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出土的 清代“五爪莽武官袍”赏析

陈巴尔虎旗出土的

清代“五爪莽武官袍”赏析

陈巴尔虎旗民族博物馆,陈列着一套清代四品武官官服,这是目前呼伦贝尔地区出土品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武官服。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旗普查队员在东乌珠尔某地发现一清代损毁墓葬,清理出武官服一套,此服官阶明确,保存基本完整。其满文碑文为:敕封——协助掌印□之墓(□字不清晰),当年列入内蒙古20大考古新发现。

该官服由朝冠、朝袍、补褂、朝珠、朝靴、朝带、便帽、顶戴花翎组成,官补前后完整,为刺绣猛虎图案,其顶珠为青金石,翎羽为孔雀单眼翎,翎管为琉璃仿白玉,饰物均符合满清四品官员规制。按照清律,四品文武官员以下,朝服不分春夏秋季,品以上为八莽五爪龙袍,文武四品朝服,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而下身则是在腰部的“腰帷”和下方的“下裳”处装饰行莽两条,皇帝朝服为九龙,官员均为八莽及以下。朝服绣有八莽外,在袖口,衣领等处共绣有大小17条莽,其中小莽为虬龙,地子绣有磬纹,蝙蝠纹、云纹、团鹤纹、暗八宝、蛇纹、江山海水纹等。数量均为吉数,其工艺、材质、纹饰、饰件及编织经纬线均符合官制要求。这套官服信息量大,对研究满清官服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武官四品以上可佩挂朝珠。其念珠为檀香木雕花,隔珠为天然翡翠,背云、记捻等为玛瑙、松石和蜜蜡(琉璃仿)组成。这件补服也有一处破洞,应为生前缝补,随葬品仅有一串沉香木十八子,符合清代薄葬习俗。朝服上香囊系有碧玺(琉璃仿)装饰,碧玺为慈禧太后喜爱之物,受其影响,在宫中流行,后推广到官服上作为香囊饰坠,十八子饰珠等。

翎管等个别饰件也为琉璃仿制替代,琉璃仿宝石出现在官服上最早是从乾隆开始,道光后大量出现,替代宝石饰品以降低造价。这件官服上的龙纹的形象也呈现国力衰弱之势,所有器物时代特征均指向晚清时期。可见年代上限不会早于光绪,下限不会晚于宣统。因为从墓葬的选址分金定位和棺椁器型,花岗岩碑无不指向墓主按照满清规制礼葬,役年也是在封建王朝没落之前。满清后期,地方官员级别普遍高配,据史料记载;黑龙江将军衙署为封疆大吏,将军为正一品,呼伦贝尔衙门副都统为正二品,以此类推,他的官职可能仅相当于当今的“乡科级”。如果正四品放在清中期之前,可能要对应现在的“地厅级”正职以上,车马待遇也为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在呼伦贝尔自雍正十年1732年,清廷"移民戍边"时在呼伦贝尔建城设衙,移民巴尔虎、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民族戍边,实行军政合一管理体制,结束了呼伦贝尔草原有边无防的历史,目前仅在陈巴尔虎旗遗存清代有品级官员的墓葬20余处。这个群体在近300年以来,在为抵御外来侵略、守望祖国边疆、促进民族团结、保护草原生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特木其勒

编辑:韩百慧

史料图片辅佐:安妮

来源:陈巴尔虎旗博物馆

Hash:287986a1810f79219d24712dc731f6487c613226

声明:此文由 鄂温克旗彩虹之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