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明代古建筑——太保山玉皇阁
玉皇阁坐落于云南保山城西太保山正面山腰中,是太保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是保山道教之主要观阁,是保山市内现存的明代重要名胜古迹。玉皇阁,坐西向东,是供奉道教玉皇帝君而得名。依山形砌高台筑就,由大殿、月台、钟鼓(原叫一粟)二亭组成品字形院落。平面布局,大殿靠山,前为月台。月台两侧为一粟二亭。有通道,左上会真、翠微二楼,右下太保山公园大门。
大殿,是玉皇阁的主体建筑。殿用条石砌成,长方形台基,基高1.5米,占地405平方米。基上建筑为三重檐歇山顶阁楼,以36根巨型圆柱分六排支撑(呈6666666排列)。面阔5间20.6米,进深5间14.35米。其中最边一间为通转回廊,其余为殿堂。殿堂之内,采用移柱法对明间金柱作后移处理,给人以宽敞舒适之感。殿宇屋架高大挺拔,金柱为一柱到顶的通柱式,举架高13.6米。柱头梁架之上,以密集的异型斗拱承接屋面。斗拱雕彩精细。组合上由大到小,层层相叠,往外渐升至各重檐口,往内渐收为各式穹顶(其中明间为双层覆斗式藻井,两次间为单层图形藻井)。穹顶之上,则以彩绘八卦图收心。外檐斗拱之间,以精雕细刻的巨大角梁伸出四檐,形成很高的翘角。屋架之上,通覆黄色琉璃瓦顶,并配以花脊、宝顶、吻兽等饰物。殿宇大多数部件均施以各色彩绘图案;顶棚和内壁绘有各种宗教壁画;各重檐口之下,匾额高悬,风铃叮当。整个殿宇结构雄奇威严,装饰风格富丽堂皇,又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高超技艺。
钟鼓二亭是神殿的补充。亭内原悬有钟鼓架,击告朝暮,现已无存。亭各占地14平方米。建筑样式为单檐八角攒尖亭阁。内外檐也以异型斗拱连接。内檐斗拱上收为园彤藻井,中以八卦太极图收心,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玉皇阁是古代保山城最重要的道教建筑。有关该阁的历史,可上溯至明代前期。据永籍明人邵维忠《新建会真楼记》记载:太保山玉皇阁系明洪武年间所建的佛教寺院毗卢阁,嘉靖年间,遭焚毁。其后,郡人冯君鲁根据当时宣扬皇天至尊思想的需要,邀人在此兴建道教玉皇天尊之阁。阁于嘉靖二十四年(1514年)开工,直到嘉靖三十八年( 1559年)才竣工,前后历时12年。有关该阁的落成年月,至今仍可在该阁大殿后侧檩梁上见到。玉皇阁建成之后,以其雄奇的气势,富丽的装潢,独占保山古代宗教建筑鳌头,成为保山的一大胜迹,得到此后各代地方政府的保护和维修。在大殿门上留有木刻的一副佚名联:
三层杰阁飞金像,一朵红云捧玉皇。
此联“文革”期间已损毁,人们再也见不到这副对联的文字,但在人们口口相传中流传下来了,成了保山的名联。
上联中的“杰阁”:高阁。“飞”:相似,好像。上联大意是:每天早晨当太阳光照射在金碧辉煌的玉皇阁大殿时,透进大殿的阳光照在佛像上,金色的佛像好像是活动着的。形象生动地描写出玉皇阁的高大气势,大殿装潢得金碧辉煌,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用一个动词“飞”字,把大殿的佛像,写得动起来了。
下联中的“一朵红云捧玉皇”,出自于苏轼《上元侍宴》一诗中的一句,意思是“这场景,就像一朵朵红云捧着玉皇大帝一般。”一个动词“捧”字,描绘出了玉皇大帝佛像在虚无缥缈的境界中,形象、生动、非常神秘。
玉皇阁于1984年由保山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并公布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永明)
Hash:97d10ab2421ca2319d3521a974b2022eac0bc8ae
声明:此文由 最保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