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烈士陵园向公众开放,生平事迹专题展开展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6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放仪式主会场设在北京李大钊故居,同时在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马骏烈士墓李大钊烈士陵园、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陶然亭慈悲庵5处革命活动旧址设分会场举行仪式。

著名演员臧金生在表演情景朗诵《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新纪元》。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此次集中开放的革命活动旧址中,李大钊烈士陵园作为重要的纪念设施也集中开放。同时,李大钊烈士陵园还设“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专题展”。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内,占地2200平方米,由中共中央批示修建,落成于1983年10月29日。园内迎面是李大钊烈士汉白玉雕立像,雕立像后是李大钊烈士夫妇墓,墓后是青花岗石纪念碑,碑的正面镶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题词,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园中保存有1933年李大钊烈士公葬地址原貌及当时一同埋入墓穴的李大钊烈士墓碑。

上午八点半,北京青年合唱团合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响在烈士陵园里,作为分会场,这里与设置在李大钊故居的主会场一起,正举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仪式的主题活动。随后,来自北京大学的4名青年学生朗诵了李大钊先生传诵百年的著名文章《青春》。

同日面向社会开放的“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全面展现了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光辉一生。

该展以图片、展品、原文引用、视频为主要形式,采用图片总计272张,展品总计89件/组,同时在展陈手段上融入科技元素、注重互动体验,设置有5组多媒体互动展项、2组制景。

展览分为主展室“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和纪念室“永远的典范”两个区域。其中主展室面积277平方米。第一部分信仰与主义:中国传播的第一人,以三个单元的内容展现了李大钊同志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从而影响爱国青年的过程。第二部分使命与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展现了李大钊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所立下的不朽功勋。第三部分革命与奉献: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展现了李大钊同志推动国共合作,领导中共北方区委开展革命,并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历史。纪念室主要内容是1933年公葬李大钊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李大钊烈士陵园的修建以及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纪念李大钊的活动。

看点

1933年埋入墓穴的李大钊墓碑展出

这次开放的展览有一件重要的历史实物——1933年公葬李大钊时一同埋入墓穴的李大钊墓碑。这块墓碑承载着公葬李大钊的历史。

这次开放的展览有一件重要的历史实物——1933年公葬李大钊时一同埋入墓穴的李大钊墓碑。这块墓碑承载着公葬李大钊的历史。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李大钊英勇就义后,警方将他的遗体装殓在薄棺中,停放在宣武门外长椿寺内。同乡好友白眉初、李采言等人到长椿寺领出李大钊的棺木并换了新棺。新棺重新安放在浙寺,一放就是6年。

1933年3月,赵纫兰带着儿女从乐亭回到北平,准备安葬李大钊遗体,因贫困交加无力操办,便找到北京大学李大钊昔日的同事帮忙。中共北方党组织得知后,决定举行一次隆重的公葬,并通过这次殡葬仪式,搞一次群众性的悼念活动,以揭露反动派残杀共产党的暴行,伸张正义。为麻痹敌人,使公葬能够顺利进行,中共北方党组织决定按照民间风俗办丧事,具体工作由河北省革命互济会负责。

4月22日在妙光阁毗卢殿举行公祭,23日举行公葬。送葬队伍由浙寺出发,经下斜街、菜市口,进宣武门。队伍行至西四牌楼时,国民党宪兵殴打、驱赶送葬群众。

黄昏时分,送葬队伍到达万安公墓,一辆骡车已在恭候,车上堆着几件破棉被套和一些花圈挽联。下面藏着的是一块高183厘米、宽46厘米、厚16厘米的青石碑,碑头刻有一颗红五角星,五角星的中央刻有黑色镰刀斧头。因为时局,当时纪念碑一同埋于地下,直到1983年为李大钊修建烈士陵园移灵时,此碑才重见天日。

纪念碑的正面是“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几个红色大字,背面是红色碑文,其中写道:李大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忠实最坚决的信徒,曾于一九二一年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的运动,并且实际领导北方工农劳苦群众,为他们本身利益和整个阶级利益而斗争。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Hash:0869b7e3a9c0a1ec54b447f4d8cacd3b9afbcaee

声明:此文由 新京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