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红色景点 高台红色文化

导读:高台红色景点 高台红色文化 1. 高台红色文化 2. 高台的红色文化 3. 高台红色基地 4. 高台红色文化文章 5. 高台红色教育 6. 高台红色文化影视城 7. 高台红色旅游 8. 高台红色文化介绍

1. 高台红色文化

高台树色

出自宋代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意思是高高的楼台,苍翠茂密的树丛。 全文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译文

小路旁的花儿日渐稀少,郊野却是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黄莺躲藏在翠绿的树叶里,红色的帘子将飞燕阻隔在外,炉香静静燃烧,香烟像游动的青丝般缓缓上升。醉酒后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2. 高台的红色文化

央视用一部大气磅礴、画面精良的纪录片,将河西走廊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演绎出来,展现给我们的是鲜活的历史。十集的纪录片,每一集都舍不得跳过片头,总感觉那满天的繁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各种历史人物与故事的介绍,让我感觉到中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精深以及自己的浅薄。

  片中结尾: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确实,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铸就我们的现在包括经济与文化,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铺就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历史总是在现在和未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绎着,读古才能知今。

  我对历史不甚知晓,但却有着想要了解的心,此纪录片中,讲述的有我熟知的人和事,也有我从不知晓的人和事,也让我了解了历史人物不同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为,是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使在异国他乡,经历各种逆境的张骞,仍不忘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有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鸠摩罗什,在被关押17年,仍未不忘弘扬佛法,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还有那个历史书中的奢靡浪费的杨广,原来是一个胸有壮志致力发展经济的一代有为帝王,正如记录片中所说,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古人文化与智慧结晶的石窟,那一座座雕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壁画,无一不是文明的高峰,看到窟中的古籍,被运往国外而震惊世界时,心中有些许的感伤和无奈。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国历史的冰山一角,一样的故事在全国都在不停的上演。 历史的长河正如星空,历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点点,正是已经发生的这些故事,才构成我们厚重的历史,才有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成为永恒值得铭记。

3. 高台红色基地

延安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据有关部门统计这里共计有抗战遗址445处,这片土地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为抗战付出努力的艰辛历史。自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便是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吸引着中国无数有志青年奔赴的圣地探访红色革命精神。那么,陕西延安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  1、延安革命纪念馆  这是一座大型革命历史纪念馆,坐落于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纪念馆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距市区2公里,在王家坪旧址的西边。馆内展出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图表、照片等,系统反映了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期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并举行党中央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直至最后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  2、宝塔山  古称丰林山,宋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是中国革命圣地 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宝塔山就在延安旅游的中心地带,坐车进延安时,一眼就可以看到。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即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红五星。“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句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3、枣园  该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旧址现有中央-小礼堂,毛泽东、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终年游客不断。  4、杨家岭革命旧址  这里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抗战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  5、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4日,当时占地17亩。园内埋葬着我军在宜瓦战役中牺牲的包括714团团长任世鸿、参谋长武治安在内的5287名烈士的遗骨。一直是黄龙县重要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精心重点保护,碑座为正方形,四面有八级台阶,象征1948年;石碑身为两个断面,象征2月;碑身高28米,象征28日,正面题刻着-同志题词:“瓦子街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记录了宜瓦战役的详细经过。  6、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  该景区坐落于陕西省延安城东北4公里延河西北岸的桥儿沟,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0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里的一座双塔楼式哥特式砖木建筑天主教堂会址召开,会议批准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路线,决议召开党的“七大”,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从政治、思想、组织上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4. 高台红色文化文章

甘肃的名胜古迹:

甘肃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是驰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有不少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县东南25公里的大泉沟西岸,这座驰名中外的艺术宝库,始建于前秦建元2年(公元366年),到唐已有1000多个洞窟,又名千佛洞,至今保留了前后历经1000多年的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16国、宋、西夏、元各代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000身,这些绚丽多彩的画面,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各个侧面,是我国古代艺术匠师辛勤劳动的成果,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

安西榆林窟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时代与莫高窟相同,在艺术上也与莫高窟有同等价值。

天水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东南40余公里,周围群山环抱,绿荫满山、麦积山挺立其间,高142米,上大下小形如麦垛,故称麦积山。远在北魏(公元502年)麦积山就开始了开窟和造像活动,后来西魏、北周、隋唐以至宋、元各代都有营造,保存至今有194个窟龛,一千余身雕塑,分布在东西两岸上。麦积山的彩塑有释迦、菩萨、力士、卧牛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境内,黄河北岸的积石山中,和刘家峡水库相连,开凿于西秦建弘年间(公元5世纪 )至明代,为当时一大佛教胜地。现有洞窟34个,龛149个,内有石雕像、泥塑近800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是稀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西秦的造像和壁画,造型刚劲挺拔,色泽绚丽多彩。具有一种古雅朴实的风格;唐代石雕大佛弥勒坐像,高30多米,是利用天然石柱峰雕刻而成,造型丰满潇洒,栩栩如生,体现了唐代高度的艺术技巧。

