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各国银行——百年金融街

东交民巷西交民巷内各银行(部份)位置图

东交民巷是清末、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外资银行聚集的地方。

设在东交民巷有:中法工商、汇理、花旗、美国运通、麦加利、汇丰、德华等多家银行。而在西交民巷里也有大清银行、盐业银行、大陆银行、保商银行等大大小小多家银行,使得整个东、西交民巷地区成为当时北京乃至中国真正的金融街

东、西交民巷地区部分银行旧址

西交民巷各国银行(部份)旧址

1908年大清银行(原户部银行)第一次会议官商合影

清末、特别是进入民国以后,西交民巷和东交民巷聚集了大批的国内外银行,俨然成为又一个规模可观的“金融街”。

中国第一家官办银行“大清银行”就创办于今天的西交民巷27号院,后来演变成为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

在西交民巷中,还有“中央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等官办民办的十多家银行,而今天矗立在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东侧路南口的区域性坐标“钟楼”,就是过去“大陆银行”营业大厅的旧址。

大陆银行旧址

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总行设在天津,后于1942年迁至上海。1922年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组成四行联合营业事务行,后又组成“四行准备库”和“四行储蓄会”,成为“北四行”成员之一。

此处大陆银行为北京分行,始建于1924年。由贝寿同设计,仿英国银行建筑,地上5层,地下1层。立面为西方古典式,基座用大块花岗岩砌筑,上层檐口挑出。入口大门作重点装饰,三层拱门内镶嵌券柱,两侧作 科林斯壁柱。 钟楼上为拱顶,比例适度,是中国建筑师设计西方古典建筑水平较高的一座。现为中国银行总行使用。

原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中国银行)旧址

光绪三十年正月廿八(1904年3月14日)户部向皇上奏报创办银行计划,奏曰:“现当整齐币制之际,亟赖设立中央银行为推行枢纽。臣等再三筹商,拟由户部设立,筹集股本,参阅各国银行章程,斟酌损益,迅即办起银行,以为财币流转总汇之所。”不久户部拟订了银行章程,恭呈御览。清廷批准了这个银行章程。

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经财政处奏准,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目的在于整顿币制,推行纸币,以济财政。

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又改称“大清银行”(亦称“京师总行”)户部银行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由官员民众购买(以中国人为限,不得转卖外国人)。

户部银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负责。总行设北京西交民巷27号院,到光绪末年所设分行有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九处。

保商银行旧址

位于西城区西交民巷17号(中)。建于19世纪30年代。3层西洋式建筑。立面用花岗石希腊柱廊,檐口突出。200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建筑本身及散水、台阶投影范围。

中央银行旧址

中央银行旧址西交民巷17号(西)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央银行设在北平的分行。

中央银行为1928年国民政府建立的民国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于1931年建成随后开始办公。1931年9月10日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成立,由天津分行管辖。1935年6月11日改为二等分行。北平沦陷期间,被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总行占用。抗战胜利后,升格为一等分行。

1945年恢复营业,1949年2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处接收,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用房。2006年交由中国钱币博物馆使用。

法国农业银行旧址

法国农业银行旧址: 1922年设立于西交民巷50号 ,建筑物地上两层,立面用花岗石装饰,大门入口作柱廊,内装修豪华,现保存完好。.

盐业银行旧址

盐业银行是中华民国初年由河南都督、项城人张镇芳创办,民国四年(1915年)由袁世凯批准建立,总行设在北京,宗旨拟办官商合股银行,投资者大多是官僚。

盐业银行旧址位于今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7号,是原盐业银行总行的所在地。盐业银行大楼,建于1931年,为3层西式古典建筑,正立面使用爱奥尼柱式,外墙红砖砌筑。该大楼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为中国工商银行西河沿支行使用。

交通银行旧址

交通银行旧址位于北京前门西河沿街9号,由我国近代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建于1937年的整座建筑的特色是融合中西建筑风格。建筑的主体是西方形式,但在细部装饰上具有中国特色。

