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长征精神以及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标杆,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有顽强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一个团体、一个人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士兵以野菜、野果等充饥,喝雪水解渴,与多自己数倍以至数十倍的敌人周旋苦斗,不少将士被敌人、严寒和饥饿无情地夺取了生命。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残酷处境和激烈战斗,却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坚持与敌斗争,直至胜利。这正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正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二)用长征精神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的“新长征”
长征精神有着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其内在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当中,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在任何强敌与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节与情操,蓬勃向上、团结一致的浩然正气,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良好作风,今天仍然是我们党需要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团结,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加强纪律性,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长征精神的外在感召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辐射力上。其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蔑视和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都将对当今社会产生积极的感召、引导和教育作用。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这是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点;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勇于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

红军长征的壮举虽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作为构筑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精神桥梁,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缔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同样发挥着凝聚民心、引导方向、催人奋进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 胜利!

新的长征精神景点 有关长征的景点 长征精神

1. 有关长征的景点

1989年10月落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经过几年军民共同努力,终于按照中央“纪念碑要建成立体雕塑,塑像要富有悲壮气势,表现出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前赴后继,英勇向前,历尽艰险,流血牺牲,付出极大代价的主题”。“要反应出当时一、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历史”等指示精神,顺利完成。现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已成为吸引四方游客的胜地。独具特色的景观比比皆是。其中“三绝奇观”最为突出。

一是:金碑夕照。每年仲夏前后,夕阳西下时,碑体遮日,折射金光万道,蓝天耀金,草地山川如辉煌金壁,眩目若佛光普照。碑体通亮如锻烧之金,五里以外也可见。这在我国建碑史上还是第一次,建碑前也未曾料及。

二是:双虹挂彩。每到雨后放晴,彩虹忽现,恰挂于金碑上空,似碑为桥拄,顶彩色大道,通幸福明天,此时又如红军英烈现世,其壮观之景,令人肃然起敬。

三是:瀑雨泛金。夏季漆黑夜,倘若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人不能辨物时,主碑在漆黑中泛出微光,如星星之火,又如光明即在。人称瀑雨泛金。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是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川主寺地处岷江上游,背靠岷山主峰雪宝鼎,面临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岷山从碑园脚下南流而去。

红军长征纪念碑是面积为19.27万平方米的立体雕塑,富有悲壮气势,表现了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前赴后继,英勇向前,历尽艰险,流血牺牲,付出极大代价的主题,也反应了当时一、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历史。

2. 长征著名景点

红军过雪山中最为有名的要属“夹金山”雪山,雪山主峰海拔有4930米的高度山势悬崖陡峭、常年积雪天气也是变化无常,现在的夹金山已经成为了有名的旅游胜地其中还有大熊猫半野生放养保护区,夹金山又名“大雪山”听这名字就知道此山的地理条件何等严峻了,如今驻足此山间望着陡峭的山峰和常年不会融化的.

3. 长征红色旅游景点

四川省红色经典景区

1、广安邓小平故居

邓小平故居座落在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为普通农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7间,穿抖木质结构,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

2、两河口会议会址

两河口会议会址位于小金县城北70公里两河口镇的关帝庙,主体建筑已毁无存,现仅余后部马房。为消除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战略方针上的分歧,进一步统一认识,实现团结北上的方针。1935年6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否定了张国秦的错误主张,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

3、中国红军城

四川省北部和陕西省汉中市接壤的旺苍县,是1932年到1934年红四方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当时川陕省委,川陕苏维埃政府,西北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军总部所在的,大约两平方公里的旺苍老县城,也就成了当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第二大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4、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

苍溪城东南3公里处的塔山湾嘉陵江畔有一古渡口。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绝,山岩陡峭,林木葱笼。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来。波涛拍岸,江山如画,景色宜人。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军渡。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

5、陈毅故里纪念园

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是国家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四川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景区内有陈毅故居、陈毅纪念馆、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御风台、德馨园、七塘映月等景点40余处。

6、会理会议纪念地

会理会议纪念地位于会理县腹心地带,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会理古城,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绿陶文化产业园和精华水上乐园相邻。会理会议纪念地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实体体量巨大。景区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址、俊秀奇险的山川地貌和温暖宜人四季如春的度假气候。

7、万源红军公园

万源市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区域,素有“红色万源”的美称。1932年12月,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红军将士在万源进行了红四方面军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万源保卫战”,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争神话。

