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苏里高旅游景点 菲律宾著名景点

导读:菲律宾苏里高旅游景点 菲律宾著名景点 1. 菲律宾著名景点 2. 菲律宾著名景点英文 3. 菲律宾著名景点 石头 4. 菲律宾的著名景点 5. 菲律宾著名景点照片 6. 菲律宾著名景点十大排名 7. 菲律宾著名景点介绍 8. 菲律宾著名景点简笔画

1. 菲律宾著名景点

1.眼镜猴(Philippine tarsier)

眼镜猴是全世界已知的最小猴种,出现于距今6000万年以前,一直延续到现代。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眼睛——在小小的脸庞上,长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眼珠的直径可以超过1厘米。

2.菲律宾老鹰(Philippine Eagle)

菲律宾老鹰也被称为食猴鹰,是世界上最大的鹰,生活在菲律宾的森林中。它有棕色和白色的羽毛,毛茸茸的"头发",一般尺寸为86到102厘米长,重量为4.7-8公斤。它也是世界上最稀有、最强大的鸟类,是菲律宾的国鸟。

3. 条纹脸狐蝠(Styloctenium mindorensis)

在科学界也被称为民都洛果蝠,这种奇特的生物是菲律宾最新发现的生物之一。2008年,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和美国堪萨斯大学组成的考察小组在考察民都洛岛时证实了这种飞狐的存在。这种狐蝠面部呈白色和赤色相间的皮毛,看上去非常像狐狸的面部。

4.巴拉望须猪(Sus ahoenobarbus)

巴拉望须猪是菲律宾特有种猪科动物,它只分布于巴拉巴克岛、巴拉望岛和卡拉棉群岛。身体呈深灰色至黑色,颈部,躯干和四肢都覆盖着一些稀疏的黑色毛发。一道较长的浅色鬃毛沿着背部的中心延伸,在头部和颈部的背面最为突出。尾巴上覆盖着长长的黑毛,并在尖端有一个独特的羽毛状"长刷"。

6. 膨鲨

这种鲨鱼也是菲律宾最新发现的物种之一。虽然它们的外形看起来和普通的鲨鱼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却拥有一种独特"技能"。这种鲨鱼可以将海水吸入肚中,让肚子膨胀起来,迅速增大体型用,吓跑捕食者。

7.菲律宾鼯猴(Flying Lemur)

虽然看上去它的面部与灵长类中的狐猴相似,但它并不属于猴类,而属于哺乳动物中特殊的一类——皮翼类。最为奇特的是,菲律宾鼯猴从耳后的颈部两侧开始,有皮肤延伸形成的翼膜经前、后肢向后一直延伸到尾尖和指、趾端和尾部,能在树木间滑翔。

8.菲律宾鼠鹿(Mouse-deer )

菲律宾鼠鹿,原产于巴拉望岛,是世界上最小的蹄类哺乳动物,因其长得很像仓鼠,所以叫鼠鹿。实际上,它并不完全是鹿家族的成员,而是介于骆驼科与鹿科之间一个珍稀物种。这是一种害羞的夜间动物,在巴拉望著名旅游度假胜地爱妮岛的小路上,有时可以在晚上见到这种神奇的小动物。


2. 菲律宾著名景点英文

菲律宾人的官方语言是他加禄语、英语。塔加洛语在语言分类上是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主要被使用于菲律宾。被称为菲律宾官方语言的“菲律宾语”,正是以塔加洛语作为主体而发展出来的。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


3. 菲律宾著名景点 石头

不可以。

雷公墨玻璃陨石是不可以泡水饮用的,这样的做法是不卫生的,雷公墨玻璃陨石其主要用途是当做装饰品或者收藏。在西方美称为西太平洋的黑珍珠,产于中国、泰国、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早在古代,雷州半岛出产一种黑色的玻璃质石头,因为人们常见这种石头在雷雨后从地表上冲刷出来,就误以为是因雷电而生成,故称之为“雷公墨”雷公墨陨石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状态,雷公墨陨石的价值远超过了黄金的价值,甚至可与钻石相比。

