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勒流景点 佛山春节赏花攻略赏花景点推荐

导读:顺德勒流景点 佛山春节赏花攻略赏花景点推荐 2022佛山顺德赏秋旅游路线推荐 佛山春节赏花攻略赏花景点推荐 顺德勒流在哪里 谁能告诉我广州有几个区啊?顺德区有哪些风景名胜啊? 勒流扶闾河边有沙滩吗 想去玩几天,谁来说说看,顺德特 色 文 化 景 点? 勒流哪里有小巷子逛

2022佛山顺德赏秋旅游路线推荐

正值金秋时节,现在可是赏秋的好时间,那么在佛山顺德勒流哪些秋色是不容错过的呢?在佛山顺德勒流又有什么好吃的美食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顺德几个赏秋好去处及旅游路线,快来看看吧!

金秋时节,正值秋游好时节,从勒流顺德水道南岸上空俯瞰,6.6公里长的生态景观廊道蜿蜒灵动,串联起浪鳗鱼港、滨水生态公园、江义碧道等美景。勾勒出一抹绿意盎然的水乡风情。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顺德赏秋好去处以及线路:

一、稔海品味特色“鳗”生活

作为“中国鳗鱼之村”,稔海村结合鳗鱼养殖产业特色和优势,在持续推动鳗鱼产业发展的同时,探索水乡休闲“鳗生活”文旅规划,从鳗鱼特色出发,结合养殖,形成集鳗鱼养殖、文旅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产业,推动稔海实现新发展。

1、精品旅游路线

入村口公园—鳗鱼美食体验馆—鳗鱼主题公园—稔海村史馆—浪鳗鱼港—鳗鱼养殖基地—菊花湾现代农业园

2、美食推荐

?浪鳗鱼乡饭店:

稔海鳗鱼美食特色餐饮店,主打鳗鱼煲仔饭,另有鳗鱼风味蛋、鳗鱼瑶柱糯米鸡、捞起鳗鱼面、鳗鱼叉烧包等美食。

地址:顺德区勒流街道环村东路文记饭店斜对面

?菊花湾饭店:

稔海特色餐饮店,鳗鱼、河鲜等美食远近闻名。特色菜式:白雪藏龙、石春_鳗、笼子蒸海虾等。

地址:顺德区勒流街道沿江二路18号

二、黄连探赏文旅小镇人文风情

黄连社区着力推进古村落活化、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有机融合黄连古韵和创新元素,提升社区环境和服务水平。作为著名的“厨师之乡”,黄连积极创新“粤菜师傅+旅游”模式,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深挖传统乡村粤菜美食,推动美食文旅精品线路开发,提高文旅产业承载力。

1、精品旅游路线

黄连广绣传承社—黄连村史馆—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工业遗址公园—雪圃学校—澳心街(澳心何氏先祠、画家艺术村、藩侯何公祠等)

2、美食推荐

?黄连天元饼家:

拥有60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传统手作坊,坚持传统手工 *** ,将美味回忆传承下去。

地址: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萧地大马路68号

?大头华烧鹅:

烧鹅皮薄而脆,鲜红悦目,一口咬下香味四溢,肉汁渗出,皮脆肉滑,骨味鲜美。

地址: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萧地大马路72号

?珠记_仔糕:

_仔糕的中间放置一枚核桃酥,棕黄色的糕底搭配金黄色核桃酥,远观犹如一份“大鲍鱼”。

地址: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建设中市51号

三、江义感受现代美丽田园风光

江义村持续推进“美丽田园”示范区建设工程,积极对接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人文底蕴深度融合,结合田园风光推动“农田变美景”,打造线型环状游览空间,加快把田园优势资源催生为“美丽经济”,持续擦亮“美丽田园”乡村名片,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

1、精品旅游路线

江义村史馆—江义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江义党建公园—江义村美丽田园—江义村绿道—滨水公园

2、美食推荐

?振记冰室:

怀旧风的装修,仿佛穿越到上世纪80、90年代,经典美食有炸鸡翅、炸薯条、雪糕球、凤爪等。

地址:顺德区勒流街道连江中路13号

?年堂江义醉鹅:

醉鹅味浓肉美,肉质结实,酥爽嫩滑,还能闻到淡淡的米酒香气。

地址:顺德区勒流街道江义连江街道27号

?桥边冰室:

推荐美食有菠萝冰、什果冰、凉拌鱼皮、炒田螺等, 适合游客打卡。

地址:顺德区勒流街道江义连江东路1号之一

佛山春节赏花攻略赏花景点推荐

在春节的不少假期里面,除了走亲访友,还有哪些比较好玩的地方呢?赏花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不少赏花的好去处,和家人们一起去游玩吧!

