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来青岛旅游 青岛人怀念德国
导读:德国人来青岛旅游 青岛人怀念德国 1. 青岛人怀念德国 2. 青岛往事德国 3. 山东青岛德国 4. 德国人 青岛 5. 青岛德国文化 6. 青岛德国历史 7. 德国人在青岛待了17年 8. 德国人给青岛留下了什么 9. 青岛人对德国有感情吗
1. 青岛人怀念德国
青岛德国建筑
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南部青岛市区。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德国殖民者侵占胶州湾,次年强行租占青岛,辟为军港和商港,后被日本侵占,1922年我国收回。至今遗存德国建筑多在今青岛市南区八大关一带。主要有市南区的德国胶澳总督官邸旧址,它又称总督楼、石头楼,位于信号山南麓龙山路26号,这是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花岗岩砌筑,1905-1908年建,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四层大型花园式住宅建筑,气势轩昂,陈设富丽。南区还有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观海山南坡,沂水路11号,1903-1906年建,凹字形,砖石混合结构,红筒瓦顶,讲究对称,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南部青岛市南区南部,分布于纵横八条以古代关隘命名的马路旁,因此得名。此地建筑最早于20世纪初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筑,以后,美、俄、日等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师陆续设计建造,至20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形成了300余栋集20多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兼有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有平面对称、轴线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顶的哥特式,装饰粗放的西班牙式等。建筑群依山傍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 青岛往事德国
答:可能是没有授权,就看不了。
: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标志着现代工业文明在青岛的萌芽,也成为这座城市兴起的开端,剧中的主人公满仓便是在此时来到青岛。
3. 山东青岛德国
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
当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4. 德国人 青岛
青岛八中的前身是文德女子中学。
十九世纪末德国人在青岛开埠以后,由基督教教会开办学校作为立脚,青岛出现市立女中(二中),私立圣功女中(七中)、私立文德女中(八中)、礼贤(九中)、崇德(十一中)。
1901年德国基督教同善会教士尉礼贤创办一所中学,以自己的汉文名字命名为礼贤书院。
1905年在学校旁建女生部,叫美懿书院,1910年学校改名为青岛淑范女中。
1920年改名文德女子中学。
1944年8月,文德女中改为市立第三女子中学,1945年9月又恢复原名。
解放后,1952年文德女中改为青岛八中。
1968年从女子中学改为男女合校。
1986年改回青岛女子职业学校,1998年被一墙之隔的崇德(十一中)吞并,2008年11中又被礼贤(九中)兼并。终被湮灭在了“改革”的大潮里。
5. 青岛德国文化
1898年3月6日。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条约规定:德国租借青岛99年,租借地面积551.5平方公里,德国获得胶济铁路的筑路权及沿线采矿权。从此,青岛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6. 青岛德国历史
青岛人是没有这个德国血统的。你是可以放心,他们是纯种的中国人。因为虽然历史上他们被德国占领过,但长期以来青岛人民一直在同德国做斗争,并且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独立地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所以,你是可以去 看的,青岛那边都是有亚洲面孔特征的中国人的。
7. 德国人在青岛待了17年
1898年3月6日,腐朽的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得青岛自此沦为德国的租借地。在长达17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中,德国力图将青岛打造成其在远东的“模范殖民地”,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兴修铁路、规划市政、改进卫生、开矿设厂、开办港口贸易等。
8. 德国人给青岛留下了什么
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与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租青岛海陆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并获得胶济、青莱两路的筑路权及铁路两旁的采矿权,8万多青岛居民及整个山东沦入德国殖民统治之下。此外,还赔偿了德国建筑教堂费用22.5万两白银,德国外交大臣说:“其准备给我们的,竟比我们要求的还要多。”德国占领胶州湾及《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对青岛来说则开始了被奴役、被掠夺的殖民历史,将青岛城市功能和结构都打上鲜明的殖民化烙印
9. 青岛人对德国有感情吗
一、德国人的两面性
19世纪,德国“铁血宰相”的俾斯麦曾经对他的朋友说过“音乐总是让我内心产生两种对立的渴望:第一种是战争,第二种是田园般的宁静”。俾斯麦的这句心理描述充分反映出了德国这个民族内心的冲突与矛盾。
(一) 德国人的严谨
说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严谨的民族一点也不为过,德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黑格尔、康德、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等世界一流的哲学家,也出现过莫扎特、贝多芬和巴赫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和爱因斯坦、高斯、莱布尼茨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绝对是有脉络可循的,德国人在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可以说与他们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强的关联。德意志思维缜密的一大表现就是德语对语法要求的严谨,语言严谨导致思维清晰,行事风格精准而理性。
这也导致了现代德国以近乎苛刻的严谨态度和工业制造能力在世界精密仪器、汽车电子和化工设备领域独占鳌头。
(二) “战争狂魔”
说起德国就不免谈起东德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是普鲁士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德国。同时,也是普鲁士环顾四周强大的法兰西帝国、哈布斯堡奥地利和俄罗斯先后发起了七年战争、三十年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可谓是实打实的“战争狂魔”。
