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城景点图片 赣州古城遗址

导读:赣州古城景点图片 赣州古城遗址 1. 赣州古城遗址 2. 赣州千年古城 3. 江西赣州历史遗址 4. 赣州古城在什么地方 5. 赣州古城遗址简介 6. 赣州宋代古城遗址 7. 赣州皇城遗址 8. 赣州古城介绍 9. 赣州古城墙遗址

1. 赣州古城遗址

古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赣州古城墙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再沿贡江至东河大桥头(原百胜门),共3600米,是全国惟一保存的宋代砖城,是中国宋代文化古迹中的一件孤品。赣州古城墙是五代后梁时卢光稠扩城后奠定的基础。因江水岁岁环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开始使用砖石修筑城墙,后经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形成了一道环赣州城长6.5公里的砖城墙,墙垛、敌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镇南、百胜、建春、涌金5座大城门,前3座城门还建有二重或三重瓮城。1949年后,因拓展市区,将南段城墙拆除,现存部分是古城墙的东、北、西临江部分。尤为珍贵的是,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铭文砖。据统计,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砖506种,年代最早的是北宋熙宁二年(1069),最晚的是民国4年(1915)。?

通天岩石窟

【通天岩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西北12公里处水西乡境内。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风景秀丽,是一处发育较好的丹霞地貌景区。该景区分东西岩两大部分。大量的古代摩崖造像和题刻均集中在东岩的忘归、观心、龙虎、通天、翠微等5处岩穴与峭壁之上,唐朝末年便开创为石窟寺,共有唐宋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共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位于通天岩的4尊唐代圆雕观音;二是从忘归岩起,沿龙虎岩、翠微岩一线300余米布局的十八罗汉造像,造像略大于真人,采用高浮雕的手法,完成时间在北宋早期,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所在;三是以通天岩华严三圣造像为中心而展开的五百罗汉浮雕造像,完成于北宋中期。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题刻,以北宋熙宁年间莆阳陈进之的题刻年代最早,后历南宋、元、明、清、民国900多年未曾间断。其中以宋代胡榘,明代王阳明、唐邦佐的题刻为上品。通天岩景区还有一滴泉、玉水池、阳孝本墓、普同塔、仙人井等古迹,以及山门半山亭、玉岩亭、惜春亭、群玉阁等现代园林景观建筑。其中群玉阁位于景区最高峰,登临可远眺赣江,俗称望江亭。?

文庙

【文庙】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内厚德路东段。文庙在唐代为紫极宫,宋代改为大中祥符宫,后屡经兴废。明永乐四年(1406),祥符宫扩建完工,道士刘渊然特捐大铜钟一口,现仍存。清乾隆元年(1736),知县张照乘将县学迁于此,现存建筑为乾隆年间所建。因县学又为祭孔场所,故又称文庙。文庙建筑群整体布局和主要建筑均保存完好,现有大成门、厢房、大成殿、崇圣祠、节孝祠、尊经阁及广场,占地7000多平方米。整个文庙建筑受岭南建筑风格影响较大,山墙起伏变化多采用曲线。文庙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覆以黄绿相间的剪边琉璃瓦,并饰以青花瓷的屋脊和吻兽,加上彩瓷宝顶,显得富丽堂皇。木构件中采用异形雕花拱,廊柱采用红石柱,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大成殿高13米,占地700多平方米,是赣南古建筑中空间体量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也是江西省现存的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学建筑。?

赣州古瓷窑遗址

【赣州古瓷窑遗址】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东郊七里镇,故又称七里镇窑。窑址沿贡江北岸一线分布,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在1平方公里多的地底下,均为古代的窑址,同时还保存有高出地面的大型窑址堆积16处。赣州窑始烧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是江西省境内宋代的四大窑 之一。赣州窑的产品主要为民间日用品,器形有枕、瓶、杯、壶、罐、碗、盏、盘、碟、钵、盂、炉、砚等。产品的胎质以陶胎为多,瓷胎较少。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褐釉、黑釉、窑变釉等多种,近年来还发现有少量的白釉开片瓷产品。赣州窑的青白釉瓷器可与同时代景德镇窑的同类产品相媲美,仿漆器赭黑色釉则是赣州窑独具风格的产品。产品中有一种划胎柳斗纹点釉鼓钉罐,是赣州窑独特的产品,在宋元时期远销日本、朝鲜一带。赣州窑产品的装饰工艺以刻划为主,还采用印、雕、捏塑等工艺,常见的装饰图案为花鸟走兽。装烧工艺在唐末五代采用垫柱支钉迭烧,宋代以后则采用垫饼匣钵装烧,窑型以龙窑为主。1986年,曾清理出2座并列的宋代龙窑,各长30多米,为古代窑址中所罕见。?

