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人游记|踏遍徽州五景色 ,美不美,你看看,再说!
作者:金边吊兰
(感谢微友供稿)
2017年6月8日,驴行.车友俱乐部的驴友们在群主老毕的组织下,相邀用一卡通一日畅游徽州五景。 凌晨5:30,驴友们在捷安特自行车店门前集合准点出发。
第一站:呈坎
我们今天游玩的第一站就是呈坎。 呈坎,是我们黄山市境内的一处小镇,不像宏村、西递等地被人所熟知,但凡去过之人均交口称赞,去了还想再去,我就来过两次。 呈坎,是一个以五行八卦的模式而建立的一个迷宫一样的地方。在呈坎有着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传奇过坎文化,这里仿佛圣地麦加,在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洁之地。
呈坎村,原名龙溪,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迄今发现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八卦风水古村落,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一处,被誉为"国宝之乡"。 同行的驴友们在AAAAA级景区呈坎合影留念。
群主老毕和@温暖阳光大哥就像两个大家长一样坐在八仙桌旁,其实,我们每次户外出行中,他们两个也确实像家长一样对我们众驴友们呵护和关爱有加。 小女子在此谢过两位大哥了。
@快乐就好和@小糖人两个美女驴友都是群里的强驴,每次出行几乎都有她们的身影,我们三人在美景前留影一张。
蓝天白云下的呈坎就像一副山水画,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不想移步,再次陶醉在这迷人的山水之间。
哈哈,大姑娘上轿子,我还是头一回呢。我们结婚的那个时候是没有花轿的,虽然,我已错过了上花轿的年龄,但是,还是忍不住上了花轿过过瘾。
走入古镇,给我留下深刻映像的是古镇入口前的满湖荷花,盛夏时节,没想到在这里领略到了诗人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意境。翠绿的荷叶遮盖住了整个湖面,其间点缀着朵朵荷花,或含苞待放,或粉瓣尽绽。微风拂过,荷叶翻滚,花影摇曳,让人忘却了夏日的炎热,更加对古镇的生活状态产生了向往。
我喜欢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我们常见的荷花有:红颜色荷花,黄颜色荷花,白颜色荷花,粉颜色荷花。荷花的颜色还有些是我们一般看不到的:如紫色荷花,串色荷花,串色荷花的颜色多种,有白里带红,红里带粉,纯白,暗白,淡绿,间色,暗紫色,灰绿色深蓝色等等,都是些特殊品种,颜色多样,是串色后的结果。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一面开花,一面结实,蕾、花、莲蓬并存。它在长江流域的物候期为;4月上旬萌芽,中旬浮叶展开;5月中、下旬立叶挺水;6月上旬始花,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花期;9月中旬为末花期。7、8月为果实集中成熟期;9月中、下旬下 地下茎(藕)成熟期;10月中、下旬为茎叶枯黄期。然后进入休眠。 整个生育期共约 160-190天。荷花喜湿怕干,喜相对稳定的静水,不爱涨落悬殊的流水。
天下熙熙,皆为呈坎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呈坎而往,它有众多虔诚的脚步。 帅哥驴友@篮球17号和@梅城山就是被呈坎吸引而来。
我身旁的这块石头看起来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但你仔细看,上面显示一个大大的"福"字。
青山绿水白墙黛瓦,呈坎村四面高山环绕,美丽的川河由北向南从村中穿过,地形呈现出卦中的坎方。从古至今,川河水穿街走巷,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
美女驴友@快乐就好,这几次户外活动都与我们同行,平日里话也不多。但是,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歌唱的可好听了。
很多喜爱旅游的人都会有古镇情结,向往古镇的随和,宁静和慢节奏。同样喜欢把心灵寄托在旅途中的我,当然也对此情有独钟。 一提到"古镇",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乌镇,想到周庄,或是丽江的古色风光。然而我却喜欢这里,它有着一个富有深意的名字呈坎。在易学上,呈为天,坎为地,阴阳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境界,而这样的一个名字,正是这个古镇给我的真实感受。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虽然我们错过了荷花最旺期,但仍有好多荷花在争先恐后的盛开着。看到我身后的美景了吗?这里可是前年春晚分会场之一哦。
在此时此地,邂逅了这么一位帅气可爱的小男孩,使我想起了远在外地工作的宝贝儿子。当年,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陪在宝贝身边, 现在想来很是遗憾。宝贝,如果一切能重来,老妈一定选择陪在你身边看着你慢慢长大,老妈永远爱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在随风轻舞。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抹翠绿。
