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革命精神丨汤阴县红色教育基地撷英

解放汤阴纪念馆

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革命精神

汤阴县红色教育基地撷英

解放汤阴纪念馆

为纪念汤阴解放7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继续征程,汤阴县于2015年6月动工建设了解放汤阴纪念馆。2017年5月,在汤阴解放70周年之际,该纪念馆完成工程建设和一楼布展,正式对外开放。

▲解放汤阴纪念馆内部

▲党员干部参观解放汤阴纪念馆 (王计亮 摄)

解放汤阴纪念馆位于伏道镇前攸昙村南(县城精忠路东8公里处)县烈士陵园内,两层楼结构,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750余万元。一楼布展约1000平方米,展厅涵盖“战前形势”“豫北反攻”“解放汤阴”“军民鱼水”“铭记历史”5个篇章。全馆采用图文展板、实物、油画、沙盘、篆刻、仿真场景、高清投影等传统和现代化表现形式,生动再现了1947年5月刘邓大军解放汤阴时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馆名由解放汤阴战斗亲历者、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将军亲笔题写。

2017年5月2日,汤阴县社会各界在县烈士陵园内隆重举行了汤阴解放70周年暨纪念馆开馆仪式。解放汤阴纪念馆的建成,成为汤阴县周边展示红色革命历史,弘扬先烈精神,缅怀革命前辈,接受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又一重要场所。该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安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汤阴县烈士陵园

▲汤阴县烈士陵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汤阴县烈士陵园位于伏道镇前攸昙村南(县城东8公里处),其前身是解放汤阴时牺牲的烈士安葬墓群,南北长272米,东西宽72米,呈坐南朝北狭长布局,占地2公顷。该陵园内共安葬烈士870名,其中有名烈士443名,无名烈士427名。这些烈士主要是1947年春第二次解放汤阴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和2012年集中迁入的散葬烈士。该陵园先后被命名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安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

2006年,汤阴县对县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2007年5月,该陵园中心位置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分碑身和平台两部分,总高21.27米,其中碑身高19.47米,象征着1947年汤阴解放,正面雕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背面雕刻着汤阴县委、县政府题写的碑文,东西两侧镶着闪闪发光的红五星,底座四周为青石浮雕。整座纪念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汤阴县烈士陵园墓区

自2011年起,汤阴县将散葬在全县乡村的零散烈士墓迁葬于陵园内。几年来,陵园先后投入900余万元资金,分别建成4个烈士墓区和司文德烈士广场、慰烈碑记广场等。

县烈士陵园整体布局主题鲜明、庄严肃穆,园内苍松翠柏、绿树成荫,绿化面积达到70%,成为汤阴县设施一流、环境优美,集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主阵地。

刘邓大军解放汤阴指挥部旧址

▲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大门

▲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内部

刘邓大军解放汤阴指挥部旧址位于韩庄镇王佐村村委会。1947年3月下旬,豫北战役打响,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机关来到汤阴县西部鹤壁、鹿楼、韩庄一带。他们先后在寺湾、东窑头、鹤壁集、大吕寨、王佐等村居住。中共汤阴县委书记李延授曾到寺湾村司令部向刘伯承、邓小平汇报支前工作情况。据当时统计,汤阴县出动参战民兵360余人,出动担架700余副,出动自卫队员3500余人、牲口3000头,支援军粮25万余公斤。刘伯承、邓小平鼓励李延授和县委进一步发动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院内

为歼灭汤阴之敌,1947年4月底,刘邓大军指挥部移至离县城不远的王佐村,刘伯承、邓小平亲临前线指挥。5月1日,刘邓大军一举攻克汤阴城,俘获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司令孙殿英、副司令刘月亭、参谋长邓甫暄等官兵9000余人。

凌云故居

▲傅凌云故居

傅凌云故居位于汤阴县瓦岗乡东江窑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包括纪念碑、英雄广场、烈士游园、故居大院等,是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

从东江窑村村委会向东100米,是傅凌云于1951年亲自撰写的英勇烈士革命纪念碑,记载了1939年发生在东江窑村的全民抗日自卫战及对“刚毅不屈、英勇果敢”抗日精神的歌颂,碑文中也有对同村战友的告慰与纪念。

▲傅凌云故居内部

从纪念碑先向北100米,再向西100米,到达傅凌云故居。傅凌云故居原址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看管,后毁于火灾。后人为纪念傅凌云辉煌的革命生涯,于2015年在原址基础上重建了目前的居所。走进故居室内,北墙上以时间为线索,记载了傅凌云出生、求学、思想转变、闹革命、入党、战斗、传播抗日思想、打入天门会、建立红色交通站等光辉事迹。堂屋东墙上有傅凌云去世那年在疗养院的党费证,还有其署名公文通告。东面小屋的北墙上有傅凌云的大儿子、大儿媳写的《忆父亲》,回忆了一家人革命时期艰苦的生活经历,回顾了傅凌云高尚的革命情怀、家国情怀,言辞真切,感人肺腑。东墙是傅氏族谱,呈现傅凌云上下几代家族脉络。

傅凌云,1908年冬出生于汤阴县瓦岗乡东江窑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汤(阴)浚(县)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抗日演讲,宣传爱国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汤阴组建抗日义勇军,带领群众抗击日寇。傅凌云于1963年病逝,终年55岁。

司文德烈士墓

▲司文德纪念馆(王计亮 摄)

司文德,1896年出生于汤阴县城关镇小杜庄(现属西关)一个贫苦家庭。1918年,他来到郑州铁路工务段当工人。期间,在马列理论的教育影响下,他加入了工会组织,投身工人运动。1923年2月,他参加在郑州举行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在“二七”惨案中被捕,后经组织营救获释。192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司文德被反动军警逮捕。同年10月15日,他在郑州长春桥口被残酷杀害。

▲司文德烈士墓

1927年6月1日,北伐军占领郑州,京汉铁路郑州分工会恢复活动,为烈士举行隆重的迁葬仪式和悼念活动。司文德的遗体被重新入棺,运回故乡汤阴县安葬。1952年4月5日,郑州铁路管理局及所属政治部、工会和共青团联合决定,经郑州市政府批准,追认司文德为“二七烈士”。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修建了二七纪念塔,司文德等烈士的斗争事迹在塔内陈列展出。1952年,司文德烈士的遗骨移葬至汤阴县西五里岗东侧,并立碑纪念。2006年,司文德烈士的遗骨移葬至汤阴县烈士陵园。2017年,解放汤阴纪念馆建成开馆,其中专门建有司文德纪念馆,馆内中央竖立司文德烈士头像,周围墙面以文字、图片形式介绍了司文德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光辉历史。

司文德烈士墓于1978年11月16日被定为汤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篇文字和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汤阴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安阳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丨安阳日报

值班编辑丨闫倩倩

责编 | 李艳丽

统筹 | 李中华

Hash:27465d4dad1b4f6cfd98900f97bd7ef781be388c

声明:此文由 安阳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