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有哪些区别,又是怎

导读: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有哪些区别,又是怎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谢邀。中国文化强调的是超越于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道”的追求。孔子说:“己不欲,勿施于人”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将人生存的意义,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本原。

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文化不同,中国是农业大国,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主张以和为贵,更渴望的是和平,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而西方多数国家属于工业社会,主张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他们的信仰。或许是人们对待自然的观念不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讲中庸,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人们更喜欢平静的活动,西方文化体系中宣扬人的主宰地位,强调人与自然的主客二分,所以竞争力强一些的活动在西方形成也不难理解。

另外是中西文化对长者的不同,中国文化强调以“长者为尊”所以对长者所作所为很少提出异议,缺少自己的见解与思考,而西方主张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那怕对自己的长辈师长也如此,因此常此出现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思想截然不同的局面也正常。

中国的传统节日倾向于团聚与纪念,春节全家过团圆年就表现这一点。元宵、清明节、中秋节也是如此。西方国家的节日,如愚人节、情人节、万圣节、狂欢节则具有娱乐性,也更具有疯狂的感觉,并且带有宗教色彩,如复活节、圣诞节等。

现在中国社会出现可喜现象,人们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越有不少人重视传统文化,国学热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真正传承中国文化就要重塑价值的本原,把人的自然精神正需求与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文质合一的文化宗教系统,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和道德信仰体系。

1.中国文化重人性,西方文化则重理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西方人强调“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不过是人的陪衬。

3.从语言角度看,汉语是非形态语,西方语言为形态语。

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因特定的民族、地理及历史的条件逐渐形成的,它包含着这一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中西文化虽然是两种特性各异的文化类型,但都属于世界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二者各有所长,不分仲伯,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提倡“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中国文化,使之与时俱进,引领社会发展。如此,中国文化才能长生不衰。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感谢和大家分享。

01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源古代先贤,仰观天象,俯察大地,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悟,总结出:中华文化核心是,道。

因此,中华文化源自天地,是对宇宙根本的认识。

空间是宇,时间是宙,时空相融一体即是宇宙。

创世逻辑,应该是:道——无极——太极——时空。此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分支繁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硕果多彩。

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汉字而得保障。中华民族绵绵不绝,得益于汉字(天)、中医(人)、农事(地)的传承。此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02西方文化之根源西方普世价值观,是以资本推动的文化入侵。我曾经相对系统的论证过此结论,做简单列举。

西方文化的主流叙述的大致内容:从古希腊文明到古罗马文明,到漫长的中世纪,然后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之后又产生了工业革命,后来就是民主 度,现代世界的现代性等等。

“十字军”东征主力军团行军图

11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前后历经两百多年。“十字军”打到今天的小亚细亚一代,最终发现亚洲的伊斯兰地区保存了在欧洲早已消失的古希腊典籍。然后把欧几里得、托密勒、阿基米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重新从阿拉伯文翻译成了拉丁文或者希伯来文。

“文艺复兴”就是对古希腊各种经典著作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由一场浩浩荡荡的典籍翻译运动,引发的文化崇拜和文化认祖。然而,古希腊文明早已在公元前146年,随着希腊被并入罗马共和国而结束。

中间的文化断层,西方美其名曰漫长的“中世纪”。

03西方文化的东方起源要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必须要以把握核心、分清主次为前提。

18世纪以来,随着欧洲的崛起,西欧中心迫不及待地将古希腊文明雅利安化,为自己的“文化根源”强行合理化。

然而更有趣的是,西方学者自己论证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源是来自高加索人种,是东方人种而非纯粹白种人。另外,文艺复兴翻译的典籍,保存在伊斯兰地区,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中国的许多发明就是通过阿拉伯世界在这个时期传到欧洲的。

因此,西方文化之根,乃是起源于东方,与中华文化有莫大的关联。

写到最后时代在进步,文化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越来越深入。

但前提是,

第一,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普世价值观;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源自天地,是核心是根本;

第三,西方文化根源于东方。

只有把握了核心,分清了主次,才能真正的实现文化融合,否则只能是大杂烩。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谨从本次抗疫中中西方采取的不同策略与民众的意识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凝聚力与自由主义

中国打的是遭遇战。病毒在武汉游荡了近一个月,当“人传人”被确定后,我们听到的是中央的一声令下“封城”!尽管开局不够完美,但随之而来的景象叹为观止:这哪里是封城啊?分明是封国,14亿的大国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全国人民一个心愿“足不出户,不给政府添乱。”全国人民聚焦同一个地方——湖北武汉,四万医护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全国所有的呼吸机全部搬到武汉。各省“搬家式”运送蔬菜、肉食等生活物资支援居家隔离的武汉市民。

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凝聚力”,这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文化中注入的时代精神。这种凝聚力的效果无需多说,我们都是时代的见证人。

反观西方文化中“民主与自由”,也使疫情得以自由伸展。我们在封国时,马克龙还带这“娇妻”看歌剧、逛大街;约翰逊搞起了“群体免疫”,自己还“品尝”了一下病毒的“味道”;特朗普“比谁都了解病毒”,傲慢得只剩下了“甩锅”。而西方的民众呢?与中国“闭关”不同的是不戴口罩走上了街头“要自由”!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自由还在,命没了。”

美国,人口不足中国十分之一,目前的确诊率、死亡率均是中国的十倍!但依然看不到拐点!

二、“人命比天大”与“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的“凝聚力”文化还展现在“中国速度”上:

几天之内,两座“山”战地医院拔地而起,收治轻症的方舱医院威力尽显,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80岁的以上的治愈率是70%以上,多位百岁老人重获新生。中央的口号是“人命大于天”!

我们被这些奇迹深 深感动的同时,看不明白的是西方:65岁以上的“老人”呼吸机要让给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比老年人对社会贡献大。市场经济中的“选择理论”“合理配置资源”被用到了人命上。这不是“壮士断腕”,这是人道主义灾难!

三、“人命在我不在天”与耶稣基督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人定胜天,人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84岁的钟南山院士亲自指导抗疫,73岁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科技公关,开发疫苗。广大医护齐心合力,拉回了许许多多临近鬼门关的人。

西方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更相信耶稣基督和神。但他们在哪里呢?纽约州确诊迫近30万,却只有1万多人住院治疗!真的要好好祈求上帝多多保佑了。

Hash:faf96f0225aad814129323690b1ce95969c5cd7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