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是什么地方?

大理寺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立的掌管审核刑狱案件的官署。西汉景帝时改廷尉为大理,已有设署之倾向,北齐时正式设置大理寺,隋、唐以后各朝皆设此机构。

朱元璋政权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设大理司卿,品级为正三品,位列“大九卿”。次年朱元璋称帝后沿袭。其后设罢不定,名称和编制等也常常变更。明永乐时期方成定制:大理寺设卿一人,正三品;左、右少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寺丞各一人,正五品。大理寺下属有左、右二寺,各设寺正一人,正六品;寺副二人,从六品;评事四人(初设右评事八人,弘治时减为四人)。此外设司务厅,掌文书。

至于左、右两寺的分工,明初以系军者属左寺,系民者属右寺。永乐迁都后,又定两京、五府、六部、京卫等衙门犯罪案件的审核属左寺;顺天、应天二府,南、北直隶卫所、府、州、县并在外浙江等布政司、都司卫所犯罪案件的审核属右寺。万历九年(1581年),更定以刑部十三司、都察院十三道左右分管。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贵州六司道属左寺;江西、陕西、河南、山西、湖广、广西、云南七司道属右寺。

明太祖朱元璋对大理寺非常重视,据《明代典则》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六月,太祖把周志清由大理寺丞提拔为大理寺卿,并说:“大理之卿,即古之廷尉,历代任斯职者,独汉称张释之、于定国,唐称戴胄。盖由其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故流芳后世。今命尔为大理寺卿,当推情定法,毋为深文,务求明允,使刑必当罪。庶几可方古人,不负命也。”

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刑部受理天下的犯罪案件,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大理寺专门负责审核犯罪案件,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冤枉者,查明详情,务必刑罪相符,不冤枉无辜。凡刑部、五军都督府所办之案与都察院参与合办之狱讼,都须将案牍与囚徒送至大理寺复审,按律例复问其款状,情罪都属实后才呈堂准拟具奏,否则驳令改拟,曰照驳。三拟不当,则纠问官,曰参驳。

凡与律例严重抵触的,可调他司再审讯,组织九卿会讯。如屡驳不合,则请旨发落。凡未经大理寺评允,诸司都不能定案发遣,有错误则纠察之。大理寺审理案件,初期置有刑具和牢狱。弘治以后,只阅案卷,囚徒多不到寺。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

由于大理寺官员既要处心公正,严谨无私,又须精于律例,有很高的判案能力,因此,明代对大理寺官员的选任非常严格。嘉靖六年(1527年),督令新任者要讲读律例半年以上,通晓者才能任职,否则要重新实习,甚至降低品级调到其他部门。严格的选人制度使得大理寺对维持明代的司法公正起到了积极作用。

Hash:da48684a7a1d628b334d50f9f13aee4efb261c4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