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古!带你看看旧羊城八景之“大通烟雨”

自宋以来,广州一直延续着

评选羊城八景的传统。

你知道最新的羊城八景是哪几个吗?

云山?珠江?越秀山?

还有呢?

云山叠翠(白云山

珠水流光(珠江:白鹅潭至琶洲段)

越秀风华(越秀山

历代羊城八景一览

宋代

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菊湖云影、蒲间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

元代

扶胥浴日、石门返照、大通烟雨、蒲间濂泉、粤台秋月、景泰僧归、白云晚望、灵洲鳌负。

明代

粤秀松涛、穗石洞天、番山云气、药洲春晓、琪林苏井、珠江静澜、象山樵歌、荔湾渔唱。

清代

粤秀连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镇海层楼、浮丘丹井、两樵云瀑、东海渔珠。

古祠流芳(陈家祠

湿地唱晚(南沙湿地)

荔湾胜境(荔枝湾涌)

世易时移,沧海桑田,

羊城八景已变了好几番,

但有些景色,还是存续了几百年,

构成了广州独特的古城记忆,

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大通烟雨”!

“大通”是指“大通寺”,“烟雨”是指大通寺内的烟雨井。

始建

大通寺位于大通津(今花地河)口东南侧,由达岸禅师始建于南汉时期,时称宝光寺

寺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建筑,天王殿前的天阶上还开凿了一口深井,叫“龙霞井”。

易名

政和六年(1116年),广州经略使陈觉民奏请朝廷,寺院改名为“大通慈应禅院”,大通寺因而得名。

北宋时,“龙霞井”也改称为“烟雨井”。

那时的大通寺十分热闹,它附近的大通滘(今花地河),是当时西江、北江航船必经之地。

大通滘水深河阔,风平浪静,发展成宋代广州一大港口——大通港。大通寺以南,则是广州八大镇之一“大通镇”。

曾为两朝羊城八景

“大通烟雨”在宋、元两朝都被列入羊城八景之中,“烟雨井”与中山纪念堂旁边的“越王井”并列为广州历史上两大著名古井。

这个烟雨井有什么奇妙之处,

能跻身羊城八景之列?

据古籍记载,烟雨井在大通寺中,晨曦初散,常袅轻烟,是谓“大通烟雨”。

清康熙《南海县志》卷二载:“烟雨井(龙霞井)在风雨来临之前,井中会冒烟霞;天气晴朗,从井口可看到白鹅潭之帆影,夜深人静从井口可以隐约听到白鹅潭传来弦歌之声。”

又传烟雨井通白鹅潭,一次寺中水工挑水时不慎把扁担掉落井中,后来在白鹅潭上发现,故有“扁担放井流,白鹅潭上收。阳光照船影,井口见船浮”的民谣。

大通寺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

最大一次重修是在清康熙六年,寺院的范围比原来更大,到清嘉庆十七年,时任两广总督还明文指定,海幢、花地(即大通寺一带)为外国人旅游点,“大通烟雨”正式成为国际旅游胜地。

除了是旅游胜地外,大通烟雨更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大通烟雨景观最热闹的时节是每年的元宵灯节和盂兰节。逢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大通古寺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当年康有为曾在光绪二十二年“人日”游花地时写下“烟雨井边春最闹”之句。

寺毁井藏,湮没百年

民国初年,广州社会动荡,曾是广州游览胜地的大通烟雨,日渐衰落,古刹惨遭破坏。

1939年初,日军占领芳村同安坊,拆毁寺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烟雨井也被断砖残瓦堆埋在地下,千年古迹遂为废墟。

上世纪50年代,大通寺旧址上建成了广州果子食品厂,烟雨井被填埋,“大通烟雨”石牌坊也被拆毁。

“大通烟雨”牌坊

“烟雨井”今犹在

2004年7月,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

经过2个多月搜寻挖掘,

终于让“烟雨井”重见天日。

烟雨井的构筑方法考究,石圈叠砌,为广州地区仅见。

考古学家们在清理古井内及周边地带时,还发现了一大批从宋代至清代的陶瓷器皿和钱币。

有些瓷器的底部还清晰地刻有“大通”的字样。

在钱币中,以“咸丰乾亨”的铅币最多,足有上千枚。这些珍贵陶瓷、钱币、见证了旧羊城八景之一——“大通烟雨”的兴盛和衰落。

大通烟雨井,今位于荔湾区花地街新隆沙社区芳村大道中344-360号恒荔湾畔亭内。

如果你刚好路过花地河附近,

可以去看看恒荔湾小区里古老的烟雨井,

有缘人说不定还能看到

“晨曦初散,常袅轻烟”的奇观呢!

来源:丝路云帆。

声明:相关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属来源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f9ab095459b0f9811370b2a984bf5f43a3f5ab27

声明:此文由 文化广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