舍利塔

【舍利塔】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东南,是慈云寺的附属建筑,故又名慈云塔。塔身六面九级,高42米,用青砖砌成。是一座穿腹绕平座而上的楼阁式塔,砖叠涩出檐,饰斗拱。此塔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塔身有"天圣元年"、"舍利塔砖僧"、"天圣二年女弟子陶一娘舍钱二十吊"等带有纪年铭文的塔砖。此塔原有木檐回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遭雷击焚毁,现仅存砖塔身,是一座保存较好的珍贵宋塔。?

八境台

【八境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东北隅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故取名八境台。此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8首。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续一篇。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八境台建成后曾屡遭火灾。1984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新台于1987年落成,共3层,高28米,斗拱飞檐,画梁朱柱,并采用琉璃瓦盖面,内部装修有天花、藻井、彩绘,整个建筑溢彩流金,巍然壮观,凭江而立,气势挺拔。登上此台,城外的山水田园之美、城内的亭台楼宇之秀尽收眼底,其风光之秀,为赣州城之最。1955年以八境台为主体辟建八境公园,占地7.6公顷,其中水面5.5公顷。?

郁孤台

【郁孤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西北的贺兰山上,是古城区的制高点。取其地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名郁孤台。郁孤台在唐代宗时就有记载,距今已有1200多年。南宋淳熙初年(1174),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赣州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时,曾留有名作《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一词,郁孤台从此名扬海内。郁孤台在1982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其形制外观均未改动,仍为3层,高17米。登上郁孤台,可俯瞰赣州城全景。?

浮桥

【浮桥】为了沟通城乡交通,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知州刘瑾在章江上架设了第一座浮桥--西津桥;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知州洪迈在贡江上架设了东津桥(即现今的建春门浮桥);淳熙年间(1174~1189),知州周必正在镇南门外的章江上架设了南河浮桥(即南桥)。赣州3座浮桥,从宋代开始建造,其架桥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对沟通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作用。1985年和1990年西河人行桥、南河大桥建成后,先 后拆除了西津浮桥和南河浮桥,目前仍保存了最长的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100只木舟,每3只为1节,整座浮桥分为33节,每日定时开启,以通行船只。此古老的交通设施,已沿用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福寿沟

【福寿沟】系古代赣州城的城市排水系统。宋代刘彝在熙宁年间(1068~1077)主持修建。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福寿沟根据赣州城的地势,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福、寿二沟均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将废水分别排入章江、贡江。整个福寿沟排水系统,是古代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综合性工程。福寿沟在清朝初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直至今天,赣州城的下水道系统仍然利用了福寿沟的地下暗渠和城墙下的水窗作为排水通道。?

玉虹塔

【玉虹塔】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赣江西岸。是一座风水景观塔,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都御史谢杰所建。塔下旧有玉虹桥,塔因此而得名,又因塔身刷有白灰,故俗称白塔。此塔六面九级,青砖塔身,底部设有红石须弥座,高30米,塔砖上多处可见"万历宝塔"的铭文。此塔结构为壁内折上式,外墙采光窗与内外壁之中的梯道巧妙地相互对应,便于采光,为明代砖塔的佳作。?

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内西津路田螺岭巷口。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是一栋岭南风格的建筑,屋面的主体部分采用石湾所产的琉璃瓦盖面,山墙以曲线形的弓式山墙为主,构件多采用抛光的雕花青石,十分雅致,别具一格。广东会馆还是革命纪念地。1926年11月,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清代,赣州城内还有山西、陕西、安徽、福建、吉安、南临等会馆。?

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

【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东北郊,原为一片黄土岗。蒋经国主政赣南时,于1943年6月在此创办"中华儿童新村"。儿童新村依山临江,建筑物错落排列有1公里长,村中儿童最多时达1000多名,多为抗战时期无家可归的难童。1945年2月日寇进犯,赣州沦陷,儿童新村停办。现保留有坊式山门、村公所、迎宾馆、小会场、教室、宿舍和蒋经国旧居。?

