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苏东坡故居景点 海南儋州苏东坡故居在哪里

导读:儋州苏东坡故居景点 海南儋州苏东坡故居在哪里 1. 海南儋州苏东坡故居在哪里 2. 海南苏东坡故居旅游景点 3. 海南儋州 苏东坡 4. 儋州苏东坡纪念馆美篇 5. 海南儋州苏东坡故居在哪里呀 6. 儋州名人故居 7. 儋州苏轼故居 8. 海南有苏东坡故居吗 9. 海南儋州苏东坡故居在哪里呢 10. 儋州关于苏东坡的景点 11. 苏东坡在儋州的历史故事

1. 海南儋州苏东坡故居在哪里

苏东坡故居位于杭州西湖景区苏堤南端,分为上下两层:一楼陈列着苏东坡先生的生平事迹,主要是在杭的政绩和逸事。苏轼一生中曾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熙宁四年-七年(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六年(1089-1091年),任杭州知州。;二楼主要陈列苏东坡在杭期间的文学艺术创作成就。

2. 海南苏东坡故居旅游景点

东坡祠

位于广东惠州市的旅游景点

900多年前,南贬惠州的苏东坡在白鹤峰修筑的新居落成,以作终老之所。后苏东坡再贬海南,又过若干年,白鹤峰苏东坡故居成为东坡祠。抗战时期,这里被炮火摧毁。此后,东坡祠遗址先后成为约瑟医院、白云医院和惠州卫生学校所在地。

3. 海南儋州 苏东坡

当时苏东坡被任命为:琼州别驾(刺史的佐官)相当于“府尹” 在宋朝时是五品官。

但好像没什么实际权利。希望对你有帮助。

4. 儋州苏东坡纪念馆美篇

从两院坐两块钱公车去儋州车站,在儋州车站那有去洋浦的班车,去东坡书院就没班车去了、需打的去。如果愿意摩托车也没事

5. 海南儋州苏东坡故居在哪里呀

东坡故里,眉山,眉山市俗称眉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故里。东坡故里,眉山,眉山市俗称眉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故里。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眉山的“三苏”遗存丰富,三苏祠是三苏父子故居;远景楼号称“中国四大名楼”,苏东坡曾为其作《眉州远景楼记》;蟆颐观、连鳌山、三苏湖是苏东坡兄弟少年时游学遗址。2010年,眉山积极打造三苏祠—老峨山、柳江古镇—瓦屋山一线等特色旅游产品,丹棱梅湾湖、东坡广济桃花山、仁寿文宫等地的乡村旅游产品,七里坪国际避暑度假区、水天花月水上乐园等休闲度假型产品。

6. 儋州名人故居

苏轼在海南年谱

  绍圣四年(1097),丁丑,62岁

  四月因作一首叫《纵笔》的自嘲诗,中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之句,传到京师,宰相张敦气怒而曰:苏子瞻尚尔快活!于是重议苏轼“罪过”。

  十七日,以莫须有的罪名责受琼州别驾的虚衔,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十九日,独携子过离惠州。沿东江顺流而下,经博罗进广州。舟泊广州东郊的时候,与前来送别的亲友分手告别,其时“子孙痛哭于江边,已为死别”。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殆与长子迈决,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乃东坡之家风也。”

  五月八日抵梧州,时近黄昏,天色渐黑。

  九日,“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乃知其胞弟子由尚在滕州(今广西藤县),随即开船追赶。并有感而发,写下了离开惠州20天后的第一首诗《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视之》,诗云:“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十一日,苏轼苏辙相见于滕州。中午在一家小饭馆吃饭,粗恶不可食。黄门(即苏辙)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随后,两兄弟自是同卧起于山程水驿,“一月同卧起”。