嘉峪关城楼嘉峪关是万里长城西端终点,是我国古代雄关建筑之一。因雄峙于祁连雪峰与马宗山之间,地势险要,巍峨宏伟,故称“天下雄关”。建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距今600多年,关城关楼,结构精巧,气势雄伟,登高远望,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戈壁瀚海,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

拉卜楞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它与西藏拉萨的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日喀则的扎西伦布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该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一华里,坐北向南,依山傍水,对面山上松林苍翠,清澈的大夏河水沿寺东流,环境幽雅,风光宜人,拉卜楞寺创建于清康熙48年(1709年),占地面积86.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包括6大学院、诸类佛殿、众多囊欠(各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的宏伟建筑群。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磷,充分体现了藏族建筑的风格。

甘肃的名胜古迹,还有武威西夏碑、东汉铜奔马、平凉的崆峒山(是我国道教源地之一)。另外,榆中的兴隆山、漳县的贵青山、渭源的连峰山等,奇峰陡峭、苍松遮天、气象万千,是避暑游览的胜地。

革命遗迹和文物,有红军长征时经过的迭部县天险腊子口,宕昌县的哈达铺,通渭县的榜罗镇和通渭城,有红二、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会宁城会师楼。还有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英勇作战时壮烈牺牲于高台县的董振堂烈士墓,老一代革命家谢觉哉等同志工作过的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等。

5. 高台红色教育

你好!甘肃红色旅游景点有8出1,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3,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4,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5,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6,兰州市城关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甘肃省兰州市7,庆阳市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8,张掖市高台县高台烈士陵园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6. 高台红色文化影视城

不要门票,免费开放的。高台影视城是高台县重点打造的“1+8”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之一。在这里,大家通过实地参观、微党课学习,了解了1937年红五军3000多名将士九天八夜的浴血奋战故事,切身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7. 高台红色旅游

近日,张掖市公安局民警在红西路军梨园口战斗遗址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甘肃张掖高台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史有“河西锁钥、五郡咽喉”之说。高台不仅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更是一片红色沃土。1937年,为打通国际援助路线、建立河西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血战高台,谱写了红西路军战斗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培育和形成了红西路军精神。

“红西路军留下的宝贵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 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张掖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郑英介绍。近年来,张掖公安立足丰富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基因的根脉转化为做好公安工作的不竭源泉,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张掖公安铁军,为建设平安张掖注入了新的活力。

旗帜引领立心铸魂,让红色基因融入忠诚血脉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光荣事迹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既蕴藏着我们党“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标定着新时代张掖公安铁军“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

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一段民警在祁连雪山下红西路军石窝会议遗址重温入警誓词和高唱警歌的视频爆红网络,观看次数超过970万,民警真挚的情感和铮铮誓言引起网友共鸣。有网友评论:这是发自肺腑的感动,革命先烈的精神在公安民警身上得到了传承,为公安民警点赞!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既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也是历史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每逢“七一”、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张掖公安机关都要组织民警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不断升华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张掖市公安局始终以“党建+红色”统领全局,用红色基因凝心铸魂,通过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创新红色教育载体,织密红色教育网络,引导党员民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强化责任担当。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不仅要有冲锋陷阵的勇士气概,更要有明察秋毫的慧眼,落实在侦查破案上,就是要有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落实到对待百姓上,就要有亲民爱民的侠骨柔肠。”在海拔4000多米的夏日塔拉草原坚守了32年的肃南县公安局民警黄玉虎这样说。

学出实效、学出氛围、学出创新。张掖市公安机关立足红色资源,制定出台了《全市公安机关锻造红色党建品牌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红色工程”重点工作,创办学习“小超市”,打造学习“大讲堂”,开设“微课堂”,搭建“微平台”,编发政工简报、信息400期,发放书籍资料8000余册,擦亮红色教育厚植为民情怀的靓丽名片。

“我宣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疫情在前,我们不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张掖公安机关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组织战斗堡垒建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20个、党员突击队57个,设立党员先锋岗16个,党员民警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通过常态化红色教育,全市广大公安民警心中有信念、肩上有责任,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全力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勇于开拓锐意攻坚,让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

“红”是张掖的底色,红色基因标注信仰与方向,连接过去与未来,蕴含活力与动力。

“云剑”“断卡”“净网”“陇风—2020”等专项行动……每一项任务都艰巨繁重,每一战都是攻坚战持久战。张掖市公安机关不断激发起全市公安民警辅警学习红色精神、发扬红色精神的热潮,用红色精神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澎湃活力、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2020年12月11日,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门前响起一阵鞭炮声,78岁的陈大爷送来一面锦旗,含着泪对民警说:“谢谢你们,太谢谢了!”1999年,陈大爷的女儿一家5口被杀害。命案积案攻坚专项 动启动后,张掖公安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历时5个多月,一举侦破了这起特大杀人案,并带破外省3起命案积案,告慰了逝者亡灵,抚慰了家属伤痛,伸张了公平正义,维护了法律尊严。

