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旅游文化 富顺的文化特色

导读:富顺旅游文化 富顺的文化特色 1. 富顺的文化特色 2. 富平文化特色 3. 富顺县特色 4. 富顺地方特色 5. 富顺的民俗文化 6. 富顺的历史文化 7. 富顺的文化遗产及其简介 8. 富顺的名胜古迹 9. 富顺饮食文化 10. 富顺民风民俗

1. 富顺的文化特色

四川自贡一日游最佳景点:

1.自贡恐龙博物馆,我国第1座专门性的恐龙博物馆;

2.仙市古镇,极具观赏性;

3.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国内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

4.自贡尖山,生态环境很不错;

5.富顺文庙,文化气息浓厚。自贡是位于四川省南部的一个下辖地级市,这座城市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非常具有特色,有着“千年盐都”,“南国灯城”等各种各样的美誉。欢迎大家来到自贡。

2. 富平文化特色

宝塔牌配方羊奶粉是国内最早的羊奶炼乳品牌,它在1958年就开始从事与羊奶相关的乳制品生产工作,距离现在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从1970年开始,宝塔牌通过机械化生产羊奶粉,在3年后第一款宝塔牌羊奶粉推出在市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到了1980年后,宝塔牌羊奶粉更加注重质量,从源头上抓羊奶粉质量问题,曾经获得国内多次优质商品奖状。进入到新世纪依赖,宝塔牌羊奶粉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成为目前国内最畅销的羊奶粉品牌。

宝塔牌配方羊奶粉有多年生产历史,且一直以来都是靠品质著称,自然生产的羊奶粉是真的。目前宝塔牌配方羊奶粉在网络上的价格每罐是398元,一罐800克,线下零售价的话可能要到400多元每罐。它的货量比较小,价格也因此更高些。

3. 富顺县特色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被誉为“千年古县”、“巴蜀才子之乡” 、“中国豆花之城” 。富顺县旅游资源概括为“五个一”,即“一城、一江、一山、一沟、一镇”。一城,指富顺县城——富世镇。这里聚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墓、西湖等景点。一江,指沱江,其上游有晋代葛洪炼过丹的葛仙山,下游有与合川钓鱼城齐名的虎头城等古迹遗址,沿江有狮市古镇、赵化古镇等景点。一山,即青山岭山脉,包括从龙贯山、天池湖到天山坡的众多大小山峰组成的山脉。一沟,系李桥镇五条沟,山高林密,风光秀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一镇,即狮市古镇,古镇风貌保存完整,建筑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

4. 富顺地方特色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被誉为“千年古县”、“巴蜀才子之乡” 、“中国豆花之城” 。

富顺县旅游资源概括为“五个一”,即“一城、一江、一山、一沟、一镇”。一城,指富顺县城——富世镇。这里聚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墓、西湖等景点。一江,指沱江,其上游有晋代葛洪炼过丹的葛仙山,下游有与合川钓鱼城齐名的虎头城等古迹遗址,沿江有狮市古镇、赵化古镇等景点。一山,即青山岭山脉,包括从龙贯山、天池湖到天山坡的众多大小山峰组成的山脉。一沟,系李桥镇五条沟,山高林密,风光秀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一镇,即狮市古镇,古镇风貌保存完整,建筑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

5. 富顺的民俗文化

01

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

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位于顺义区杨镇汉石桥湿地公园内,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电话机专业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研究、收藏各主要研发、生产国家电话发展历史和实物、文献资料的博物馆。

02

河北村民俗园

顺义河北村民俗园,总占地1000亩,总投资2000万元,园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将金鱼池、天鹅湖以及整个民俗园串联起来。

03

牛栏山酒文化展区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牛栏山镇设有东、西、南、北四门,老街是 别的繁华,而较有规模的酿酒作坊有四家,其中富顺成老烧锅的原址就是在这里。

04

世界葡萄酒文化博物馆

为了更多的红酒爱好者

能够观赏到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拉菲酒堡建立了

世界葡萄酒博物馆

这里不仅展示了葡萄酒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的足迹。还收藏了各种名酒与葡萄酒传统工具、古老的酒具等

05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采用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的四合院设计风格,以青色为主色调。展馆参观区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冀东抗战燃烽火、人民战争建奇功、今日顺义更美好。

