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都有哪些历史文化遗址?

闹呢,阜新哪有啊

露天煤矿 查海遗址

  阜新历史文化 在辽宁的西北部,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阜新。她位于东经121°1'—122°56',北纬41°41'—42°56'之间,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近海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使这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寒暑宜人。193万人口中,城市人口78万。
   阜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原始文明。早在76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华厦第一龙”,被国内外考古学界称誉为“玉龙故乡”,坐落在境内的查海古人类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村”。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已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苏秉琦先生,亲笔为查海文化遗址提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阜新历史上属边塞地区,多数年代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管辖地。秦汉,隋唐,元明时期都有关于阜新的历史记载,清顺治初年,清廷在今彰武县境置官牧场,名杨柽木牧场,属盛京礼部。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为养息牧场。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在养息牧地区设置彰武县。
  翌年,在土默特左旗境由朝阳县析置阜新县。实行县、旗并存,蒙汉分治体制。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属辽北省。1949年4月21日,撤销辽北省建制,阜新划归辽西省。1954年6月19日,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市归属辽宁省。
   阜新是龙文化的故乡,又是藏传佛教的东方传播中心。藏传佛教,也称喇嘛教,是由青海喇嘛宗客巴所创立。清朝入关前,喇嘛教就已传入东北,清朝入关以后,更是大力弘扬。清朝统治者在征服内蒙过程中,深知蒙古人秉性刚毅,惟借宗教才可使其化勇敢尚武为懦弱驯服。
  因此把扶持喇嘛教定为国策,用喇嘛教来驾驭蒙古。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修建瑞昌寺(即黑帝庙),喇嘛教即传入此地。 在阜新地区,喇嘛庙多,喇嘛多,可谓蒙古地区个盟旗之最。据调查:“阜新地区在清王朝有喇嘛寺庙360多座。
  实行旗有旗庙,村有村庙,大一点的门户也要有家庙”,阜新地域不大,但全境有皇帝赐匾牌额的喇嘛庙4座,它们是瑞应寺(佛寺)、佑安寺(于喇嘛寺)、普安寺(海棠山)和吉庆寺(塔子沟)。其中瑞应寺(又称葛根苏木,汉译佛寺),始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诏拨国帑扩建,于1704年竣工,康熙帝亲书牌匾额“瑞应寺”,是阜新地区最大的寺庙,也是东部蒙古地区最大的寺庙之一。
  阜新地区以瑞应寺为中心,形成“十里一寺,五里一庙”的佛教圣地。很多人到此祈福、朝拜活佛。瑞应寺成为阜新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东方传播中心。随之而来的是阜新人民的饮食文化,喇嘛系列的喇嘛肉,喇嘛粥,喇嘛糕等食品在阜新蒙古族美食中独具特色,这些食品美味可口,各具特色,成为阜新蒙古族待客的佳品。
  在食品文化不断发展过程阜新还形成了八大特产:1、玛瑙制品系列;2、锦麟牌麦饭石系列产品;3、娜仁光牌沙棘油系列产品;4、新绿丝面;5、三沟老窖酒;5、梅雪啤酒;7、红袍杏;8、龙盛牌东北大酸菜。 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也是阜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产生并流行于阜新地区,已有300多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阜新东蒙短调民歌有350多首。它记录了阜新东蒙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本部落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阜新东蒙短调民歌对现代文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在阜新东蒙短调民歌 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地方戏曲剧种阜新蒙古剧,填补了蒙古民族没有戏。

Hash:5b38b811de9e9ae4cd945c79b1b6251d75b423d0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