  六月五日,苏氏两兄弟抵达苏辙贬所广州雷州。郡守张逢及海康令陈谔于郭外相迎。

  八日,苏轼离开雷州。苏辙随之,张逢亦派人津送。

  九日,抵徐闻县境内的海安(递角场)。徐闻县令冯太钧出迎与海上,后因此遭到弹劾。当地有伏波庙,“凡济者必卜”,苏轼照例祈祷。

  十日,苏轼谢别冯太钧。夜,轼痔病发作,呻吟不已。子由亦终夕不寐,因颂渊明诗劝苏轼止酒。苏轼乃和其原韵,作《和陶止酒》,因以赠别子由。

  十一日,苏轼与苏辙分手,从序文海安(递角场)登州渡海。轼亦笑谓子由曰:“其所谓道不行,乘蜉蝣于海者耶!”

  乃由澄迈老城平安登岸,上岸后,受到张景温、黄宣义等人士的接待,后凭舆(租轿)赴琼州(今琼山县府城)。在琼州城东,苏轼发现“众泉蹙发”,清澈甘甜而无人汲用。特别是双泉(即洗心泉和浮粟泉,洗心泉尚存,浮栗泉明时湮没),相去咫尺而味异,便告知郡人,从此,“汲者常满”。

  苏轼在琼州府逗留十余日,再经由澄迈县,沿海南西北部海岸赴儋。途中作诗《行琼儋间》,诗云:“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六月下旬,经澄迈赵家,题“青斯”“舞琴”二匾于赵家亭。

  在经过距离儋州昌化军十余里的儋耳山(亦名松林山)时,作《儋耳山》:“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七月二日平安抵达贬所儋州州城(今儋州中和镇)。初蹴居官舍,但官屋破落,一夕或三迁。正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

  作《到昌化军谢表》:“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外,宁许生还?”

  作《和陶还旧居》:“痿人常念起,夫我岂忘归?不敢梦故山,恐兴坟墓悲。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往来付造物,未用相招麾。”

  张逢属下公差送苏轼到儋州返雷,苏轼书与张逢:“海南风气与治下略相似,至于食物、人烟,萧条之甚,去海康远矣。到后杜门静坐,喧寂一致也。蒙差人津送,极得力,感感。”

  十三日,作《夜梦》,引云“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余日矣。澹然无一事,学道未至,静极生愁。夜梦如此,不免以书自怡。”

  作《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引云:“吾谪海南,尽卖酒其,以供衣食。独有一荷叶杯,工制精妙,留以自娱。乃和渊明《连雨独饮》。”

  游城东学舍。作《和陶示周祖谢》:“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喜。摂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永亏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八月初,军使张中到任,叩门拜访苏轼,并交张逢所致书,待之甚恭。

  张中嗜弈,常邀苏过与之为戏。苏轼不解棋,过乃粗能者,苏轼竟日坐观,不以为厌。作《观棋》,引云:“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们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与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到市上买米,“乃知海南秔稌不足于食,俗以贸香为业,而田芜不治,率以薯芋杂米作粥取 饱。既为诗示张中,复和陶渊明劝农诸篇以告儋人”。《籴米》:“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不缘耕稼得,饱食殊少味。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和陶劝农》其一云:“咨尔黎汉,均是一民。鄙夷不训,夫起是真?怨愤劫质,寻戈相因。欺谩莫诉,曲自我人。”

  作《闻子由瘦》:“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见黄鸡粥。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熏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作《和陶赴假江陵夜行》:“诗人如布谷,聒聒常自鸣。”

  九月八日,作《和陶九日闲居》引云:“明日重九,雨甚,辗转不能眠。起,索酒和渊明一篇,醉熟昏然,殆不能佳也。”

  作《黍麦说》。

  作《和陶拟古九首》。其四有“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氓”之句;其九云:“黎山有幽子,形稿独神完。...遗我吉贝布,海风今岁寒。”

  过黎子云,借阅柳宗元文集。

  十月立冬后风雨连绵,儋雷邮传不通,苏轼怀念子由,作《和陶停云四首》寄之,致相思之意。

  苏轼所居官屋破漏,一夕或三迁。作《和陶怨诗示庞邓》:“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

  作《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一有诗云:“今兹黎母国,何异于公乡。”

