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智慧景区系统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

导读:都江堰智慧景区系统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 1.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 2. 都江堰其中的智慧 3. 都江堰 生态 4.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的启示 5.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启示,工程理论 6. 都江堰生态文明 7.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有哪些 8.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给我们的启示 9.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实践启示是什么 10. 都江堰生态智慧带来的启示 11. 都江堰工程反应的生态智慧

1.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水利系统建成后,成都平原在短期内便跃升为秦的重要粮仓,使巴蜀真正变成了秦地大物博、经济富饶的战略大后方,从实力上改变了过去秦、楚、齐三强长期并驾齐驱的局面。在秦末暴政及大乱时期,都江堰水利系统发挥了稳定蜀地、稳定统治的巨大作用。

2. 都江堰其中的智慧

人类的智慧在都江堰上的下列地方:

都江堰 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又二分四,四分八,分为蒲阳河、江安河、柏条河等支流,在都江堰形成九河十八岸,并流经成都等地,灌溉天府之国。

3. 都江堰 生态

公元前256年,出于富国强兵、支撑“得蜀则得楚”的战略目标,时任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蜀地的面貌,从原来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源源不断的粮食物资支持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业。

西汉文帝时期,蜀守文翁“穿湔江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不仅扩大了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保证了成都平原西北部的灌溉水源,而且使得都江堰的内江水系与沱江相连,都江堰的作用由此进一步提升。

东汉时设置都水掾,显示出国家直接参与都江堰的管理,都江堰及灌区的维持与发展得到保证。三国时期,诸葛亮视都江堰为“农本国资”,“设丁千二百人主护之”。唐朝开国初年,飞沙堰建成,都江堰主体工程格局自此形成并沿袭至今。此后,随着宋朝岁修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元、明堰工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清朝对都江堰的重建和完善,以及民国时期现代科技的引进和应用,都江堰灌区稳步发展,日益拓展。

4.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的启示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 ,是由秦朝李冰父子修建,以前这一地区经常发生水患,民不聊生,后来李冰父子利用水文知识结合当地地理地形实际,修建了都江堰,使得水患问题得以解决,还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等用水问题,使得四川成为天府之国,现如今经历千年都姜堰工程还造福民生,其实就是人民要利用科学的手段结合实际处理问题才能趋利避害,造福民生,也体现里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5.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启示,工程理论

作为“都江堰一青城山”这个复杂文化景观中重要的构成部分,都江堰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主体工程的保护情况关系着整个遗产保护传承。

历史上,这些遗产经过了多次修缮、整治与重建,使都江堰能够永续保存并且发挥着的功能。如元代吉当普改建都江堰枢纽工程,创建了铁造龟鱼嘴。《元央·河渠志》记载,“故以铁万六千斤,铸为大龟,贯以铁柱,而镇其源,然后即工”;清道光年间曾遵循“深淘滩”之法扩展宝瓶口,通畅内江的进水;1936年都江堰内外江岁修,采用现代技术用浆砌条石重修了都江堰鱼嘴等等。

现今,随着都江堰功能的拓展,更要注重对重要水利工程遗存文物本 的保护。

6. 都江堰生态文明

第一批(1992年) 北京市、合肥市、珠海市

第二批(1994年) 杭州市、深圳市

第三批(1996年) 马鞍山市、威海市、中山市

第四批(1997年) 大连市、南京市、厦门市、南宁市

第五批(1999年) 青岛市、濮阳市、十堰市、佛山市、三明市、秦皇市岛、烟台市、上海浦东区(国家园林城区)

第六批(2002年)江门市、惠州市、茂名市、肇庆市、海口市、三亚市、襄樊市、石河子市、常熟市、长春市、上海市闵行区(国家园林城区)

第七批(2003年)上海市、宁波市、福州市、唐山市、吉林市、无锡市、扬州市、苏州市、绍兴市、桂林市、绵阳市、荣成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富阳市、开平市、都江堰市

第八批(2006.01.23)武汉市、郑州市、邯郸市、廊城市、长治市、晋城市、包头市、伊春市、日照市、淄博市、寿光市、新泰市、胶南市、徐州市、镇江市、吴江市、宜兴市、安庆市、嘉兴市、泉州市、漳州市、许昌市、南阳市、宜昌市、岳阳市、湛江市、安宁市、遵义市、乐山市、宝鸡市、库尔勒市

