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丹徒新区景点 镇江丹徒新区景点介绍

导读:镇江丹徒新区景点 镇江丹徒新区景点介绍 1. 镇江丹徒新区景点介绍 2. 镇江丹徒新区景点介绍图片 3. 丹徒新区在镇江哪里 4. 镇江丹徒站周边环境 5. 镇江丹徒公园 6. 镇江丹徒地图全图 7. 镇江市丹徒区附近景点 8. 镇江丹徒区旅游景点 9. 丹徒新区有哪些景点 10. 镇江丹徒旅游攻略必玩的景点 11. 镇江丹徒新区好玩的地方

1. 镇江丹徒新区景点介绍

镇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据史书记载,镇江在历史上曾多次易名,先后用过宜、朱方、谷阳、丹徒、武进、京口、南徐州、延陵、润州等名称。 宜 这是镇江最早的名字。据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矢簋”上的铭文来看,镇江在西周康王时就为宜侯的封地,故名宜。由此可以推断镇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2. 镇江丹徒新区景点介绍图片

  1.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寻觅镇江醋的奥妙,了解、品味醋文化。景点介绍中国南北各有两个著名的醋产地,北方在山西,南方是镇江。

2. 美人谷景区,“美人谷”坐落在镇江312国道一侧丹徒区高资镇镜内,由巢凰山、香山、龙山、凤凰瘤、美人湖、香山湖 

3.圌山塔原名报恩塔,因位于丹徒县圌山上,故名。建成于明崇份元年(1628年)。平面八角形,7层,每层有砖叠砌的腰檐,塔端耸

3. 丹徒新区在镇江哪里

总面积3864.6km2京口区126km2,丹徒区611km2,镇江新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18.9km2,句容市1385km2,丹阳市1059km2,扬中市332km2。

2011年,人口保持适度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1.86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其中男性135.40万人,增加0.24万人;女性136.46万人,增加0.91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2:100。当年出生人口2.1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98‰,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死亡人口1.7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9‰。

4. 镇江丹徒站周边环境

丹徒区是镇江下面的一个区,位于镇江城区和丹阳市区之间,丹徒站在镇江三山镇和辛丰镇之间,但是离丹徒区驻地谷阳镇也不远,丹徒站坐镇江公交139路可以到达。

5. 镇江丹徒公园

镇江市区满60周岁的市民现在只要凭身份证就可以游玩许多景点公园:分别是金山公园,焦山公园,北固山公园、宝塔山公园,伯先公园,南山公园,茅山公园暂时不实行老年人员免费政策,这非常不理解,希望政府部门改变这不合理规定,让全镇江满60岁的市民早日享受国家尊老爱幼好政策.頭條萊垍

6. 镇江丹徒地图全图

镇江新区和丹徒区不是一个概念。镇江新区(即国家级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东郊,是在1992年设立的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993年设立的镇江大港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于1998年6月正式成立的。

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和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代表镇江市政府对新区的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新区下辖丁岗、大路、姚桥三个镇和大港、丁卯两个街道,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人口21.7万,享有国家级开发区相应的经济审批权和行政级别。

丹徒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邻镇江市大港新区,西接句容,南连丹阳、金坛,西北、东北两端长江中有 3座洲岛,分别与扬州市仪征市和邗江区隔江相望,沪宁高速公路横贯区境东西,扬溧高速公路纵穿区境南北。整个区域呈火炬状,环绕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西距省会南京 60公里,东距上海 230余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 31°49'~32°16'、东经 119°15'~ 119°45'。2007年,全境总面 积 610.5平 方公 里,其 中 土 地 面 积430.3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70.5万平方公里。

7. 镇江市丹徒区附近景点

镇江,是江苏省地级市。依据《镇江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末,镇江全市户籍人口269.25万人,常住人口321.04万人,是江苏人口最少的 市,其中,镇江市区常住人口为126.68万人,丹阳市以常住人口98.89万人为镇江市人口最多的区县,其次是句容市63.93万人,京口区35.58万人,丹徒区34.73万人,扬中市31.55万人,镇江新区26.38万人,润州区23.99万人,高新区6.01万人。按照这个划分,镇江丹阳市人口最密集。

8. 镇江丹徒区旅游景点

中文名五峰山,又称(小)白阳山、(小)白羊山和清流山

所属国家中国

地理位置位于大港、大路镇境内

占地面积

11953.19亩

著名景点

仲景殿

所在地区

江苏省镇江市

历史沿革

景点导读

五峰山

圌山风景名胜有圌山关、绍隆寺、七十二洞、圌山塔、圌山塔原名报恩塔。因位于丹徒县圌山上,故名。建成于明崇份元年(1628年)。平面八角形,7层,每层有砖叠砌的腰檐,塔端耸立着葫芦铜页。附近群众有“清明”登圌山游览的习惯。传说建塔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乃命登山者每人携带塔砖上山,因而又有‘万人塔”之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侵略军窜犯镇江时,当地人民曾利用此塔监视英国兵船的动向。