8、张思德纪念馆

张思德纪念馆位于仪陇县新政镇春晖路一段,东临城市道路、南面为体育馆、北面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广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位于川陕红色精品旅游线的中间位置,距朱德故居57公里。

9、黄继光纪念馆

黄继光纪念馆座落在城东松柏巍巍的魁山脚下,是一座仿古园林建筑。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门厅、中心广场、两个中朝友谊亭、5幅汉白玉浮雕等。

10、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和沙溪王坪村。旧址包括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红四方面军烈士墓。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入四川,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之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就设在通江县城。

4. 有关长征的景点有哪些

红军长征起点在瑞金,零公里已不可考,瑞金景点多为红色旅游纪念地,也有古迹如文兴塔,鹏图塔,和自然景观如瑞金密溪古村。

5. 长征精神景点

80元/人。

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景区根据中央红军长征所历重要会议、重大事件及重大战役的史实,用翔实的资料、实物陈列展示方式,按长征重要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为发端,按长征顺序再现了长征所历突破封锁线、湘江之战、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乃至过雪山草地、榜罗镇整编、胜利会师吴起镇等40余处历史场景,浓缩再现了红军艰难曲折的长征过程。

6. 长征路上的著名景点

长征路上,最著名的建筑物是遵义会议旧址。因为这一次会议,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不朽的功勋。

红军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党中央领导机关从左倾机会主义变成了右倾逃跑主义。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从赣南于都出发,被迫进行长征,寻找新的生存地。一路上,渡赣江,闯湘江,越五岭,翻乌蒙,遭遇国民党政府及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进行了一次次惨烈的战斗,损失惨重。仅湘江之战,十万红军就损失了一大半,中国革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个时候,不得不召开会议。会议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恢复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权,成立了由周恩来负责的中央军事三人领导小组。遵义会议是一次充满斗争的会议,决定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命运,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在新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遵义会议旧址,已经成为著名的红色 游景点,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会宁:长征精神代代传 长征精神

8月18日上午,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孟捷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大会师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成为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升华。红军将士数场血战、地方踊跃支前拥军、群众舍命掩护伤员……无数闪光的人物和故事,在会宁组成了强大而纯正的红色基因,成为会师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行。

英魂永驻大墩梁

宁县城往南30公里,在华家岭山系的中川镇大墩梁上,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苍松挺立,绿草如茵。被毛泽东主席称为“铁流后卫”的红五军曾在这里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

烈士陵园所在地的大墩村村支书曹瑛介绍说,为了将大会师后的红军一举歼灭,国民党5个军分4路围堵红军主力,大墩梁阻击战是在红军和国民党军会宁地区进行的6次大的战斗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包括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在内的887名红军将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36年10月23日,大墩梁战役打响,年仅17岁的司号员李克玉吹响了冲锋号,红军将士们个个像猛虎下山,奋勇杀敌。战斗中,他腿部受了重伤,留在当地养伤,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李红军”。

自此以后,李克玉白天把小军号抱在怀里,晚上把小军号枕在头下,每当为思念战友、想念部队而悄悄流泪的时候,他就躲在被窝里偷着吹一下军号。伤好以后,他每天都要怀抱着这把军号站在大墩梁的山头上,凝望着北方的天空,盼望着他的战友们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李红军”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的小军号成了村里上工的工号。在1986年和战地重游的战友见面时,他满足地说:“比起死去的战友们,我能够活下来就已经足够了。”直到去世的时候,他的怀里还抱着这把小军号。

一直以来,大墩梁周围的群众无不以身处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而自豪,红军英勇不屈的精神也深深地鼓舞着大家艰苦奋斗、齐奔小康。曹瑛说,今年开始,国家投资要在大墩梁打造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依托烈士陵园规划建设纪念广场、展览馆等,涉及征地的群众都表示积极配合,没有一家讨价还价。

在大墩梁下中川村,老红军王少卿的儿子王志良在2013年还是贫困户,他发扬父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政策,带领全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仅用了两年就脱了贫。去年开始,王志良又成了肉牛养殖户,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红堡子的“鱼水情”

在会宁县城北关,有一座个人筹建的红色纪念馆,馆里数千件红色文化藏品全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纪念馆的主人邢永强,凭着自幼对红色文化的热爱,用多年的积蓄于2015年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了这座纪念馆。

在纪念馆里参观时,邢永强为我们讲起了一个当地民众筹粮筹款、积极支援红军的故事。

1936年8月,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由红一方面军组成的西方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西征。9月14日,西方野战军第15军团73师作为先遣部队进驻会宁郭城驿,一边大力开展宣传,广泛发动群众,一边筹集粮饷,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到来。