第九批(2006.09.26)成都市、焦作市、黄山市、淮北市、湖州市、广市安、青州市、偃师市、太仓市、诸暨市、临海市、桐乡市、宜春市、景德镇市

第十批(2008年)石家庄市、迁安市、沈阳市、调兵山市、四平市、松原市、常州市、南通市、江阴市、衢州市、义乌市、淮南市、铜陵市、永安市、南昌市、新余市、莱芜市、胶州市、乳山市、文登市、新乡市、济源市、舞钢市、登封市、黄石市、株洲市、广州市、东莞市、潮州市、贵阳市、银川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市、奎屯市

7.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有哪些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当地老百姓历时14年,终将都江堰建成。都江堰是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工程的鼻祖与典范,号称“独奇千古”“镇川之宝”。作为千年古堰,都江堰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我从水利工程和水利学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体现在都江堰首部枢纽工程,其中以它如何分沙和排沙最为神奇。

李冰率领当地劳苦大众,发挥人民的智慧,创造了这么一项伟大的工程;在后续两千多年来历代总结治水、治理河道的经验,既有传承也有借鉴,还有发展亦有应用,它不仅是在水力学理论方法的运用上,而且在工程技术措施上也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我觉得工匠精神即要发挥李冰那种“大无畏”治水的精神。

另外,我们的工匠精神还要体现“因时而异,因需而异”的思想,因时间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而异,也根据国家的需求而异,也不能一味的“遵旧制,毋擅变”。近年来,我们大力提倡和发扬双创精神,所以要敢于创新、创造。在保持李冰的传统工程中合理有效成分的同时,还要不断超越传统、更新传统、使其逐步完善,不断发展

8.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给我们的启示

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

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水哲学,它强调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的流势和其它自然条件,加之利用和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 ,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这一治水哲学思想不仅对过去,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水利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9. 都江堰的生态智慧实践启示是什么

原文: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

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

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

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七转八弯。

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

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

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

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

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 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

李冰任蜀郡守。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他领受了一个连孩单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

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他只知道,这个人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

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

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

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

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

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 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

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罢。

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

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离索桥东端不远的玉垒山麓,建有一座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钟鼓钹磬,朝朝暮暮,重一声,轻一声,伴和着江涛轰鸣。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也合民众心意。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中国宗教颇多世俗气息,因此,世俗人情也会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来二去,都江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桥墩。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

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帖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扩展资料:

赏析:

堰由人造,人与堰在精神本质上是息息相通的。 作者对都江堰的褒扬和对李冰精神的赞美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作者对淳朴务实、含蓄内敛的美学境界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其次,文章寄托了作者的现实关怀。 本文虽为山水游记,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然层面。

而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如作者由一位市长与众不同的名片而联想到历史人物李冰,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精彩对联而向现代官员们提出了“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的严肃命题。

这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 另外,文章提出了不少精彩的新颖观点。 山海关、八达岭是中外旅游者登临长城的首选,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倒是在甘肃、内蒙等地的“颓壁残垣”感觉更深厚、味道更浓郁。

另外,作者还通过对长城和都江堰的比较,提出了“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等颇具哲理性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逢“**”期间,被迫赴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1983年之后,余秋雨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想史》。

《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 材一等奖。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当时获此称号的全国仅十五名。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由于余秋雨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2009年)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

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余秋雨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余秋雨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

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了数千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编的《倾听秋雨》一书,记录了这一盛况。

10. 都江堰生态智慧带来的启示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

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这个传说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李冰都江堰的修筑,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11. 都江堰工程反应的生态智慧

水利工程首先体现了工匠精神,2000多年得历史古迹现在依然在造福人类,配套的岁休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工程体系。

其次体现了道家精髓,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人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顺应时代潮流做该做的事情,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灌溉了大片农田,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使四川成为安稳的大后方,历史留下了浓重一笔。

Hash:213e0f5f94869748b1d62decf1417830ccb9f3e2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