9. 丹徒新区有哪些景点

镇江西津渡古街坐落在江苏镇江市城西的云台山麓,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镇江西津渡是古街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内景观众多,包括待渡亭、五十三坡、观音洞、老码头文化园、民国遗迹、券门、蒜山、铁柱宫、西津雅苑、昭关石塔等。除此之外,完好无损的古街风貌和独具特色店铺,成为了旅游景区的另一个大关注点。

镇江西津渡古街是1条历史古迹储存较多、最聚集、最完好无损的古街,也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做为古时渡口和今日旅游景点,它将活化石般的历史风貌完好无损地展现在旅客面前,也将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做大做强。

10. 镇江丹徒旅游攻略必玩的景点

最美的7处。

1 宝堰古镇

宝堰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自西周泰伯、仲雍奔吴,其间历4000年,经吴楚之争、东晋之乱、唐末动荡及明清移民。先民在此筑堰,围湖为田,繁衍生息,视堰为宝,故此得名“宝堰”。

宝堰处在通济河边,水路发达,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清末民初,宝堰商贸进入鼎盛时期,便捷的水运促进了商业繁荣,沿着通济河和老街开设了数百家酒店、饭店、茶馆、酱园、粮行、木行、商店、客栈等等。十多座祠堂、庙宇、酒楼、私塾、学校交错于集镇之间。街面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

古镇有着完整的民国商埠石街群,这也是江苏西南地区最大的镇级石板街群。民国镇的街巷空间格局与风貌特色,依势就水的商行、店铺、庙宇、码头等建筑功能格局;丘陵多洪过水区的生活空间与建筑形态。

老街两侧的古建筑起源于南宋时期,也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目前残存的几十处江南徽派古宅,大多饱经沧桑。遗留的古建筑近看青砖灰瓦马头墙、层楼叠院高脊檐,入内雕梁画栋、花格门窗,只是褪去了往日神采。

2延陵古镇

在镇江丹阳的西南部有一座镇,与丹徒、金坛接壤,属省级革命茅山老区,是丹阳的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江苏省122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它就是延陵。

延陵是我国古镇之一,古时为邑县,其历史可以追至周朝。秦始皇二十五年,延陵为县,后又改叫毗陵。宋熙宁五年(1072年)前,延陵镇为古延陵县治,县城建设规模较大,后改为镇。

“丹阳姓董名永”的唱词,使丹阳成为民间文学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关 的地方。董永传说已同“白蛇传”传说、抗英斗争传说一样,成为镇江民间文学中的亮点。

由丹阳延陵镇出镇往南约500多米,有一座“望仙桥”。这就是传说中董永和他的儿子先后在这里仰望天空、企盼七仙女回归人间的地方。在望仙桥村的西面不远处,有一个村子,名叫董溪村,据说村上并没有姓董的人家,但却是传说中董永的故里。据说董溪村一带原来还有董永墓、董永庙,但都因年代久远,湮没了。

另外,延陵境内现有凤凰山遗址、季子庙、贺甲战斗旧址等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九里景区已被授予国家AA级景区称号,先后修复和开发了沸井、孔子手书季子碑、戏楼、季子农庄等景点,其中,孔子手书季子碑正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3 千华古村

千华古村建筑面积将近40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明清江南民居风格。乾隆重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给了千华古村厚重的文化依托,使其遵循:乾隆六幸,市井文化,佛教文化,着力展现厚重的文化脉络,集山镇水镇佛镇为一体。目前还保持有,钱庄,镖局,米行,酒楼,茶肆等等。

千华古村依托宝华山山水胜景,依山势、水文而建,建筑风格统一为古木建筑,充溢着清朝风格的村落古色古香、八面玲珑、清净秀雅,时时处处展示着清朝时期民俗文化——衙门、镖局、钱庄、茶楼、茶叶铺、醋作坊、粮油铺、酒馆、酒坊、肉铺、小吃铺、首饰铺、香烛铺、古玩字画铺、许愿楼等。

尤其冬天雪景时,古村的条条古巷纵横,家家木窗堆雪,悠悠青石板路抒写着江南的诗情画意,别样风景。

4 儒里古村

最具内涵和特色的江南传统村落,儒里村社会文化底蕴丰厚;“乡老”活跃,凸显江南传统村落的“儒家风范”。待到乡村公路转折成蜿蜒的乡间小道,门户幽深的儒里古祠映入眼帘,这时光倒流的感觉便分外强烈起来。

