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秀美的华宁七犀潭 你去过吗?
盘溪古称“婆兮”,七犀潭俗称盘溪大龙潭,位于华宁县盘溪东部的挂榜山下,距离县城50公里左右,有“云南第一潭”之美誉。由于风光秀丽,如今已是当地人休闲赏游的景点之一。
近日,记者慕名到此,在其历史和传说中领略它的风情。
到过华宁盘溪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七犀潭,当地人习惯称它为大龙潭,其潭由地河形成,四周古树参天,绿茵环抱,景色宜人。每逢酷暑时节,盘溪民众便会到此纳凉。由于该潭水流量大,成为了盘溪农田的重要灌溉水源,当地人又称它为“母亲泉”。
七犀潭距离盘溪镇5公里左右,驱车10分钟便可到达。1990年有关部门曾测定,此潭水源系地下泉水,出水高程为1140米,潭泉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潭的最深处达68米,年均流量为8.45立方米/秒,年均出水量达2.44亿立方米,其出水量为云南省第一。
潘泉 摄
七犀潭处于南盘江东岸,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古时,七犀潭有泉无潭,泉水淼淼,四周泛流。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代翰林董玘曾出资筑埂为潭,把泉水聚于一处,开七犀潭大沟引潭水灌溉农田。而所谓的七犀潭大沟则是指大冒洞沟、小冒洞沟和大新沟三条输水渠道。清宣统《宁州志抄本》有这样的记载:
“七犀潭南北为三沟,纡曲灌溉,几及婆兮一乡之半。而余水犹奔赴巨蟹为小江而入于大江,沟所经处,有深谷梗之,名曰干河,夏秋暴涨,势亦汹涌,昔入横木引水,时遭漂。近有匠者,教以凿石为洞状,如井栏逐节相续埋于谷底,上压巨石,水东入西出,如槛泉然,观者叹其巧思。”
这段文字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古代华宁人民围堰成潭,开渠引水灌溉田地的情景。那时,当大、小冒洞沟跨越深谷受阻,先民们以高架木槽引渡潭水而常被谷中洪水将木槽冲没之后,能工巧匠们将巨石凿成管状,逐节相扣相连,深埋于谷底,让潭水从石管中源源不绝地流出。这样的引水工程出自古人之手,并使用了数百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当地,只要提及七犀潭名称的由来,人们都认为它的名字源自一则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此地人烟稀少,树木杂草丛生,且常有七头犀牛在潭中出没嬉戏,于是人们便将其潭称为“七犀潭”。对于七犀潭名称的由来记者翻阅当地文献,看到在清代《风枢远足记》中这样记述到:
“婆兮东边山麓有巨潭一口,泉如碧玉、喷涌似连珠,其深不可测。泉出岩洞已数代。忽一日,晨曦朦胧,晓风阵阵,旭日如火,布于天穹。稍息,有七犀至,曲颈饮于潭中。”
由此,似乎也呼应了它因七犀而得名的说法。
游历于七犀潭芳草波影之间,只觉空气宁静,有些许泥土的芬芳,好不醉人。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路边种植的花草随风摇曳,其间山石矗立,几株不知名的花卉在阳光的照射下沁人心脾。举目望去,远处青山环绕,两山之间,有峡谷渐渐收拢。据说,雨水充沛时节,泉流汇聚于此,一条瀑布便挂于苍山半壁,景致壮丽。
七犀潭四周绿茵环抱,景色宜人。
继续向前,穿过幽深的小径,七犀潭露出了它的本真。
潭水碧绿晶莹,深不见底。水面上,水草慢慢舒展开来,趴在潭边围栏上,鱼儿在水中尽情地嬉戏着;远处的石拱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颇有些江南水乡的韵味。
当地政府对七犀潭公园实施了绿化、保护等工作,完成了长廊、游道等景观的建设。现如今,这里已是植被繁茂、拱桥流水、牌坊石路相得益彰的赏游景点。特别是坐落于潭水之上、长廊中间的亭子,文人们的题咏让这里平添了几分雅致。
游走于七犀潭的拱桥之上,举目环顾,只见湖水倒映着青山,青山环抱着绿水,宛如一幅优雅别致的山水图画,那一抹山色和一湖碧水让七犀潭更加秀美。
玉溪日报记者:顾世丹
转载务必注明出处、作者,侵权必究!
敬
请
关
注
Hash:71f72bd88e091d0e00fe84167cf9ce0133afb839
声明:此文由 华宁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