玻璃陨石是某种石陨石降落过程中融化的液质冷却后的产物。玻璃陨石的母石为淡绿色和黑色两种,因此,玻璃陨石的降落都是与母石共同进行的。


< h2>4. 菲律宾的著名景点

1.长滩岛隶属菲律宾,音译为巴拉盖岛,是菲律宾中部的一座岛屿,属于西米沙鄢群岛,位于班乃岛西北2公里,是菲律宾的旅游胜地之一。

2.北海忘忧岛(又名五姑娘岛),离北海市区约3海里,夜晚可以遥看北海北岸的夜景。忘忧岛有5个小岛组成,其中最大的岛屿约20亩。

3.宿雾是 菲律宾最早开发的城市,被称为“南方皇后市”。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由西班牙航行到中南美洲,途中惊喜地发现了这个美丽静谧的小岛。

4.薄荷岛是菲律宾第十大岛,是菲律宾7000多个岛屿中最美的一个,也是世界潜水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有奇特的巧克力山、世界最小的迷你眼镜猴、落差3000尺的海底悬崖、可爱的海豚群。

1.菲律宾(philippines)即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ka ng Pilipinas),是东南亚群岛国家、东南亚国家联盟主要成员国,也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21个成员国之一。菲律宾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国家,位于西太平洋。

2.菲律宾国花是被称为“桑巴吉塔”的茉莉花。这是一种灌木类植物,一般高一米多,花色洁白、香味浓郁,有单瓣和双瓣两种。据说,古代菲律宾男子向她心爱的姑娘求婚时,一般都赠送茉莉花花环。如果姑娘将花环挂在脖子上,就意味着接受了他的爱。然后,他们在月光下用他加禄语誓约:“桑巴吉塔”(我答应永远爱你)。因此,茉莉花在菲律宾又称之为“誓爱花”。


5. 菲律宾著名景点照片

1、长滩岛

  Boracay|全世界最浪漫的白沙滩,许多人的蜜月梦幻圣地,热带岛屿元素一样不少,刺激的水上活动也毫不逊色,丰富的'夜生活、廉价的异国美食,这一切都等着你去体验。

2、海豚湾

  Puerto Galera位于菲律宾南方第一大岛Mindoro的北部,是菲律宾著名的潜水地,全年适合潜水。因这里时常有海豚出没,所以人们干脆叫它海豚湾。

  3、马尼拉

  Manila|这里有现代化的城区,也有古老的街道教堂;这里体现着悠久的东方传统,又汇合了西班牙、美国的西方文明。穿梭于马尼拉,感受多样文化的完美融合。

  著名景点:百胜滩、马尼拉大教堂、马尼拉湾、市中市、椰子宫、碧瑶等等。

  4、宿露

  Cebu|这是一个散淡的城市,走进宿雾,寻找麦哲伦的足迹,探寻菲律宾天主教的源头;走出宿雾,享受那铺向天际、宁静无边的大海。

  著名景点:巧克力山、罗博河、圣婴教堂、麦克坦岛、马拉帕斯卡岛、麦哲伦十字架等等。

  5、苏比克湾

  菲律宾吕宋岛西南部南海的海湾。位于马尼拉湾入口西北90公里(35哩),向北延伸至吕宋岛海岸线。菲律宾的苏比克湾素有“东方小美国”之称,是当年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现已成功转型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和经济特区。

  6、薄荷岛

  Bohol Island|这里凉凉的碎珊瑚沙滩,雪白的沙滩,层次分明的大海;还有诱人的巧克力山,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眼镜猴。这是一块镶嵌在太平洋上的硕大美玉。

  著名景点:巧克力山、处女岛、阿罗娜海滩、巴里卡萨岛、眼镜猴游客中心、彭劳岛等等

  7、巴拉望

  Palawan|这里是“现代伊甸园”,这里是生态处女地,远离繁华,以宁静的心贴近未经修饰的自然,未受干扰的民风。


6. 菲律宾著名景点十大排名

1.长滩岛隶属菲律宾,音译为巴拉盖岛,是菲律宾中部的一座岛屿,属于西米沙鄢群岛,位于班乃岛西北2公里,是菲律宾的旅游胜地之一。

2.北海忘忧岛(又名 五姑娘岛),离北海市区约3海里,夜晚可以遥看北海北岸的夜景。忘忧岛有5个小岛组成,其中最大的岛屿约20亩。

3.宿雾是 菲律宾最早开发的城市,被称为“南方皇后市”。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由西班牙航行到中南美洲,途中惊喜地发现了这个美丽静谧的小岛。

