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都有什么呀?

导读: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都有什么呀? 诸城民间传说 济南福字和过门钱的来历 我现在在济南,这边有没什么山东特色的小吃什么的啊。。就是可以带上飞机的。我要给爸妈带回去些。

导游词借来的
  著名的风筝、年画故乡杨家埠。杨家埠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年画、风筝起源于明初,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杨家埠年画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委员会列于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作为示范本首卷发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风筝被评为唯一的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

诸城民间传说

在东北三省,每当人们乘船过江时,船主都会问:“船上有山东人吗?”无论是否有,船上的人都会大喊“有”,这些风俗都跟诸城秃尾巴老李传说有关。近日,记者从诸城文化部门获悉,诸城秃尾巴老李传说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属民间传说故事中忠、德、孝、义系列之一。清朝以来,大批山东人闯关东,亦龙亦人的秃尾巴老李被闯关东的山东人奉为保护神,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与东北当地风土民情相结合,得以发展出新的情节和内容,“大战黑龙”、“眷恋家乡”、“怀念慈母”、“为民除恶”、“回乡为母上坟”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德、孝、义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文脉,也是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之源。

据了解,近年来,诸城文化部们先后挖掘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210余项,其中有31项被列入诸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项被列入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和诸城古琴艺术先后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济南福字和过门钱的来历

贴福字,汉族传统年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把福字贴在门前,文字记载有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门笺,俗称“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是汉族传统的年节门(窗)楣吉祥装饰物。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过门笺作为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山东省莒县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门笺”一词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春幡胜与元旦(既春节)悬挂于门首。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千余年的漫长岁月,由“过门钱”改称“门笺”。
门笺,汉族民间一般都用红棉纸或其他彩纸裁制而成,呈长方形,长约一尺左右,宽约七寸左右,四周镌有图案,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为吉语题额,中为“吉庆有余”、“五谷丰登”之类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下呈多种多样变化的穗状。每逢春节(旧历新年),粘贴于门楣上,称作“喜笺”。

我现在在济南,这边有没什么山东特色的小吃什么的啊。。就是可以带上飞机的。我要给爸妈带回去些。

济南的传统小吃“油旋”如今已列在“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油旋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大多数当地济南人都是趁热吃。油旋是来济南旅游时必吃的一种特色小吃。

Hash:5fa858bb52637e805fd353af944be85f1b334db8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