  军使张中见苏轼所居官屋破漏,饬兵修伦江驿,苏轼移居伦江驿。后张中以就房店为名,住进旧州衙署与东坡为邻。

  十一月张中邀苏轼同访东郊逸士黎子云。时坐客欲醵钱做屋,东坡欣然同之,并取《汉书·扬雄传》中“载酒肴从游学”的典故命名为“载酒堂”(当时建造与否,待考)。作《和陶始春怀古二首》,引云:“儋人黎子云兄弟,居城东南,躬农圃之劳。偶与军使张中同访之。居临大池,水林幽茂。坐客欲为醵钱作屋,予亦欣然同之。”其二有云:“借我三亩地,结茅与子邻。?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作《和子由月季花再生》《和陶赠羊长史》。

  黎子明之子为继母所谗,被逐出数月,苏轼买羊沽酒送其子归家。作《与黎子明父子》。

  十二月苏轼将其所做的和陶诗一百零九首编成集子,寄子由为之作序。

  十七日,作《十二月十七夜坐达晓,寄子由》。

  作《谪居三适》。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涰足》。

  作《八声廿州》寄参寥。

  绍圣五年(1098),六月改国号为元符,戊寅,63岁

  正月上元夜,张中邀苏过饮,苏轼守舍。作《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

  作《次韵子由浴罢》《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

  二月二十日,子由六十岁生日,苏轼将黎胞送给他的沉香木给子由祝寿,另附《沉香山子赋》“盖非独饮东坡之寿,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

  作《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词》。

  下旬,游城北谢氏废园,作《和陶使都经钱溪》。

  三月三日(上巳日),携一瓢酒出游城南,寻访诸生,诸生皆出,独与符林秀才饮。作《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生,皆出矣。独老符秀才在,因与饮,至罪。符盖儋人安贫守静者也》:“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十五日,张逢馈酒。作《与张逢书》。

  作《众妙堂记》。

  二十日,闻外甥承议郎刘仲远逝,为文祭之。

  吴子野渡海来儋探望苏轼,向 轼报告了朝廷将派湖南提举董必南下查访,可能要起诉逐臣的消息。作《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作诗赠之》。

  四月董必查访广西,经雷州时遣一使臣过海,将东坡父子逐出官舍。苏轼无室可居,遂于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买薄地结庐数椽,作为堰息之所。其间,“邦君助惫楸,邻里通有无”,“儋人运瓦惫土助之”,“十数学生助作,躬泥水之役”。特别是王介石,“躬其劳辱,甚于家隶,然无死发之求”。

  五月五件茅屋搭成,因为是用桄榔叶搭成,故命其名曰“桄榔庵”,并摘叶书铭以记其处。作《新居》。

  六月作《天庆观乳泉赋》。

  七月子由徙循州。吴子野辞别苏轼北归,往循州探视子由。

  有客自许来儋慰问苏轼,勉励苏过进取。苏过作《志隐》自勉。苏轼揽而喜曰:“我可以安于夷岛矣!”并命苏过作《孔子弟子列传》。

  八月陈全父给苏轼寄糖冰酒面等物。苏轼作《答陈全父书》。

  新居东北隅有老楮一株,苏轼去之规划为园圃。作《宥老楮》。

  作《和陶西田获早稻》。

  九月四日,游天庆观。

  七日,作《书陶淡传》,夜间作《书郭文语》

  八日,作《书董京传》、

  十二日,苏轼试笔书云:“吾始至海南,环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己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谁不在岛者?”