这种竹篮,相信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见过吧。我小的时候,我们家就有大大小小的好多这种竹篮。 我们现在人都懒了,上街买东西除了带个手机和钱包,别的什么都可以不带,回来的时候总是用塑料袋装着满满的采购品,要知道塑料袋用过以后是不可降解的垃圾,而且有的地方塑料袋还要用钱购买,虽然钱不多,但我觉得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建议大家都能返朴归真,用这种竹篮上街采购。
这里陈列着很多以前在电影电视中才能见到的的手工艺品,每一个都编制的那么精致。
古镇中仍住着很多的原住居民,年轻的一代大都出去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古镇中穿街过巷,总能时不时地遇见缓缓而行的老人,苍老和幼稚的气息在古镇的砖瓦间游走,让整个呈坎像是一个传了一代又一代的襁褓,陈旧中孕育着希望。 花岗石铺筑的窄窄街巷,两边白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古朴清秀,民风纯朴。村中还有供游人骑行的骏马,我也想尝试一下,但因胆小,终不敢靠近。
继续向古镇深处走去,白墙青瓦的徽派风格建筑开始展露出它沧桑而神秘的面容,徽州的古建筑之所以能至今保存完好,除了它的地处偏远,远离战乱之外,与其自身的建造工艺也是分不开的。建造楼房,我们现代使用的是钢筋和水泥,而古老的徽州人民使用的青砖和一种特殊的黏合材料,据说这种材料是用鸡蛋清,糯米粉和石灰粉三种材料混合而成,凝固后任凭千年的风吹雨打也难以被侵蚀。徽州古建筑能够屹立至今,这种建筑材料功不可没。古徽州人民的智慧,让我们有幸能够在今天仍能一睹千年前的建筑风采。
呈坎村被河水环绕,故而呈坎村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环秀桥上的环秀亭,是村人小息聚会的场所。 我现在就坐在环秀桥上,我的左侧有个亭子就是环秀亭(由于拍摄位置原因,没有把亭子拍进去)。
太阳用炙热的手抚摸着大地,我沿着典型的徽派马头墙走着,墙内不时有丝瓜和南瓜的蔓藤爬上墙头来凑热闹。
见到罗东舒祠的第一眼,无法形容当时的震撼,任何语言在此都是苍白无力。罗东舒祠全名为"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是呈坎最为壮观的古建筑,据说也是"江南第一祠"来到罗东舒祠,跨过义门那高高的门槛,走进了前院。罗东舒祠占地五亩余,分前、中、后三进,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气势宏伟威武。第一进为仪门,仪门内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庑,第二进为大厅,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之后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难以合抱。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正中的冬瓜梁粗大庄重,现堂上还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整个祠堂最低的空间也是7米多高,正厅从地面到穹顶竟然达到了14米。罗东舒祠规模宏大,可容纳千人。由于跨空太大,一二十根高大粗壮的圆柱立在檐下和厅中,又是一种壮观的美。
细看,这棵400年的老桂树与众不同,几乎是从树根处就开始分枝,枝干苍劲有力,象伞一样向外伸展,象张开双臂庇护幼弱的老人。憨态可掬的小狮子依然保持着千年前的生动。
宝纶阁,在我们毫无期待之时,跳入了我们的视线。挣脱因享堂而生的莫名的桎梏,一下子将自己暴露在开阔的宝纶阁的大殿前,虽不至于说是犹如重获新生,但也有些背暗投明的感觉。 宝纶阁在罗东舒祠堂里面,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是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宝纶阁由三个三开间构成,加上两头的楼梯间,共十一开间。台阶上十根面向内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几十根圆柱拱立其后,架起纵横交错的月梁。
这个有数百平方米大的园子内,四周静悄悄的,懒散的阳光,照在一左一右两边的紫藤树和桂花树上,它们婆娑的影子投在长廊那一排木窗上,交头接耳,象在喁喁私语。
司机方师傅是个非常敬业爱岗的人,车子开得很稳,驴友们都喜欢坐他开的车,他的车子虽然也是半旧不新的,但是非常干净。他趁我们游呈坎之际在此休息养足精神,准备带我们去下一站棠樾牌坊群和鲍家花园。