峰山

【峰山】位于赣州城南,主峰距市区10多公里。峰山古名崆峒山,由宝盖峰、狮子岩、牛轭岽、玉屏峰、席帽峰、金标峰、丫髻岽等山峰组成,宝盖峰最高,海拔1016米。峰山森林资源丰富,现已开辟为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有公路直通山顶,主要景点有狮子岩、宝盖峰、石角龙潭瀑布、天子地仙人造字石、宝盖峰石城、玉屏峰崆峒精舍遗址、单桥滴水寨等。狮子岩建有峰山别墅及配套的景观建筑。?

赣州公园

【赣州公园】位于城区中心,总面积3公顷。明清时期为道署衙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衙东建甓园。乾隆二十四年(1759)累土为山,取名丰台。旧有甓园12景、丰台10景。1933年辟为赣州公园。现今公园东南部有动物园、山茶杜鹃园,东北部有广场草坪、盆景园,西南部有镜湖、长廊。整个公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凉亭、画廊、碧池、修竹装点宜人。镜湖筑有典雅的三小亭、两水榭,曲廊回槛相通,假山叠石依托,水光山色,独成天地

另外还有宝葫芦农庄

2. 赣州千年古城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地理位置优越 。

学院座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赣州。赣州是一座千年古城,是近代中国革命 红土地,是我国客家人最大的居住地,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地级市,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赣粤高速、蓉厦高速和京九铁路穿城而过,便捷的交通和秀丽的风光,使这个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成了国内外游客们的游览胜地。

校园环境优美 学院里草木葱茏,绿树成荫,植物芬芳,鸟语花香,植被覆盖率达89.2%,素以“花园学府、绿色摇蓝”享誉四方,多年来一直被列为“江西省园林化单位”,更是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之一。清幽的环境成为学子们的求学圣地。

3. 江西赣州历史遗址

全市主要风景名胜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赣州;   【国家AAAA级旅游区】:通天岩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级旅游区】:宝葫芦农庄   【国家AAAA级风景区】: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苏维埃革命遗址群、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通天岩石窟、赣州古城墙、龙南客家围屋;   【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安远三百山、宁都翠微峰、大余梅关——丫山、崇义阳岭、上犹五指峰、上犹陡水湖、龙南九连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南九连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安远三百山;   【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崇义阳岭、崇义齐云山、石城赣江源;   【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赣州通天岩、宁都翠微峰、瑞金罗汉岩、大余梅关古驿道、上犹陡水湖、崇义聂都溶洞、会昌汉仙岩、龙南小武当山;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大圣寺塔 、慈云塔、玉虹塔、七里镇窑遗址、赣州文庙、大宝光塔、罗田岩摩崖石刻、水头步蟾坊、中共赣南省委旧址、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朱华塔、"水镇江南"题额、中央江西省委旧址、中央兵工厂旧址、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江西省军区(含红军检阅台)旧址、长冈乡调查旧址、江西省委旧址、江西省军区旧址、山堂古窑址、水口塔、翠微峰摩崖石刻、朗际节孝坊、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黄陂会议"旧址、小布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洋溪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大柏地战斗旧址.还有新开发的景区: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4. 赣州古城在什么地方

文清路最热闹

文清路 是江西省赣州市古城区一条闻名遐迩的纵贯市中部的主干街道,长约一千余米,是解放前至当今赣州市的主要商业街,是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之一,被誉为赣州的“王府井”、“南京路”。

从南门口进入文清路,有红旗大道、人民巷、青年路、厚德路、武学巷、大公路、洪城巷、南京路、北京路等数十条大街小巷与之交汇相连,如佛所谓“赣州文清路,模特满大街,豪车如流水,摩人挤掉鞋”。正是今天赣州文清路极尽繁华的真实写照。

5. 赣州古城遗址简介

八境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今台高三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飞檐斗拱,画梁朱柱, 伟壮丽。据史载,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

6. 赣州宋代古城遗址

江南宋城,江西赣州古城

赣州三面环水,整个城市被章江、贡江两条江水所环抱,章贡二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赣州的“赣”因此而得名。赣江流经江西省内,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赣也是江西的简称。

赣州城历史悠久,繁荣于两宋时期。宋代赣州“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成为当时全国36座大城市之一。时至今日,赣州老城区仍旧保持着宋代的城市布局以及众多的宋代文史古迹。“一座赣州城,整部宋代史”,赣州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之一,被专家学者称为“宋城博物馆”,故有“江南宋城”之誉。