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群位于原西城区辖区内的中央银行旧址、大陆银行旧址、保商银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户部银行旧址四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文物普查登记项目的清户部银行旧址合称为“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群”,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网络 文中部摄影:)

附文:江米巷旧事——老北京金融街的沧桑

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原是一条旧名为“江米巷”的长巷,得名与大运河漕运有关。被称为“江米”的南方糯米,经运河北段之通惠河下船后在此集散。

明永乐年间划入内城后,该巷被正阳门的棋盘街一分为二,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

元代以来,江米巷商贾云集,华洋杂处,颇具异国风情;明清两代均在此地设馆,接待朝贡的外藩使节。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英国使臣马戛尔尼,都曾在此下榻,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天津条约》,英、法两国首先在东江米巷建立使馆,随后俄、美、德、比、西、意、奥等国也纷纷建馆。义和团之乱后,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的规定,这里被正式划为使馆区(Legation Street),中文名称改为“东交民巷”。

20世纪初,这一带逐渐发展为一条金融街。外资银行纷纷入驻东交民巷,现存建筑有花旗银行、麦加利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日本正金银行旧址,而汇丰银行、德华银行、俄华道胜银行、中法工商银行等建筑,今已不存。另一端由西河沿至西交民巷则多为中资银行,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盐业银行、大陆银行、北洋保商银行、中国农工银行及法国农业银行、中华汇业银行(中日合资)等旧址尚存。

这些唯美与实用结合的西式银行建筑,艺术风格各异。百年来几经易主,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银行的蝴蝶效应:催生中国革命风暴

社会巨变的背后,往往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外国银行团的对华借款引发的一场群体维权事件,竟催生出一场结束中国帝制的革命。

20世纪初,修筑铁路开始成为中国热门投资项目。英、法两国的金融公司合组华中铁路公司,1909年6月,德国德华银行加入,成为一个有实无名的三国银团。美国于1911年加入,正式成立由汇丰、花旗、德华、东方汇理四家银行组成的四国银团,垄断了湖广铁路(含川汉路、粤汉路)借款。

清廷邮传大臣盛宣怀与四国银团的签订借款合同后,于1911年5月9 日突然宣布,将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政府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但川汉铁路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系大股东投机“橡皮股票”失败所致,政府不予认可。

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中心上海,商界和金融界都卷入了国际资本的橡胶投机。1910年6月,伦敦金融市场橡胶股票暴跌,风潮冲击上海。上海道蔡乃煌请求大清银行紧急拨银200万两救市,遭到拒绝,导致数十家钱庄接连倒闭,风潮迅速波及全国,企业商号大批破产,大萧条绵延数年……川汉铁路的股本不同于其他省份,主要源自政府摊派的“抽租股”,四川从绅商到平民百姓,几乎人人持股。政府强收路权又拒担亏空,搞得民怨沸腾;革命党人利用袍哥组织,发动保路风潮;朝廷调兵入川镇压,又导致湖北兵力空虚,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大清江山彻底葬送。

民国元年(1912年)6月,四国银团吸收俄华道胜银行和日本正金银行加入,扩为六国银团。翌年3月美国退出,成为五国银团。该银团与袁世凯政府谈判“善后大借款”,过于苛刻的借款条件,遭到国民党及各界强烈反对,认定袁意在扩充实力,消灭异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政争,导致了1913年“二次革命”的爆发。

东交民巷的外国银行团和西交民巷的大清银行,如同两只蝴蝶翅膀,阴错阳差地成了中国两场革命风暴的原始推手。

无官股的中央银行:银行家敢于抗命

中央银行没有官方股份,在当今完全不可想象,但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中国银行的前身,是成立于1903年的户部银行,1908年改名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是一家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1000万两白银的股本中,官商各占一半。

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商股股东成立“商股联合会”,上书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建议将该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作为新国家的中央银行。同年8月中国银行成立,官股消灭,添招商股500万两,组成股份有限公司,与交通银行一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代理国库,发行货币。