  十五日,苏轼久不得子由书,忧甚,以易经卜之,得涣之内三爻变为中孚。苏轼云:“吾考次卦极详。”口以授过,又书而藏之。

  苏轼寓居儋耳城南,户外即山林,夜闻猎声。土人将所猎鹿豨肉馈送苏轼父子。苏过作《夜猎行》。

  二十七日,苏轼作《记海南风土》。

  三十日,游天庆观,以忧患不已,谒北极真圣,探灵签以决余生之祸福凶吉。作《书北极灵签》。

  十月作《菜羹赋》《玉糁羹》。

  二十一日,作《记薯说》。

  与何日文同往城西探问李氏处子死而复活状。作《李氏处子再生冥间事》。

  十一月冬至日书《阮籍》。

  吴子野致书苏轼,言陆维忠病亡。作《陆道士墓志铭》。

  十二月王介石、徐钰给东坡送酒子。作《酒子赋》。

  参寥致书苏轼,言欲携颖沙弥自杭州来儋耳探视苏轼。苏轼作书戒止之。

  赵梦得自澄迈来访,苏轼录陶阮篇什及旧作赠之。并作《会茶帖》。

  元符二年(1099),已卯,64岁

  正月五日,与苏果出游,作《和陶游斜川》。

  立春日,作《减字木兰花·乙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海风来海上,...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以《众妙堂记》寄郑嘉会。

  十三日,收到苏迈托何德顺带交的书信及柴胡等药物。作《书杜子美诗》。

  十五日夜,老书生数人邀苏轼出游,相与步月城西。入僧舍,历小巷,三鼓而还。作《儋耳夜书》。

  二月十五日,作《荟耳录》。

  二十日,子由六十岁寿,苏轼作《子由生日》《以黄子木杖为子由作生日之寿》。

  二十四日,东坡会客六人游城北北门江。作《城北放雨记》。

  昌化军使张中因修伦江驿与苏轼居住而被黜。

  三月苏轼作《和陶与殷晋安别》(送昌化军使张中罢官赴阙)。张中迟迟不行。

  程全父给苏轼寄药、米、糖、姜。程儒给苏轼寄赠纸、茗。苏轼作《与程全父推官》《与程秀才》。

 苏轼常负大瓢行歌田间,遇春梦婆。(真实性,待考。)

  四月十五日,苏轼得蜀金水张氏画十八阿罗汉,作《十八阿罗汉颂》。

  十七日,潘衡渡海来访,向东坡学习制墨,东坡教之“远突宽灶”法,使之别室为煤。作《书潘衡墨》。

  十九日,作《学龟息法》。

  五月黎子云访苏轼,论海南生殖。苏轼作《论智子说》《马眼糯说》。

  有船送来惠州郑嘉会给苏轼的信。当时,王介石要去惠州,东坡介绍其见郑嘉会,并写了一封信让王介石带去,信中称王介石“有君子之趣”。

  七月十五日以金水张氏画罗汉并颂,寄子由做跋。

  又求苍术桔皮。作《罗秘校书》。

  八月作《倦夜》《书付过》。

  佳纸佳墨行将用尽。

  京师传言苏轼得道,乘州入海不复还。作《书谤》。

  作《与元老侄孙书》,勉励其读史书,务令文字华实相符,期于实用。

  九月二十日,于嘉鱼庭送邱近视并作诗《老号虎食赋》。

  闰九月琼州学子姜唐佐来儋从学于苏轼,适东坡卧病不起,便投以长。东坡带病答书:“特辱远访,贝兄意甚重,衰朽废放,何以获此。长词义兼美,穷陋增光,病卧不能裁答,聊奉手启。”

  十七日,作《书杜美子诗后》,规劝儋耳父老改变“坐男使女立”的土俗。

  十月郑清叟自惠州渡海拜访苏轼,向苏轼请教仁义之道。并且,带来了惠州太瘦周文之托郑带来的粟米,以供苏轼食用。苏轼以香寄林行婆。

  闻范祖禹卒于化州贬所,作《与范元长疏》吊唁。

  十三日,姜唐佐与苏轼相从夜话。

  十四日,姜唐佐冒雨以奇茗馈赠苏轼。手疏姜唐佐:“昨日夜话,甚慰孤寂。”