赣州古城墙是我国唯一的宋代砖城,城墙平均高7米,现存城墙从东门经八境台到西门全长3600多米。墙体上保留有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数以万计的铭文城砖,已知有521种,年代最早的为北宋熙宁二年(1069)。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

西津门始建于宋,先建筑为民国时期所建。

涌金门,始建于东晋永和五年(349),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用砖面修筑。现为1994年重建。

建春门。宋乾道年间已在临近建春门处建浮桥,也被称之为建春门浮桥。桥面长400余米,连接着贡江的两岸,由33组船只,桥板用绳索相连,水底用铁锚固定,沿用了近900年至今仍在使用。

走进宋城公园,八境台建于宋代古城墙上。北宋嘉祐年间,孔宗翰(山东曲阜人,孔子第46代孙)任虔州(赣州古称)知州时,始用砖石包砌赣州城墙,并筑观景楼台于章江、贡江两江合流处。(孔宗翰和八境台)

孔离任后将其所绘“虔州八境图”请苏轼即图题诗。苏东坡“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灿然而笑,然而叹矣。乃作诗八首,题之于图上”。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遂补作后序一篇。此为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发轫地。现八境台为1987年重建。

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与八境台公园相接。郁孤台位于赣州老城区西北的贺兰山巅,始建于唐代,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自唐宋至今的千年更迭中,郁孤台一直都是官署衙门的所在地,也是赣州的公共中心,在历史上先后存建府衙、皂盖楼、爱莲书院、军门楼等众多公共设施。

四贤坊为纪念宋代名人赵汴、周敦颐、刘彝、文天祥而立。坊下交衢四达。

军门楼为府衙前建筑。

郁孤台是赣州老城区的制高点,台上建有3层高的仿木结构楼阁,登上郁孤台,可俯瞰赣州古城全景。

南宋词人辛弃疾淳熙213年(1175-1176)在赣州任提点刑狱一职,留下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

(辛弃疾和郁孤台)

在八境台和郁孤台之间有一幢砖木结构的俄式建筑,系蒋经国先生旧居。1939-1946年蒋经国主政赣南达7年之久。1940-1945年蒋经国偕夫人子女一直居住于此。

(赣州蒋经国旧居)

说到赣州,就不得不提到福寿沟。每当夏季暴雨袭来,我们常戏言到某某城市去看海,但是赣州的福寿沟作为古代城市建设中极富创造性的城市排水、排污、排雨综合工程,沿用了900多年至今仍在使用,是中国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 代排水系统。

赣州古城区被章江、贡江环抱,三面临水,雨季经常出现内涝。北宋著名的水利专家、赣州知军刘彝规划建造了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奇迹的地下排污系统——福寿沟。福寿沟与章江、贡江相通的12个水窗,可视江水的涨落而自行关启,它和古城墙、古街道、古浮桥并称为古代赣州城市建设的四大工程。

(宋水利专家、赣州知军刘彝)

赣州文庙。在古代,每个县级以上的城市都有一座文庙。始建于北宋的赣州文庙是江西省规模最大、建筑形制等级最高的古代县学校址。清乾隆元年(1736)知县张照乘将县学迁于此,县学又为祭孔之场所,故又称文庙。

如果是吃货,宋城公园的“客家大院”和郁孤台总有一处能满足你的味蕾。

7. 赣州皇城遗址

一、南昌城区的建设史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南昌老城,不大。东起现八一大道,北至现阳明路,西到赣江边,南到现绳金塔。

南昌城始建于西汉初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据说是灌婴筑豫章城,故又叫灌婴城,但也有罗殊等多种造城说。

以后,南昌城的城建脉落不甚清楚。南昌老城虽然早就建立,但多是些易遭水淹水冲的土围子,洪水冲垮了又再垒起来。只是后来,特别是唐、明两朝才得重大建设。

唐初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第22子,分封在南昌,造滕王阁,于是产生了王勃的《滕王阁序》。

南昌滕王阁

到了晚唐,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定都金陵,从937年至976年,历经先主李昇、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三代,共39年。南唐最盛时有35州,地跨今江西全境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一部,人口约500万,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

