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第一大教堂”壮美重现!徐家汇天主教堂今天开放

经过两年多的封闭修缮,徐家汇天主教堂今天重新开放!

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徐家汇天主堂此次修缮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又一次规模化的整修,由外及内,涉及结构维护、墙面修复、防水处理、恢复方砖地坪等9大项目。

项目设计方花了大量时间查阅文献资料、确定修旧如旧的方案,恢复了钟楼意大利页岩瓦、修补了建筑周身的红色清水砖、将原先普通的贴纸玻璃窗恢复成精美的彩绘铅条玻璃窗......重塑大教堂哥特式的历史风貌,再现当年“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壮美。

徐家汇天主教堂曾被誉为上海第一建筑

徐家汇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位于蒲西路158号,是上海天主教发源地和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府所在地,其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它坐西朝东, 平面呈十字形,南北宽34米,东西长84米,会堂净高28米,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共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天主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造成,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

一个多世纪以来,教堂历经岁月的荡涤,多次遭到破坏,并经历了数次修缮。

遵循《威尼斯宪章》,最小限度修补,最大程度保留

此次大教堂的修复从方案编制到施工,项目方抱着对文物审慎修复的态度,遵循《威尼斯宪章》,也就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最小限度修补、最大程度保留,一砖一瓦,抽丝剥茧、精细化地修复。

这些地方得到修缮

两座钟楼,由于曾经遭到毁坏,重建后使用的也并非原来的屋面瓦。此次大修,项目组在意大利原产地找到了当年使用的页岩瓦,彻底重新铺装,同时进行了防水加固处理,终于令钟楼恢复到最原始的风貌。另外,大教堂外的主雕像从耶稣升天更换为耶稣抱十字架。

屋面全部恢复为石板瓦,对滴水兽也做了安全处理。这些形状独特的滴水兽历经百年风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破损,已经失去了原先的排水功能。此次在修缮中考虑过多种方案,最终采取了原样保留的方式,并做了新的排水设计。如今,从屋檐上流下的水不再从兽口中流出,而是通过下面的排水口,但人们能从这些滴水兽中感受到当年的精美雕工和岁月痕迹。

教堂内,中世纪哥特式的风貌更是一览无遗。日光照射,通体透亮。屋顶墙面全部修补完成,主祭坛的和两侧曾经未开放的小祭坛也都全部修旧如旧。

主祭坛雕像由圣母抱小耶稣雕像换成圣依纳爵与八位圣徒像,真正复原了百年前开堂时的景象,也与大教堂正式名称"圣依纳爵堂"完全贴合。

几十扇普通贴花玻璃窗,全部恢复为当年的彩色铅条玻璃窗花。色彩非常明艳,再现了一个个圣经故事,光影斑斓,普照大堂

地板上的花砖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此次在修缮中保留,并且恢复室内方砖地坪。教堂里还有64根石柱,支撑起呈下宽上窄结构的整个内部空间,此次在修缮中也保护了石柱原来的面貌。

教堂里曾经有一台著名的管风琴,目前为了不影响中间的玫瑰花玻璃,一台电子管风琴暂时按放在下面,经过重新设计,未来将有纯手工打造的新管风琴搬入这里,到时教堂的音乐会更加不同。

温馨提示:徐家汇天主堂今起恢复宗教活动,但暂缓对社会开放参观,待经各有关方面协调准备完成后择日向社会开放。

来源:上观新闻、魔都眼、看看新闻等

Hash:c0f566a31a59117f61952be6084d3e37f119603e

声明:此文由 上海徐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