  十五日,雨霁。苏轼以天庆观泼建茶招姜唐佐共品。姜唐佐馈赠酒面。

  十六日、十七日,苏轼与姜唐佐接连饮茶致酒。

  冬至日,儋人照例宰牲设祭,以享以宴。诸生团会,携具与东坡饮。饮罢,东坡幼子苏过作《怀惠许兄弟》,东坡用过韵作《冬至与诸生饮酒》,云:“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

  十一月八日,作《四神丹说》

  十五日,菊花盛开,招客作重九会。作《记海南菊》。

  十九日,得子由信,书柳宗元《酬娄秀才居开元寺早秋病中见寄》:“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邱。....”作《书柳子厚诗》。

  中旬,作《和陶王抚军坐送客》,再送张中。

  十二月张中解官北归,与苏轼惜别时,夜坐达旦,意颇愤懑。苏轼又作《和陶答庞参军》,三送张中。

  致书程全父,望其寄药以为儋人治病,作《与程全父书》。

  二十三日,作《纵笔三首》。夜。潘衡和苏轼在房里烧松脂制墨,中夜遗火,几焚炉。翌日,于灰烬中得煤数两。苏轼亦绝倒。衡乃谢去。

  二十八日二鼓时分,作《记海南做墨》《夜烧松明火》。

  苏轼作《梦登合江楼记》,苏过作《记海南黎事书》。

  赵梦得从澄迈来儋见苏轼。

  元符三年(1100),庚辰,65岁

  正月一日,作《记养黄中》。

  七日(人日),闻黄河已复北流,作诗,又作《书海南墨》。

  十二日,天冬门酒熟,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

  十五日,作《追和戊寅岁上元》。

  在黎子云家,又见五色雀(海南人谓之凤凰,吉祥的象征)集于庭下,鸣声铿然,如玉佩,好象想和主人嬉戏,却又翔去。苏轼举酒祝之曰:“若为吾 来者,当再集。”已而果然,故赋诗《书罗浮五色雀》《五色雀》。

  二十日,黎子云来访,言城北十五里许之唐村有老人名允从者问:“宰相何苦以青苗钱困我,于官有益乎?”苏轼作《唐匀从论青苗》。认为“负薪能谈王道,正谓允从辈耶!”

  宋哲宗崩,宋徽宗即位。

  二月二十一日,作《塘村老人言》。又作《答海上翁》。

  作《书柳子厚《牛赋》后》,云:“岭外俗皆恬杀活牛,而海南为甚。”

  三月清明,闻苏过诵书声,为幼子过作《和陶郭主簿》。

  又作《与范元长书》

  刘沔编录苏轼诗文二十卷,寄与之过目。作《与刘沔书》。

  葛延之自江阴万里访苏轼,求教于作文法。

  二十一日,姜唐佐辞别苏轼从学广州,东坡书柳子厚《饮酒》《读书》二诗以见别意。后又复书“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一联于其扇,以勉其行。并告知曰:“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

  二十二日,时儋人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苏轼为改变这种风俗作《书柳子厚牛赋后》

  四月访王公甫至黎子云家,途中遇雨,从农家假笠屐以归。妇人、小儿相随争笑,群犬争吠。东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苏轼潇洒出尘之至,数百年后犹可想见。后人据此创作出各种《东坡笠屐图》。

  十五日,作《五君子说》

  完成《书传》的写作。作《题书易传论语说》。

  苏轼经杨道士息轩处时,在壁上题诗《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二十一日,宋徽宗下诏:“苏轼等徙内郡。”

  李彦威来访,苏轼作《赠李彦威秀才》。

  五月葛延之辞公还,并亲制龟冠以献。苏轼作《葛延之赠龟冠》赠别。

  苏轼谓子曰:“吾常告予,我绝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州气象。”乃索笔焚香曰:“果如吾言,写吾平生所作八赋,当不脱误一字。”既写毕,读之大喜曰:“吾归无疑矣!”