郭城驿红堡子村有一个筑于清代的土堡,堡子的主人王瀚为人开明,乐善好施,早在1932年就与靖远地下党有过来往。1936年9月18日,王瀚亲手打开堡门,迎接红军,接待了73师政委陈漫远。陈漫远向他说明了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救国的方针和面临的困难,请求他支援军需物资。

王瀚激动地表示,抗击日寇,是国人应尽的义务和共同的责任。红军北上抗日,顺民意、得民心,自当全力以赴支持。他当即拿出家中的3000大洋、200多石粮食以及部分枪支弹药等支援红军,积极组织村里的百姓热情接待红军。

红军指战员为王瀚的义举而感动,陈漫远还邀请他随同往郭城驿,研究配合筹集粮草,成立抗日农协会,王瀚担任了协会副主席。

王瀚和郭城驿抗日农协会的同仁们一起,为后续红军筹粮筹钱,筹集渡河的门板木料。大会师前后,仅在郭城驿一地,就为红军筹集粮食70余万斤。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会宁会师期间,有近7万名红军将士曾在当时仅6万人口的会宁境内战斗生活,会宁人民为红军捐出的粮食有200多万斤,同时还支援了大量猪羊、布匹衣物以及大批的银元。

“最后一把米端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为你缝衣裳,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也要送到部队上……”这首由会宁人后来创作的红色歌曲,生动反映了当地人民为红军作出的重大贡献。

朱德总司令在会宁就住在我家的老宅里,他睡过的床、用过的桌椅都在纪念馆里展出。”朴实憨厚的邢永强说,“会师精神是我们会宁的财富,我个人办纪念馆的目的主要就是弘扬会师精神,不忘初心,激励后人。”

革命精神永相传

在会宁,无名小红军在敌机轰炸中救下当地小孩魏煜的故事可谓是老少皆知,今年刚考上清华大学的陈嘉铭也不例外。

8月6日,即将到北京上学的陈嘉铭来到自己熟悉的长征胜利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又一次重温了这个故事——

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调来飞机轮番轰炸会宁城。1936年10月9日上午,当地居民魏鸿儒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魏煜到红军总司令部,帮助战士们抄写文件、撰写公告、书写宣传标语。

魏煜和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们来到县城西门附近,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敌机的轰鸣声,来不及隐蔽,敌机的炸弹已经呼啸而至,落在街头。紧要关头,一位小红军战士飞身而出,将小魏煜扑倒在地护在身下。小魏煜得救了,而年仅14岁的小红军为保护他牺牲了。

为了报答小红军的救命之恩,魏鸿儒把他葬在自家的祖坟旁,以表达纪念之情。魏煜长大成家后,有了三个儿子,爷爷魏鸿儒分别给他们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希望后辈儿孙们永远记住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血浓于水的恩情!

陈嘉铭对记者说:“这个故事我从小听到大,现在听来还是让人非常感动。小红军小小年纪就为保护他人而牺牲,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也为我们发奋读书、将来建设家乡提供了动力。”

长征精神自由行旅游攻略

  • 新的长征精神景点 有关长征的景点

    新的长征精神景点 有关长征的景点 1. 有关长征的景点2. 长征著名景点3. 长征红色旅游景点4. 有关长征的景点有哪些5. 长征精神景点6. 长征路上的著名景点


    2023-12-04
    1162 12
  • 会宁:长征精神代代传

    8月18日上午,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孟捷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大会师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成为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升华。红军将士数场血战、地方踊跃支


    2022-01-09
    154 39
  • 扬长征精神 担时代使命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历时两年。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人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大概用了三天时间,红军攻克宝兴,翻越夹金天险,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


    2022-02-12
    431 9
  • 游红色遗址 扬长征精神

    遵义求学四载,到过美食喷香扑鼻的捞沙巷,爬过山路蜿蜒曲折的凤凰山,走过人来人往的丁字口,看过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的娄山关,但让我产生许多感慨的,是参观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长征胜利的转折点。十月远征忙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出发,踏上了漫漫征程。至于在什么地方站住脚,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初的考虑只是一个大致的设想,并不是很明确。当时,有不少人认为,中国


    2022-01-14
    1134 63
  • 新地标:长征精神 永放光芒

    好消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又一红色地标来啦五颗红星代表党中央领导红一、三、五、八、九等五个军团从于都河畔出发,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走向了胜利,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飘带代表党和红军所走过的路,走出了一条“地球上的红飘带”,代表长征精神代代相传,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整个造型为红色,代表长征出发地人民的赤诚之心、火热之情。长征精神代代相传,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2022-01-05
    1901 69
  • 它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长征精神!

