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名妓为他簪花,70岁作诗自命风流,禅僧担当你了解多少?

导语:看清担当的人生心路历程,才能理解担当的文艺创作,自然也包括书法

13岁那年,担当还未曾出家,那时他叫唐泰,跟着父亲赴京,途经南京,名妓马湘兰想在他发髻上簪花,他推过了并说:“云鬓恼新霜,不分娇花放。佯羞采嫩枝,插在儿头上。”

马湘兰是谁?秦淮八艳之一啊!虽为名妓,却像一株空谷幽兰,吐芳于世,遗世独立。她画的兰花达到了一画千金的地步,连魏忠贤这样的奸臣,得了一副马湘兰的兰花图,都大喜过望,宴请宾客一起赏析。

马湘兰《石兰竹图》

这样的一个女子,凡夫俗子自是入不了眼的,给他簪花,还不是因为少年才俊?他却因为人家上了年纪而作此诗。

多年后,担当变成了老和尚,忆起当年自己说马湘兰都长了白头发,还喜欢显眼娇艳颜色的花朵,假装娇羞摘新鲜的,只好往小孩头发上插的事。对比了现在自己的心态后,又做了首诗:“春来无日不狂游,笑折名花插满头。一自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风流。”

你能相信么?这样一个自称只有天能管,70岁仍然喜欢风流倜傥的和尚,却一生都活在悔恨之中。

佛门清静,终未排空担当之怨

担当名唐泰,字大来,法名普荷,又名通荷,自号“担当”,意即“能担当如来家业”,明万历二十一年生于云南晋宁,清康熙十二年坐化于大理感通寺,终年81岁。

唐泰出生于书香人家,自幼聪慧,善文工画,尤工诗赋,从小就受到儒家严格的启蒙教育。5岁起“师祖尧官,课以古诗歌”,6岁即受祖廷训,10岁已能诗文。11岁考取秀才第一。13岁补博士弟子员,并随父亲懋德北上应选。

董其昌称其诗为“温敦典雅,不必赴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出塞而有少陵之法”。

陈眉公称其人为“灵心道响”、“当世奇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满怀抱负的有志之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无奈地选择了“独善其身”,其结果为远离尘世,结茅鸡足山,皈依佛门,自此后再无唐泰,只有担当存于天地间。

《明季南略》关于担当的有关记载:

沙定洲驱沐天波,踞会城,杀士绅,协巡抚为之疏请,代沭氏镇滇。贡生唐泰,实为谋主……烈皇殉国,而滇亦伏莽蠢动,沐天波庸沓,任奸同利,政令不行。担公振奇好事,妄冀沙定洲者,倚其兵力,或能代沐氏以扶明社,……流寇旋入滇,沙败走死。担师逃之鸡足山,逡巡数年,始剃发为僧。

担当一介书生,拥明之精神可嘉,然终未抵挡历史的车轮。担当逡巡,其家人可想而知。正是如此遭遇,才真正导致担当皈依佛门后,仍念念不忘尘世之痛,直至终生。

担当临终之言最具有说服力,清康熙十二年,担当坐书偈颂日:“天也破,地也破,认著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置笔后,寂然而逝。

显然。担当临终都在感慨万千,其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佛门清静,终未排空担当尘世之怨,实在是罪过!罪过!

从禅书等级,看担当的佛家书法之路

书法,通常情况下是内容与心境的高度统一。就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成集的雅集上创作了不可复制的秀美的《兰亭序》。颜真卿因痛失贤侄,悲痛欲绝下创作了壮美的《祭侄文稿》。担当的书法亦是如此。

佛家书法有两类,一类是作为日常修炼的写经体,一类为作为表达佛心的禅书。写经书法作为僧人静修的阶段性心理历程往往无法真实表达僧人的内心情感。

禅书则不然,禅书是佛家佛心寓于书法的真实心性流露。

然而,一提起禅书,往往则冠以佛性之哲学高度,而忽略佛家之尘世姻缘,以至于笼统地认为任何禅书都反映佛性的最高审美理想。岂不知,正如佛家之修炼有等级之外,禅书也是分等级的。

这等级与佛家尘缘脱离的程度有关,与禅书的书写内容有关,与禅书所表达出来的笔墨意象有关。担当之书法艺术也是如此。

“过了溪桥远市城,千峰一室足生平,乱云杂雾都消逮,惟有柴香入脑清”,这是担当扇面所书写的内容。表面上是在写风景,实际上是在写自己。

担当皈依佛门后,远离繁杂的都市生活,陪伴他的是山峦环绕中的禅室。担当试图想把尘世间的“乱云杂雾”在脑海中清空,简单的生活。然而这只是试图,担当无论如何也难以抚平尘世间的心灵创伤,只能尽可能地克制自己,不要去多想,如此而已。

以上心境,通过书法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那一波三折的的用笔,方折提按的回转,迟涩连带的笔势都彰显出担当内心的不平静。

再有就是本文开始时所说,担当70岁时所写的诗文:“春来无日小狂游,折得名花插满头。一自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风流。”

这篇诗文的书风,运笔沉着稳健,疾涩得法,擒纵自如,酣畅淋漓,笔墨蕴含丰富,变化莫测,无做作使气,无矜持虚饰,与诗文之文意所对应。

前两句是对尘世美好人生的回忆,后两句是对自己佛缘生活的描绘。其得意之情难以言表,以至于脱离尘缘十多年后还念念不忘此事,足以窥见担当的尘缘情结。更有寓意的在后两句,“一自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风流”。风流之事是不可能为之了,然风流之心未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恐怕只有担当自己最为清楚了。

“窗外红飘春去迟,山家养拙已多时。满空飞絮随风卷,一角残山肯让谁”这是担当另外一幅书法佳作。

禅宗有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时的担当已经接近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

书法风貌足以证明这点,此幅书法明显带有怀素的影子,担当以怀素为师,不仅仅是因为书法本身,而是因为怀素的书法更接近佛性的最高境界。担当以怀素为师,已经在境界上大进了一步。

担当还有另外一件书作值得关注。那就是书写内容为。即心是佛,砒霜狼毒,起死回生,不消一服。至此,担当已入禅境。

结语:

研读担当之书作,不能一味地强调佛性禅心,更不能一看落款为担当”就佛呀禅呀地乱说一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符合实际。

不仅如此,就书法本身而言,当后人在撰写中国僧人书法史或者谈及佛教书法时,无论如何也不能绕过担当。这本身就足以彰显担当的历史价值。

——END

Hash:b9c9d4b8d17a6fb8260368ee9f8df835aef9311b

声明:此文由 寓书喻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