  吴子野经广州再度渡海来琼,带来了苏轼获赦内迁的消息,并出示苏辙在循州所赠的两首七绝,苏轼次韵相合,回赠吴子野。作《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而绝句》《真一酒》。

  作《和陶始经曲阿》。至此完成《和陶诗》最后一首。

  秦少游致书苏轼告知以内迁廉州事。

  受到朝廷诏命,苏轼仍以琼州别驾衔移廉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作《移廉州谢上表》。

  临行,将一茶盂赠许钰,且嘱曰:“无以为清风明月之赠,茶盂聊见意耳。”

  六月苏轼父子将离儋,吴子野随行。前往符、黎诸生处告别。

  离儋时,有十数父老担酒馔,直至舟次相送,执手涕泣而去。且曰:此回内翰相别后,不知何时再得相见?作《别海南黎民表》:“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姜唐佐自广州返琼,苏轼取道澄迈渡海,无缘相见。特书志别云:“此怀甚惘惘。”并将所借的《烟梦子》《吾志》《会要》等书籍托人还姜,同时将自己所用的一只端砚送给姜留念。

  宿澄迈驿,作《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十七日,作《惠通泉记》,题写“洞酌”两个字并作诗留别。

  二十日,苏轼渡海离琼,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二十一日,苏轼父子重新回到徐闻海安(递角场)。徐闻县令邀集了一批壮夫在此迎候。谪居海康的苏门学士秦少游及其好友海康县令欧阳君亦 往会晤。

  二十五日,苏轼与秦少游、吴子野等人惜别。

  七月四日,抵达廉州贬所。

  八月被命授舒州(今安徽安庆)团练副使,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

  二十九日,离开廉州。

  九月经过广州,程怀立等人出迎款待,苏轼长子苏迈、次子苏迨等专程到广州迎候。

  十一月离开广州。

  得旨,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在外州军任便居住。至此,苏轼结束了贬谪岭海的生活。

  建中靖国元年(1101),辛巳,66岁

  正月越过南岭。

  东坡自海南返,过润州,州牧,故人也,因问海南风土人物如何。东坡云:“风土极善,人情不恶。”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江苏常州。消息传开,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年,相率饭僧惠林佛舍。

7. 儋州苏轼故居

河北省定州市广东英德海南儋州广东惠州

8. 海南有苏东坡故居吗

苏东坡被贬海南身边的女人是自己曾经婢女王朝云。苏东坡一生有三段感情,王朝云作为苏东坡的知音,被贬海南随身侍候。此时王朝云已经从侍女变成侍妾,她执意要追随苏东坡,在那天涯海角的地方,苏东坡身边总算有个说说心里话的人。

王朝云来到苏东坡身边的时候才12岁,苏东坡已经37岁,与其说他们是忘年恋,不如说他们是因为彼此的才情和默契相互吸引对方。

朝云离世后,苏东坡为她写下一首巜朝云诗》。“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写尽对过去的怀念,对故人的不舍。

9. 海南儋州苏东坡故居在哪里呢

 “三苏”指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亲苏洵三人。 三苏坟由来: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这样,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

10. 儋州关于苏东坡的景点

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 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 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 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檐州州 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 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 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建筑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 年的 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现在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成为颇具规模的旅游点。

  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 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 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 幅图画,生动形象。载 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

  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 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鸿雪因缘”。 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书院中还设有展览馆、望京阁等供游人参观、游览。

历史沿革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 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成为颇具规模的旅游点。

民间故事

东坡书院里有一种很特别的“狗仔花”,它花蕊的形状就如同五条小狗团团围坐,非常形象。关于此花,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写过两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苏东坡看见了,认为写得不符合现实,便给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知道了此事,就嘲笑苏东坡见闻不广。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儋州,亲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鸟,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原来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苏东坡与儋州

  古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苏轼当年被贬居住地即现在的中和镇。

  儋州是苏轼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

  可千年前的这里,却是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那些严重的、死不改悔的罪臣的首选场地。到了那里,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的。家破人亡的苏轼他作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朝廷终究没有放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绍圣四年(1097),下令将他贬到海南儋州。