1、佛山植物园

茶花

佛山植物园是佛山免费游玩的好去处,累计引进国内外山茶科植物品种1500多种,是华南地区数一数二的茶花基地,还种植了6000余种植物,集研究、保育、科普、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植物园和区域性的植物王国。

即日起至3月,都是最美赏花季。

更佳赏花时间:1月-3月

赏花门票:免费

赏花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兴业西路佛山植物园茶花世界(佛山市林科所)

自驾:自驾导航搜索“佛山植物园”

公交:搭乘南高05、南高17、225、241、600等公交到佛山植物园站可到

2、西樵山

白茶油茶

西樵山老茶林,200多亩的白花油茶。西樵山茶花园,由老茶林和新茶园组成,共有近百种茶花约一万多株,此时的茶花园,除了洁白如雪的白花油茶,还有超多品类的茶花正在热情盛放。

更佳赏花时间:12-3月(茶花)

赏花地址:西樵山茶花园

桃花

预计在春节前后为更佳观赏期,桃花迎来大面积盛开。

地址:西樵山桃花园、西樵山茶花园

门票:55元/人

景区旅游车:从南门或北门乘坐景区旅游车到桃花园站或四方竹站下车。

步行路线:

1、南门东区步道→九龙岩→四方竹→茶花园→桃花园

2、北门→东湖→宝峰寺观景平台→亦有亭→杜鹃园→桃花园

3、白云洞→天湖→亦有亭→杜鹃园→桃花园

除此之外,西樵山还有春节活动:醒狮汇演、美食市集、露营、艺术节??

3、白坭七彩花田

郁金香花海

三水白坭七彩花田的郁金香花海,正开得灿烂,还有薰衣草、紫罗兰、情人菊、石竹等,交织的场景,随便一拍都是大片。

景区门票:单人票36元/人、双人票68元/人。

地址: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沙围村七彩花田

公交:乘坐“白坭01路”到沙围村站,下车后步行300米左右到达。

自驾:导航搜索“沙围村七彩花田”按照导航行驶即可。

4、顺德连杜

桃花

连杜桃花种植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一直以来,连杜桃花都以树形好、花蕾多、花朵大、颜色鲜红著称。现在全村共有400多户农民种植桃花,面积达350多亩,占了全村耕地面积的8成以上,每年可以上市的桃花达4万株。

更佳赏花时间:1-3月份

勒流连杜桃花林地址:导航至“顺德勒流连杜村”,到连杜大道即可。

5、狮山北江大堤

玫瑰花海

地址:佛山南海狮山莲塘玫瑰园

门票:免费

玫瑰花品种与花期:红玫瑰、粉玫瑰、白玫瑰、黄玫瑰等皆有,全年可赏。但现阶段红玫瑰盛放最多,其他颜色的较少。

买花价格参考:1-1.5元/朵,视种类与季节而变。

6、千灯湖公园

落羽杉

冬日桂城,千灯湖落羽杉正进入更佳观赏期,从千灯湖三期北区进入,即可打卡。

落羽杉林处还专门安装了,若干雾化装置,每天固定时间开启,水雾飘飘,仙气缭绕。

地址:佛山南海千灯湖三期

公交:搭乘G1路、G6路、205路等。

落羽杉雾化开启时间:

上午09:30-10:00,11:00-11:30;

下午15:00-15:30,16:00-16:30。

7、南国桃园

可以在南国桃园内环山路、碧波湖大坝、九龙山、靠香格里拉花园湖边等观赏点,捕捉水杉的绝佳风景。

地址 佛山南海南国桃园、东风水库

门票:免费

顺德勒流在哪里

勒流地处佛山市顺德区的中心部位,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岭南水乡之一。总面积90.78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1.7万人,流动人口约16万人。

是著名的侨乡,有众多乡亲旅居港、澳、台和世界各地;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家辈出,素有“勒流翰墨”之称;勒流美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享有“厨出凤城,味在勒流”的美誉,2008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美食名镇”。

近年来,勒流经济和社会建设成效卓著,拥有中国滑轨产业基地、中国铰链产业基地、中国商业照明产业基地等三个国家级基地,先后获得 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广东生态示范镇、国际标准化名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近年被命名为全国乡镇投资环境百强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佛山市文明镇。

谁能告诉我广州有几个区啊?顺德区有哪些风景名胜啊?

