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战兵工遗址群总部被发现 曾是俞大维办公室

渝中枇杷山城步道附近的3栋老建筑,竟然隐藏着抗战时期抗战大后方兵工生产的总部!

日前,这一新发现被三峡博物馆给予证实!最近两天,重庆时报记者走访多名专家得到证实,目前保留的三栋建筑,很可能就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的办公室,直接领导为主管军政部的何应钦。目前,这3栋建筑已经被重庆文物部门保护起来,避免消失。

旧址位于山城步道旁

位于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巷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就藏在山城步道上,很多人每天都会经过,却不知道这竟然会是文物旧址。

重庆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山城步道往上走,左侧呈阶梯状有序排列着三栋老房子,都用蓝色的塑料瓦遮盖着,墙面已经斑驳,乍一看,还以为是三栋黄色的建筑。每栋建筑都有三扇同样的红色木门,两扇窗户,窗户上的玻璃有部分也早已不见。沿着扶梯往上,最高那栋建筑的门外,用水泥筑了一座洗手台,木门敞开着,四周都爬满了青苔。

这,就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现在的模样。

重庆抗战兵工生产的总部

随后,重庆时报记者找到发现此建筑的三峡博物馆抗战史专家张荣祥,他说,这个遗址,是根据档案及老地图标注确认,当年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应该就是在这里办公,主管着整个重庆,乃至大后方的兵工生产,而这个遗址就是整个重庆抗战兵工遗址群的总部。

根据重庆市档案局收集资料,重庆兵工在抗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1938年各兵工厂相继在重庆复工起至1945年抗战胜利时止,在重庆的第二十一、二十四、五十等兵工厂,共生产各种枪弹85414万发,步枪293364支,轻机关枪11733挺,火炮13972门,炮弹598.2861万颗,各种兵工器材71746.9万公斤。

“可以想象,这些武器和弹药应用于抗日战争之中,其所起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重庆档案局收集处处长,抗战史专家唐润明说。

而这些生产指令,都会从军政部兵工署发出。唐润明还说,当年国民政府西迁,兵工署隶属军政部,加上军工生产有保密性和重要性,这个地方很可能当年都不为外人所知。

主人曾是蒋介石亲信

这3栋老建筑曾经的主人俞大维,也是一位传奇人物。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母亲,是俞大维的姑母。1925年,俞大维的一篇论文刊载在德国最著名的数学杂志上,他是在该杂志发表文章的第一位中国人。几年后,华罗庚亦在该杂志发表论文,成为第二个中国人。俞大维在重庆期间,华罗庚一家也逃难到重庆。俞大维帮他找了房子,两家人住得很近,便于探讨数学。

作为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抗日战争期间,俞大维领导兵工企业坚持生产,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兵工生产和研发体系,于是被誉为中国的“兵工之父”。

公开资料显示,俞大维当时的直接领导是是军政部的何应钦。而俞大维的一生与蒋介石密不可分。在俞大维任职兵工署长期间,为了兵工厂的撤迁,蒋介石破例在汉口召见他。在这以前和以后,,蒋介石对俞大维的工作没有任何不满。

现存3栋建筑 予以原址保护

重庆时报记者了解到,根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对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的考证,重庆市文物局初步认定了,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巷,就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

相关文物保护单位表示,会对这处新发现文物建筑暂停拆除并且予以原址保护。此外,还将开展现状踏勘,摸清遗址现状后,会按照《重庆市抗日战争遗址保护利用办法》的规定,开展抗战遗址认定工作。

同时,相关文物部门正在加强该处抗战遗址的管理与巡查工作,以确保该出抗战遗址的安全。

重庆时报记者 任重 实习生 陈钰颖 cqtimes100565

Hash:5a4f86ce951ce1af2bd661588ee09b22976dd70b

声明:此文由 重庆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