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中医文物馆

中医文物馆是个科普馆,于2011年11月开放。

这个馆规模不大,陈列了近千件文物,主要讲中医的起源,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比如介绍中医怎样为昏迷的人灌药。我只想说传统是怎么做的,好中医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要做这个馆呢?现在对中医的否定或者贬低的声音越来越大,比如成分不确定、不能量化、有副作用,可能把这个病治好了,又把另外的病埋下了,很多很多。但我觉得中华民族几千年得以繁衍,还是靠自己民族的医学。

我父亲大概在1963年得过败血症,已经下了病危通知,最后用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但我父亲说,他是喝了中药好的。我当知青的时候,风寒长疮,用的全是中药。我脖子上长一个大疖子,也是中草药治好的。我记忆中,我们小时候看的都是中医。中医不可捉摸呀,无法量化呀,这些都是存在的。

中国人重描绘和抽象,不太重量化和精确。西方人做麦当劳、肯德基,放什么,放多少,烤多长时间,都很清楚,是工业化生产。我们的回锅肉永远不能批量生产,豆瓣、姜等有多种组合,火候也不一样。每个人炒不一样,同一个人,每次炒也不一样。它不像肯德基,在全世界吃的都是一个味道,这是中西方的区别。一些炒回锅肉的高手死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就丢掉了。

由于中医没有建立起一个很定量的体系,不断丢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就越来越衰落。中医里的大师,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了,就剩下一般的,按照中医的医书来号脉开方的普通医生。我觉得往后很难产生好中医。一个时代过去了,就像唐诗宋词一样,土壤已经没有了。

虽然中医越来越衰落,它还是有顽固的市场,中药的医治效果还存在,而且中医也越来越走向量化了——当然也有变成神化的,比如虎骨,是不是被神化了?麝香,是不是被神化了?虫草,是不是被神化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神化也带来心理治疗,也能减轻一些病痛。中医中药把其中有规律的东西找到,做成一个定量的比较简单的药,会延续下去。中医、中药,包括草药,肯定不会死,它可能会变一种方式活下来,甚至与西药融合,然后再走下去。

凭我的经历、常识和修养,肯定不可能对中医的发展,或者帮助中医往前推进,贡献一丝一毫的力量。但我朦胧感到,中医里边有很深刻的道理。一些动物受伤后,会找一些草来吃,这是动物的本能;印第安人也有自己的草药。我相信,肯定有一个未知的世界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比如上亿精子最后只有一个能参与诞生生命。

也许中医是靠猜测和感悟流传下来的,但也许这种经验更为宝贵。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会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我办这个博物馆,一是丰富我们博物馆的种类,另外也想为中医说一点话。

Hash:b39632d778de48a53c83b3e4651d80c047e09269

声明:此文由 建川博物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