广州有十个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罗岗区,南沙区, 顺德区风景名胜 碧江金楼位于北滘碧江,属明清时期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

金楼古建筑群由泥楼、职方第、金楼、南山祠、见龙门、亦渔遗塾、慕堂祠、砖雕大照壁和三兴大宅等等多座建筑组成

集中了宅第、祠堂、书斋、园林等功能,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实物

珠江水乡的古建艺术和官宦儒商的文化积淀,在这组紧凑的古建筑群中体现无遗

古建筑群的最亮点金楼,原名赋鹤楼,楼内装饰着金碧辉煌的木雕,据说是因清末名臣戴鸿慈之女嫁入职方第,作为嫁妆与赠

而民间有“金屋藏娇”的之传说

巧夺天工的金木作,几乎包罗了木雕艺术中的所有手法

尤为难得的是木雕全部采用中国传统题材,渗入了外来的艺术风格,以实物印证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史

院宅内还保存着当年刘塘、宋湘等清代名家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木、石匾额和戴鸿慈以及多位清代顺德进士、举人题赠的书画翰墨真迹,加上大批原汁原味的清代家具、珍稀的清代官轿、跋步床(千工床),游客登临,可亲身邻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认识岭南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建树

http://authorb

shunde

gov

cn/data/2005/04/07/1112858614

gif 西山庙在大良凤山(别称西山)东麓,本名关帝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

全庙依山构筑,历经重修扩建,现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格局,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

前座为大门与前殿连体,正面成阙门式样,三门并列,高大轩敞

阙门两侧为左右衢门,原有磴道通后山

后座为正殿,矗立在数十级宽阔的石阶之上

庙里庙外多砖雕、灰塑、壁画及彩陶塑像

该庙1985年由县 *** 拨款重修

现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宝林寺原址在大良镇内的凤山南麓,初名柳波庵

始建于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南汉末期,宋代重修时扩大规模

元代高僧德钦在此潜修至圆寂,僧众在寺内建“肉身堂”安奉涂漆遗体

清康熙年间重修扩建后,易名“宝林寺”,取“净土七宝树林”之意

其后,县衙在寺内增建“万寿宫”,供吏员向帝、后祝寿及恭听“圣谕”之用

至20世纪中期,此寺大部分拆卸扩路和兴建文化公园

1995年,剩余建筑物全部拆除,另在太平山西麓重建新寺,依山构筑,巍峨壮观,成为顺德旅游一大景点

清晖园位于大良镇清晖路,与番禺馀荫山房、佛山十二石斋、东莞可园并称粤中四名园,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宅第, 清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

嘉庆十年(1805),龙应时长子、辞官归里的监察御史龙廷槐动工兴建清晖园

其后,廷槐子孙继续营建,几经修改加工,至民国初年,全园格局始趋定型

园内水木清华,构筑精巧,兼备华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

主要建筑有船厅、碧溪草堂、笔生花馆、惜阴书屋、归寄庐、澄漪亭、八角池、竹苑、斗洞、狮山等

1959年,县 *** 重修扩建清晖园,与左右的楚香园、广大园( 均为龙应时后裔所建)合并,面积由3000多平方米扩大到近万平方米

90年代中期起再度兴工扩建,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面积扩大至2

2万平方米

五代南汉时期(917~971),南海县分为咸宁、常康两县

清末简朝亮主修的《简岸简氏家谱》,称北滘简岸是咸宁县治所在地,当地有咸宁社庙,至50年代中期以后才拆卸

80年代初,简岸细海建猪舍,发现地层下埋藏一片瓦砾场,约三四十亩,厚度超过1米,经专家鉴证,内有大批唐代和南汉的碎瓦,断为咸宁县治遗迹之一

现该处已盖了厂房

都宁山在北滘镇都宁村,高仅87

8米而山崖峻峭

故老相传宋末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护驾抗元,曾驻跸此山

崖山之役君臣死难后,殿前指挥使苏刘义突围至此,拥立民间一位姓赵名旦的人士,以继赵宋统绪,登山立寨建都,命名“都宁”,取“都此可宁”之意,但不久即告失败

所筑牡砺寨墙,据旧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尚有残留

金紫峰在龙江镇龙山片的旺村之北,高百余公尺

明代中叶以前已建有观音阁和捧日亭,文学家张溥南来顺德时曾登临赋诗

晚明至清代,增建一批亭台和庙宇,构成壮观的建筑群

清末以后,故迹湮废

80年代以后重修后,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登临盛况不下于龙江观音阁

顺德河网错综,自古桥梁众多,其中历史最长久的是跨大良河东西岸的伏波桥

旧志记载,公元前112年(汉元鼎五年),汉伏波将军路博德追击南越国相吕嘉,在此架浮桥渡兵,后人在旧址建木桥,取名“伏波”,至1491年(明弘治四年),筑石为桥

石桥历经重修,桥下八孔加上桥面月楼的圆拱门,合共九孔,俗称“九眼桥”