第二站:棠樾牌坊群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游玩的第二站: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沉稳凝重的敦本堂,俗称男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一间,五凤楼门厅,整个祠堂的结构简洁明了,银杏为柱,樟木作梁,砖、木、石雕洗练不繁,处处透露出儒家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显示着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祠内现保存有宗族管理制度的碑刻,立有(嘉庆上谕三道碑)等,是研究宗法制度不可多得的实例。 敦本堂诶右前方是独一无二的清懿堂,俗称女祠,坐南朝北,五开一间,三进,马头墙,整个祠堂结构紧凑,造型流畅,累秀而外朴,端庄而不刻板。雕镌典雅瑰丽, 尤以门厅外之八字墙,满饰砖雕,玲珑剔透,华采纷呈。被誉为徽州砖雕之最。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每座牌坊的建筑风格确混然一体。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
鲍家还立了七座牌坊。我就讲讲"鲍淑芳父子义行坊"与"鲍逢昌孝子坊"。鲍淑芳、鲍均父子为乾嘉年间盐业巨商,在许多方面为清廷捐出巨额金银。而这"鲍逢昌孝子坊"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明末世乱,鲍逢昌才十四岁就外出乞食寻父,在甘肃雁门古寺中相遇之后,鲍逢昌的母亲病了,他又割股为母亲治病。过了几天,母亲的病就好了。其实人肉是没有药性的,只是给母亲的精神上得到支撑罢了。 忠、孝、节、义,多么好的道德思想,它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学习。
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牌坊群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构造物,远眺牌坊群,七座牌坊仿佛从农田"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出。牌坊群位于棠樾村口,其周围的农田、树木、池塘、河流及人工环境(如古桥)等构成了完整的村落外部环境,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第三站:鲍家花园
紧挨着棠樾牌坊群的就是鲍家花园了,这里是我们今天游玩的第三站。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元鲍启运的私家花园,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精品。 现在的鲍家花园已经与古迹无干,被私人收购后再建。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 我坐在相思树下,思念着天国的父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驴友@篮球17号和@梅城山很会选景,这个盆景《南国风情》可是镇园之宝哦。 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古榕盆景,曾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树体虽高不足四尺,但给人古木参天、荫泽四方的清凉之感。遒劲交织的榕根融为一体,共同铸成庞大稳固的根盘,象征万众一心、江山稳固。苍翠的叶冠呈不等边三角形,蕴变化于统一,繁茂祥和,寓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小帅哥驴友@沉默是金,今天是第一次用一卡通跟我们一起出游,我也来帮他拍一张美照。
这两颗奇松应该是从黄山附近移植过来的吧?因为我酷爱黄山松,爱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以我必须在它怀中留下倩影。
看到此画面,让我想起了毛泽东的那首《沁元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和@石榴花开、@小糖人、@快乐就好四个美驴留影一张。
@温暖阳光、@沉默是金、群主老毕、@篮球17号四个帅驴也来了一张合影。
群主老毕给今天一同出游的驴友们来了一张合影
鲍家花园内有很多我喜欢的白玉兰,白玉兰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阴,也不耐酷热和烈日。不耐寒,冬季温度不得低于5℃。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尤忌涝。 我家就有一棵白玉兰,每年6-10月份开花,白玉兰的香味始于含苞未放时,因而留香久,我超喜欢白玉兰的淡淡的香味。
有石、有树、有竹、有花,多么和谐的自然环境,我喜欢之极。
@快乐就好和@小糖人这张美照漂亮吧! 特别是@小糖人姐姐,一套非常惹眼的中国红,再配上一双漂亮的白色内增高高跟鞋 ,真的是美极了。
@沉默是金调皮的像个孩子似的,用身体书写了一个"大"字。
这像不像一副中国山水画?就让我也做一个画中人吧。
花园里类似这样的盆栽有近万盆,无法在此全部展示给大家。
瞧,群主老毕拍照时的那个专注的样子,在我眼里这也是一道美景。
鲍家花园处处都是美景,我和漂亮的@小糖人姐姐依偎着,让群主老毕帮我们拍照留影。 我非常喜欢姐姐这一身漂亮的中国红。以前总觉得红色太惹眼,不敢尝试,今后如遇合适的红色服饰,我定会买来。
累了,就在鲍家花园内湖面小桥上坐下,歇歇脚。
看到湖边的假山,驴友们一个个身轻如燕的飞奔到假山上摆着各种POS,"咔嚓、咔嚓……"群主很乐意地在下面按动着快门。
这个灰黑的岩石和苍劲的松树不就是黄山的代表吗?
