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家大院走出的建筑大师,居然设计了半个中华民国!
打捞一段历史记忆 收藏一份乡土情怀
【关注后 回复 爱家乡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一)建筑报国
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从小到大成绩优异;
这是一位眷恋祖国的海外赤子,赴美深造后毅然回国;
这是一位誉满天下的建筑学家,倾心设计了半个中华民国;
这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建筑教育学家,精心培养出齐康等多位享誉世界的中国建筑大师;
这是一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爱国志士,为祖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不懈工作直到病倒的前一个月……
求学美国声名噪
1901年,杨廷宝出生于南阳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其父为南阳著名的士绅杨鹤汀。
他少读私塾,天资聪慧,刻苦好学。
南阳杨家大院
1912年,他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英文科。
1915年,他以河南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
考入清华后,又连跳两级,与闻一多同在一个班学习,结为至交。二人常为《清华学报》、《清华季刊》设计版面和插图。
杨廷宝手绘作品
1921年(民国10年),杨廷宝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他的建筑设计和水彩画,得到美国著名建筑师保尔·克芮和瓦尔特·道森的悉心指导。
仅用两年半时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学完了四年的课程。
他还以精湛的设计作品,参加美国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奖活动。
美国获硕士毕业后留念,背景图案是其设计作品
1924年,他先后获得美国市政艺术学会设计竞赛一等奖和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艾默生奖一等奖,轰动美国,名满美洲。
这两件作品,后来被收录于美国《建筑设计原理》一书。
这本书后来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许多国家大学建筑系的通用教材。
从此,“廷宝·杨”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建筑学界。
学成回国正当时
当时,美国不少建筑事务所出重金聘用他。
但他以“儿不嫌娘丑,民不嫌国贫”的爱国情怀,以“父母在,不远游”为词,婉言谢绝了高薪聘请,毅然决然地于1927年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投身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建筑设计领域。
天津基泰公司
这年,杨廷宝加入近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天津基泰公司。
作为基泰公司合伙人和台柱的杨廷宝,设计作品多署“基泰公司”,而不写个人姓名。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基泰工程司的业务不断扩大,杨廷宝常年奔波在津、京、沪、宁之间。
杨廷宝住所——天津基泰大楼
此时,张学良招标营建公寓——少帅府,那些控制中国建筑设计大权的外国建筑师,蜂拥而上,争抢招标。
初出茅庐的杨廷宝,以典雅朴实、气魄雄伟的设计方案,击败了众多中外著名建筑师,很快声名鹊起,传遍全国。
超群才华倾北京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建筑经典作品不胜枚举,遍及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各地。堪称“设计了半个民国”的跨时代建筑巨匠。
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参加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紫光阁、西直门城楼、国子监等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他设计的北京交通银行、北京和平宾馆、王府井百货大楼、主持扩建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无一不是建筑史上的杰作,被后人奉为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杨廷宝决心用自己的超群才华,精心设计全国著名的重大工程。
他主持拟定了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百余项工程的设计。
北京交通银行
1932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临街四层,底层为营业大厅,空间高二层,其周围布置办公室和辅助用房,地下室为金库。
该建筑基本采用西式建筑构图,利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和材料,不用大屋顶,只在众多部位施以中国古典建筑构件,以体现建筑的民族格调。