1958年拆卸改建钢筋混凝土的公路桥,易名“跃进桥”

另一座有名的古石桥,是龙江镇世埠村长路之西的贞女桥,建成于公元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

原先此地河宽水急, 靠摆渡通行,某年新会李氏之子到龙江迎娶五经博士吴南金之女,在此翻船溺死,吴女哀极,终身不嫁,并捐出奁资在此建石桥

桥全长11丈,宽1丈,桥石厚达2尺

明嘉靖年间,广东省督学张希举在桥面建石牌坊,题匾“贞女遗芳”

工部尚书湛若水题柱“精忠义行无能并,古往今来之一人”

清代后期河道淤塞变窄,现今全桥仅残存中段

此外,尚有17座造型精美的古石桥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 洛阳桥,在容桂镇狮山东麓

始建于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

现存为清代重修形貌

巨济桥,在杏坛镇逢简村

建于宋代,现存为清代重修形貌

明远桥,在杏坛镇逢简村

始建于宋代,现存为明代重修形貌

爱日桥,在杏坛镇罗水村

建于宋代,现存为明代重修形貌

跨鳌桥,在杏坛镇古朗村

建于明代,现存为晚清重修形貌

引龙桥,在杏坛镇古朗村

建于明代,现存为清末重修形貌

起凤桥,在杏坛镇古朗村

始建于明代,现存为民国重 修形貌

跃龙桥,在杏坛镇上地村

建于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文明桥,在杏坛镇东村

建于清乾隆年间

凌云桥,在勒流镇扶闾村

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现存为1800年(嘉庆五年)重修形貌

永安桥,在杏坛镇北水村

建于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

利济桥,在杏坛镇北水村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重修形貌

*** 桥,在伦教镇北海村

建于清代

御波桥,在伦教镇大洲圩

始建于清代中叶以前,现存为晚清重修形貌

酿泉桥,在陈村镇旧圩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末重修形貌

垂虹桥,在陈村旧圩,建于晚清

秀桥,在桂洲镇四基村

建于清初,现为1919年重修形貌 瑞气祥和----紫云阁,又名观音阁,在龙江镇锦屏山金盘岭极顶的龙岩下,明代以前已建造殿宇亭台十多座

观音像塑在一个天然岩洞内,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四乡群众扶老携幼登临拜谒,万头攒动,盛极一时,清初岭南三大诗家之一的陈恭尹有《登大士岩》诗描述此山形胜

清末以后,故迹逐渐湮废

80年代以后,辟为紫云阁公园

明清两代,顺德不少乡堡建文塔装点景观或补足“风水”

目前仍存留的有太平塔、青云塔、龙江文塔、桂洲文塔四座,此外尚有五乡文阁和近光阁两座塔类亭阁建筑

太平塔在德胜区太平山顶,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建成,因地近旧寨村,俗称“旧寨塔”,七层,高25

58米,造型朴拙坚固,1945年抗日游击队员据守此塔三昼夜,击退日伪军进攻

青云塔在大良镇南郊神步山,比太平塔晚两年建成

两塔400年来一直为县城近郊的标志性建筑

龙江文塔在龙江镇集北村外,落成于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七层,高36

2米

桂洲文塔在容桂镇文塔路,落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七层,高34

2米

五乡文阁在杏坛镇龙潭村,建于清代,三层

近光阁在勒流镇扶闾村,建于清代,两层

锦岩岗在大良镇北区锦岩路,全山皆石,赭红而微呈彩斑,略如织锦,故名

山高仅27米,而历代人文景观颇多:东庵为明末抗清英烈、“岭南后三忠”之一的陈岩野(邦彦)读书讲学之所,山顶是清康熙“凤城八景”中的“锦岩夜月”所在地,东麓的锦岩庙约建于南宋,此外还有陈岩野先生祠、水月宫(西庵)、金花古庙等

1982年,县、镇 *** 拨款重修,并将整个锦岩岗辟为公园

钟楼在大良镇环城路南段

今钟楼公园东南角

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

1985年县 *** 拨款重修

此楼两层双檐,基座以红砂岩砌成,下开拱道,贯穿东西

楼上为十二檩四面出廊式结构,四畔有红石栏杆,瓦木为顶

楼上大钟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铸

现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勒流扶闾河边有沙滩吗

没有。

扶闾,古扶通浮,闾又泛指乡里,故名思义就是浮起来的乡里。它在顺德勒流北面,一条大江环绕而过,顺德人说那就是海,因此扶闾也有点浮在海里村庄的味道,但并不是海,因此没有沙滩。

扶闾河涌码头开阔处,古老的榕树遮天蔽日,摇曳舟船、荡漾的水波,老人清闲地在树下闲聊,他们脸上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也悠然自得,神情自若。

想去玩几天,谁来说说看,顺德特 色 文 化 景 点?