北洋政府一直将中、交两行视为自家的印钞机,任意垫支各种财政支出,导致货币超发,银行信誉及股东利益受损。1916年袁世凯取消帝制时,京、津两地发生挤兑,库银告急。国务总理段祺瑞下令中、交两行停止兑现,朝野震动。上海中行总经理宋汉章、副总经理张嘉璈公开抗命,在张謇等股东支持下,联合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时称“南三行”)及多家外国银行共同救市,继续兑换现银。一周后风潮平息,二人遂成业界英雄。张后来升任北京总行副总裁。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张嘉璈再历惊险。因直系首领吴佩孚急需军费,幕僚谢宗陶出面请张嘉璈和交通银行总经理钱新之到司令部,强借200万元。二人以库无现金为由拒绝。谢曰:“两君有款可去,无款即留,愿三思之。”命护兵守门禁其外出。僵持傍午,二人仍不许诺,张尤为强悍,质问道:“尔能枪杀我否?”傍晚时分,钱新之表示两行愿各借50万;经讨价还价,两行各增10万,共借120万元。二人出门时,谢宗陶道歉说:“司令部初非绑票,不过强借而已,千乞原谅。”

从市场竞争到计划经济:民营银行消失

1999年天安门广场重修时,纪念堂西侧出土的一块“四行储蓄会”石匾,记录着近代民营银行的沧桑。“四行”即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旧称“北四行”。清末民初,官僚、军阀纷纷投资创办银行,除中南银行外,其他三家银行的创办均与北洋集团有密切关系。

行业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令“北四行”成为北方金融翘楚,与“南三行”遥相鼎峙。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28年定都南京,中外各大银行总部多数迁往上海,北京降格为北平特别市,金融街风光不再。

1937年抗战爆发,一些银行家滞留沦陷区。有的人闭门不出,拒绝事敌;长袖善舞的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一面周旋敌伪,一面暗通重庆;政客兼银行家王克敏卖身投靠,成为华北伪政权首脑;在西交民巷的北洋保商银行原址上,银行家汪时璟挂出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招牌,出任总裁。抗战胜利后,王、汪二人被以汉奸罪法办。

国共内战末期,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开始发行首套人民币。12月14日,人民银行金融接管工作组开赴平、津,接管国民政府的官方金融机构。1949年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由石家庄迁入西交民巷,进驻前大清银行旧址办公,各专业部门在北洋保商银行旧址办公。

随着新政权的成立,一个计划经济的时代开始了: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是唯一合法货币,严禁一切民国货币、外国货币流通,公款一律存入人民银行,不得存入私营行庄,团体与个人可保存银元,但不得私相买卖;指定中国银行统一办理外汇业务;对私营银钱业实行金融管理检查,对银行利率实行调整管理。

游戏规则变了,各外资银行纷纷撤离中国大陆。1950年,私营银行钱庄从分散走向集中;1951年,绝大部分行庄在国家银行领导下先后实行联营联管;1952年12月,除侨资私营银行外,全部私营行庄五个系统的60家企业,改造成为人民银行领导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设总管理处于北京西交民巷原金城银行旧址。

1955年,公私合营银行的各地分支机构并入当地人民银行,中国民营银行业彻底走入历史。从1905年大清户部银行成立时起,历经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历史走完一个圆圈后归零,中国银行业进入了无竞争的大一统时代。

民国著名银行家张嘉璈、陈光甫、李铭、钱新之、宋汉章等均出走海外,未接受新政权的邀请而客死他乡。

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1951年从香港独自北归,受到官方礼遇,出任北方五家银行公私合营总管理处董事长、全国公私合营银行联合董事会副董事长。

周作民见证了自己创办的银行消亡, 1955年3月病逝于上海,享年71岁。据说在他生前出席的一次国宴上,周恩来特意过来向这位淮安老乡敬酒,并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这酒不好喝哟,还望别怪小弟勉强了您。”

作者 章立凡 2013年2月23日

北京风雨读书楼《中国之翼》

2013年第5期(发表时有删节)

Hash:2cf66d2e1e3cc1075c19d0d655e3e577a8972ed5

声明:此文由 东交民巷(DONGJMX)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