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孙 大河之畔孙家庄

滨州有许多古老的地名,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典故。然而,随着时光流逝,这些往事已逐渐被人民所遗忘,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趟地名之旅,共同寻找那属于滨州人的古老记忆吧!

滨州市档案局(馆)、滨州市档案学会、鲁北晚报社联合推出。

晚报记者孙洪师

通讯员周杰

在市区黄河十五路上,坐落着一个名为大河孙的村庄,村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变迁,“大河”两字在提醒着人们,这里历史上曾有过一条河流。

根据市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大河孙村曾用名小张家、张家庄、孙家、小李家,位于市西北八点二公里,原为三村,明朝前,张姓迁居此地,名为小张家,洪武二年,孙姓由台子王村迁居到此地,立村孙家庄,李姓立村名为小李家。后以村临古运粮河,三村合称大河孙。

除了大河孙村名源于村临古运粮河。在这里,冠名为“大河”的村子有七个之多,分别是大河卢、大河王、大河刘、大河姚、大河孙、大河于、大河郭,虽然,那条大河已随着时间的流转不知去了哪里。但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这条运粮河的影响还在。

“天王堂,河当央。”这是早些年流传在滨州民间的一个说法,还有人曾说,很早的时候,黄河河身就在如今的黄河三路附近,张八棍村北一华里处就是黄河的北岸,黄河五路以北是北大坝。这些说法也在印证着大河诸村历史上的真实地理面貌,那就是古代滨州河汊纵横,历史发展到今天,当地的生态地理面貌一定曾有过剧烈的变动。

据当地的村民说,这里是一条赵匡胤用兵的运粮河,按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规矩,这里的地理位置显得较为突出。历史记载也显示,北宋与大辽以大清河海河为界,南北对峙,隔河相望。公元969年,大辽萧太后开启了励兵图志、发展经济、开明政治的鼎盛时期。并在公元1005年与北宋签订“檀渊之盟”后,组织兵丁与民夫,开挖了陪都南京北京)至蓟运河的“运粮河”,确保盐业与粮食的漕运。可见,运粮河对于一个王朝的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和用途。

但也有说法是这个“大河”是黄河决口冲出的河道。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在下游决口的年份达543年,平均约四年半一次,并有多次大的改道和迁徙。改道最北经海河至天津入海,最南经淮河入长江

而对滨州影响最大的则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兰阳铜瓦厢决口,肆意的黄河水折向东北,流入了山东境内的大清河,夺大清河入海。黄河自此改道东北经今长垣濮阳范县台前入山东,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结束了黄河趋向东南、夺淮入海的历史。

滨州市史志学者侯玉杰也认同黄河决口这个说法,他表示,今天的黄河河道是1855年(咸丰五年)后才稳定下来的,黄河历史上多次决口,而古代滨州河汊纵横,今天的市政大楼一带原是就是河汊交汇处。而大河孙、大河郭等村附近古代有一条河堤。大约在清朝嘉庆年间仍有黄河堤坝存在,后来才慢慢消失了的。对此,这里不再做更深入的探究。

如今,随着城市的开发,大河诸村居民也逐渐搬进了入了新房子,大河新城就是对大河姚、大河王、大河刘、大河芦四个旧村进行的整体拆迁改造合村并居项目,古老的大河孙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Hash:e19274ae51fd52ac5bc904e8b038e82e78038c8d

声明:此文由 滨州传媒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