珠江三角洲古村落总体具有浓郁的广府地域文化特色,多为梳式的布局、三间两廊的民居。但因自然地理差异、地域开发不平衡、族群构成不同、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空间景观上形成不同的聚落文化景观。

在高明、鹤山、三水北部、花都、白云区、从化、增城、东莞、深圳、香港等一线,是广府民系与客家 系文化交汇之锋面,广府村落因受客家建筑文化的影响,花都东北部、白云区东北部、从化南部等珠江三角洲广花平原西北缘的村落,形成以广府为主、兼具客家风格的建筑特征,村落多建围墙和高高的炮楼,这是防御的需要和族群斗争融合的结果;东莞、深港地区的西部广客锋面则形成广府围村落;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潭江流域五邑地区,由于土客族群斗争的原因,特别是受近代以来的华侨所移植的西方建筑文化影响,原来的梳式布局、明字屋、三间两廊等民居被改建成西式的庐式住宅,村落四周遍布碉楼等防御性建筑,侨乡村落中大量建起的带有浓郁西方建筑风格的近代碉楼,在布局上突破了“梳式布局”的框框,按防守功能的实际需要布置在村头或村尾的;同样全新建造的西方格调的庐式住宅,其位置也越来越偏离整齐划一的巷道尺度,或置于村前,或置于村后,甚至村边,虽然仍保持行列的布局,但总是与旧民居拉开较大的距离,形成独树一帜的侨乡村落景观;[1]三水、南海北部、花都西南、中南部由平原、丘陵、河汊交错分布的地形特点,使这一带的村落多依山而建,呈规整的梳式布局,前对半月形水塘,形成榕树、水塘、镬耳墙的“梳式布局”村落景观;到了中山西北、东北部,番禺南部等沙田地区,由于开发较迟,河道笔直,两岸多为上岸后的蛋民的居住区,形成沙田、河涌、茅寮的沙田聚落景观;而顺德、珠江后航道两岸等西、北江、交汇的河网密布地区,规整的梳式布局变得自由起来,呈现岭南榕树、河涌、镬耳墙的典型岭南水乡景观。

本文所指的“岭南水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存在过或现存的、以连片桑基鱼塘或果林、花卉商品性农业区为开敞外部空间的、具有浓郁广府民系地域建筑风格和岭南亚热带气候植被自然景观特征的中国水乡聚落类型,即“广府水乡”,之所以冠以“岭南”一词,是便于与“江南水乡”对称。2002-2004年间,笔者以顺德杏坛镇为重点,考察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批岭南水乡文化遗存,现把田野考察所得与文献资料记载相结合,初步写成此文,从地势平坦、河网交织的自然条件、地域开发与县级建置、明代以来宗族制度的兴盛、宋明以来文化教育的繁荣、明清以来商品性基塘农业的发展等诸方面简单论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岭南水乡文化遗存地—顺德岭南水乡的特色与形成历程。

一、顺德岭南水乡景观特色

古桥是构成水乡的的关键要素,顺德河网错综,自古桥梁众多,出门过桥、举步登舟。据统计,顺德现存的宋桥4座,明桥4座,清桥8座,均为石桥。保存较好的有:杏坛镇:逢简村金鳌桥、巨济桥、明远桥;古朗村跨鳌桥、引龙桥、起凤桥;北水村利济桥、永安桥;古粉村爱日桥;上地村跃龙桥;高赞(东)村文明桥;伦教镇:北海村 *** 桥;大洲圩御波桥;容桂镇:镇区洛阳桥;四基村秀桥;陈村镇:旧圩酿泉桥、垂虹桥;勒流镇:扶闾村凌云桥;[2]从上可以看出,现存的大部分古桥均分布在杏坛镇内,顺德杏坛镇成为珠江三角洲现今保存岭南水乡风貌更好的地区。“顺德另一项潜在的区域职能是发展以具有岭南特色的水乡景观为代表的区域性的休闲旅游业……基塘农业景观与水乡村落景观已在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中逐步消失,而在顺德的中南部地区仍然拥有这一资源,成为需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风貌型资源。”[3]

顺德仍存风貌的多为水乡古村,龙江、龙山、容奇、桂洲等水乡古镇已为现代化的城镇所取代;昔日广东四大名镇之一的陈村,在东汉已成聚落, 邑人陈临于建安中被征为太尉而得名。咸丰《顺德县志》云“自汉例献龙眼荔枝,宋贡异花,由来已久” [4]。明清陈村置都宁巡检司,“诸异卉果,流俎天下。”[5]特别是沟通珠江三角洲各地的陈村水道从镇附近通过,强有力地促进了它的发展。古镇在明清两代,通过河运贸易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造就了面积广大的镇区,境内三墟六市,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开新墟,很快发展为一个“商贾如云”的大市镇。[6]屈大均对其水乡古镇景致进行了情有独钟的描写:

