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印迹”——法政先导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原址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现址

从新开河西侧的志成路,进入武警天津总队二支队家属院内,可以看到一处被围墙保护起来的残存老建筑河北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就是当年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亦称北洋法政学堂、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等)的旧址。

“北洋法政学堂1907年8月正式招生。跟之前一些‘进修班’式的法政学堂不同,它是中国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政法院校。”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刘国有长期研究北洋法政学堂历史和李大钊生平史料,现任天津市李大钊研究会会长。他表示,“谈北洋法政学堂,就必须提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

1907年夏天,18岁的直隶乐亭县人李大钊毅然决定:中断在永平府中学堂的学业,到天津投考新式学校。当时天津正在招生的有北洋军医学堂、长芦银行专修所和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报考了北洋法政学堂,如愿成为这所新设学校的首批学生。

“李大钊的选择,可见赤子之心。”刘国有介绍,如果不中断永平府中学已进行一半的学业,正常升学,成绩优秀的他会有一个通畅的仕途。“李大钊选择北洋法政学堂,学习政治经济科,是因为他更看重国家民族命运,希望通过‘深研政理’,实现救国救民、‘再造中华’的远大理想。”

北洋法政学堂,何以被李大钊寄予如此厚望?这还要从它的成立说起。

20世纪初,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迫于形势,承诺推行新政。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对此非常积极,天津的“北洋新政”一时成为全国标杆。由于新政涉及变法修律、政制改革,急需大批新型政法人才,袁世凯于是奏请清廷,在天津海河北岸河北新区设立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学堂以留日归国的黎渊为监督(校长),采用西方教育模式,聘请了包括吉野作造、今井嘉幸在内的学者授课,学术氛围和师资力量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

在北洋法政学堂的6年,是李大钊在正规学校持续学习时间最长的6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此期间,李大钊掌握了日语、英语两门外语,系统学习了西方近代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更接触到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

当时的天津,既是新政的中心,也是立宪思潮的中心。因为专业的关系,北洋法政学堂师生对时局格外关注,几任学堂监督黎渊、胡钧、熊范舆、李榘等都主张立宪改良,学生因此深受立宪救国思想熏陶,几次国会请愿都冲在前面。

李大钊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同时广泛结交津门进步志士。刘国有介绍,近年通过研究清末天津《大公报》发现,早在1909年,李大钊就参加了直隶实业研究会的书记工作。该会会长为温世霖,书记部门负责人为孙洪伊,两人都是后来国会请愿的发起者。

清廷退位后,为探讨国家政制方向,北洋法政学堂学生成立了北洋法政学会。李大钊和同学郁嶷共同担任学会编辑部长,负责会刊《言治》的出版。期间,他在《言治》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显露出锐利的思想锋芒。1912年冬天,在校友潘云超等人影响下,李大钊加入了中国社会党,后来该党被袁世凯取缔,但党纲中偏向社会主义的思想,给李大钊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913年7月,在动荡的时局中,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和几名同学相约到北京办报。后来,在孙洪伊等人经济支持下,他又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继续深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北洋法政学堂期间的学习和斗争,为李大钊后来进一步留学求学,领导‘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后走向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早期的思想和人事关系的基础。”刘国有总结。

“那时中国北部政治运动的中心,首推天津,天津以北洋法政学校为中心。”1923年12月30日,李大钊在庆祝母校成立18周年大会上作《十八年来之回顾》的演说,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从清末到民国年间,北洋法政学堂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政法、财经类专门人才,还造就出李大钊、潘云超、童冠贤以及后来的张自忠等诸多革命志士,是北方进步政治运动的摇篮,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份厚重的历史遗产。”河北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徐燕卿介绍,目前有关方面正在推进北洋法政学堂旧址保护修复工作。

小资料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学堂创建于1906年,是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奏请清廷批准,在津设立的全国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政法院校。学校先后改名北洋法政学堂、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等。校舍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占地面积一度达4200平方米,包括主楼、礼堂、学生宿舍、操场等。

学堂创立时,以留日归来的黎渊为监督(校长),办学模式和学制课程全面效仿日本。学制分为专科和速成两类。速成科旨在短期内培训急需政法人才,学制一年半,分“职班”(司法科)和“绅班”(行政科)。专科设置法律、政治两系,学制为六年,其中预科、正科各三年。预科三年中,以学习外语为主,学员除学习日语外,还要在英、法、德语中选修一门。正科部分教材系外文原版,由来自日本等国的教员用外语授课,因此对学生外语水平要求较高。

该校具有光荣的反帝反封建传统,师生积极研究和宣传进步思想,参与了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从清末的立宪请愿,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二·九运动”,北洋法政的学子始终冲锋在前。共产党人阮慕韩、杨秀峰、温健公、何松亭等曾在此任教。1937年2月,因师生积极参加抗日运动,河北省立法商学院被强制解散,抗战胜利后复校。解放后,学校并入南开大学。1989年2月,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被认定为法商学院的延续,并在学校设立李大钊烈士纪念室。2012年,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来源于《天津日报》)

Hash:aaf6ccadeb9af50a01eaf7a97a5aac38addc89bd

声明:此文由 美丽红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