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建筑或景点 - 朝鲜族古建筑

导读:朝鲜族建筑或景点 - 朝鲜族古建筑 1. 朝鲜族古建筑 2. 朝鲜传统建筑 3. 朝鲜族古建筑视频 4. 朝鲜 古建筑 5. 朝鲜族古建筑有哪些 6. 朝鲜的著名建筑

1. 朝鲜族古建筑

中国民俗文化村在深圳市锦绣中华的西侧,如今又建造了一幢幢傣族的竹楼、布依族的石房……。中国民俗文化村于1991年10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包括中国21个民族的24个村寨,成为全国56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24个村寨全部按照1比1的比例修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有汉族的牌坊群、北京的四合院。各少数民族村寨更具特色,在苗族、侗族、瑶族、佤族、黎族、景颇族的村寨里,繁忙的少数民族姑娘和小伙子们热情地接待着国内外客人。白族、藏族、纳西族、朝鲜族、高山族的民居建筑风格各异,人们不时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还有布依族的石头寨、摩梭人的木楞房,哈尼族的“蘑菇房”,傣族的竹楼,哈萨克族的毡房,土家族的水上街市,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喇嘛寺,彝族的“土掌房”等更吸引无数游客入房参观,了解中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2. 朝鲜传统建筑

属于建筑。

灯笼是一种东亚传统照明用具,源自中国,后来传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原是佛教供灯,后来广泛用于寺庙和园林建筑,除了以石材制成之外,还有木、金属等材质。

石灯笼也是为了防止风吹灭灯火而制成的用具,室内神龛使用的灯笼是木质框架。而室外的则有坚实的石灯笼以及金属灯笼,也有木或陶瓷制的,一般都是立在地上的灯幢,不过也有垂吊着类型。

3. 朝鲜族古建筑视频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  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4. 朝鲜 古建筑

1.

含蓄 东亚的古典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主,其中还有日本、朝鲜等风格建筑。东亚古典园林与西方最大的不同和特点,就是东亚园林非常含蓄。不论是园林的建筑、氛围都透露着祥和、平静的意境。

2.

自然成趣 以中国为主的古典园林都有同一个特点,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即使依山伴水,其园林中的建筑也丝毫不会破坏其中的意境。

3.

注重情感 东亚古典园林大多都是“小家碧玉”,装饰成分较少,多以自然形成的形状为主。

5. 朝鲜族古建筑有哪些

延边气象塔座落在延吉帽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东侧,以朝鲜族长裙和金达莱花作为造型母体,集气象探测、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该建筑目前是延吉市最高建筑。塔楼共32层,包括雷达设备在内总高度为181.2米,其中,塔身高度为170.5米。

6. 朝鲜的著名建筑

平壤

这个城市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在二战时期,有些历史建筑曾经被炮火摧毁过。经过几十年发展,一所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吸引世界目光。它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地区,因为地市平坦,平壤名字由此而来。

与中国56个少数民族相比,朝鲜民族人口十分单一,只有朝鲜族。因此国家景色,带有很强的朝鲜族色彩,来这个游玩的人,相对于东南亚国家,人数并不是特别多。每年前往游玩的游客数量,大约在20万左右。通常来朝鲜游玩,需要跟随旅行团,这个地方不支持自由游玩。如果更青睐自由行的人,或许有些失望。

Hash:8fecfcff373ab77b40ebf8ac160f97691b01c71c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