“顺德有水乡曰陈村。周回四十余里。涌水通潮。纵横曲折。无有一园林不到。夹岸多水松。大者合抱。枝干低垂。时有绿烟郁勃而出。桥梁长短不一。处处相通。舟入者咫尺迷路。以为是也。而已隔花林数重矣。居人多以种龙眼为业。弥望无际…… 陈村的水味淡有力,故“取作高头豆酒,岁售可万瓮,他处酤家亦率来取水,以舟载之而归……” [7]

1、顺应水势的聚落布局

顺德岭南水乡的河涌是聚落组团的自然分界,聚落总体上由河涌分割成不同的板块,简单的多呈“丁”或“⊥”字形(或“Y” 字形,如顺德古朗村),复杂的为团状、网状分布和“井”字形(如顺德逢简村);还有环绕小丘而建,四面临河涌街道呈放射状分布。

顺德水乡的各姓氏和房份以河涌为界分居村落各处,每一组团都有自己固定的土地神(又称“社”)如顺德逢简村共十六个社(现称“街”):见龙、村根、坛头、明远、后街、高社、麦社、午桥、嘉厚、高翔、直街、碧梧、西岸、东岸、槎洲、新联,共同组成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的聚落共同体。[8]顺德岭南水乡在每个社都有各自的社神和埠头,区分十分严格,各房、族份及家族、个人均使用不同的埠头。

在清代“各乡俱有社坛,盖村民祭民祭赛之所。族大自为社,或一村共之。其制砌砖石,方可数尺,供奉一石,朝夕惟虔。亦有靠树为坛者。”[9]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村建设并无统一的规划,但经济发达的农村在建设过程中,“土地”、“社公”和其他神祗同村中的坊巷布局保持着非常严格的配属关系,居民是坊众,同时又是专奉某一“社公”的“社众”。这些农村建设受同一文化的规范,故有比较整齐划一的人文景。这种配属不但使社区生活有序化,有利于社区的整合,而且同当时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环境要求高度合拍。[10]因此,顺德岭南水乡在聚落组团的局部景观上仍延续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遍的传统“梳式结构”格局,体现了“社公”神文化对水乡组团的社众和聚落社区的文化规范与整合:结构上,以里巷为单位,整齐划一、规规整整,村民们三间两廊的住宅一家接着一家,形成整整齐齐,横平竖直的布局;[11]朝向上,民居、祠堂等乡土建筑,面向河涌,建筑构成的里巷与河涌垂直,直对小埠头。(如杏坛镇龙潭村的西华大街一带)

笔者认为,这些水乡的聚落组团在其发展早期很可能就是在“社公”等神文化的规范下形成的、以单姓为主的宗族社区,呈现出与北江下游三角洲平原的聚落社区同构的“梳式结构”的规整布局[12],它们广布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最密集的顺德等地的河涌沿岸,(如杏坛青田村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布局);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聚落的扩展,相邻的小村落逐渐连成一片,各姓之间的联系也日渐密切,渐渐,除原有的社公外,还可能出现地缘性的神明,如刘志伟研究的珠江三角洲著名市镇——沙湾的“北帝祭祀制度的形成过程,很可能就是沙湾各姓的村落整合为统一的社区的过程……按坊 轮值使何姓在事实上控制了大多数年份北帝的祭祀,沙湾社区的整合过程,也是何氏宗族逐步确立起在沙湾的统治地位的过程。”[13]顺德一些后来形成的、多姓聚居、较大型的水乡市镇(如逢简、沙滘等)其各姓最早定居时,大体上是分别聚居繁衍的,而人口的繁衍、聚落的扩展、地缘性神明祭祀和密集的河网发达的水上交通线、区域性市场的形成等条件的出现,很可能就是这些分别聚居的姓氏组团整合成聚落共同体的契机和动力。

2、素雅、通透而不乏厚重的乡土建筑

色调:

与江南水乡的“粉墙素瓦”不同,顺德岭南水乡的广府乡土建筑在色调上显得较为灰浊,是“青墙、黛瓦、白地”,建筑通常是灰麻石街、灰麻石勒脚、灰青砖墙面(早期也有不少蚝壳墙及三合土),灰瓦屋面,重在屋脊、檐下、墙头、梁架等重点部位上加强装饰,只有屋脊和山墙才饰以较鲜艳夺目的灰塑、陶塑。在屋檐与屋面交界处常施以黑色边线,画上白色卷草,便轮廓醒目。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丰富立面变化,表现建筑造型的节奏和韵律感。黑白相间的线脚颇醒目清新,可减少热辐射和耀眼伤神。