955年至958年,后周三度进攻南唐,寿州一战,南唐军队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去年号,对后周称臣,尽献江北之地,请划江为界。为避后周锋芒,李璟把都城从金陵迁到洪州(南昌)。他任命大弟李景遂为洪州大都督,在南昌大兴土木,修缮城墙,拓宽街道,营造宫殿,3年之后,终于完工。961年,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府,南昌成为南唐的国都。但是,李璟在南昌只呆了短短4个月,就死在南昌。继任的唐后主李煜又把皇都迁回金陵,却仍诏命林仁肇为南都留守兼南昌尹,即使在972年,李煜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鸠杀林仁肇后,南昌作为南唐的南都,在建制上一直持续到976年南唐覆亡。这样。除了那4个月,南昌作为南唐名义上的首都前后17年。

南唐中主李璟曾经把南昌作为都城建设过一段,但那时亡国在即,城市建设多半围着皇宫来。而且,经过1000多年的时间冲刷,皇城的城墙、东湖边的皇宫(长春殿)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东湖西岸有一条为李璟进城时开道的环湖路,叫“鸣銮路”,现广场附近有一个地地名叫“皇殿侧”。

这段作为南唐首都的历史时间虽短,却留下深刻影响,除了南昌城的建设外,也推动南昌成为当时的“艺术之都”。李璟、李煜父子治国不行,却酷爱艺术,在南昌设立一批机构,庐山书院是当时的最高国家学术机构,翰林图画院是皇家画院,集中了一批顶尖画家,如:董源、巨然、贯休、徐熙、徐崇勋、徐崇嗣、徐崇矩、蔡润、李颇、艾宣等[1]。南昌的艺术达到空前的繁荣,并为南昌植下扎实而深远的文脉,以后八大山人、黄秋园、陶伯吾等艺术家无不传承了这种文化基因。

到了明代,明代宁王封在南昌,南昌得以兴修堤坝,疏浚洪水,砖砌的城墙和城门,老城的规模、格局才得定型。从明代那以后,除清康熙年间 建德胜门、广润门外,南昌的城门和城墙几乎没有再修建过。

二、南昌老城的城区格局和街巷肌理

南昌城处于赣江、抚河的交汇处,处于赣、抚两河与鄱阳湖的结合部,江河环绕水相伴,半城江景半城湖,这样的地理特点就造成南昌城水多、湖多、坡多,沙洲多。老南昌人挂在嘴上炫耀的有句话:“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说的就是旧时南昌的城区格局和地形地貌。

南昌老城图

据说,南昌老城到明朝的时候,才像模像样像个城,城墙是砖砌的,城门有了七个。为什么是七个城门?有一种说法是宁王的缘故。《周礼》规定,皇帝享九鼎(就是八菜一汤),王享七鼎(六菜一汤),士大夫五鼎至三鼎。帝都对应有九个城门,如北京,除外城和皇城,内城的城门是九个。“九门提督”就是负责九个城门的安全、保卫京城的城防司令。杭州是南宋的都城,说是有十个城门,但清波门是个排水涵洞,没有守卫,实际上还是九门。南昌在明代是宁王封地,是个王城,故有七个城门。对于这种说法,有些历史学家并不认同,但是,南昌的七个城门是存在的,南昌人对“七门”还有很深的情感。这七座城门是:

1、进贤门,在今永叔路、雩都街(系马桩)、绳金塔街交汇处。城门外农田菜地多、坟山墓地多,从早至晚,运肥挑菜的、送葬扫墓的,川流不息。故有“挑桶卖菜进贤门”、“哭哭啼啼进贤门”之俗谚。此门原名抚州门,王守仁发兵平叛,就是从抚州门进南昌的,平叛后抚州门改名“进贤门”,贤者由此进城。

南昌绳金塔

2、永和门,又名澹台门、坛头门,位于今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的交汇处。当年这一带人烟稀少,地处荒僻,故有“冷坛社庙坛头门”的俗谚。城门内设有仙人黄紫庭台坛,洪水泛滥时节,道士便登坛作法,镇压水患,为民祈福,故有“登坛作法坛头门”的俗谚。王阳明平叛后改名永和门。为什么叫“澹台门”?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学生,字子羽,鲁国人,比孔子小39岁,体态和相貌丑陋。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澹台灭明学识渊博,德行高尚,想想看,春秋时期的江西、南昌,是多么荒凉艰苦,可澹台却来到这里办学,传播孔子的思想,在南方播下文明的种子,在北方也传开良好的名声。孔子听了,很感慨,自我检讨,说:我凭语言看人,结果看错了宰予;我凭长相看人,结果看错了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羽”就是澹台灭明,而“宰予”也是孔子的学生,利口善辩,能说会道,孔子对他的印象很好,后来发现他不仁又懒,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气得说朽木不可雕也。澹台灭明死后就葬在今南昌二中校园内。为了纪念他,他坟墓附近的城门就命名为“澹台门”了。