    感谢关注小编(江西航帆农业——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特产宣传)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区,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截至2017年,全县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11.5万人。县政府驻贡江镇。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

    2022-01-25
    52 19
  • 三下乡|莆院新工科学子赴红军长征出发地感受长征精神——福音医院旧址篇

    1月14日上午,莆田学院“探访红色旅程”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在长汀县红色文化管理处的帮助下,前往福音医院旧址参观探访,寻找红色历史。实践队员们经历了一天的实践活动,体验到一种用医救国的情怀,明白当下学生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只用用只是武装自己才能在将来更好的报效国家,也不枉革命先烈作出的牺牲与贡献。


    2022-01-21
    950 93
  • 长征过境粤北21天 红军精神回响80年

    韶关市,航拍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南方日报记者金镝摄红色基因第49期位于湘粤咽喉之地的古镇城口镇依山而建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每天都会迎来不少游客,有参观学习的党员团体,也有踏青路过的普通市民。这里是广东省境内唯一一座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于2019年正式建成。血战铜鼓岭、奇袭城口,5万余大军得以休整1934年10月开始,中央红军长征过境广东,途经南雄、仁化、乐昌、

    2022-03-14
    343 76
  • 瑞金继承长征精神干部培训基地简介

    基地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沙洲坝洁源生态旅游区,并于2018年11月注册成立。旨在打造面向全国的一流党性教育基地的办学目标,依托瑞金中央苏区和长征出发地丰富而又独特的红色资源,同时深挖井冈山、南昌及古田当地特色党性教育资源,积极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教育引导干部重温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为目的,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2022-03-15
    1612 57
  • 天津滨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历史承载辉煌,梦想明日可期。红色基因是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品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新时代红色基因在继承的基础上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并继续给予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拼搏和自立自强的力量。2021年5月10日下午,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街同盛学校邀请了与新中国同生共长的老教育工作者、老党员、老义工赵景佳同志,带领我校师生循着一幅幅鲜活纸刻作品的历史轨迹,再次走近长征——这段改写国家与人民

    2021-12-29
    832 80
  • 甘肃会宁:红色旅游圣地 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7月24日,游览甘肃会宁会师旧址,仰望耸立云天的三军会师纪念塔,观览历经烟雨的会师楼,在气势宏伟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听长征的故事”……每一个来到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的人,都被伟大的长征精神所感染。01:00我们昨天(7月24日)游览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跟随讲解员获悉,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自2008年实施免费开放以来,共计接待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2021-10-09
    856 1
  • 将军乡小小红色解说员 接力传承长征精神

    人民网麻城8月6日电(金雨蒙)“太阳出来照山坡,听我唱个革命歌,工农们过细听着……”8月4日,在湖北麻城乘马岗镇乘马会馆,十几位身着红军装的小红军向前来参观者吟唱革命歌曲,再现了“中国第一将军乡”乘马岗人当年参加红军长征的情景。麻城是“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麻城市乘马岗一镇就出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26位将军,被誉为“全国将军第一乡”。“三支半枪

    2022-01-01
    163 5
  • 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探访岷州会议纪念馆

    岷州会议纪念馆。岷州大地,一方红色热土。这里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岷县十里镇三十里铺村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以下简称“岷州会议纪念馆”),珍藏着曾经的峥嵘岁月。走进岷州会议纪念馆一楼展厅,一幅图片中的崇山峻岭引人注目。图中正是位于岷县南部山区(今属迭部县)的腊子口。腊子口仿佛是巨斧把山劈开的一条缝,悬崖峭壁夹峙,壁底一条河咆哮奔腾,河上一座小木桥,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

    2022-01-04
    1750 58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之红色嘉禾|桐梁桥:铭记长征精神 纪念红军战士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嘉禾作为红色故土有着众多难以忘却的记忆。作为嘉禾八大景点之一的桐梁桥,不仅是一座景观奇妙、令人回味的古桥,更是一座印证红色嘉禾的记忆之桥。桐梁桥位于行廊镇沙坪村,是芹溪河、邝家河、神仙殿河三水汇集之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战略大转移。11月14日,鉴于敌军向湘南地区开进“是在从两翼截击我军之进入部队,以后则向我主力两侧后行并行的追击”


    2021-11-03
    43 69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