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以前发生的历史

导读:察隅以前发生的历史 一、察隅以前发生的历史 二、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在高原的哪里 三、汉代临淮城遗址在哪里? 四、罗家坝在那里? 五、海虞镇的历史文化 六、殷墟王陵遗址怎么样 七、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有多少年?

一、察隅以前发生的历史

察隅,吐蕃时期建制。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帕竹政权的释迹坚赞当政,宗址设在科麦。[2]  清朝设科麦县,县府迁至吉公。民国元年(1912年)设县。1960年改设桑昂曲宗县,县府驻下察隅的赤通拉卡。[3]  1966年5月改称察隅县,县府驻竹瓦根镇,属昌都地区行政管辖。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后,划属林芝地区管辖。2015年3月,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察隅县属之。

二、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在高原的哪里

综观西藏旧石器的文化面貌和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认识:

第一,在远古时代,西藏高原并非是一块空无人迹之地,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距今1万—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现今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他们无疑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西藏最早的土著居民。虽然由于资料的限制,目前我们还难以对他们的生活情况作出更多的实质性的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种认为藏族的祖先只能是从西藏以外的地方迁去的传统看法,即所谓藏族族源“外来说”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因为既然西藏高原在几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和居住,那么很显然,历史上任何一个进入西藏高原的民族或部落都不是去开拓一个无人之境,相反,他们最终只能是依附或融合于自旧石器时代起就生活在那里的土著居民。

第二,西藏的旧石器文明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文明,西藏的旧石器在文化面貌上与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传统相接近,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同文化因素;但与西面印度、巴基斯坦发现的旧石器则显著不同,完全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人种形成、氏族萌芽的重要时期,西藏高原与黄河流域在旧石器文化上所呈现出的共同文化因素,说明当时两地的远古居民在文化或种族上已经有了某种密切的联系;而他们同印度恒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却相对隔绝,没有文化上的联系。

三、汉代临淮城遗址在哪里?

临淮城遗址(东汉)位于县城南40公里皮店乡朱店村,据旧志载: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春正月,封子刘衡为临淮公,始建城。衡爱莲花,城壕皆种莲,时称“莲花太子”。唐朝李光弼被封为临淮王,是否此处,尚待考。遗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1000米。有两个湖,一名莲花湖在东(约百亩),一为西湖(约一百六十亩)。60年代东湖水被抽干,发现湖底布满大方砖。二湖之间,有深约1米的暗渠相通。今西湖夏、秋之季仍碧荷满湖。城址现已为耕地,雨后常有铜箭头、铜币、陶片、铜镜显现。1983年4月1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罗家坝在那里?

罗家坝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是四川省20世纪未发现的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据初步推断,罗家坝文化遗存距今约3000到4700年,具有显著的巴文化等土著文化特征。它的发现,填补了巴文化研究的空白,为研究巴国、巴人、巴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和历史线索。

五、海虞镇的历史文化

雷惊蕈

雷惊蕈是野生食用菌,俗名老蕈,出自土蜂窝。旧时本地从惊蛰到立秋阶段,在荒坟、竹园、草丛甚至农舍的床底下,湫隘之处,雷阵雨后,地面会钻出一撮撮呈乳白色伞状的菌类,俗称雷惊蕈。

酒酿饼

每当清明前后,常熟福山一带老百姓都喜欢吃酒酿饼。这种饼做工很讲究,先用酒脚拌面粉发酵,用猪油、白糖、豆沙做馅,做成饼后,放在平底煎盘里隔层烘煎,几分钟后翻动一次,再盖上 盖,稍等一会儿就成熟了。这种饼熟而不焦、甜而不腻、香气扑鼻,成为当地老少皆宜的时令食品,成了应时特色茶点。 境内除了民间传统节日和国定节日外,还有海虞地方节日,每年10月12日,举办海虞镇农民时装节。海虞镇农民时装节,融地方工业产品展销、经贸洽谈招商和民间文化活动于一体。

福山三月廿八庙会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海虞镇福山地方传统庙会节日。俗称“看三月廿八”。三月廿八庙会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这一天,福山境内各庙神像,都要抬到东岳庙朝圣,俗称“驾会”、“行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康泰升平。各庙神像由乡间直达殿山,唯褚太尉神像要游遍福山镇的大街小巷及周围村落,最后一站到达殿山。

周行香堂桥龙舟节赛龙舟习俗,还有农历三月廿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赛农舟以祈求五谷丰登。周行香堂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都要举行龙舟赛。届时,还有马戏杂耍、文艺表演,周边商贾,设摊叫卖。四邻八乡,云集赛区,热闹非凡。周行桥一带村民,家家都要置酒买菜,招待亲朋好友。新中国成立后,赛龙舟活动中止。

六、殷墟王陵遗址怎么样

很多人来殷墟就只看博物馆,一种情况可能觉得王陵阴气过重,另一方面觉得真品不多,我们去的时候人也很少,停车场只有一辆车,跟我们一样是京字头的,是不是北京人更喜欢这些呢?不得而知。请了讲解员,30块,蛮超值的。感觉比博物馆的讲解员好一些,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基本都能一一解答。这里的环境管理的很不错,尤其是居然有鹿,散养着,惊着我了。门票是通票,建议还是过来看看。

七、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有多少年?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于1973年,在距浙江省宁波市以西25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口北面被发现。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深度有四米,用碳-14法测定,第四层距今约7000年,第一层距今约5000年。经两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6700余件。这些文物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考古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河姆渡先民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表现为: (1)栽培水稻。出土的籼稻和粳稻,比被称为亚州原生稻——印度卢塔尔稻要早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的水稻之一。 (2)运用榫卯和企口板木作技术,建造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房屋。堪称为7000年前的一个奇迹。 (3)从编织到纺织、缝纫。原始河姆人编织技术已较娴熟,主要是编织苇席、搓绳等,而纺纱织布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从出土的苇编残片及品种齐全的纺织工具来看,可能使用原始腰机来编织。类似机件在太平洋沿岸也曾发现,而在时间上则要晚两三千年。缝纫工具主要有骨针、细小的骨锥、管状针及小石锛等。 (4)驾驭舟楫,开展水上活动。出土了8支木桨和两件以独木舟为原型的陶塑艺术品。河姆人的木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桨。舟楫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渔业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活动和交往范围,促进了原始文化的交流。 (5)独具一格的制陶技术。河姆文化早期制陶工艺已渐趋成熟且独具一格。从备料、成型、到装饰、烧造已达到相当水平,而且擅长陶塑工艺,能烧造出形状各异、精美实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艺术品,并已发明了彩陶技术。

Hash:7bd07b06242b29538ad23e3d6d6e41746ee09f4c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