3、顺化门,位于八一大道、孺子路的交汇处,城门附近有羊子巷、金盘路,是当年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传说建造城门时,掘得一尊琉璃佛像,故又名琉璃门。城外有练兵的大校场,故有“刀枪剑戟琉璃门”之俗谚。平定宁王叛乱后,在大校场召集万民训话,要求大家做有教化的顺民,城门改名顺化门。

4、德胜门,原名望云门,位于老城最北端,在今胜利路北端,城门外即今八一大桥,城门外的右侧原有一片宽阔的沙地,旧时作为刑场之用,故有“杀人放火德胜门”、“凶神恶煞德胜门”的俗谚。王阳明在樵舍与朱宸濠展开战斗,得胜后就是从德胜门进入南昌的,故有“将军凯旋德胜门”之说,阳明路也因此而得名。60年代 初,郭沫若来南昌观看赣江风光,吟哦到:“八一大桥八一路,东风万里赣江边”,说的就是这一带的风景。

5、惠民门,在今船山路与南浦路(原普贤寺街)交汇处,又名寺福门,因为门内有水灾后向灾民施舍粮食的惠民仓,又有普贤寺。老南昌城里有三座名刹:佑民寺、圆通寺和普贤寺。南昌人的三件宝:除了佑民寺的大铜佛外,铁像和铜钟都是普贤寺的。“寺福门”就来自普贤寺和惠民仓的合称。烧香拜佛的,运粮送货的,各地的货船都是经抚河在此门上岸,络绎不绝,因此有“千船万帆惠民门”和“烧香拜佛寺福门”之俗谚。

6、广润门,又名柴步门、桥(翘)步门、广货门。位于今船山路、棋盘街、直冲巷的交叉处。钱、盐、粮、布等各式商店鳞次栉比,云集在城门附近的棉花市、带子巷、塘塍上一带,是四方货物的集散地,铁柱万寿宫也在附近,推车的、挑担的商贾小贩川流不息,故有“推进涌出广润门”的俗谚。

7、章江门,又名古昌门,位于老城最西端,在今章江路西端和榕门路的交汇处,今省教育出版社的位置。“章江晓渡”就是指章江门外赣江之滨的景色,此处江面宽阔,江水平缓,沙洲点点,飞鸥翔集,秋水长天,景色宜人。城门边上就是南昌最高行政长官藩台的官署,城外不远处便是滕王阁。滕王阁前建有“接官亭”,往来官员都在此上岸或登船,故有“接官送府章江门”之说。

南昌城的这七座城门有三座位于赣江边上,即章江、广润、惠民三个城门的外面均有渡口,以章江门外的码头为最大,广润、惠民二门外为原抚河支流汇入赣江处的渡口。

“九洲”包括:新洲、潮王洲(朝阳洲)、大洲(并入潮王洲)、打缆洲、杨家洲、新添洲、黄泥洲、黄牛洲(并入黄泥洲)、里洲(现已填河成陆)。

“十八坡”包括:傅家坡(今傅家坡巷)。凤凰坡(位于今中山路西端,现凤凰坡小学西侧)。骆家坡(广外茅竹架附近)。戴家坡(今戴家巷)。十家坡(今十字街)。总镇坡(位于中山路西段,今铁街东端的戏服店地段)。铁树坡(今十字街)。十八坡(今前进路中部)。槐树坡(后改名槐树巷,今邓家巷)。帅家坡(今爱国路)。乐家坡(今高家巷,在滕王阁对面)。秥石坡(今犁头嘴街,位于广外)。金鸡坡(位于广场东路、金盘路一带,旁边有坡头街)。桃树坡(位于象山南路、六眼井以南,都司前街口)。跃龙坡(位于象山南路、高桥南头,今附近有高桥商场)。灌木坡(位于蓼洲街附近,今街名为“坡头上”)。煤炭坡(在今煤炭街)。黄泥坡(在塘塍上)。