06

罗红摄影艺术馆

这里有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

这里有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

这里有诱惑味蕾的美食甜品

这就是—罗红摄影艺术馆

07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是由当代艺术家、艺术品收藏家,华宜兄弟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先生创办的具有国际视角、国际标准的私立美术馆,将一切转化为几何、净白,使“松”成为极具包容力和承载力的“艺术容器”。美术馆总占地面积22000余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约2200平方米,共有12个展厅。

6. 富顺的历史文化

自贡大“三绝”是指千年盐业、彩灯文化和恐龙化石。小三绝是龚扇、扎染和剪纸。

自贡“因盐设市”,“自、贡”两个字就是由“自流井”和“贡井”两个盐井名字合称而来。同时,自贡还是中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被称为“恐龙之乡”,以拥有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而闻名于海内外。

自贡美食食盐为百味之祖,植根于巴蜀文化,结胎于川菜系列,伴随着盐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而形成的自贡盐帮菜,成为有别于成渝两地“上河帮”、“下河帮”菜系的川南“小河帮”代表。

特产1、冷吃兔

冷吃兔(又名香辣兔),是四川自贡地区一种民间传统美食,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四川富顺、荣县一带是全国有名的养兔之乡,兔肉供应十分充足;该地区人们十分喜爱吃兔肉,尤其是喜爱一种名为“冷吃兔”的菜肴,冷吃兔是自贡人招待客人的必备的一道菜,外出时也时常携带。

2、富顺豆花

富顺豆花是一种嫩豆花(或称水豆花、灰馍儿),她与运用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富顺豆花蘸水和大米饭配合食用,因其鲜嫩可口而流传广、影响大,在中国的餐饮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富顺豆花的配方、制作,自有其历史渊源和独特之处,米饭、豆花、蘸水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3、自贡剪纸

自贡剪纸纯朴古拙,情趣生动,不仅在四川很受称道,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郭沫若曾经亲自为自贡剪纸题字

7. 富顺的文化遗产及其简介

1.富顺羊肉汤:羊肉汤全国各地都有,但口味上却各有所不同,富顺羊肉汤选用的本地黑山羊,味道纯正,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端上桌,乳白色的汤汁上漂浮着青绿的葱花羊肉的鲜香,配合着蘸水的辣味直叫人停不下来,甚是下饭。

2.富顺蘸水菜:蘸水菜,顾名思义全靠蘸水,其他地方的蘸水是配料,可在富顺,蘸水才是主味,是所有白切菜的灵魂所在,白肉蘸上秘制的蘸水肥而不腻,兔肉蘸上秘制的蘸水细嫩弹牙。

3.狮市镇十香鱼:十香鱼是狮市镇传统名菜之一,也是富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鱼形完整、色泽棕红、细嫩鲜香、豆豉味浓、咸淡适口、鲜香扑鼻深受食客喜爱。

4.狮市镇水糖糕糕:水糖糕糕已被列入自贡市二十大糕点之一,曾是盐商过路必购之物,早在清代康熙年间就享有盛誉 ,狮市镇水糖糕糕经严格调理,配以名贵天然香料、红糖、冰糖等,口感质软,回味香气浓郁,各年龄段人群均宜食用。

8. 富顺的名胜古迹

51代表四川,01代表成都再后面两位代表区、县,所以510开头的身份证,是四川省成都市。

扩展资料: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四川省辖地级市,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成都常住人口2093.8万人。

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65所,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01家。

成都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2020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7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

9. 富顺饮食文化

1.自贡鲜锅兔

是四川自贡市的特色美食。鲜锅兔的主要制作原料有兔肉、仔姜、二荆条辣椒、小米椒、料酒、胡椒、老姜、大蒜、郫县豆瓣、盐、味精等。该菜具有鲜、香、嫩、滑、辣的特点,肉质饱满,汁水丰富,入口爽滑,细嫩化渣,味道非常鲜美。

2.自贡水煮牛肉

是四川省自贡市的特色美食。水煮牛肉的主要制作材料有牛肉、精盐、酱油、湿淀粉、郫县豆瓣、干辣椒、莴笋片、花椒、葱段、辣椒油等。这道菜的特点是肉片鲜嫩滑润,麻辣味厚,鲜香适口,具有火锅风味,是一道四季皆宜的菜品。

3.自贡冷吃兔

是四川省自贡市的特色美食。冷吃兔的制作原料有兔肉、料酒、豆油、花椒、干红辣椒、生姜、蒜、油、醋、冰糖、鸡精等。有椒香麻辣味、香辣豆鼓味、秘制陈皮味、滋鲜盐焗味等多种口味,能满足人们不同的口味需求。

