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长征路上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7)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烈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路上看到长征遗留在当地最多的,就是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而且,每一座红军墓都伴有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家山红军烈士墓

云南楚雄市吕合镇太邑村的小山包上,于2001年建成一处占地870平方米的小陵园,内有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及红军无名烈士墓,小山包因此由“黄家山”改名为“红家山”。

在纪念碑基座上的《无名红军墓及英雄纪念碑碑记》记载:1936年4月15日,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攻破楚雄县城迅速西进,一支沿龙川江而上的红军昼夜兼程于4月16日中午抵达太邑村。……两位负伤红军因伤势过重为国捐躯,他们是那样年轻。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乡关及生于何年何月,只知道一位是连长、一位是战士。部队接到命令星夜出发,是太邑村人顶着反动统治阶级的腥风恶浪,含泪安埋了烈士,将坟头面向西方,让英灵随红军西进。

红军无名烈士墓为两人合葬墓,墓冢的规模是比较大的了。墓顶飘扬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军旗,旗上是鲜红的五角星衬着金色的圆环,非常醒目。墓前的石刻浮雕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和村民们围着两位红军烈士遗体哀悼,为烈士遗体覆盖军旗的情景。在墓前底座上还有人送来不久的刚刚凋谢了的鲜花。

(红家山红军无名烈士墓)

当年掩埋红军烈士的村民李正纪的孙子李朝芳讲述了掩埋红军烈士的经过——在攻打楚雄战斗的当天下午,一队红军抬着两名身负重伤的红军来到村里,进入李家院子,请李家帮助救治。李正纪应承后,接到命令立即赶赴南华的红军部队就出发了,一位红军军官留给李正纪几块银元,叮嘱一番才离去。部队走后,李家一家人都忙着照顾红军伤员。可是两名红军伤势过重,加之当时村里没有药品,当天晚上,两名红军就牺牲了。牺牲前,其中一位红军醒来,把随身携带的一个公文包取下送给了李正纪,请他把他俩埋葬在朝向红军大部队前进的方向。李正纪拿出准备自己后事用的一口棺材,又从亲戚苏正旺家买来一口棺材,将两名烈士收殓,然后找来同村关系最亲密的同姓兄弟李正安、李正旺、李朝荣三人,白天先到红家山上踩好点,晚上4人悄悄地将烈士安葬在红家山半坡上。遵照烈士生前的遗嘱,两座红军坟的坟头均朝向红军部队西进的方向。

炭窑四川籍红军烈士墓

在云南鹤庆县西邑镇(原北衙乡)水井村炭窑村旁的树林里,有一座红军烈士墓。墓前留有酒杯和香烛等祭奠品。

(炭窑四川籍红军无名烈士墓)

炭窑红军烈士墓的黑色墓碑是中共鹤庆县委、县政府于2013年重新立起的,其上的碑文《红军墓记》:1936年4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鹤庆,途径舍茶寺时,一名四川籍的年轻战士因脚伤掉队,迷路来到炭窑村,向村民询问到县城的路,好心的村民见红军战士双脚肿胀,将其领回家中,给他烧水做饭,用草药为他疗伤。第二天,红军辞别村民去追赶部队,不幸遇到两名财主家丁,将红军杀害在山阱边。村民知道后冒着生命危险将殉难的红军安葬在青香树旁。1969年,炭窑村群众为纪念这位红军战士,将其遗骸移葬在村南的水塘边,当地群众一直以不同方式祭奠这位红军烈士。

松桂红军烈士墓

离炭窑村不远,在松桂镇太平村有一座制式与“炭窑红军烈士墓”相同的“松桂红军烈士墓”,也是在2010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时,由中共鹤庆县委、县政府重新俢茸的。这座红军烈士墓在路边的半坡上,有汉白玉栏护卫着,墓前也留有祭奠的痕迹。

(松桂红军无名烈士墓)

