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牡丹江人血脉中的印记——北山烈士纪念碑设计始末,您该知道……

2月9日 星期五

天气: -18/ 0℃ 多云

明日: -23/-8℃ 多云

北山,烈士纪念碑。对每个牡丹江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或者说,北山和烈士纪念碑已经融入牡丹江的历史,成为每个牡丹江人血脉中的印记。

设计者申龙剑

1946年11月,申龙剑的二十多幅“红色油画”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为赞誉。37岁的申龙剑也成为牡丹江美术界赫赫有名的“大家”。

申龙剑绘制出四种不同风格的纪念碑设计方案,包括纪念碑的平面图、立体图和效果示意图等。市政府组织社会各界对四个方案逐一进行讨论和测评,对其中的一个方案的认同度非常高。即:采用方形的底座、金刚座、碑身、塔尖四个部分构成纪念碑整体,碑身髙24.13米、宽3.85米。碑身刻碑名。在金刚座的正面刻铭文,座阴刻有“1947.9.18”字样,其他两个侧面用浮雕形式表现人民战士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献身的形象。碑顶立有一尊铜像,战士左手持枪、右手向前投手榴弹,取战士中弹后倒下又重新站起向敌人投掷手榴弹的一瞬间形象。北山纪念碑整体气势雄伟、设计风格兼容并蓄、艺术构思巧妙,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战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表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为国英勇捐躯的崇高思想境界。

市政府领导批准申龙剑纪念碑设计方案后,把铸造铜像和浮雕的任务交由他完成。

丰 碑

当时,在西牡丹街(现在朝鲜小学附近)有一座长期空闲的二层搂房,楼下还有一大片空地,是一个可用于金属雕塑铸造的理想作业场所。申龙剑向上级打报告将其借用,为期三个月。而后,他就在这个场地热火朝天地劳作起来。

申龙剑借来了一架胶皮轮子手推车,那时候,能够使用橡胶轮的物件绝对是高档货,因为橡胶是军用物资、很少民用。手推车随后派上了大用场,到卡路屯运粘土用它,买石膏木材也用它,将购来的黄铜拉到场地还是它。

必备的材料准备妥当,申龙剑便起早贪黑地干起来,全身心投入到雕塑品的创作中。他采用传统技法制作战士雕像的泥坯,第一道工序是搭骨架,先制作一个人形状的木架,然后在木架子上缠草绳,逐渐形成雕塑的初步轮廓。第二道工序分三次,第一次是上大泥,给草人身上涂满加了稻草的胶泥,使雕塑大致成型;第二次上的稻壳泥是在第一道泥快干还没有硬实前,在第二遍泥上开始造型。第三道的细泥是高黏土、棉花纤维、沙子按1:1:1比例和成的,用竹刀在细泥上进行耐心细致的雕刻可以保证人物的局部特征丰满而生动。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修改,英勇无畏的战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了。

申龙剑接下来进行三个浮雕的创作。首先钉好木框,然后将和好的黄胶泥甩到木框之内,他在搭好的脚手架上进行浮雕塑造。等到泥塑干燥后,再用石膏将雕像和浮雕翻成模具。

将雕塑用的铜料化成铜水也是一个技术活,申龙剑找来会“化铜”的朝鲜族老金头帮忙。他们在院子当中安好铜熔炉装上鼓风机,在熔炉内投入铜料进行加热,直至形成铜水。紧接着将化好的铜水倒入专用的器皿中,再把铜水浇入石膏模具里,就这样铜像和雕塑一件件铸成。然后,对铸好铜件上的沙眼进行焊接处理,用锉刀精细地打磨去铸件的毛刺,一个个铸成品也被他用砂纸打磨得异常光滑。

铜像、浮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共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申龙剑基本就吃住在工地,几个月的昼夜操劳、事无巨细的倾心专注,消耗掉申龙剑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本来身体就很瘦弱的他,因为身体严重透支体重减了十六斤。

1947年11月12日,“牡丹江市抗日战争暨自卫战争中殉难烈士纪念碑”落成。

北山烈土碑建成不久,申龙剑同志突染伤寒,卧床不起。由于当年的医疗水平有限、没有特效药,1948年5月8日,年仅38岁的申龙剑辞世长眠。牡丹江市政府把他安葬在北山烈士碑后的山脚下,后在北山公园的扩建时迁出……

晨报融媒体记者:杜山

Hash:d9658e839ab2d7fbde1b5c5e76ec845445dc4fb0

声明:此文由 牡丹江晨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