当时称之为“现代式中国建筑”。
清华大学图书馆
坐落在校园中心区域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被称为是三代建筑师跨年代合作的典范。
1919年,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了图书馆一期,也就是今天人们见到的树荫掩映下的老馆。
1930年3月,由杨廷宝主持设计,对图书馆进行扩建,1931年11月竣工。馆舍面积达到7700平米,可同时容纳读者700余人,新扩充书库三层,与原书库相接,共可容书30余万册。
1988年,由清华建筑系关肇邺教授主持再次扩建,遂成今天的面貌。
北京和平宾馆
位于王府井商业街,始建于1952年,是历史较长、知名度较高的四星级豪华合资酒店。
这是一个将环境、功能、施工、经济和建筑空间艺术高度综合的作品。
这一简洁、大方、朴素、明朗的新建筑,得到周总理的肯定和赞扬,赢得了国内外建筑界的好评。
打造半个南京城
1940年后,杨廷宝长期在南京大学任教,加之他在中国建筑界的杰出成就,与梁思成先生并称为“南杨北梁”。
在他82载的一生中,除了童年和出国的岁月,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南京度过。
他一生中完成的100多项各种类型的工程设计,其中在南京的就有五十七项。
从1931年开始,他为南京设计了大量建筑作品。从地标性的公共建筑到私人别墅,再到东南大学老教工宿舍,都饱含着杨廷宝的心血。
这些建筑,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经典元素。
有人说,杨廷宝打造了半个南京城,这并不虚妄。
东南大学
1933年设计建造,由三开间的四组方柱与梁柱组成。
外形采用简化的西方古典建筑式样,让人很容易想起雅典卫城建筑群和德国的勃兰登堡门。
中央大学南校门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正门,基本保留着原来的样式。
利用中山陵东南角前低后高的天然坡地,作音乐台的露天观众席。外圈设计一道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花架、花坛和坐凳。
舞台照壁的设计,更见杨廷宝的功力——
底部是中国古建筑常见的须弥座,顶部雕有云纹花饰、龙头、灯槽,显得古色古香。而台下开辟的月牙形水池,又很有西方古建筑的风味,堪称中西结合的杰作。
成贤小筑(杨廷宝故居)
这是杨廷宝于1946年自行设计建造的私人住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104号,紧邻杨廷宝曾长期任教的东南大学校园。
与那些气势恢弘的作品相比,104号的“成贤小筑”,生活味道清晰而又明亮。
青砖灰瓦的围墙,小二楼的暗红木格窗。还有那三棵参天的百年老杨槐,给整条街都染上一种从容淡雅的民国气质。
营建陪都更实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2月,首都南京沦陷。
1939年,杨廷宝举家迁居重庆。在战时陪都,他留下了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优秀建筑。其中大多数作品依然留存或者在继续使用。
抗建堂
当时,重庆受到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在建筑风格和建材使用等方面都要求尽可能的简朴实用。
除了稍显贵气的美丰银行大楼和国民政府门廊,其他如国际联欢社、青年剧院、抗建堂、史迪威公馆、林森墓等单体建筑,均简而不陋。
通过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他创造了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这些作品,成为抗战时期山城建筑的典范。
国际联欢社(嘉陵宾馆)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安排各国大使馆人员在重庆的社交娱乐活动,特兴建嘉陵宾馆,亦名“国际联欢社”。
嘉陵宾馆是一幢典型的山地建筑,又有欧式建筑风格,看正面是两层,后面则是三层。
当年,这里曾聚集了比利时、丹麦等国使馆,以及美国、波兰等军事代表团,是重庆“国际化”的象征。
圆庐
建于抗战初期,是为民国立法院院长孙科及其如夫人蓝妮修建的公馆,建筑主体为圆形,故称“圆庐”。
建筑为砖木结构,地上二层,充分运用几何形式与地形贴合,依山而筑。平面依等高线布置,设计思路则是将等高线与圆心放射状结合。
整个建筑平面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组成,内圆为起居室。
外圆被分隔为扇形内室,分别作为卧室、书房、会客室、卫生间、传达室等,均围绕中心起居室布置。
1942年竣工。是抗战时期空军训练跳伞用的塔形建筑物,也是鼓舞抗战胜利信念的纪念建筑。
当年,这座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高、设备最好的跳伞塔,将一批批尚未大学毕业的青年学子,以最短的时间培训成与日军格斗的空中勇士。
贝聿铭说过,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虽然和我们渐行渐远,但是,透过他设计的幢幢建筑,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建筑理念、社会责任、家国情怀……
尊重原创 欲转载联系我们
解更多家乡人文历史,轻戳以下链接——
Hash:ea2af0a272de0c9a4c219e3023b126f099b201e3
声明:此文由 潜江银兴电影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