  已经62岁的苏轼,随他的两位妻子已先后去世,跟随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也已在惠州离开了人间。苏轼四月十七日接到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诰命,第三天就与家人痛苦诀别,他孤身携带着幼子乘船离开广东惠州,一代文豪又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

  经过两个多月的行程终于到达贬所中和镇。他曾将自己的路线形象地描述为“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说的是自己在海南西北部走了一个半月形的弧线。开初东坡在官府租了一间房子暂避风雨,没几天 被政敌知道后,下令把东坡逐出官舍。苏轼写到自己当年的惨景:“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食芋饮水……当我久久地肃立在东坡的像前,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垂老投荒,一位文坛巨将凄凉的身影。

  可老百姓却关爱苏轼,为他搭建了三间茅屋栖身,尽管凄凉,东坡不改乐天派本色,他还为茅屋取了个文雅的名字《桄榔庵》,竟有兴致写下了“桄榔庵铭”。面对如此绝境,苏轼没有绝望,他还写到:“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他认为故乡在自己心里,只要心有所安,无处不可作故乡。他说:“海南万里真我乡”。要是没有如此旷达的心境,也许受尽折磨的东坡早已回到天国去了。

  他很快把自己融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与百姓交朋友,传播中原文化,他办学堂,自编教材,把教学点命名为“载酒堂”,这是取“载酒问字”典故。他大力倡导读书,经过苏轼的努力渐渐地兴起,苏轼说:“跫然已可喜,况闻弦涌音”。不时可以听到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从此海南才有了考中进士的历史,有诗赞道:“谪居儋耳有三秋,轶事繁多史籍留。劝导庶民兴学馆,写成经义教名流。”姜唐佐就是苏轼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由于儋州文化与观念落后,当地人病了不医治,说是妖魔作怪,要请巫师捉鬼,杀牛驱邪,牛就成为人们举起屠刀任意砍杀的对象了……东坡向他们传播科学,医药,广泛收集药方,为百姓做好事。

  苏轼倡导民族平等。海南岛的黎族人以种地、打猎为生,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可以说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受尽剥削压迫、凌辱。早在汉武帝时代,黎民就反抗攻击杀太守,被称为“黎蛮”,遭到当权者的杀害。

  苏轼踏上海南这片土地耳闻目睹黎族人民遭受欺凌的现实,提出了民族平等的主张。他在诗中写道:

  咨尔黎汉,均是一民。

  鄙夷不训,夫岂其真。

  怨忿劫质,寻戈相因。

  欺谩莫诉,曲自我人。

  苏轼还说:“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杯同”。苏轼与黎族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黎族百姓很喜欢他。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野径行行遇小童,黎音笑语说坡翁”。东坡与黎族小孩都成朋友了。

  苏轼倡导发展农业生产。苏轼在儋州时,这里农业还处于原始时代,刀耕火种,由于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农民生活十分贫困。

  苏轼从思想上开导他们。他写了《和陶劝农六首》,他发现海南大面积荒芜,而种的收成低,连自己不够吃。他告诉黎民:“天不假易,也不汝匮”,“利尔耕耘,好尔邻偶。斩艾蓬蓊,南东其亩,父史扶梃,以扶游手”。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黎族家就会出现丰衣足食的景象:“霜降稻实,千箱一轨”。“大作尔社,一醉醇美。”苏轼还诚恳地说:听我苦言,其福永久。苏轼劝农,劝黎族百姓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可以说苦口婆心。苏轼作为一个异地的汉族贬官对黎族同胞的赤诚之情跃然纸上。儋州县志记载:“北宋苏文忠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

  在艰苦的环境里,东坡的笔并没有停留,他以超然的心态,以著书为乐,在儋州创作了诗词140余首,散文等100余篇,书信40余篇。《书传》一部,并对《易传》和《论语》进行修订。他用枯萎的生命书写出了人生与文学的辉煌。

