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山的红色情怀

我出生在昭化区太公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我的父亲是一名五十年代的老党员、一位支书。他身上有着那个时代所有党员的优点,有原则、讲纪律、守规矩、思想质朴、工作认真。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的身影曾是我儿时一度的仰望。

记得小时候跟随父亲目睹了“七一建党节”活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些歌在我的耳边经久不息,让我激情澎湃,那时我虽什么不懂,但在父亲的教育下、听他讲述共产党人的故事,我初略领悟到“共产党人是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甘于奉献的一批人”。

1986年9月,我参加了工作,在那个时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极其光荣和不容易的事情,工作期间,我见证了许多优秀同志经过严格的筛选考验,被党组织接纳。他们入党时的激情豪迈和笑颜定格在那里,成了我工作的动力,时刻激励着我在曲折的道路上执着、担当、作为而不断前行。用工作中的实际行动,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1995年,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时任青牛乡党委书记许文明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在谈话中说“要入党,就得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在工作岗位调整时,需要对全乡六个村的驻村负责人进行调整,当时苏山村是全乡各项工作都是倒数第一的一个后进村,我自告奋勇的站出来,主动提出联系苏山村,并誓言“一年之内变成先进村”,说是一句话,但要实现确实困难。没有吃苦、不胜不休的精神,怎么能实现,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各项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矛盾纠纷、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通过一年的努力,无论是在基层治理,还是各项经济指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当年底实现了彻底的改变,变成了全乡先进村。

1996年,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在党旗下宣誓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那时的我刚刚三十多岁,正值青春年华,意见风发,回忆当年,在组织的考验时那种时刻警醒和惴惴不安,那种朗读自己转正申请时的直抒胸臆,那种被党组织纳新时的激动愉悦,那种面对党旗神圣宣誓时的豪情万丈至今记忆犹新。

入党二十五年,一路走来,我如当年的誓言般那样说了,也那样做了,二十八年的乡镇工作,让我政治上更加成熟,工作上更加勤奋,始终用一个共产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曾经担任过乡、镇主要领导职务,在工作中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时,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当遇到无故刁难时;在抗洪抢险、灾后重建时遇到危险时;当复杂的矛盾纠纷摆在面前时;在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当遇到加班加点“五+二”“白+黑”成为常态时;当一次次抛下父母和孩子时……。从我被冠上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打下这个烙印时,这一切都深入了骨髓,成为了我的一种状态、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作为。

我深知:党不是印刷在书本上没有温度的名词,而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凝聚而成的炽热情怀。(刘福春)

Hash:59b4ddec72262f8a7ca4c021cd0bee56ffa6d30e

声明:此文由 紫荆文化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