松桂红军烈士墓的墓碑也是中共鹤庆县委、县政府于2013年重新立起的,其上的碑文《红军墓记》:1936年4月22日傍晚,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鹤庆,途径松桂镇太平村,一名姓王的战士身负重伤,几个年轻战士用担架把他抬到一户村民家中。热情的村民为红军伤员熬药疗伤。姓王的战士在昏迷中一直断断续续地说“枪,枪!我的枪”、“让我起来,自己走……北上,北上打……打敌人”。23日清晨,红军伤员因失血过多而英勇牺牲。红军部队在村民院子里召开了追悼会,并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村北山坡上。当地干部群众一直以不同的方式祭奠这位红军烈士。

红麦红军烈士墓

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安乡红麦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坝子。1936年4月,红六军团经鹤庆往石鼓渡江途中经过这里。红军大队走过后,红麦村的和世根、和继妹两位妇女发现一位身负重伤的红军战士掉了队,她俩把这位红军战士安置在山上的隐蔽处,给他送饭、疗伤。但终因伤势太重,1个多月后,这位红军战士不幸牺牲,她俩安葬了这位红军战士。

上个世纪60年代,红麦小学校校长发动学校学生和村里的党员,义务投工投劳重修了“无名红军墓”。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红麦村党支部、村委会从玉龙县委宣传部争取到1500元资金,带领群众再次重修了“无名红军墓”,并立《重修红军墓记》石碑。

(玉龙县委组织部祭奠红麦村红军烈士)

瓦卡红军墓纪念碑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最南端的瓦卡镇(原子庚乡,2013年11月更名),是红二军团从云南进入川西藏族地区的第一站。瓦卡,藏语意为“渡口”,为滇藏茶马古道出滇进川入藏的重要渡口,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渡”。时至今日,在瓦卡镇木猜村、八子斯热村等各村依然流传着红军长征故事。瓦卡镇境内至今保存有贺龙桥遗址,和云南香格里拉尼西乡交界处还保存有红军桥。

在贺龙桥的桥头旁,立着一个棱柱形的石碑,碑身上的刻字已被侵蚀的模糊不清,隐隐约约可见一面是“红军……墓纪念碑”,另一面有“永垂不朽”字样。为我们带路的藏族小伙儿只知道这是“红军的东西”,其他就弄不清楚了。由此墓碑推测,这里当年有红军牺牲在此。

(瓦卡镇贺龙桥桥头的红军烈士墓碑)

我们特意查找有关资料得知,红军到来之前,德钦县东竹喇嘛寺的水边活佛,打着西藏噶厦政府的旗号,写信给得荣阿村的头人络绒喜饶,命他阻止红军入境。1936年5月7日晨,当红二军团前卫四师先头部队行进至云南中甸、德钦和四川得荣三县结合处(现上桥头组的对岸)资纳腊山口,正在山道上行进时,络绒喜饶纠集的藏兵突然从高处不断推下石块,并向红军开枪射击。藏兵中不少人是猎户出身,故枪法极准,在红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师参谋长汤福林、团参谋长高利国等当即牺牲,伤亡指战员30余人。师长卢冬升迅速指挥部队占领有利地形,机枪排迅速登上了上桥头组背后的峦巴独山头,火力掩护部队渡过岗曲河,实施包抄,占领了资纳腊山口,击毙了络绒喜饶,抓了不少藏兵俘虏。贺龙等领导上来后,向烈士们脱帽致哀。虽然悲伤,但贺龙仍下令按政策给俘虏发还了枪支放行。藏兵个个感激不杀之恩。许多战士见此气愤不过,任弼时耐心开导他们:“当年,诸葛亮还七擒七纵孟获呢。藏兵平日为民,战时为兵,他们是农奴,唯土司是从。放了他们也是争取民心。”

上桥头村民帮助红军掩埋了烈士遗体。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为缅怀革命先烈,把岗曲河上的独木桥改建成了吊桥,取名为红军桥,并在河畔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不过,我们在上桥头组(属云南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幸福村)那里没有看到红军墓或是纪念碑,推测贺龙桥桥头的红军墓纪念碑是资料中所说的纪念碑。四川的贺龙桥与云南的红军桥相距并不远。

