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座古墓中,竟发现了一个特殊图案,从此揭露墓主人非富即贵

大部分人都应该听过这句话,如果在外找不到家,那就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吧,有一个七颗星组成的“勺”(斗,古人舀酒用的工具),就看那个“柄”,就知道方向了。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古人眼中,这些星星就是年复一年的规律变化,而这组成斗形的七颗星也有了她美丽的名字,“北斗七星”。

所谓“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紫微垣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北斗七星了,而且,还知道了它斗柄所指方向和季节的关系,东南西北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而且,出土的文物也印证了古人对它的崇拜,重庆的一座古墓中,就发现了北斗七星等星象图案。此次考古对象是“彭水山谷公园墓地”的一处石室墓,就其规模看为目前渝东南地区最大的墓葬。

这次的考古对于研究该地区汉墓,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料依据。而且,墓室后壁中的星象图案,对于研究汉代对北斗七星等这些星象的信仰,更是提供了重要的物证。这些星象图案,是阴刻于一块石条之上,位于墓室的后壁,这是第一次在该地区汉墓中发现的。

这座石墓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地上的封土和地下的墓穴。封土的残高有2.6米,地下墓穴的结构很是考究,有墓道、墓门、甬道等,还有壁龛等设施。但就这个墓穴的结构来看,工程量就不小,也只有非富即贵的人才能有如此的财力完成。墓穴通长15.8米,最宽的地方有2.8米,墓室内的高度为3.1米。

墓道正对着墓门,它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前半段是竖穴的土坑式,后半段则用石条砌筑了两壁,顶部有个盖,是用横梁和券顶做成。这种结构也是首次在该地区发现,部分的墓道是砌筑的石条。墓门是石材,而且,这个石门是可以向外打开的两扇,若是仔细辨认,还是可以看出墓门上是有图案的。

这个图案是用红色颜料绘制,不过,也许是时代久远的缘故,这些图案已经相当模糊,无法看出是何内容。通过墓门,进入墓室前,要经过甬道,这个甬道的两壁也是用石条砌筑,上方是券顶,高度比墓室矮。墓道、墓门以及甬道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形成了一个纵长方形。

这座古墓的券顶相对比较高大,所以,墓室的空间也就显得宽敞高大。在墓室的后部有一个棺床,是由长方形石板和石条垒砌而成,它就是用来放置墓室主人的棺木以及一些随葬品。不过,可惜的是,棺木已经不见踪影,可见盗墓活动的猖獗,这座古墓也没有逃脱被盗的厄运,而且遭受过严重的“洗劫”。

如今,可以发现的随葬品已经不多,很多都是一些陶器的残片。不过,从这些残片还是能辨出器形,其中有陶侍佣、陶仆人俑、陶武士俑,这些都属于人俑,还有动物俑,鸡狗猪马。另外还有瓷器和石器,瓷器有罐。

那么,这座古墓的年代是何时呢?

判断这座古墓的年代:

第一是在墓室里发现的钱币,五铢钱是东汉末年的铜钱币;

第二就是壁龛,这种带有壁龛的石室墓在渝东南地区很常见,而且,是该地区汉代墓葬的特点;

第三就是随葬品的组合了,它明显属于东汉末年的组合,所以先将它的年代定为东汉晚期,但是,也不排除是蜀汉早期的。

该古墓规模之大,以及该墓室中有陶武士俑,已经说明了该墓室的主人身份不简单,或是有挺高级别的官吏,或是当地某个大家族的成员。那时地方权贵拥有私人武装力量,就是常态,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被灭,朝廷就是靠了地方的义军,这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剿灭这场起义。

这处古墓的发掘,对于研究该地区的汉墓的分布和特点,自然又多了一份有利的史料证据,那首次发现的北斗的星象图,也让这次发掘更多了份重量。我们一直知道古人对星象的崇拜,但是,除了史籍中的记载,发现的文物却不多见,而这次在石条上的发现则提供了一个线索,可一窥当地人对星象信仰。

可以说,每一次的古墓考古,都是和古人的一次对话,只是千年来盗墓的破坏,让很多有价值的文物流失不见了,考古工作者只能在残存的遗迹中,去推测复原当时的场景。这块有北斗星象的石条能保留至今,大概它在那些盗墓者眼中,只是一块有图案的石块罢了。

参考资料:

【《鹖冠子》、《汉墓中发现北斗七星》】

Hash:ad15d81c2199e566ce7d32098d52bab1fe696225

声明:此文由 江山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