正所谓“万物皆有因,万般皆有果”,德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都是有原因和有迹可循的。下面我们从德意志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对德国民族性格进行一一解读。
二、重视教育与契约精神的德国
(一) 德国历来重视教育与逻辑思维
普鲁士文化中自古就有王室重视教育的传统,1717年,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开始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义务制国民教育。1807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费希特在其演讲中多次提出了“全民教育”的理念一次唤醒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
1809年42岁的洪堡就职普鲁士教育司司长并开展了近代教育制度改革,在此期间他发表了《文化和教育司报告》、《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洪堡高等教育改革后,德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从此形成了稳扎稳打,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
18世纪,德国国民教育中注重思维能力与逻辑严谨的训练,也正因此,德国哲学得到飞速发 。康德用哲学的视角探索大自然,黑格尔用逻辑解释着世界。可以说康德引领了德国人走进哲学世界,康德追求的极致精准和严守纪律现在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普通德国民众的生活。
(二)宗教信仰让德国人普遍敬业
从公元4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开始走向了基督教宗教信仰体系,到了15世纪,当时的罗马教会势力庞大,占据了德意志三分之一的土地,并且向普通民众征收多种税务,搜刮民脂民膏,普通民众需要向教会购买赎罪券用来清洗自己的罪行,死后才能上天堂,由此引发的德国民众和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16世纪,一位名叫马丁·路德的僧侣提出平民与上帝之间不需要教皇这一第三者的存在,赎罪券也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新教改革运动开始,德国开始逐渐摆脱罗马教皇的压迫和控制。
宗教改革运动强调信徒应该履行自己与上帝的契约,这直接促进了德国人的工作热情。因为基督教教宗认为“人有原罪,工作就是为了赎罪。”
马丁·路德主张基督徒受到洗礼之后就为本教共同体的一部分,为了教会的正常运转和自己的救赎,每个教徒都要依靠工作来维持自身身体的健康。宗教对于德国民众的影响使得其人人敬业,自愿服从教宗和世俗统治者的命令。这一特性最终导致了今天德国工业制造的细致和严谨程度举世闻名。
三、素有“铁血”之称的德国
(一) 气候寒冷让德国人变得严肃冷漠
自然环境包含气候和地理对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和品性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让·布丹都曾经指出热带国家的人生而懒惰,缺少才智、崇尚自由,而寒冷地区的民族体格强壮,严肃冷漠,颇爱公平与正义。
德国位于中欧地区,北部纬度较高,冬季异常寒冷且有面积广大的冰碛地貌,中部为丘陵地形,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虽与地中海气候的法国接壤,但是法德两国尤其是与北德人性格截然不同。
北部的德国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生活的艰难使得他们不会像富裕地区的人民那样乐观幽默,相反人们向往那种原始状态中的残暴与冷漠,这一特征在诸多北欧日耳曼人的诗歌中多次提及,残酷无情的品行会受到当地人们的崇拜。
(二) 被强国包围使其成为“德国战车”
打开欧洲地图,我们发现德国西部与法国接壤,东部毗邻俄罗斯与波兰,南部是历史上的奥匈帝国,四面强敌的地理位置使得德国人永远在入侵他国和被他国入侵的状态之中。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就与斯拉夫人和凯尔特人并成为三大蛮族,而作为日耳曼人的一大分支,德国人继承了其骁勇善战,渴望征服的传统。崇拜领袖,强调绝对服从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优秀品质。
历史上的普鲁士开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就热衷于入侵邻国,他建立了庞大精良的军队,积极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扩张领土,意图称霸欧洲。他的儿子威廉一世通过极为残酷的手段训练军队,在任内发动了奥法战争,自身实力迅速扩张。
七年战争后,当时的普鲁士在欧洲真正崛起为实力强劲的国家。此外,普鲁士还出现了“铁血宰相”俾斯麦,他分别在1864年、1866年和1870年通过主动发起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最终统一了德国。
俾斯麦强调顺从和勇敢、荣誉与忠诚,他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传统,企图利用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情感最终建立“德意志世界帝国”。
四、重新认识德国
德国国徽是一只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老鹰,鹰的特性是勇猛,德国人意欲用此来代表自己民族的力量与勇气。与此同时,德国人制造出了奔驰汽车、 卡相机和朗格手表等精密仪器来象征着本民族的严谨细致简直是制造业的天才。
但是,任何东西都要讲求适度原则,理性和严谨发展到了极致往往就变成偏执与自负。
没错,虽然表面上看德国民族性格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二者互相对立,但当追求完美与优秀开始变得狂热,当德意志民族自封为高贵民族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的时候,他们早已丧失了最后的理性,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那么是什么让德意志民族自古以来历经磨难,久经不衰?我们又可以从德意志民族身上学到什么呢?
首先德国人理性严谨的处事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德国人普遍严守标准与规则,德国对自己的政府公共消费实施“零容忍”原则,任何不必要的行政支出都可视为腐败行为,不可容忍。
此外,在工业制造领域,我们要学习德国人的匠人精神。殖民时期德国人在青岛修筑的基督教堂钟表至今仍然正常运转,这无一不与其本身制造业的创新精神和严把质量与标准息息相关。最后,我们需要学习德国的勇猛和战斗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起家,勤劳与善良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是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我们形成勇猛的作战精神和强大的战斗力,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一样历经占领、分裂、反抗和民族统一的痛苦历程,勤劳勇敢、果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在这个时代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Hash:508e69035676f6d1d539680b913cd6686ce563c8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