4.薄荷岛是菲律宾第十大岛,是菲律宾7000多个岛屿中最美的一个,也是世界潜水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有奇特的巧克力山、世界最小的迷你眼镜猴、落差3000尺的海底悬崖、可爱的海豚群。

1.菲律宾(philippines)即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ka ng Pilipinas),是东南亚群岛国家、东南亚国家联盟主要成员国,也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21个成员国之一。菲律宾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国家,位于西太平洋。

2.菲律宾国花是被称为“桑巴吉塔”的茉莉花。这是一种灌木类植物,一般高一米多,花色洁白、香味浓郁,有单瓣和双瓣两种。据说,古代菲律宾男子向她心爱的姑娘求婚时,一般都赠送茉莉花花环。如果姑娘将花环挂在脖子上,就意味着接受了他的爱。然后,他们在月光下用他加禄语誓约:“桑巴吉塔”(我答应永远爱你)。因此,茉莉花在菲律宾又称之为“誓爱花”。


7. 菲律宾著名景点介绍

萨马岛又译"三描岛"。菲律宾第三大岛(仅次于吕宋、棉兰老岛)。属米沙鄢群岛,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40-96公里,面积13,080平方公里,在萨马海与菲律宾海之间,北以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海峡与吕宋岛比科尔(Bicol)半岛相望,西南有横跨圣胡安尼科(San Juanico)海峡大桥与莱特(Leyte)岛相连。

萨马岛是一座地势崎岖的美丽岛屿,北与吕宋岛南端相接,南面与棉兰老岛的北部鸡犬相闻。萨马省美丽的北海滩如今还是游人罕至,这里有着众多妙不可言。

景点游玩攻略:

潜水:在波浪下观赏丰富多彩的珊瑚礁。

天使的海湾是行程里的下一站,以其绝美的天堂般的风景而得名。

白色沙滩和闪耀的蓝绿色海水映衬着浓郁的绿岛。

游览巴布圣滩度假村,这里常年吸引了众多前来观光和享受阳光海滩的游客。


8. 菲律宾著名景点简笔画

每天都有数百万次的闪电划过天空,过去数万年,人类已经无数次的目睹过这种现象了。地球的生命也很有可能源于闪电。在1952年,化学家哈罗德·乌里(Harold Urey)和他的研究生斯坦利·米勒(Stanley Miller)在实验室里证实了这个想法。当时,他们模拟了早期的生命环境并把它暴露在人造闪电下。令他们高兴的是,他们最终得到了由生命的基石也就是氨基酸组成的“原始汤”。根据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欧·威尔逊(Edward O Wilson)的说法,闪电甚至也在人类思维的进化中发挥了作用。威尔逊认为,当闪电在非洲大草原上燃烧大型动物时,将整具尸体都烧熟了,可以随时食用,人类的祖先从中获得了高蛋白、促进大脑发育的食物。同样的,闪电为我们祖先提供了可捕捉的火焰,以便家里的火能够一直燃烧。人类的哲学和文化正是在篝火周围(闪电使之成为可能)产生的。


早期的人类只看到了闪电的巨大力量,对它的电学性能及其对生命和进化的影响一无所知,他们认为闪电直接来源于诸神——其中最著名的是希腊主神宙斯,他从奥林匹斯山上扔下致命的雷电。北欧神话中有奥丁之子索尔,他那隆隆作响的战车车轮和魔法锤产生了雷鸣和闪电。其他文化,从日本到斯拉夫,也有类似的神灵。


这些早期的联想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闪电象征着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力量以 及创生。我们仍然被经典电影《弗兰肯斯坦》(1931)中的场景所吸引,在雷的轰鸣中疾驰的闪电使得由尸体组成的怪物(鲍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饰演)更强大。闪电也代表以眩目的速度传导的压倒性力量。军事徽章通常以闪电为特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副武装的军用飞机被命名为闪电和霹雳。在那场战争中,纳粹称他们在欧洲发动的快速袭击为“闪电战”。他们把党卫军单位的首字母写成两个闪电的形状,进一步加强了象征意义。