美景时时有,唯此景最美。你拍景,他拍你,我拍你们俩,哈哈哈……
第四站:潜口民宅
A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的潜口民宅,是我们今天游玩的第四站。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从建筑类型划分有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于此。
潜口民宅,我称它为"徽派建筑学堂"。这里汇聚了从徽州各地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整体搬迁过来的民间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古建筑,对这些明、清建筑进行集中保护,有明、清古建二十多座。以建筑的朝代划分,潜口民宅分为两个园区,分别是清园和明园。
潜口民宅建筑群占地约70 余亩,地形高差25 米。拆迁集中保护了民居、祠堂、牌坊、路亭、石桥等不同类型的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按照徽州明、清时期山庄形式总体布局。每幢建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中间铺筑石板路,房前屋后铺有石板,周围栽植传统花卉、树木加以点缀。
潜口民宅,这里汇集明清两代徽州具代表性,经典的徽州民宅。既有富丽豪华的宏楼绮院,也有幽静典雅的凉亭草舍。它以馆藏实物展示,民间工艺展示,民俗表演为主体,活化了明清徽州社会的生活图景。
潜口民宅里面的好多民宅都被现代的书法家、画家整体承租下来,他们以给游客写字、画画为生。 著名电影艺术家王馥荔女士就来过此处。
太极馆差不多是潜口民宅的最高处,是古人练习太极的场馆,趁馆内没人,我这个没有练过太极的人居然在班门弄斧,瞎折腾半天。
方氏宗祠坊走过"荫秀桥",便是"石牌坊",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宫桂树图。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迂回登山,即有一亭,名曰"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亭名"善化",乃取旧时"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顶梁横木上刻有对联:"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在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此亭还有一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寓意十分深刻。 驴友们不知发现的什么,莫非有麻雀在亭中筑巢?
第五站:唐模
离开潜口民宅,我们又驱车来到了第五站--唐模。 唐模古镇,始建于唐、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故而叫唐模,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
一溜的青石铺路,两边挂着火红的灯笼的商铺,在蓝天白云下,纯净而淡然,宁静而美好。
古镇位于黄山之口,毗邻歙县棠越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
走累了,在廊棚下小憩是多么的惬意。 记得当年祁门的绣墩街也有类似的廊棚, 年少时上学的路上经常在廊棚下玩耍。
这是废弃很久的水车吗?
古镇的商业气息没有宏村、西递那么浓厚,古宅中都有人居住。 在这深深庭院中,感觉到一丝冷清。
古色古香的家具、古玩、字画和摆设,让我仿佛有穿越到唐朝的感觉。
想当年,"钦点翰林"是何等的荣耀!
这里到处都是水口文化,被游人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 站在这里,整条水街的美景尽收眼底。
古镇依水而建,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
这颗千年老树叫槐荫树,据说电影《天仙配》中的槐荫树的拍摄现场就在这里。
这里的空气质量很好,蓝天白云,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到影婆娑。
我自幼就喜欢竹子,那满身的绿色,坚挺的身躯,仿佛在我眼里、心里都定格成了一副不可磨灭的画面。喜欢它的挺拔、飘逸的身姿;恰淡、高雅的情怀;虚心、劲节的风范;清新、碧绿的玉叶。
不怎么爱拍照的帅哥驴友@温暖阳光,也在"云露"亭前扬起那顶红色的帽子,让@篮球17号给他拍照留恋,我趁机抢下了这个镜头。
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微风吹拂,心旷神怡。 今天,我们的旅游一卡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日免费畅游徽州五景,如果没有办一卡通的朋友,建议9月18号以后去建行办理,我们黄山美景确实值得游玩。
Hash:be05a7f2ee0bb914ef4e3790742bb1fc5622dd6d
声明:此文由 祁门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