  苏轼在海南文化、医药、生产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受到海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敬 仰与怀念。儋州东坡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里陈列了东坡在儋州的主要活动及贡献。儋州出版了《新编苏东坡海外集》、《苏东坡在儋州》、《苏东坡在海南》等。还有以苏东坡为题材的琼剧、电视连续剧等。

  元符三年(1100),65岁的苏轼遇赦北归,他写下了著名的“渡海诗”: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情,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满头白发的文坛巨人苏轼,又漂泊在北归的路上……

地址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

交通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从海口、三亚到儋州市可参阅松涛水库景点的交通介绍。从儋州出发可先在解放路上坐3路车到北站(即军屯),再转乘开往中和镇的中巴,票价5元/人,全程30公里,车程1小时。从镇上到东坡书院很近,步行约是30分钟。也可坐风采车,双程4元,可坐3人。回那大的车最晚的一趟是17:00,错过了就没有车了。特别提醒:因为参观东坡书院的人很少,书院常常会提早关门、最晚要在下午四点半前到达。

住宿

  中旅宾馆、凯立大酒店、邮电宾馆、僖都大酒店、金龙宾馆、南海大酒店、志盛宾馆、天天大酒店

最佳旅游季节

  三月去东破书院观看历史遗迹最佳,因为海南在4-5月份最热,那时候的天气不适宜去那里游玩.建议五一和十一最好不要过去,因为那时候放假,景点票价都会上扬很多

11. 苏东坡在儋州的历史故事

最近全国上下猪肉价格飙升,猪肉价格是大家热议的问题。但是你知道吗?垍頭條萊

“东坡肉”竟然出生在一个猪肉泛滥廉价的时期。 我第一次吃到了“东坡肉”,是和朋友一起去杭州玩,一次就难以忘记这道美食。

至今提到这三个字我都忍不住会咽口水。那“东坡肉”究竟是不是苏东坡研制的,“东坡肉”和苏东坡之间有着怎样的动人传说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想要知道“东坡肉”的来历,得先要了解“东坡”二字的来源。

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到黄州,《与章子厚参政书二首》中描写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生活得非常艰难。

好在好友马正卿给他申请了黄州东坡的旧营地数十亩,他在此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

同时苏东坡把“东坡”这块“薄地”当作了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园”。條萊垍頭

据典籍“东坡肉”的乳名叫“回赠肉”,东坡出任徐州知州,是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四月的事情,因此可以说徐州的回赠肉是东坡肉的前身。

北宋年间,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恰逢黄河河口决口,苏轼亲自率领全城百姓,抗洪救灾七十多天,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如此险情,次年,东坡大力修筑黄河大堤。垍頭條萊

与此同时,还修建了从南边的云龙山于黄河相连的防洪提,又名苏堤。

全城百姓杀猪宰羊苏轼苏轼,感谢他,苏轼收下后便亲自烹饪回馈给民众。“回馈肉”由此得名。頭條萊垍

之后苏轼被贬黄州,结合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酒脱情怀撰写了《猪肉颂》。 垍頭條萊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1月3日,苏东坡任杭州大守把东坡肉又带到了杭州并且流传到了现代成了杭帮名菜东坡肉。 垍頭條萊

《猪肉颂》是苏东坡掺杂自己人生思想的产物,比如“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这句话把黄州比喻成曹操口中的“鸡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深谙佛学之道的苏东坡却乐在其中,人弃我取,并且还享受得律律有味,他这种洒脱和豁达的情怀让人赞赏。

同时,他的这种“猪肉人生观”是对自我的超越和救赎, 也是他在黄州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东坡肉”只是苏东坡人生中的一道菜,还有东坡酒、东坡肘等,苏东坡一生坎坷,一次次的艰难困苦把他磨砺成一把更加圆融的文坛利器。

他一生浪荡,但是难能可贵是练就了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看待世界。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苔

Hash:7d70c88f817a7eefffb088dbeba66e9677f18d9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