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无声呐喊的红军战役纪念场

“在我心目中,当我直面这个黄陂洞遗址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其实设计也是一种坚韧,也是一种战斗。“

——魏浩波

距离贵州赤水市12公里的黄陂洞,山的顶上隐逸着一座红军战斗遗址纪念场。

五个不同标高的广场、三重的围合空间、外面的一个大的围合空间、到圆形下层空间、最后到纪念碑体的螺旋空间,形成了三层的层级向心组织。而最后的核心层级就是螺旋碑体所形成的空腔体。

仰头凝望,纪念碑孤寂地矗立在山头最顶部,狭长的坡道斜插进入下沉的空间,像是屹立不倒的军旗在无声呐喊。

在1935年,这里曾经发生一场惨烈的战斗。红军的红一师退守在这里,被当时的川军两个团包围。两个部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来抢占制高点

然而,川军部队人数较多,装备较好,红军被包围后围困在山头。激战后,多数红军壮烈牺牲在了这里。而正是这场“黄陂洞战役”,才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这样伟大的历史时刻。

向革命先烈致敬,当地政府找到建筑师,想把黄陂洞的战斗遗址修建成纪念场。

为了还原时代的质朴,建筑师选用混凝土作为纪念场的施工材料。

浑厚凝重的材质,让历史凝固在了空间里。

为了重现黄陂洞战役重重围困的艰难,设计师用极具层次感的圆圈,隐喻着红军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激烈抵抗。

混凝土材质本身的特殊质地增加了反射声场,空旷凝重的场地,回响起前来吊唁缅怀人的说话声经久不息。

层层空间,坚硬的壁垒,展示着红军们坚韧抗敌的决心。

“我希望光在里面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一种纪念性的氛围,当人们逐渐的走进这个纪念场的核心的这个碑体的时候,突然之间一束光,把他的整个的目光引向蓝天。”

螺旋碑体的空腔体中,始终被阳光折射。

站在纪念场,真切感受到历史苍茫、岁月艰难。

• END •

主持人 | 田 川

导 演 | 刘逍然 刘 怡

摄 影 | 曾建军

后 期 | 韩维才

撰 文 | 刘 怡

编辑:设计娘、以诺

Hash:70ac3a88fe6b5450744b8b8d02ca2a68be0e31ac

声明:此文由 凤凰卫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