“高压”标志仍然是可怕的闪电,但闪电也已成为电力的普遍象征,为我们服务。像我的智能手机这样的数字设备只使用很小的无害的电压,但手机在充电时会显示出一个小小的闪电。几十年来,电力行业一直用Reddy Kilowatt为自己做广告。Reddy Kilowat是一个简笔画的卡通形象,用闪电做成四肢,用灯泡做成鼻子。


闪电这种普遍存在的电现象在地球上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它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我们对宇宙中的奇异天体的了解与日俱增,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居然不了解距离我们头顶几英里的闪电的起源是什么”物理学家Joseph Dwyer和马丁在2014年的一篇该领域的综述中如是写道。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如今需要迫切的了解闪电是因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闪电对全球的破坏。


人类从科学的角度观察闪电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阿纳克西曼德将闪电和雷声归因于自然原因:火、风和云之间的碰撞。大约在公元前340年,亚里士多德同样断言“干呼气”——一种从地球上升起的可燃气体——引起雷声,然后燃烧产生闪电;他写道,我们会先看到闪电,因为“视觉比听觉快”。


直到18世纪科学家们开始用电火花进行实验,闪电产生的机制这一神秘的面纱才被揭开。这项工作让他们意识到闪电也是同样的现象——在云层和地面之间产生巨大的电火花。博学多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第一个提出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点的人。1752年,他在费城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当时他把一只风筝扔进了雷雨中,并把线的一端握在一把金属钥匙上。当他的指关节靠近钥匙时,他看到并感觉到电火花。这一结果开启了闪电研究的新时代。


尽管富兰克林的研究在取得突破后仍在继续,但两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对闪电有了新的重大发现。1960年,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海因茨-沃尔夫拉姆·卡塞米尔(Heinz-Wolfram Kasemir)提出,闪电始于云层中正电荷和负电荷区域之间形成的“引线”——空气中电流可以流动的通道。与从带电云到地面的火花这一简单而似乎已经确立的观点不同,卡塞米尔的观点意味着,我们所看到的闪电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产生的,因此他的观点一致得不到重视,直到上世纪80年代,飞机上的测量结果证实雷雨云内部和附近确实存在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区域。


当研究人员找到了确定闪电电压和电流的方法时,我们对闪电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闪电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和我们日常的家用电器系统是类似的。但是,在数百万伏特和数千安培的情况下,这些闪电的能量比我们家用的电灯、冰箱和电视机所使用的110伏特和100到200安培的能量都要大好几个数量级。


物理学家学会了用高速摄像机来分析闪电的发展过程。研究人员通过向雷暴中发射拖着铜丝的火箭,人为地触发了闪电。来自美国雷暴发生率最高的佛罗里达州的国际闪电研究与测试中心的德怀尔、乌曼和其他科学 家多年来已经检测了约400个触发闪电。


通过这些努力,研究人员了解到,当雷雨云中的冰晶在上升的气流中向上运动,遇到霰粒子(一种软冰雹),以及零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过冷水时,就会产生闪电。相互作用在云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产生正电荷和负电荷,而在云的下方一般是正电荷区域。相反的电荷增长并相互吸引,直到它们之间的电场开始撕裂中间的空气,并且产生电流。这是卡塞米尔提出的“引线”,它可以发生在云中,云与云之间,或云到地面之间。


高速摄像机显示,最常见的雷击是由一系列“引线” (通常光线太暗,肉眼无法看到)以之字形将电子向下输送时发生的。接近地面时,电子与下面的正电荷相互作用,使空气完全能够携带电流。结果,来自云层的电子沿着“引线”们引导的同一条锯齿状的管道快速地跑向地面。这就是我们所感知到的闪电。电流将空气加热到3万摄氏度,这是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发出耀眼的闪光,迅速膨胀的空气产生了雷声。其他的效应也会随之而来,但总是伴随着能杀死或伤害生物几千安培的电流,而且它们携带着足够的能量来燃烧或摧毁它所撞击的物体。


