上、九上黄山,1988年93岁时十上黄山,下榻散花精舍长达两个多月,几乎每日外出写生。又创出46副艺术精品。他对黄山情有独钟,总说黄山最美,世界上名山都比不上。他有一枚印章,上刻:“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


黄永玉

湖南凤凰土家族人,国画家、版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1972年到黄山写生,融中国画、西洋画艺术于一体,使黄山山水更显富丽堂皇、丰富多彩。


关山月

广东阳江人,当代国画家。1977年登黄山,概叹入画黄山太晚,称黄山是中国山水范本。


李可染

江苏徐州人,当代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早年曾到黄山写生,1978年重游黄山,历时月余,绘制30多幅黄山作品。


哈里.休斯

美国马里兰州州长。1980年6月12日偕夫人访问合肥后游黄山,15日离开。


赵无极

法籍华人,当代著名画家。1983年9月应中共中央、文化部邀请,回国观光,游览黄山,说将以他的名气和画笔描绘、赞美黄山。


马克.里布

法国人,当代摄影家,是赵无极好友。赵无极1983年9月登黄山回国后劝他不可不上黄山,马克即于当年11月登上黄山,不顾年高与严寒,拍下许多黄山风光照片,于1984年7月在法国《现实》杂志,用了十几页篇幅,以《不见黄山不瞑目》为题,报道黄山风光和旅游状况。


Hash:29726db5a21380318162da8ed4727815db0b51d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