造型:

顺德岭南水乡建筑(民居和祠堂)多以镬耳风火山墙为独特的造型特征,即像镬(锅)的两耳,称“镬(锅)耳大屋”。镬耳造型于明代中业被解释成象征明代官帽两耳造型,规定要有科举功名的人才有资格修建这样的房子;清代中后期,随着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宗族的平民化,镬耳风火山墙造型被民间泛化使用,并且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成为了岭南水乡建筑常用的山墙造型。

镬耳山墙边的装饰,常是黑色为底的水草、草龙图纹,俗谓之“扫乌烟画草尾”,与水网纵纵横,滨临江海的岭南生活环境有关。山墙上的草尾装饰线条优美在黑底的衬托下,白色的草尾生机焕发,如鱼得水,是广府民系传统民居山墙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镬耳大屋又称“鳌鱼屋”。即大屋的正脊顶喜用中间双龙戏珠,两端鳌鱼相对的装饰鳌鱼为珠江三角洲流域建筑常用的脊饰。据说鳌鱼是西江流域族群的一种亲水图腾,而后又转化为龙母信仰、龙图腾崇拜,相传鳌鱼好吞火降雨而为人们偏爱。鳌(镬)耳山墙、鳌鱼脊饰同样可以视为一种亲水特征的建筑。传统建筑的屋脊还装饰夔纹,俗称为“博古”,据说是从商周的夔龙纹抽象变化而来的。这也是五行之中南方尚水的一种建筑语汇,并赋予深远的文化渊源。[14]

此外,龙船脊、风俗彩画、陶塑、灰雕以及神龛四周的砖雕、木雕,祠堂墀头上的精致砖雕,横梁上的斗拱木刻等形象无不寓意吉祥长寿,如意富裕等乡土朴素的情感主旨。

住宅:

顺德岭南水乡聚落的贫苦人家多住直头屋,即单间小屋;中小户人家多住明字屋和三间两廊,明字屋子为双开间,主间为厅,次间为房,厅前有天井,房后有厨房,独门独户,适合人口少的小康人间;大中型住宅基本格局多以“三间两廊”为主,所谓三间,即一座三间悬山顶房屋,明间为厅堂,两侧次间为居室。屋前天井,天井两旁为两廊。天井以围墙封闭。整座房屋平面为规矩的长方形。两廊中,右廊开门与街道相通,一般为门房;左廊多作厨房。民居的门,一般采用脚门、趟栊和木板大门,俗称“三件头”。“三件头”大门,既保持了居室的隐密,又利于通风透气,既可观察门外,又有较好的防卫功能,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是岭南建筑求实通透的一个形象的例子。有的在三间后面加建神楼,楼上靠厅的一面有神龛,用以安放祖 宗牌位。此民宅模式是包括顺德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乡村最普遍、最典型的标准住宅[15],顺德水乡聚落各以河涌作分隔的组成部分,仍以三间两廊为基本单位,并联扩大为多进多路大型院落。以三间两廊为基本格式,还可以有许多增删变化。

祠堂:

包括顺德水乡在内的珠江三角洲的乡村祠堂大都始建于明中叶后,其选址往往注重风水,因此常常不是正南正北,而是朝向经风水师勘定的特殊的角度。总的来说,其布局又十分相似,基地方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符合于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择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祠堂门前是小广场,可供族人聚会,举行各庆典,另一方面开敞的平地也烘托了祠堂的雄伟气势。

祠堂入口为门廊式布局,大门两边常布置须弥座塾台,往日每有祭庆,即有乐师于此奏乐。进大门后,是增强私密性的屏门,也称“中门”或“挡中”构成门厅,是传统广府祠堂常见的布局形式和设计手法;门厅后是天井。天井地坪标高略低,一般用麻石条铺砌,设排水明沟。天井左右为侧厢或檐廊,四边的坡屋顶形成“四水归一”之势。天井后是整座建筑的主体即中进议事厅,通常称“某某堂”多为三开间,这是全祠堂更大的单体建筑,满足族人聚会议事之功用,明间设屏风,以阻隔由议事向三进祠堂的视线;中进过后隔着狭窄的后院,是相对简朴的后座明间的供奉的是长房各代祖先,两边则为配贤祠及配享祠,供奉得科名的祖先及对建修祠堂有功的祖先神位。另一些小型祠堂和书室(即所谓的“私伙太公”)中,则采用了广府民居传统的门斗形式作为入口造型。平面一般为三开间,明间设门,两侧砖成房,不设柱范,构架较简单,虚实对比强烈。[16]

