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

导读: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 你好,请问彝族有哪些标志性民族文化? 请问: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如何向公众普及?

华夏文明、文化的“本源”是农耕文化、农耕文明,而不是其他!

易经包含了“哲学”“道”“自然”种种方面凌驾于“诗”“书”“礼”“春秋”而被称为群经之首。

有不少人认为,易经只是为预测算命所用,有迷信的内容,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易经的主要内容包含的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是对自然的观察演变而来,易经是对万物万事的气场和磁场的一种归纳总结。也是属于自然科学,当然古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与科学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

但我们现代人不能由于古人的认知不全面而否定《易经》。易经的主旨,“道”即人伦,哲理。“自然学科,规律等。”所以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国学文化,正确的认知易经的正确内容。更不能因为自己的不了解,而轻易去否定传统的国学文化。既然能被认为是群经之首,岂能没有它旳优越可取之处。

你好,请问彝族有哪些标志性民族文化?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彝族也不另外。我们彝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传承:一,彝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古时就有彝文太阳历,彝文医书典籍。二,彝族是个图腾崇拜的民族,他们崇拜火、虎图腾,在重要节日和重要庆典活动中,几乎都会出现火和虎的图腾。三,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传统的火把节,这一天彝族会杀羊宰牛祭祀天地、祖先,晚上举着火把,喷上松香,表示驱除蚊虫,保佑族人平安。四,彝族尽管分技众多,但是,在婚丧嫁取方面的传统文化,几乎相同,如女儿出嫁,从娘家到婆家的路程,双脚不能着地,必须由婆家派出的小叔子背着上车和下车。婆家去取媳妇时,娘家人必须泼水,进门一要给进门酒。总之,彝族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

节日有火把币,插花节,服饰,女人的包头,男性的火草袿,土风舞,撒尼人跳大三弦,阿细人跳月,黑彜确比舞,花腰彝海菜腔,其他,斗牛。。最经典的是长诗阿诗玛。

请问: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如何向公众普及?

甲骨文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对于人民大众来说,要做的只是让人们常识性的了解、欣赏,却没有普及的必要。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没有甲骨文就没有现代文字。甲骨文真是太优秀大伟大了。单从这一意义上谈普及,末免有些偏颇。果真是这样的话,上古岩画岂不比甲骨文还要早?岂不更是源头?上古岩画需要普及吗?普及得了吗?

甲骨文也一样,虽然珍贵优秀,但却只适宜珍藏欣赏,却没有普及的必要。一是学起来太麻烦,费时费力而收效低微。二是它其实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现代生活节凑连写现代字都觉得速度低,更何况甲骨文?普及甲骨文对人民大众来说,几乎是徒劳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古代文化传承中优秀的东西多了去了,但对于它们也就只能是了解它,珍藏它,欣赏它。若谈普及,其实都是笑谈。

如果现在的人写着甲骨文,哼着上古音乐,穿着长袍大褂,腰间系着大块头儿玉佩饰,坐着六驾马车,打着伞盖。虽然有别具一格的美,但好象不太能融入现代生活似的。

其实甲骨文很好普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甲骨文非常有趣,一个字就是一副简笔画。夸张得体,形象生动,展赏不倦,启发良多。

先来欣赏“麋字,(麋是一种鹿),用简练的线条,几笔就刻画出来,前腿跃起,后腿蹬直,首部向后顾盼。长角高竖,曲线优美,姿态劲健,呼然欲出,生动致极。

再欣赏一下“燕”字。就象是一只凌空飞舞的小燕子。头部上仰,呢喃细语 。双翅伸展着,尾羽轻轻摆动,像是在呼朋引侣,活泼可爱的身影,令人着迷。

再来看“饮字,就是画了一个酒鬼,伏在酒坛上狂饮,连酒杯都顾不上拿,直接弓着身子,头部下倾,舌头伸的老长,一幅贪婪的样子,令人捧腹不已。

最妙的就是“乳字,造字手法已登峰造极。一位母亲把孩字揽在怀里,让孩子吃奶。母亲身体半蹲,双臂合拢,婴儿张着嘴。画面温馨,让我们动容。

总之甲骨文,是非常成熟,又极其完美的艺术。是所有书法的源头,我们有必要传播,让更多人去了解它,欣赏它,学习它…

Hash:9389aa76b261e9916c1df151aad775a243659c69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