4.火边子牛肉

是四川省自贡市的特色美食,源于清乾隆年间。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食盐、辣椒油、酱油等。其刀功精湛、片薄如纸、工艺考究、风味独特、回味悠长,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佳品。

5.牛佛烘肘

是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的特色美食。牛佛烘肘主要制作原料有猪肘、料酒、冰糖、精盐、酱油、甜酱、香料和具有败火、化食功能的中药材等。成品色泽棕红、味鲜回甜、咸淡适度、肉质肥嫩、香气浓郁、肥而不腻,是老少皆宜的食物。

10. 富顺民风民俗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 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中文名称: 客家  外文名称: Hakka (or: Hakka People)  别名: 客家人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岭东地区  下辖地区:梅州、河源、惠州、赣南、闽西等  政府驻地: 岭东地区  地理位置: 岭东地区(汀虔梅循)  面积: 13万平方公里以上  人口: 7000万(2010年)  方言:客家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雁南飞,雁鸣湖,土楼,凤岗碉楼,万绿湖,丹霞山等  机场:惠州机场,梅县机场等  火车站:惠州火车站,梅州火车站等  代表族群: 粤东客家人、东江水源人、涯人  代表人物:洪秀全、廖仲恺、叶剑英、叶挺  当今台湾省学术界常用“河洛”二字指代闽南方言文化(Banlamese),因为闽南语在民间被称为 Holo或Hoklao,这个词来源于客家人对闽南语的指称。最初客家人将闽南语称为 Hoklao,其本字是“学老”,意指闽南方言难学,要学到老才能懂。后由广州顺德等地的学者将Hoklao这个音引申为“福佬”。而实质上广州附近的居民则既不把这个音书写为“学老”,亦不写为“福佬”,民间的写法是多是“鹤佬”。在台湾省 Hoklao这个词最初的写法也多为“鹤佬”,后来台湾学术界普遍将此词书写为“河洛”,这是因为台湾的闽南语弱化了入声,所以“鹤佬”的实质发音已经转变为 Holo,而不是原来有入声的 Hoklao。因此现在台湾学术界常用“河洛”二字指称闽南方言文化,河洛文化(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粤东文化)在台湾是两种主流的汉族文化。“河洛”和“客家”两个词分别指两种不同的方言文化。  “河洛郞”这个词同样不是指客家人。“河洛郎”这个词实际是用台湾的闽南语的发音译为用普通话发音的字。它的发音接近于 hó lò láng,其中“hó lò”就是“鹤佬”,“láng”是“人”的发音。所以hó lò láng就是“鹤佬人”,不是指客家人。  客家人大多具有中原血统,但并不等于客家人是纯中原血统[1]。有时人们常用河洛一词代替中原一词,而这也并不能说明河洛可以完全等同于中原。客家人不仅并不是纯中原血统,而且更不一定来自洛阳地区。比如说蔡姓以山东为郡望、李姓以甘肃为郡望、杨姓以山西为郡望、刘姓以江苏为郡望,等等,可见客家人的中原血统是泛指黄淮流域,不是特指洛阳地区。  客家城市  当今中国大陆地区的主要客家城市是指广东梅州、广东惠州、广东河源、广东韶关、广东深圳、广东清远(英德)、福建闽西、江西赣州等八个城市。以上八个地区被认为是客家原乡、客家大本营、客家文化保留区。此外,福建三明(宁化)、广东汕尾(陆河)、广东东莞、广西贺州、广西防城港、海南儋州等城市,是客家文化占有重要影响的地级市。客家人还分布在浙江丽水(云和)、浙江丽水(遂昌)、浙江丽水(龙泉)、广东揭阳(普宁)、广东茂名、广东中山、广东江门(赤溪)、广东广州(增城)、福建漳州(诏安)、江西吉安(遂川)、江西宜春(铜鼓)四川成都、重庆荣昌、广西玉林(博白)、广西贵港等地。  名称来源  客家围屋  “客家”之称源于清代的一次大规模族群土客械斗,是由当时在广东西部江门地区(时称四邑)相对而言以“地主”自居的广府民系等冠予客家的,是一个他称。械斗之初仍无“客家”之称,而只有土籍、客籍的区别。随着械斗的发展,又出现了犵獠等名词,最终出现了客家一词。“客家”这个 他称名词后来由于罗香林的客家学说而广为人所知,逐渐成为族群名称,不少人开始欣然受之,自称客家人。但部分人还并没有接受这个名词,如在赣州一些县、桂东南和粤西等操相同语言的人自称“涯人”。在台湾的部分,清朝和日据时期以广东祖先和福建祖先来区分,福建客家被列入闽籍,而登记为闽籍的汀州府、漳州府客家因为语言亲近关系,也加入粤党。但现在台湾客家都已经接受“客家”称呼,籍贯闽粤两省的客家人一起团结奋斗,已经不分你我。  另外有一种看法如下:客家人称自己为“客家”,是对对方的尊敬,对自己的一种鄙称,显示了客家人好客的传统。  编辑本段  客家文化  综述  客家人非常团结合作,在中国大陆多居于闽、粤、赣地区,故有浓厚的山区文化,客家人也被称为“丘陵上的民族”。