南昌城内在东汉时期原本就只有一个湖:东太湖。湖面约13公顷。原和赣江连通,《水经注》:“东太湖,十里二百六十六步,北与城齐,水至清深,鱼甚甘美,南缘回折至南塘(艾溪湖东),通章江(赣江古称)。”南昌历史上水患多,老涨水,每逢涨水,赣江水便涌入东太湖,东太湖就泛滥成灾。上个世纪50、60年代,南昌市区的人还坐脚盆在街道上划水。于是,人们便把赣江与东太湖分隔开来,以断绝水患,东太湖就成了城内湖[2]。

东太湖成为城内湖之后,湖面上又陆续建了三座桥,即三道桥、状元桥、灵应桥,一个东湖也就分隔成四个湖:

799年(唐贞元十五年),东湖上建了第一座桥,洪恩桥,就是今中山路三道桥,将东湖的西南边一部分隔出去,称为西湖。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东湖上建了第二桥,广济桥。后来,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赣州大庾人戴衢亨在多次试举都名落孙山后,仍不懈努力, 最终考上了状元。广济桥也就改名叫状元桥。

同年,也在1619年,在水观音亭附近又建了第三座桥,灵应桥。这样,灵应桥北边的湖面叫北湖,桥的南边的叫南湖,状元桥南边的水面,也就是原有东湖剩下的湖面仍然叫东湖。至此,南昌城内的一个东太湖演变成西湖、东湖、南湖和北湖四个湖。

有人问啦,明明是四湖呀,怎么说“三湖九津通赣鄱”呢?可能这 “九津”和“三湖”都是虚指,说南昌城的码头多,湖泊多,而这些湖泊都是与赣江相通的,不说别的,就说铁柱万寿宫的那口井,也是与赣江水相通的。

现在,城墙没有了,城门都不在了,坡呀,洲呀,湖呀,许多也变化了,也没有必要恢复,但注意保住地名,保持记忆,留下乡愁。

三、南昌老城的兴衰发展

南昌城历经多次战火。

明初陈友谅40万军队打南昌,虽然久攻不下,并终败于鄱阳湖,但南昌城也遭受极大破坏。

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第四代宁王朱宸濠反叛,进军南京,一路下九江,占南康(今星子),正在攻打安庆之时,王阳明攻占南昌,迫使朱宸濠回师与之交战,仅43天,宁王兵败。滕王阁在这场战乱中遭到破坏。

1648年(清顺治五年)3月15日,清军围攻南昌。明将金声恒、王得仁为了守城,放火烧毁民房1000余家,滕王阁亦付之一炬。10月,清兵用红衣大炮轰开南昌城城墙,城破。清兵涌入,开始在东湖屠城。金声恒身中两箭,投入帅府花池自尽,王得仁左突右冲地杀到德胜门,杀敌数百,最后被俘后被杀于德胜门外。江西新建人徐世溥(1608-1657)曾写《江变纪略》,记录了当时的血腥与残暴。

1853年,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赖汉英攻打南昌,城墙高大坚固,清兵死守,围城93天都未能破城。赖汉英烧毁滕王阁,用地雷炸毁城墙和德胜,仍然没有攻入南昌城。

1926年,北伐军进军南昌,守城的北洋军阀邓如琢、岳思寅为阻止北伐军入城,下令在广润门、章江门、德胜门一带民房纵火,大火烧了三日,滕王阁在这次大火中又被烧毁。

国民革命军进驻南昌,正式设立南昌市,从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开始改建旧城。国民党南昌市长伍毓拆城墙修环城公路,南昌城墙、城门全部拆除,在原城墙地基上改建的马路走向大致是今沿江路、永叔路、船山路、榕门路、阳明路和八一大道。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市区。省长邵式平一进城,就指出南昌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必须及早研究城市建设问题。1949年年底,南昌市建设研究会成立。1950年7月30日,改组为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邵式平任主任。1951年8月1日,南昌城的八一大道开工,到19点55年竣工。

八一大道及建筑反映了建国后南昌的城建成就,代表了那个火红年代的集体记忆。在那个时候南昌的八一大道就60米宽,在全国很有影响。当年全国号称有“三条半路”:北京的

8. 赣州古城介绍

赣州城已逐渐形成了 “三龙汇三潭、三水绕三山”的山水格局,山水格局最能代表赣州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