整体上看,包括顺德水乡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乡村祠堂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对外封闭,对内开敞,采用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以寓含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明代以来倡导的伦理和礼制秩序,结合天井组织院落和建筑,跌宕起伏,井然有序,构成有机的整体。

庙宇:

顺德水乡庙宇一般采用马鞍形风火山墙,分在庙宇两侧,墙体成梯级渐次升高的景观,在山墙边界处常施以黑色边线,描画白色细线衬托,轮廓醒目。

由于广府民系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广府乡民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乡土聚落中的宗教信仰及民俗节庆也处处体现“水”文化的存在。顺德各处水乡普遍供奉着洪圣庙、龙母庙、天后宫、北帝庙等水神的庙宇:

“邑人最重祈祷,每乡如有神庙谓之乡主庙。邑中乡中之最盛者,县城西山之关帝庙,仕版之城隍庙,西淋陈村之主帅庙。龙潭之龙母庙尤著灵应,乡人往祷者刑牲献醴,焚燎如云。”[17]

而节庆方面,最突出的要数龙母诞、龙舟节等。这是水乡地理环境在聚落和乡民信仰在风俗上的直接反映。

炮楼:

《广东新语》“高楼”条称:

“广州诸大县,其村落多筑高楼以居。……楼基以坚石,其崇一丈七八尺,墙以砖或牡蛎壳,其崇五六丈,楼或单或复楼,复者前后两楼,盘回相接,雨水从露井四注,名回字楼。罩以铁钢铜罛,隐隐通天。楼内分为三重,每重开三四小牖以了望,顶为战棚,积兵器炮石其上,以为御敌之具”。[18]

以上大概是屈大均对明末清初珠江三角洲因社会动荡而产生的乡村聚落防御性建筑—高楼的描述;到清末民初,顺德乃至广东社会再次陷入动荡,盗匪问题严重,而顺德“盗风之炽为粤省冠”[19],为保境安民,顺德水乡聚落进、出口往往修建高高的炮楼,成为岭南水乡异于江南水乡的又 独特景观:

“村落多筑高楼以居,凡富者必作高楼,或于水中央为之。楼多则为名乡。遥望木棉榕树之间,矗立烟波,方正大小,一一相似,势如山岳之峙,皆高楼也。楼基以坚石,基崇一丈七八尺;墙以砖或牡蛎壳,其崇五六丈。楼或单或复,复者前后两楼,盘回相接,雨水从露井四注,名“回字楼”,罩以铁网铜罛,隐隐通天,楼内分为三重,每重量工三四小牖以了望。顶为战棚,积兵器炮石其上,以为御敌之具。寇至则一乡妇女相率登楼,男子从楼下力斗,斗或不胜,由寇以秋千架巨木撞楼,或声大铳击之,或以烟火焚薰,楼中人不能自固,争从楼窗自堕,以求缓须臾之死,惨不可言。是楼虽壮观瞻,亦寇盗之招,此乡落之莫可如何者也……”[20]

据笔者2003—2004年考察今顺德杏坛镇的龙潭、青田、光辉、上地等绝大多数水乡,至今仍保留或存在过有这一类建筑。

3、宽敞迂回、绿树葱茏的河涌景观

驳岸、埠头和石板路

岭南水乡的河涌多迂回曲折,流经村落的河道两岸用麻石,红砂岩砌筑驳岸,驳岸每隔一段设置小埠头,有的为跌落河涌的阶梯状,有的凸出河岸两边或一边开石阶,一般正对一侧的巷门方便村民上下船和浣洗衣物,绕流于珠江三角洲水乡宗族古村内河的一个个埠头,区别十分严格,各房族分及家族用不同的埠头,有的埠头还特意泐石加以说明,如顺德桑麻水乡总社村的一个埠头有一块长条石上刻着“黎恒传祖水埠”几个字;这些埠头每天都有人烧香拜祭,逢年过节香火更盛[21];河涌在河叉纵横的珠江三角洲是村民联系外界是的主要通道,与河道平行的是用麻石铺砌的石板路,有的只有一边,有的两边都有,在石板路与河道之间,一般种植石榴、水杉、香蕉等树种,形成宽敞的、树木葱茏的水道景观。

勒流哪里有小巷子逛

金城路

勒流金城路、金华路都是勒流比较热闹的地方最适合逛街的小巷子

如果想静一点,还可以去一下勒流的长堤

Hash:7852297c98e4935e4417472d96d9f8b75b44933d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