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旅游业改革创新 旅游业改革创新示范先行区

导读:第一批旅游业改革创新 旅游业改革创新示范先行区 1. 旅游业改革创新示范先行区 2. 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3. 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4. 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5. 第一批国家旅游示范区 6.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7.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 8. 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9.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

1. 旅游业改革创新示范先行区

广西旅游试验区是指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示范区。是国家于2018年批准设立的。

2. 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汝州市,隶属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市代管县级市,河南省省直管县级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21个乡镇街道,459个行政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汝州常住人口974541人。垍頭條萊

汝州是历代郡州治所。从公元606年的隋朝设立汝州以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汝州距离省会郑州90公里、洛阳70公里、平顶山60公里,焦枝(柳)铁路、宁洛高速、二广高速、林桐高速穿境而过,在1小时交通圈内通达郑州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郑万高铁、郑洛城际铁路、洛平漯周高铁、三洋铁路紧临汝州或在汝州设站。垍頭條萊

汝州境内旅游景点达到852个,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拥有风穴寺、九峰山等2个4A级景区,怪坡、中国汝瓷小镇、丹阳湖景区、汝水湾景区、汝河沙滩公园等5个3A级景区。

汝州市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城市,被评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市、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首批省级森林城市,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中国汝瓷之都等称号,海绵城市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PPP项目实施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两项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垍頭條萊

2020年,汝州市全年全市生产总值 485.5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2%。

3. 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意思是指全区域的示范旅游基地。

4. 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日,根据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防城港东兴市3市县成功入选。

此次我区3市县喜获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志着我区近年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阶段,我区将进一步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有效增强文化旅游产业供给力,让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更好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服务。

5. 第一批国家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是指

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

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

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

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

实施系统营销

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6.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一城,以中心城区特大城市为核心北城市群。二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三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心),文化创意业和演艺中心。四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南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7.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

目前还没有开工,只是签约而已。2019年12月21日下午,广西农垦集团正式签约三月三文化产业园框架协议。“三月三文化产业园”项目,是广西农垦集团准确把握国家和广西产业政策、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而催生的重大项目 将开发建设一个占地3600亩、总投资150亿元、面向东盟的首 个民族文化融合示范区、一等别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示范区,填补广西三月三传统节日泛壮族文化旅游项目的空白。

8. 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是于二零一八年经过国务院批准而设立的,它位于广西防城港,地处北部湾的一畔,是中国西部的第一大港口,与东国区的河运,陆运,以及海运紧密相连。在防城港旅游试验区内,拥有着像十万大山,江山半岛,北仑河口以及京岛等等的旅游资源。

防城港试验区内有十万大山、北仑河口、江山半岛、京岛等旅游资源,口岸年出入境人数居中越沿边口岸之首,试验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已与全国路网联接,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形成1小时经济圈,与越南开通了“海上胡志明小道”高速客轮旅游航线。

9.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

一 、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分布

10年来专门部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央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个是2017《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涉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分布于10年间,除2012年每年相关政策中都有所涉及。

二、旅游有“热点”,关键靠“文化”

1.文旅融合的核心理念:“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这是10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思路。建设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等,凡是涉及到旅游的品质、品牌、消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等发展创新范畴,该核心理念贯穿其中,并分别提出了建设内容。当然,这里的“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而不是指仅仅有文化资源。

2.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三 、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1.大平台拉动旅游消费。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升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相关消费。(《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1.旅游演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 专场剧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节庆会展旅游。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同上)

3.文化、文物旅游。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同上)

4.文化体验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同上)

5.娱乐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五、建设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区

1.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共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六、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

1.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作用。全面落实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

2.红色景点景区研学旅行。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3.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4.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7〕245号)

七、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

1.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 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同上)

3.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八、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1.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同上)

3.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九、文化旅游扶贫

1. 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红色旅游扶贫。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发挥其在红色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3.非遗旅游产品扶贫。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4.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加快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Hash:29ba4c8ed0cb6af00cffa7873628b788867d2832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