客家文化特点是耕读传家,保留古代汉民族的特点,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亦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综述  客家四州为梅州、惠州、赣州、汀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梅州则因其为海外客家籍华侨的最主要祖籍地而被称为“世界客都”;赣州则与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关系,被称为“客家摇篮”;惠州是最终形成的客家大本营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海外客家重要的原乡之一。  梅州  梅州  原名梅州,后改嘉应,义安,1988年再次更改为梅州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境内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有360多万人,遍布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世界客都”的之称,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之美誉。 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成功在2009年10月承办2009年梅州世界客商首届大会。以后世界客商大会每隔两年在梅州举行。因其为客家的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其知名度居“客家四州”之首。  惠州  惠州府是亦属客家第二侨乡,现辖惠城区、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若以客家籍华侨而言,“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侨界中知名度犹胜于梅州,然就其经济发展而言,乃居客家四州之首。此外原惠州府城却存在着另外一种目前仍属于争议之中的特有方言(浒城话/老惠城话)。  惠州府作为客家四州之一,惠州府不仅是客家民系的华侨文化象征之一,而且更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征之一。惠州虽不是纯客家地区,但客家一词被用以指称粤东山地居民,是从惠州开始的,惠州作为客家学的最初萌生地,有其历史必然性。由于客家人的扩散、聚成、繁衍,惠州文化早已成为是客家文化体系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惠州是最终形成的客家大本营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海外客家重要的原乡之一。从客家学研究客家文化发育机制的意义上看,惠州是客家文化的试金石、表演场之一;也是客家人可以衣锦荣归的故里和舔养伤口的避难所。许多客家人从 里走向世界,浩浩荡荡地行进,真正开始举起客家的旗号。  赣州  原名虔州。赣州是客家的摇篮,是历史名城(保留完好的宋城)、文化名城、美丽江城、红色故都。赣州府辖下十八县之多,纯客属县多,但是旅外华侨却非常少,其在海外的知名度不高。赣州府以三种不同方言为主,包括本地话(老客话,属客语于桂片)、广佬话(新客话,属客话宁龙片)、府城话(又称赣州话,属西南官话)。赣州府地区被誉为孕育客家民系的第一块热土、客家文化的摇篮。虽然赣州是客家四州之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因其旅外华侨较少,所以其地位只能排为客家四州之中第三位。  汀州  汀州府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国内各地客家居民大多都溯宁化县为先祖曾居处。汀州府籍华侨尤以籍贯永定县最多。可惜“汀州”现在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原来的汀州府各县,现在分别由三明市和龙岩市代管,故而以“汀州”与惠州、梅州、赣州并称客家四州,有时空错乱之感。虽然古汀州的宁化县被誉为客家祖地,然而在当代来看,汀州在客家四州中的地位只能在梅州、惠州之下。  编辑本段  客家源流  综述  客家城市——河源  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2种:  (1)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2)北方南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  在一般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根在九州  客家人根在汉族。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唐朝后期的官话(a Basilect System of Mandarin )。根在河洛指的是客家的方言底层源出河洛,而不一定是指大部分客家人来自河洛;事实上客家人姓氏繁多,各姓氏有其具体来源的所在。必须说明一点,当代被称为河洛民系者,不是指客家人,而是指闽南人,亦称闽南民系;“河洛郞”是闽南语 Hǒk lò láng的译音,本义为福佬人;河洛郞一词不是指客家人。  