新龙红军烈士墓

四川甘孜州新龙(原瞻化)县城边上的新龙县烈士陵园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对烈士陵园大门的,是1987年建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塔,在这座纪念塔的背后,是一座红军烈士墓,合葬着9位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烈士墓旁刻有《碑文》:一九三六年四月二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之第四军在军长王宏坤同志率领下占领瞻化县城,同年六月派部队前往理塘迎接红六军团。我红四军某团八连三排于返回途中在和平乡杜麦村附近的三面环山的开阔地遭数百名反动武装伏击。该排奋勇还击,终因寡不敌众,全排二十五名红军干战壮烈牺牲,幸存二人。我后继部队火速赶到,全歼匪敌。中共新龙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多次组织力量对上述战斗进行调查考证,一九八六年九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将二十五名红军烈士移入陵园。经反复查找仅接回九名红军烈士的忠骨墓葬于此,以示哀思,慰忠魂,激后人。永垂千古!

这个碑文不仅记载了红军烈士牺牲的经过,而且指出了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的长征足迹到达了四川理塘(原理化),这是许多史料中缺失的。

班玛县红军沟红军烈士墓

在以往的长征史统计时,大多没有提及青海,实际上,红二、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夏共同北上时,混编为左、中、右三个纵队,分别从甘孜、炉霍、绥靖(今金川县)等地出发北上。其中,左纵队取道青海省果洛班玛地区,向川北阿坝地区挺进。左纵队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总计约2.5万余人,序列为第三十军、骑兵独立师、红军总部、总部五局(教育局)、第三十二军(行军途中编入二方面军)、第四军十师和十一师、西北局党校、第二军、第六军。

青海省唯一留下红军长征遗迹遗址的地方就是果洛州班玛县(红军长征经过时,班玛还没建县),亚尔堂乡子木达沟已改称为“红军沟”,沟中不仅留下了红军标语(为“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15个墨迹黑色大字),还有一座红军烈士墓。

这座“红军墓”是青海省境唯一的,该墓原先在班玛县阿什羌寺旁边的山坡上,由藏族同胞修建于1936年,当时仅为大土冢,墓堆上有大量的玛尼石和哈达。在红军长征经过青海70周年之际,2006年8月1日,班玛县旅游局将红军墓迁移到红军沟内,墓前竖立长方形石碑,铭刻“红军墓”。2016年,班玛县旅游局又将红军墓改建为纪念碑形式了(图15),鲜艳的红五星顶立,真是今非昔比了!

(子木达沟红军烈士墓)

不过,至今没有对经过子木达沟的红军部队番号作出准确的界定。根据1936年7月13日朱德、张国焘对徐向前12日建议的复电内容分析,当年进入子木达沟到佐木沟的红军部队,极有可能是李先念率领的左纵队先遣之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和许世友率领的骑兵师。安庆属于安徽,四方面军曾在那里战斗多年,使用“安庆”做代号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

刷经寺红军烈士墓

在四川红原县刷经寺镇革命烈士陵园里有红军烈士墓碑。由于我们到达时,陵园大门锁着,只能看到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下,是一群烈士墓,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打头的红军烈士墓碑则比较新,碑刻是“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〇〇七年敬立”的。

(刷经寺红军烈士墓)

位于鹧鸪山下的刷经寺镇,海拔超过了3000米,是个交通枢纽,以前有个专门印经书的地方。在解放初期这里还一度还是阿坝州工委驻扎的地方。镇中还可以看见有座土墙上依稀可辩的红军标语:“红军打胜仗,工农得解放”。1935年7月2日,由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各一部组成的北上先头部队,从康猫寺(今刷经寺镇老康猫村)出发,沿刷经寺山梁而上,向东翻越雅克夏山(长坂山)进入黑水县境。

(待续)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所看到的红军墓,不过是牺牲在长征路上数万红军英烈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我们记叙这些红军墓的图文,是远不足以表现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想尽我们微薄之力,以我们所能给出的图文,向长征路上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我们重走长征路,把一路的寻访都写在了《重走长征路》套书里。特此留下作者之一大龙(田竞)的手机号码13691585224、13391750217,另有邮箱dragon_52@126.com,欢迎关注此书的人和为此书建言的人联系。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

Hash:a33f9e6e3c43ec36245e45c0ac5766f3b50f6d35

声明:此文由 重走长征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