儒里原是长江航道东移后留下的一片江滩沙地。是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后裔在江苏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这里现住朱姓居民4400多人,近二百年里,从这里迁往大江南北及海外的朱氏子孙不下千余人口。传说由乾隆题改“儒里”,取意:文公后裔居地,儒人之故里也 。

相传明朝初年,朝廷差官张贺和朱亨押解犯人到京城因耽误了差期,将遭杀头之罪。当时遇一算卦老人,老人对他们说:“你们一行已无回头路可走。往南属火,困难重重;往西属金,杀气重重;往北是江,水阻生路。只有往东属木,有活路。哪天碗掉下来的地方就是你们安家落户之地。”当他们走到儒里村时,看到一个人在塘边洗碗,碗不小心掉到塘中,怎么找也找不到。张贺和朱亨猛然想起路上算卦老人事,于是放掉了犯人,在这落了脚。张贺就是丹徒张氏的始祖“贺三公”。之后,他在儒里夹沟安家,朱亨也在离此不远的儒里大街上落户,他成了丹徒朱氏的迁徙始祖“亨三公”。

张氏和朱氏在丹徒成家立业、繁衍生息,“圩里”是当时的原始地名。一直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在圩里看到读书人如此之多,便提笔写下“儒里”。后人又将这“儒里”二字镌刻在寸头的券门之上,并将村名改称“儒里”。

儒里有着江南乡村特有的清雅娟秀,狭长的石板小路旁,蓬草丛生,柔软的藤蔓攀附着低矮的灌木,悄无声息地爬上农舍的砖墙。有兴致的人家会在房前栽上两株月季或者凤仙,覆着灰瓦、刷着白漆的农家小屋便因着那星星点点、深深浅浅的红,变得格外秀雅。

6 葛村古村

丁岗镇的葛村,是江苏省政府评选的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虽然沿着乡道的房子都是两层楼,但从巷子进去,清水砖,空斗墙,黑色的小瓦,因为年代久远,有的老宅上已经长了草,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早在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即生活在这里,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乃至原始工业的生产,世代繁衍。

葛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大片,精美绝伦、古意盎然的明清古建筑,可算是该地区民用建筑中历史最久远、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古住宅建筑群,是研究明清建筑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实体。

葛村的村民其实不姓“葛”,而是姓“解”。南宋时期,康王赵构南渡,一个名叫解寿辉的侍卫将军率领族人从山东迁徙到了镇江。因为老家是葛村,为了纪念自己的故乡,所以把这个村庄定名为葛村。曾用名蓝埜,埜为野之古字,从这个字,即可看出蓝埜,也就是如今的葛村悠久历史。

解氏宗祠,位于葛村村中心,主体建筑均为歇山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1813.56平方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庭院里为青石板铺路,主要殿堂屋内地面采用罗地砖平铺,建筑工艺极其考究。其正房有四进,由南向北,位置逐步升高,气势雄浑。它不仅是最值得葛村人骄傲的古典建筑,也是葛村解姓居民当年顶礼聚会的场所,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7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把西津渡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这条著名的长江渡口,因其1300多年的人文内涵,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泱泱的古渡口文化,千百年来滋润并警示着一代代后人。

西津渡古街街位于江苏镇江博物馆旁,如果不是刻意前来,很可能就错过它了。这条始创于六朝时期的古街,走过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历经千年的兴衰交替,终于形成如今的规模。

西津渡,在三国时期被称为“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作“西津渡”。在历史上,西津渡是我国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军港、客运渡口、义渡码头,水上救生和驿道咽喉等功能。它的形成发展与镇江的自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团素有密切关系。但沧海桑田,如令古渡早已不在,只剩下一条沾染上岁月气息的占街,安放那些与之有关的记忆。

西津渡倚山而建,沿街面行,上了些年岁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街道的尽头,从原是英国领事馆的镇江博物馆旁,拾数十级石阶而上,穿过一道雕花砖砌,写着“西津渡街”的拱门,在视线的左前方,便是积淀了千年历史的“西津古道”。拱门之外,有一些外观为中西风格相融合的建筑,门内却主要是中式阁楼、亭台、塔庙,中间夹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蜿蜒小道,给人一种自然古朴的感觉。

自三国以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江南第一渡”之称,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拥有众多古街没有的优势:坐断西南,扼守漕运,商贾云集,楼船竞渡。更有史料记载“江浙闽海物资,悉由此以达京师,使命客旅,络绎往来,日不暇接”。

11. 镇江丹徒新区好玩的地方

好玩,还不远,在丹徒,水上乐园玻璃栈道。让你玩了还想去。

长山薰衣草彩虹小镇位于江苏镇江丹徒区,面朝镇江高校园区,背倚十里长山,占地3500亩,是集顶流网红游乐区、亲子互动游乐园,萌宠乐园集群、童趣无动力乐园!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Hash:d9c7c05282adc7c75049441de2c5a3d8526338b6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