迁徙原因  客家人的迁移包括客家先民的南迁和客家人的国内迁移与国际迁移。就迁徙行为而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与迁移过程的历史相对应,迁移原因在各时期各不相同。总概各种迁移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A.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即推因。  ①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逆向发展,这是经常发生作用的根本因素。  ②战乱。残酷的战争使繁华的城市和富饶的乡村化为废墟,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战乱中丧生,剩存者为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各地,这是大规模突发性迁移的根本原因。  ③官职迁调定居。  ④游学、经商  ⑤争斗,包括斗争,经济斗争等。  B与个人心理、生理有关的因素,即“已因”。  迁移者是具有特质的人,而不是迁出地的平均人,体现为富有冒险精神、不满现状等等,与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客家形成地域与过程  客家宣传大使  目前的主要看法有:鄱阳湖平原;赣南的石城;汀州的宁化县石壁村;梅州。  (1)客家腹地、大本营:赣闽粤边区(赣州、汀州八县,梅州、河源、惠州一带);  (2)客家通衢:石城;  (3)客家锚地:赣州;  (4)客家驿亭:石壁;  (5)客家首府:汀州( 末清初以前);  (6)世界客都:梅州;  (7)客家侨城:惠州;  (8)客家古邑:龙川(河源、兴宁、五华)  客家之流  今天的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的民系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系之一。在中国国内有客家聚居的地区,共19个省区,265个县市,其中纯客或基本纯客县市41个,总人数约5500万。另香港约125万,澳门约10万,台湾约460万。国外遍布五大洲四大洋,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1000余万。[3]合计起来总人口在7000万以上。  编辑本段  客家方言  综述  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粤东叫客话、客家话、广东话(正因为客家话在粤东也叫广东话,所以四川才称土广东话);四川叫土广东话,却鲜见‘土广东人’的说法,客家人直接被叫做‘广东人’。闽、赣迁川的,同样以‘广东人’自称。在粤桂交区叫涯话、麻介话、新民话。在浙江叫‘汀州腔’(因浙江客家祖籍福建省汀州府)。通称客家话,这是自称和他称的合一。  客家方言按其口音的不同,主要分成三大类,即:岭北、岭南、槎语。以下将此三大类,与过去的八大片划分法进行比较说明:  岭北类  虔虞支系(清宁话、老客话)。以赣州为中心,包括汀州府宁化、清流、归化。虔为赣南旧名,虞为呼应岭南循文化。过去划作五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州片。在江西,分为客籍、本地、宁石等三种代表声腔。闽客实际应分汀南片和汀北片。长连宁清明等五县称汀北片,归入岭北类。杭永武等三县属汀南片,口音基本近粤台片,归入岭南类。汉清系分清宁话、宁石话、老客话等,各语音间差异较大,但相对于语音较为统一的岭南类,而概称为岭北类(可泛称虔语)。  岭南类  循衍支系(循衡民系),过去划作粤台片,内部比较统一。岭南类中,赤溪-深圳-韶南-永定一线的客家话,可以完全无障碍沟通,称为核心区口音(Cantolo )。同属岭南类的涯话小片(合浦郡)、饶诏小片、揭岭小片、海陆小片、兴宁小片,在与核心区口音初次接触的情况下,相互间很难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福建上杭永定武平等三县的客家方言,属岭南类,旧时汀州北片(长汀连城)称汀南三县为粤东语(可泛称循语)。客家民系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另外两大民系是指广信民系(粤白)、鹤佬民系(潮雷)。广信(粤白、广南)民系,在广东以广府民系为主,在广西以桂梧民系为主。  槎语类  指客家水源音,分布在河源(地级)、新丰、增城、博罗、惠城(惠州)等县市区。清代教育家吴汝伦曰: 客家风情“槎,土著之称”,东汉袁康《越绝书》卷三有这样一段记载:“越人谓人‘铩’也”。宋元间吴子正曰:“槎,或蛮称民之辞”。又称‘水源客’,因他们认为自己是从东江上游水源地迁来,而得名。‘槎’字与‘蛇’谐音,又称蛇罗话。东江古名槎溪;河源县古称槎城。  槎语可以分为惠城和河源两支,在词汇、认同感等方面都有不同。惠城人认为惠城话可以归入粤语系;而同时河源地区的水源客,认为槎语不仅属客家话,而且更是中原南迁移民(客家)的正音。在基础用语上,两支也有明显不同:惠城话的人称代词复数,采用了单音节表达;而河源地区采用双音节表达。这种区别,在粤台片(比如梅州)人看来,河源槎语比惠城话更类似于广州话。