虽然我们可以大致地追溯闪电的发展过程,但是我们仍然对一些细节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尚不清楚冰、过冷水和霰如何相互作用以分离正电荷和负电荷。另一个谜团是:从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电的所有知识来看,在先导物形成之前,穿过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空气间隙的数百万伏特的强电场是必要的。云层内部的测量表明,内部磁场从未达到这个水平——然而闪电还是发生了。这就是为什么德怀尔和乌曼认为闪电的诞生是大气科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解决这些难题将具有实际意义,因为闪电正变得更具破坏性。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可以将闪电的电流从建筑物上转移开,减轻了一些危险。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雷电造成的人员死亡、建筑物破坏、扰乱航空和电力系统、引发野火和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这些会促进对流,即暖空气和水汽的上升,从而形成雷暴,从而产生更多的闪电。以色列的跨学科中心的大气科学家Yoav Yair指出另一个因素:人们在城市地区日益增长的密度——现在为55%,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68%,高楼大厦、空气污染使雷击的可能性更大。


这些变化的影响很大。例如,Yair指出,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闪电对飞机航班造成的干扰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这一亚太地区包括一些易遭雷击的主要地区,其航空交通量正以每年近5%的速度增长。在另一个例子中,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澳大利亚、南非和南美洲或干旱或潮湿的生态系统中由闪电引发的火灾。本世纪,此类火灾的数量有所增加,科学家们将这一趋势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因为雷击次数的增加并使得火焰更容易被点燃。


对于这些危险,我们的一种反应是跟踪闪电,这也有助于研究。闪电是一种强大的电磁辐射源,大部分频率低于500千赫(AM无线电频段从540千赫开始,这就是为什么闪电在AM刻度盘的底端产生静电)。在这个范围内工作的传感器可以快速地对远距离雷击的位置进行三角测量。例如,全球闪电定位网络(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 WWLLN)使用了70多个放置在全世界各地的设备来跟踪闪电。


2017年,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乔尔·桑顿(Joel Thornton)及其同事利用WWLLN的数据发现 印度洋和中国南海两条繁忙的航道上空发生闪电的频率是邻近海域的两倍。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差异来自船只燃烧化石燃料时释放的气溶胶颗粒。这是大气污染增强闪电的有力证据。闪电定位系统还可以监测极端天气,保护机场的航班运行。2013年,一个定位系统为缺乏气象数据的菲律宾棉兰老岛确定了数百公里远的一场强台风的运行轨迹,


当闪电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其他红外波段的特征辐射。这种肉眼看不见的辐射可以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专门装备的太空卫星上探测到,这些卫星可以扫描地球的大部分区域。201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的Rachel Albrecht和她的同事对卫星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们确定非洲和亚洲地区是闪电高度活跃的地点,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是地球上闪电最活跃的地区。由于它独特的气候和地形,平均每年产生297天的雷暴。该地区每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生233次闪电,而全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生6次闪电。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将这些数据与闪电活动的模型结合起来,从而长期预测闪电将袭击的地点。


为了防雷,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个典型的闪电的能量或功率。闪电和伴随而来的雷声是地球上常见的最亮的光和最大的声音,表明能量水平很高。另一个线索是闪电产生x射线和伽马射线。就像日内瓦附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一样,人们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伴随闪电而来的电场将基本粒子(这里指的是电子)加速至很高的能量,这些高能粒子产生x射线,并且引发核反应的伽马射线。


虽然很难测量闪电击中物体所传递的能量有多少,但一种研究“闪电化石”(lightning fossils)或fulgurites(闪电的拉丁语)的新方法给出了答案。当闪电将沙子、土壤或岩石加热到足以融化这种材料并将其变成玻璃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2016年,地球科学家马修·帕塞克(Matthew Pasek)和马克·赫斯特(Marc Hurst)分析了从佛罗里达州一个沙矿中回收的266个空心圆柱形fulgurites,这些fulgurites的长度从几厘米到一米多不等(已经发现了其他长达5米的fulgurites)。利用已知的将二氧化硅(沙子的主要成分)玻璃化所需要的热量,研究人员发现,闪电只花费了很小一部分能量就能将沙子变成玻璃。


