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一教授在民间收“破烂”,如今居然建成一座收有藏品估值超2亿的博物馆

贺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族群迁移聚居的地区,也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最早的交汇地之一。

这里生活着汉、瑶、苗、壮等18个民族的20多个族群,各族群多姿多彩的服饰、建筑、饮食、歌舞、信仰、语言和礼俗等独特文化,是“南岭民族走廊”族群文化宝库,更是天然的文化博物馆

在贺州学院里的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舍面积2500㎡,藏有当地各族群文化实物等各类展品近两万件,包括宋代上寺钱监遗址出土的冶炼遗存物等实物千余件。

里面设有8个专题展示厅分别展出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文书、钱币矿冶、木雕、灯具、石雕、粑文化和家谱等内容。

下面,跟着麒大宝一起去看看这些有着历史记忆的藏品吧~

在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麒大宝认为最具看点的是族谱展厅。这里共收录自清至当代族谱共8000余册,其中包含汉族、瑶族、壮族等民族共130个姓氏756个家族家谱,地域覆盖长江流域的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及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主要省区。

族谱展厅收藏、保存的族谱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居华南、西南地区之首,可详细了解各民族渊源与发展。

在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展厅,我们可以看到各族群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宗教用具、服饰工艺品、度量衡展、种类完整的芦笙展、民间文献等文化实物,展馆还收藏录制各种民间节庆、婚礼、度戒仪式和歌谣等声像资料光盘。

图下这个展品是古人用于养青蛙防贼的,在里面养了青蛙然后放在院子里,夜晚当有人经过时青蛙会停止叫声,自然也会引起主人家的注意和防范。

而这件展品是最早的捕鼠器,看到这个真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与智慧。

在契约文书展厅里,有展出从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契约文书,内容上涉及土地、田塘、林木、房屋等的买卖或租赁,有白契,也有经官方认证盖有官印的红契。

合约精神在先辈们手里就有了,只是当年叫契约,也比较简单,就一页纸。

还有手抄文献,在内容上有宗教经书、歌谣、戏曲唱本和诗词等,这个展厅共搜集了当地契约文书3000余件。

在矿冶钱币展厅,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代到新中国成立后贺州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材质的钱币与矿冶遗址出土文物

展品中最具特色的有贺州上寺冶金铸钱遗址出土的铁钱、中国货币史上极为特殊的一种钱币——夹锡铁钱;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出土的几种年号钱;五代十国用来铸钱的铅锭以及南明王朝的各种钱币以及民国时期广西各地印刷的纸币,让人大开眼界,大涨见识。

贺州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贺州明清至民国时期木雕工艺作品2000余件。

木雕工艺品涵盖六大门类一百多种,包括门窗、家用器具、神龛、神灵、面具及牌匾。

农村,竹篮是小时候常用的工具,用竹篾编成的容器,上面有提梁,可用来装菜,洗衣,盛物。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细分为针线篮、菜篮、礼篮等等。

咦?这么长的竹棍是枪吗?No!No!No!这是芦笙,古称卢沙,是苗、侗、瑶、水等民族的民间吹奏乐器,逢年过节,村寨里都要举行各式各样的芦笙会,他们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在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收藏有13套芦笙,包括该种乐器的全部68个音调,是目前时间上音调最全的第一个“芦笙基因库”。

杖头木偶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独具特色,在古代称为“杖头傀儡”、“傀儡子”、“弄傀儡”、“傀儡戏”等,与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铁枝木偶戏并称中国四大木偶戏。

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也收藏有一批形象生动的木偶人,都是在处于濒危状态中收集而来。

瑶乡织绣岭无山不有瑶,贺州瑶家姑娘靓丽聪明,心灵手巧,擅长编织,在馆内也是藏着许多瑶绣藏品。

古代,一个男耕女织的时代,所用的农具也是很有特色。比如说牛轭,是牛耕田时用,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与犁铧配套使用,用“人”字形的树杈做成的农具。

古代蓑衣用箬竹叶编制而成,像衣服一样披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贺州过山瑶的竹叶蓑衣不分上衣与下裙两块,而制成一整块并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

这个像一只手的农具叫木耙,木耙是利用自然树枝削成,一端为长柄把手,一端可为6齿齿不等,形如长木梳,用于平地晒谷晒玉米和黄豆等。

这些在民间似乎是随手一丢的“过时废旧”,可在该校李晓明教授眼中却是珍贵宝贝。

据说,10年前李晓明教授来到贺州学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投身到广西多样性族群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事业中。

为了抢救、保护和展示南岭民族走廊多民族多族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贺州学院博物馆从2007年开始筹建。

在李晓明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深入贺州的崇山峻岭,采集到各族群文化实物15000余件,矿冶与钱币文化实物3000余件,成为研究贺州历史文化不可复制的宝藏,目前据说展馆展品估值已超2亿元。

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贺州历史文化的遗珍,仿佛都在诉说着贺州这座寿城的历史变迁,展现着贺州璀璨的民俗文化,我们要像李晓明教授那样,用心去鉴赏、保护和传承这些遗珍。

本期至此 谢谢观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Hash:8840ceb57f43d1e37875c74745b315731ffa7a3d

声明:此文由 长寿贺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