出人意料的恰恰是,河源人却比惠城人更认同客家,对‘粤语’特别不认同。  各地有称  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南地区,故当地客家话又统称为赣南话,而赣南话实际上分 老客、广佬、宁石等三种口音。广东客家地区以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韶关等地为主体,统称粤东语(广东话),而粤东语实际上分为程乡(软声)、兴宁、长乐(硬声)、新惠(深圳)、粤北(翁源)、韶南(英德)、水源(河源)、海陆、半山(揭岭)、饶诏(饶平)等九种口音。福建客家地区以龙岩市为主体,又包括其周边的三明、漳州等地,统称汀州话,而汀州话实际上分为清宁、长汀、连城、粤东(永定)、饶诏(诏安)等五种口音。以上属于客家大本营,在客家大本营之外,则还有江西铜鼓、四川洛带、海南儋州、广西贺州等著名的客家地区。在铜鼓称客家话为怀远声,在四川称客家话为广东话,在贺州有长乐声之称。各地客家话还被统称为岭东话、秦语。  编辑本段  客家姓氏  综述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  渊源类别  中国姓氏的来历把姓和氏等同看待,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一、以姓为氏。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二、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周、魏、赵、程、房、杜、雷、廖、刁、彭、韦等姓。  三、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四、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五、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东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周平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  七、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季。  八、以官职为姓。有籍、监、库、仓、将军等姓。  九、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从事冰凌的人,后代以凌为姓,还有卜、陶、匠等姓。  十、以谥号为姓。  十一、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十二、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  十三、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客家先人的姓氏来历,也在上述这十几种范围之内。[4]  编辑本段  客家人口  综述  客家地区分为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一般认为,在日常工作中,不使用其它方言(“其它方言”不包含普通话),只会讲客家话的人口占该县总人口数89%,且该县文化不受其它方言的文化影响,仍为典型的客家文化的,为纯客家县。也有认为需达到94%以上。总之,纯客家县的相对数量较少。  分布情况  福建  纯客家县市有:长汀、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 非纯客家县市有:建宁、将乐、泰宁、崇安、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三 明、南靖、平和、诏安等10个。  广东  纯客家县市有:  梅州的梅县、梅江区、梅州、大埔、蕉岭、平远、兴宁、五华;  河源全境(源城区、东源、龙川、连平、和平、紫金);  惠州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  汕尾的陆河;  揭阳市揭西县坪上镇、上沙镇、龙潭镇、南山镇、五云镇、河婆镇、五经富镇,京溪园,灰寨,  韶关的 新丰、翁源、仁化、始兴。  深圳的 龙岗区 盐田区  非纯客家县市有:  深圳、东莞、乐昌、南雄、丰顺、连南、揭西、普宁、陆丰、海丰、连山、阳山、连州、佛冈、乳源、曲江区、龙门、增城、饶平、英德、中山、台山、鹤山等,还有广东西部茂名的电白、化州、高州、信宜,阳江的阳西、阳春,湛江的廉江等部分县区。  江西  纯客家县市有:赣县、南康、上犹、大余、崇义、安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等17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信丰、赣州章贡区、永丰、吉安、吉水、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修水、武宁、萍乡、横峰、鹜源等19个。  广西  非纯客家县市:合浦、防城、钦州、博白、浦北、陆川、灵山、宁明、崇左、扶绥、邕宁、玉林、横县、北流、容县、武鸣、贵港、宾阳、藤县、桂平、平南、武宣、马山、苍梧、梧州、来宾、象州、全秀、柳州、柳江、昭平、蒙山、鹿寨、宜山、贺州、钟山、柳城、环江、河池、荔蒲、平乐、阳朔、罗城、融水、融安、三江、凤山等47个县市。  