“破案神速、犯罪克星”“人民卫士、一心为民”……一面面百姓送至市公安局及基层所队的锦旗,既是群众对公安机关保一方平安的高度认可,也传递出对人民警察的深厚感情。“看着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我为我是一名人民警察而骄傲,我为张掖公安骄傲。”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刑警大队民警胡松说。

民生至上,民安为要。2020年,全市侦破部督、省督案件22起,破获命案积案4起,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6.7%,实现现行命案全破。特别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掉涉黑涉恶团伙4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48名,破获刑事案件370起,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破案数上升480%,抓获嫌疑人数上升366%,创历年纪录,各类违法犯罪发案大幅下降。

同时,张掖市公安局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升公安工作效能的核心驱动力,向公安改革要警力、向科技兴警要战斗力,整编市区特警力量,组建150人的应急处突队伍,探索实行巡特警“十个一体化”运行,改建特巡警综合训练基地,打造特警主题公园,建立警航大队,打造空地一体防控网络。

将红色基因融入工作各方面,张掖公安平安城市建设交出靓丽答卷——先后荣获全国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公安部表彰为全警实战大练兵第一批标兵集体,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

从严治警求真务实,让红色基因涵养为民初心

时代发展,使命赓续。如何才能让群众有更高的安全感、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信任感?这既是继承和发扬红西路军精神的基本要求,更是深化公安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把红色教育作为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以教育整顿为抓手,让红色文化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使得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张掖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罗光明告诉记者。

张掖市公安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的通知》,明确把红色教育作为支部标准化建设和“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的必练题,坚持常态化教育、谈话、监督,建立以责任定位、责任分解、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刚性问责制度,拧紧“总开关”,筑牢“压舱石”,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责任体系制度。同时,结合“三纠三促”“放管服”和“四办”改革,健全完善“三同步、四通报、五个一”管理机制,以严格问责促担当,为民警划出底线,亮明红线,严格问责,失责必罚。

“前后不到10分钟,就把手续办完了。虽然是小小的出入境证件办理,但方方面面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确实让群众看到了张掖公安机关在为民服务中所作的努力。”全国人大代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上井村妇联主席杨海蓉说。

警爱民,民拥警,青山着意化为桥,新时代的警民鱼水情更深。

“热情服务,解决困难,民警对待群众越来越贴心了,群众对公安工作也就更加理解支持了,警民关系越来越融洽了。”民乐县居民韩润宝老人的一番话,让人深感张掖市公安机关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队伍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张掖市公安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受益不受益”作为最高检验标准,着力在办事提速、服务提质、效率提高上下功夫,全面深化公安“放管服” “四办”改革,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智慧旅游警务、智慧交管、无人警局等一项项改革创新,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成为“放管服”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市公安机关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8. 高台红色文化介绍

1937年1月20日,红五军坚守的高台城失陷。一时得逞的“马家军”气焰十分嚣张,他们像一群野兽,争先恐后地闯进每一户民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马步芳下令部队放假7天,挨家挨户地搜查,那些隐藏在群众家里的红军伤员,以及支援过红军的群众,许多都遭到枪杀或活埋。马家军对待红军俘虏的手段更是丧尽天良:将高级将领的头颅割下悬挂在城门楼示众;将死难的红军将士衣服扒光曝尸荒野;女红军受尽凌辱后被割去奶头下身插上高粱杆曝尸;马家军与俘虏先合影,再把俘虏打死,再合影,以炫耀他们的“战绩”;一刀下去把俘虏杀个半死不活就放在那儿不闻不问了。

目睹这些惨无人道的恶行,使活着的每个红军战士义愤填膺。年仅15岁的红军张护士长痛斥马家军道:“杀同胞、窝里斗,逞什么英雄?有本事打日本鬼子去!”

马家军无以对答,气急败坏,转而鬼哭狼嗥般地轮番殴打张护士长。

狡猾的马家军军官倏而嘴脸一变,又去利诱劝降,说只要能去被俘的红军里面指认谁是军官,就放了你。

张护士长怒目圆睁,钢牙搓得咯咯直响。他强劲地抡了抡头发,“呸——”地一声,将一口唾血水啐在了地上,义正辞严地说道:“士可杀,不可辱。来吧!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

杀红了眼的马家军恼羞成怒,歇斯底里地吼叫着要杀了他。

面对敌人的淫威,张护士长毫无惧色。他昂首挺胸,冷眼向洋,慷慨赴义。

几个刽子手把他的头、脚和手压住,拿着锤子、铁钉,先从双手,再从头到脚,硬是把他活活地钉在了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大院内的这棵老槐树上。

Hash:c8122e28ed06a9e293cc7cc3c981c1f38491577c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