三水绕三山:章江、贡江、赣江,罗霄山脉、武夷山脉、九连山脉;

三龙汇三潭:三条龙mai分别是来自于武夷山脉、罗霄山脉和九连山脉,这三条龙mai分别落于储潭、欧潭

和汶潭。

9. 赣州古城墙遗址

通天岩 Tongtian Yan 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水西乡境内。由红砂岩石山组成。多天然岩洞。其一岩洞顶有一窍,相传上可通天,故名。1966年8月改名劳动岩;1979年复名通天岩。长1.22公里,宽0.99公里。总面积1200亩。主要由通天岩、 微岩、同心岩、忘归岩、群玉阁五个景点组成。岩深谷邃,树木参天,风景优雅。为赣南著名避暑胜地。崖壁有石刻造像348尊,石龛279座,题刻124品。石刻造像均佛教题材,多北宋年间作品,其中翠微岩部分雕刻颇类隋唐风格。摩岩题记以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最早。明代王阳明岩壁题诗后,游人依韵唱和暑尤多。造像和题记不仅保存了大量地方文史资料,而且刻工精致,是古代书法艺术珍品,亦是全省著名艺术宝库之一。1957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1988年1月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年间邑人阳孝本曾隐居于此。郡守林颜题名玉岩。苏轼贬官岭南,过虔州,会阳于此,并赠诗题赞。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海拔193米之太和山巅,原有元帝阁,1963年重建,名望江亭,田汉题额为“群玉阁”。   慈云塔 Ciyun Ta 位于市区东部,厚德路东段北侧。旧名瞻云塔,因在原慈云寺内,又名慈云寺塔、舍利塔,清代曾易名雁塔。塔身砖砌,九级六面,高39.4米。塔基每面宽7.9米,高1.2米。塔座每面宽7.4米,高3.25米。壶门,门首天花饰有藻井。各层为平座。设门、窗或佛龛,外环木构出檐回廊。塔心六角形,中空。沿阶梯登临塔顶,可览市匹全景。府、县志记载,建于唐初,文物部门鉴定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所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外回廊毁于火。1957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重修。   文庙 Wen Miao 在市区东部,厚德路小学校内。即旧县学。唐为紫极观。宋祥符年间(1008—1016年)改紫极观为大中祥符宫,后废。1049—1053年,知县王希始于大中祥符宫故址创建成县学,后屡经建废迁徙。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张照乘复迁县学于此,俗称文庙。总平面布置为四合院式,原占地约3.6万平方米,现占地9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文昌宫、明伦堂以及东西两厢试场。大成殿面阔五间,深进三间,周以宽大副阶,朱红柱,歇山重檐,琉璃瓦面,宏伟壮观。是全省现存最完整的古校址之一。原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1987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古城墙 Ganzhou Guchengqiang 位于市区北部章、贡二江岸边。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高琰始筑土城墙,设8门。后梁卢光稠扩东、南、西三隅,增设5门,并于南部城墙上筑拜将台。宋嘉 四年(1059年)州守孔宗翰将东北隅临界江部分 以石,冶铁固之,并筑八境台与拜将台南北对峙。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增筑城垛,嘉定十七年(1208年)于东、南、西三面开筑护城壕。明正德六年(1511年)大规模修葺后,周长13华里,高约3丈,宽丈余。上建警铺63个,雉堞4952个。东、南、西三面引水为壕,护城壕全长937丈,宽约13丈,并塞永平、后津、朝天、永通、贡川、安教、巽川7门,开百胜、镇南、兴贤、西津、建春、涌金6门,其中百胜、镇南二门外设吊桥。后屡经修葺,保存完整。1958年扩建立市区,拆去东、南、西部分。现存沿江部分,长约3.5千米,宽约5米,平均高7米,具有防洪作用,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墙。原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1987年列为省文物单位。   皇城遗址 Huangcheng Yizhi 位于市区北部,建国路北段东侧。原范围大至为今赣州电影院以北一带,现存城墙一段长约30米,高约2米,宽6—8米,砖石结构。建筑时间志书上说法不一:一说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林士宏据虔州,僭号楚,称皇帝, 皇城;一说后梁时卢光稠据虔州欲称王,遂建皇城;一说因明末唐王欲驻赣而建。

Hash:9c9e66cbc72b977d20d097cb5115c1a8fdb2f88b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