重庆市  巴县、涪陵、重庆、合江、合川  四川  非纯客家县市:通江、达县、巴中、仪陇、广安、泸县、泸州、内江、富顺、隆昌、威远、资中、安岳、仁寿、简阳、成都、新津、双流、新都、温江、金堂、广汉、彭县、什邡、西昌、会理等32个。  贵州  非纯客家县市:遵义、榕江。  湖南  非纯客家县市:临湘、平江、浏阳、醴陵、茶陵、炎陵、攸县、安仁、常宁、耒阳、永兴、桂东、汝城、江永、江华、郴州、宜章等17个。  海南  非纯客家县市:儋县、澄迈、定安、临高、琼海、文昌、万宁、三亚等8个。  陕西  陕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区返迁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住区,人口20万,尚无法确定非纯客家县市。  河南  豫南信阳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地区返迁的客家人,还未确定哪些是非纯客家县。 该地区方言已非客家话,只保留了小部分客家话词汇。  浙江  非纯客住县有:云和、松阳、青田、丽水(莲都)、宣平(现为莲都、松阳和武义所分辖)、龙泉、遂昌、景宁、缙云、泰顺、苍南、汤溪(金华)、江山、衢州、龙游、常山、开化、建德、淳安、长兴、于潜(临安)、新城、分水(桐庐)、昌化(杭州)、玉环等县市。总人口100万人以上。  江苏南:客家人约2万人。  安徽省:客家人约2万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客家人约0.5万人。  台湾  台湾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桃园以南各乡镇和中坜、新竹、竹东、苗栗一带乡镇以及屏东县一部分乡镇、高雄县的美浓镇。非纯客家县市: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东、嘉义、高雄、彰化、花莲、云林、台东、台北等13个。约460万人。  香港与澳门  香港与澳门的客家杂居各处,并且占了当地居民相当的比例。香港约125万,澳门约10万。  亚洲  马来西亚150万人 印度尼西亚800万人 泰国100余万人 新加坡40万人 菲律宾 0.68 万人 越南30万人 缅甸 5.5万人 柬埔寨 1万人 印度2.5万 人 老挝 0.5万人 沙特阿拉伯 0.22万人 日本1.5万人 文莱 0.9万人 巴基斯坦 0.2万人 尼泊尔 0.24万人 斯里兰卡 0.017万人 科威特 0.017万人 朝鲜 0.1万人 韩国2万人 土耳其 0.05万人 孟加拉国 0.05万人  美洲  美国30万 加拿大10万人 秘鲁20万人 圭亚那0.7万人 古巴0.81万人 巴西 0.24万人 危地马拉 0.01万人 多米尼加 0.12万人 玻利维亚 0.01万人 智利 0.12万人 阿根廷 0.5万人 厄瓜多尔尔 0.02万人 苏里南 0.41万人 委内瑞拉 0.02万人 墨西哥 0.01万人 牙买加8万人  欧洲  英国18万人 法国5万人 德国1.2万人 荷兰 0.21万人 俄罗斯 0.12万人 丹麦 0.12万人 挪威 0.03万人 意大利 0.1万人 瑞士 0.1万人 比利时 0.043万人 葡萄牙 0.5万人 瑞典 0.24万人 前南斯拉夫地区 0.24万人 捷克 0.01万人 奥地利 0.05万人 冰岛 0.01万人 西班牙 0.2万人 卢森堡 0.02万人  非洲  毛里求斯3.5万人 南非 2.5万人 留尼旺1.8万人 马达加斯加 0.02万人 莫桑比克 0.03万人 尼日利亚 0.02万人 塞拉利昂 0.006万人 赞比亚 0.006万人 加纳 0.02万人 肯尼亚 0.01万人 民主刚果 0.02万人 安哥拉 0.02万人 塞舌尔 0.05万人  大洋洲  旅居大洋洲的客家人约12万人,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澳大利亚约8万人,主要居住在墨尔本、悉尼、新威尔士、维多利亚以及南澳洲,培斯及大尼亚洲;另外在大溪地(又译作塔希堤属于法国海外省约有2.5万客属)、斐济、新西兰、所罗门、马绍尔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瑞鲁、西萨摩亚也有客家人聚居。  人口数据  1994年梅州市为在梅州举行"第12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通过多渠道,包括国内外函调、采访、采摘报刊材料等方面汇总统计,保守估计客家人在国内外分布人数共4562.429万人,其中国内(包括港澳台)4107.8万人,国外456.29万人。本文倾向于采取这个统计数据。时间过去十七年了,一向人丁旺盛的客家地区,人口必定有更大的增长。2011年据有关客属机构非正式保守统计国外客属人口约有1200万人左右。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属社团多达数百个。

Hash:62b978b33e1aa55f4fd4c81fbc329dabc5baf4f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