然而,传输的功率取决于目标材料。2017年,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陈江志(音译)和同事研究了花岗岩中的富尔古石,雷击会在它内部产生高压冲击波。在这里,研究人员发现,雷电会在几十微秒内以10万摄氏度的温度将岩石加热到2000摄氏度以上,融化后形成一层玻璃。这可与陨石撞击造成的毁灭性影响相提并论。进一步的研究将衡量其他材料的这些影响,并为设计适当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科学家们想知道,闪电蕴含的高能量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但是也有可能为人类提供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在马拉开波湖,在每年每平方公里233次闪电中,每一次可获得10亿瓦特的电能,就可以为20户居民提供电力。这将需要建立一个收集站网络来捕捉闪电,储存不定期到达的电涌,并根据需要向用户分发电力,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在经济上无法与其他能源竞争。但是,一旦我们了解了闪电的古老秘密——是什么触发了闪电——也许我们就能学会如何在闪电造成伤害之前就阻止它,以及如何把它集中在可以收集和使用它的能量的地方。


无论对普通闪电还有什么疑问,人们对球状闪电这种罕见而奇特的形式的了解就更少了。球状闪电是一种 光的球体,出现在雷击或雷暴附近,会在空中漂浮几秒钟。1638年的一位早期目击者描述了一个直径超过2米的火球进入英格兰德文郡的一座教堂,造成4人死亡,并毁坏了教堂。据报道,在现代还有成千上万的其他目击事件,人们看到球状闪电穿透玻璃,出现在封闭的金属飞机内。人们提出了许多假说来解释这一非凡的现象,但由于缺乏一定量数据,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


然而,在2012年,观察普通闪电的中国科学家幸运地看到,闪电对附近的地面撞击形成了一个发光的球。他们记录了照片和视频,以及球状闪电的第一个光谱,这个光谱中包含硅——土壤的主要成分。这一结果支持了2000年提出的一个理论,即雷击将地面上的硅转化为纳米颗粒形式的硅化合物时,就会产生球状闪电。引申到空气中,这些物质以相对较慢的速度氧化,产生一种独特而持久的发光源。这一假设尚未得到证实。


尽管这个谜团一直存在,但我们现有的知识已经帮助我们研究了其他有大气层的天体,比如木星。这颗行星显示出大量的闪电活动,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在1979年首次观测到这一现象,而且从2016年开始环绕木星运行的朱诺号宇宙飞船如今也观测到了这一现象。朱诺号已经探测到来自数百次闪电的无线电波,这些闪电据信是由水和冰的电荷分离产生的,就像在地球上一样。但是地球上的闪电在赤道附近最为密集,而木星上的闪电则集中在两极附近。这是了解木星上的水分布和行星大气动力的重要线索。


在土星上也观测到了大量闪电,它有自己活跃的大气层。令人惊讶的是,火星——其稀薄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也出现了闪电;但在那种干旱的环境中,这种“干闪电”并不依赖于大气中的水和冰。取而代之的,就像在地球上发生的一样,这些放电来自火星上常见的强沙尘暴携带的微小颗粒之间的摩擦。


火星闪电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这颗行星如果不是现在的外星生命存在的地方,也可能是过去的外星生命存在的地方。从2008年开始,NASA着陆器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高氯酸盐——一种含有负离子ClO4-的化合物。这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它们可以为可能生活在古火星上的某些微生物提供养料。高氯酸盐的含量比火星地质条件表现出的要多,这暗示着它们是由闪电形成的。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刚刚发现,在模拟火星环境下的放电会产生大量高氯酸盐,这对研究外星生命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实验是在一颗以一位古代神命名的行星进行的,它让我们想起了一个在神统治下的时代和1952年米勒-尤里(Miller-Urey)的实验,该实验首次寻求对生命起源的科学解释。闪电体现了人类从信仰神控制的宇宙到信仰我们可以掌握的自然世界的进化,其中的奥秘还有待解决。


Hash:f192ba6dd69f2f5f69f0a1114321fbf9474221c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