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 株洲红"系列报道 | 为农民运动"正名"的一次重要考察

“百年潮 株洲红”系列报道之①

编者按

百年党史,烛照未来。株洲,是一片红色沃土,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探索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在全国部署开展党史教育。为充分挖掘株洲丰富宝贵的红色历史资源,展现党的发展历程中的株洲元素、株洲故事、株洲力量、株洲贡献。

即日起,株洲日报社与市委党史研究室联手推出“百年潮 株洲红”主题系列报道,以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精神起航新征程,鼓舞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次报道,株洲日报社组织全媒体团队现场采访,精心制作文字、图片、视频等融媒体报道,报、网、端、微、屏等联动展示,掌上株洲、智慧株洲、株洲新闻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关注。

农民运动“正名”的一次重要考察

江北岸,醴陵市东正街。在翠绿的香樟树掩映下,一幢坐北朝南的红色建筑临街耸立,显得格外突出。

其大门一旁,刻有“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道破了它的前世今生。

1927年1月27日,醴陵阳三石火车站(现为货运站)传来“呜呜”的火车进站声,火车停稳后,从车上下来一位着蓝布长衫的年轻人。

他提前从邮政包房出了站,行色匆匆,直接赶往先农坛——当时的中共醴陵县和县农民协会所在地,开启了一场关系到中国革命道路重要抉择的考察。

他,就是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

点击观看“百年潮株洲红”主题系列报道第一集视频(记者谭浩瀚 提供)

01

用考察一探究竟

农会组织状况、报刊对农运的报道、农会的各类章印……在先农坛右侧的陈列纪念馆,展出了与毛泽东考察农运有关的各类文物、图片和史料。它们,将参观者一下拉入当时的烽火岁月中。

从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贪官污吏和旧恶势力等各种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统治制度,引发了深刻的农村社会大革命。

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王启才说,“当时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污蔑为‘痞子运动’‘糟得很’,在党内也有不少人责难。”

基于这样的背景,1927年春节前后,毛泽东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地农民运动的情况,一探究竟。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赣交界处,是当时湖南农民运动发展较快的地方之一。这是毛泽东选取醴陵作为调查对象的重要原因。

他于1月27日上午从长沙乘火车来到醴陵,在先农坛多次召开农运调查会,并在此食宿5天。

目前,先农坛还是醴陵市博物馆所在地。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肖邦祥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破四旧”使得醴陵城里部分庙宇建筑遭损毁,先农坛能够免遭一劫,与毛泽东曾来此地调研,有很大关系。

醴陵先农坛门口处矗立着毛泽东的瓷像(记者黄欣雨 摄)

02

用脚步探寻真理

过前厅,从左室穿过狭窄的过道,就是当时毛泽东所住的卧室兼办公室。方砖铺地,老式的木床正对着一张方形书桌,方便办公。

肖邦祥已经在先农坛工作十多年。他说,屋内的摆设尽量还原了那个年代的风格,“当时,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每晚整理当天的调查资料。”

穿过前厅,沿着丹墀一路往前。通向正殿二楼的楼梯陡峭而狭窄。木质房间里,复原了毛泽东当年开会时的摆设:长条凳子整齐摆放,柱子上挂着马灯。

就是在这里,毛泽东仔细听取了各地农运干部的汇报,并对依靠贫农、进一步发动群众、加劲作政治斗争等重大问题,作了很多重要指示。

在醴陵调查期间,毛泽东没有丝毫停歇,女界联合会、总工会、文庙……他用脚丈量着醴陵的每寸土地。

东富寺在醴陵城南15里,是一座明朝时修建的寺庙,庙内有30多尊菩萨,常年香火不断。

1927年2月1日,也是农历除夕,毛泽东踏着皑皑白雪,步行几个小时抵达东富寺。

当时,庙中已经不见菩萨的踪影。毛泽东了解到,里面30多尊菩萨都给学生和农民共同烧掉了,只有两尊小菩萨名“包公老爷”者,被一个老年农民抢去了。

毛泽东对开展农民运动的边界,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

03

翔实报告转乾坤

期间,毛泽东对醴陵县城及周边多个地区进行了详细调查,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为最终写出近2万字的翔实调查报告,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下称《报告》)中,毛泽东用大量确凿的事实,力证农民运动“好得很”。其中,提到和引用醴陵的事例共计有14处之多。

党史专家王启才说,这对于回应当时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非难和指责,十分奏效,“包括一些对农民运动持质疑看法的人,开始转变观念,愿意跟农民打交道。”

王启才说,毛泽东实地调查的方法,践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也为后来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包括后面选择走井冈山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等,都和这些调研不无关系。”

在毛泽东1930年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解释了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原因:“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你对这个问题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考察醴陵农民运动,极大促进了醴陵农民运动的发展,给株洲地区后来的农运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株洲农运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考察醴陵农民运动时,曾在先农坛住宿五天(记者谭浩瀚 摄)

04

红色老街迎春风

如今走进先农坛,当年的痕迹已经难以找寻,取而代之的是一尊以毛泽东为原型的瓷像,正对着往来的人们和蔼挥手。

作为毛泽东当年足迹的重要部分,1972年,定此地名为“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并拨款修葺。1976年,在先农坛右侧建陈列纪念馆,同年对外开放。

迎着红色旅游东风,醴陵先农坛红色游日渐兴旺,络绎不绝的游客从省内外纷至沓来。

2月17日,游客江先生骑着摩托车,从20多公里开外的泗汾镇来到这里,细细读着展览中的每一个字。

江先生是名退伍老兵,他的父亲也曾投身红军,这些渊源,让他对于红色革命旧址,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没事就想过来逛逛”。

一直住在东正街的陈目金,今年已经86岁。从水泥路到柏油路、从木棚子到砖瓦房、从沿街的小摊小贩到开实体店经营……对他而言,东正街上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醴陵正在进行大范围旧城改造。东正街沿岸也已经纳入醴陵“一江两岸”民生工程。

不久后,古老的东正街上,沿江旧宅将被拆除,改造成新的文化旅游设施,成为宜居的生活空间、休闲胜地。

如今,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的亲历者后人,大多已经搬离东正街。

而如大山般岿然不动的先农坛,成为众人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窗口,讲述着巍巍红色历史长河中,那些动人心魄的抉择与信念。

来源 | 株洲晚报

记者 | 黄欣雨

通讯员 | 李景兰 陆杏聪

编辑 | 董介

审核 | 戴萍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Hash:e84dd1f04a46247a7746f7dd929f254884e05d8c

声明:此文由 株洲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