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410年时间的四座都城

楚都的变迁

楚国从公元前11世纪立国到公元前3世纪灭亡,历时800余年。楚国都城到底有几处?现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终楚之世,始都“丹阳"。丹阳之后楚国国都通称为“郢都"。按迁移顺序分别为:鄢(yān)郢、纪郢(南郢)、陈郢(yǐng)、寿郢。

丹阳

目前倾向于在丹(湖北丹江口)、淅(河南淅川)和南漳。从周成王三年熊绎(yì)建都至楚文王始都郢,历时410年。

鄢郢(楚皇城)

故址在今宜城市南7.5公里的郑集镇皇城村。从楚文王公元前689年“始都郢",到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迁郢于鄀,历十余君,达180余年。

南郢(纪南城

故址在今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兴建于楚惠王中后期(约公元前455年前后),废止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历十余君,达200多年。

平粮台遗址考古发掘

陈郢

故址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平粮台。从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破南郢,楚东迁于钜阳,陈郢作为楚国都城仅25年。

寿郢

楚人平地建起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楚国最后的国都。自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东徒寿春,到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楚国在此建都仅19年。

楚国的别都

楚国的别都很多,目前公认的有鄂、鄢、鄀(ruò)、西阳、陈、蔡、不羹、穰、城阳项城等。

位于今湖北宜城境内。鄢之得名有两说,一说认为鄢为西周初封国,原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因被郑武公所灭,遗民南徙于湖北宜城,后人楚。一说认为今宜城境内原本有一却姓小国鄢,其国名可能得名于鄢水。无论上两说孰是敦非,鄢位于湖北宜城境内是毫无疑问的。楚灭鄢时至迟在楚灵王三年(公元前538年),该年楚国兴兵伐吴,顺便灭了沿途小国赖,并迁赖国遗民于鄢,说明此时鄢已归楚。鄢立为别都在楚迁赖民后不久,楚惠王时,楚国发生白公之乱,楚平王的孙子白公胜为报郑国人杀父之仇,请楚令尹子西讨伐郑国,子西不从。后晋国攻打郑国.,楚国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迁怒于子西,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借败吴师于慎,以献捷名义人郢,乘机劫持惠王,杀了子西、了期、子闾等,企图别立楚王,后叶公子高举兵人郢,平息白公之乱,这次劫难,郢都受到损伤,惠王为了避免白公余党再次判乱,一度迁都于鄢,旋又“迁回郢都"。唐余知古《渚宫旧事》云:“昭王避敌迁都,惠王因乱迁郾(鄢),即立复归……”又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83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曾“好会于鄢"。多个楚王在鄢都有重大活动,说明鄢为楚之别都有相当长时间。鄢都废于何时?据文献记载很有可能是秦将白起拔郢的前一年,即公元前279年。《史记·十二诸候年表》:“(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拔鄢、西陵。"《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鄢故城位于宜城的何处.对此存有二种说法。一种认为在宜城县南.《括地志》:“……又率道县南九里有故鄢城,汉惠帝改曰宜城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宜城》:“鄢城在宜城县西南九里,古鄢子国,楚名鄢县,鄢,楚之别都。”今人有的以考古发现的宜城楚皇城遗址为楚之鄢都。还有一种认为在宜城县北约20里处的蛮河边。

鄀与鄢相邻。史书上常以鄢鄀并称。最初的鄀在陕西商密,为一鄀氏建立的小国,后被楚征服,移其民到南郡宜城县境,仍以鄀称。鄀都成为楚别都在楚昭王时期。据《史记·楚世家》载,楚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6年)吴师逆淮而上进攻楚国,大败楚国的舟师,顺汉水而下,直逼楚郢都,楚昭王害怕灭国之灾,把都城迁到了鄀。

鄢郢大事件

武王伐随

春秋早期楚武王为经营汉东,曾三次伐随。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06年)春,武王熊通侵随,进驻随国瑕地,使大夫章求和,随人亦使少师主持和谈。武王“毁军而纳少师”,言和撤兵。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夏,武王以随不参与诸候沈鹿之会,兴兵进伐,驻军汉、淮之间。同年秋,武王与随谈和而后退兵。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春,武王第三次伐随,卒于征途中。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率师开道筑桥,建筑营垒,兵临随国都下。随人惧而求和。

屈重假武王之命入盟随候,且请为会于汉而还。事见《左传》桓公六年、八年及庄公四年。此后随人在较长时间内依附于楚。《史记·楚世家》所叙武王侵随较略,与《左传》有异。

屈瑕伐罗

楚、罗间的一场战争。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春,莫敖屈瑕率师讨伐罗国。屈瑕倨傲轻敌,独断专行。到达鄢水,楚师渡河不成行列,又不设防。进人罗境,即遭到罗国、卢戎两军的联合夹击,结果楚师惨败。返师途中,屈瑕自缢于荒谷。事见《左传》桓公十三年。

始都郢(楚皇城) 楚国发展到楚文王时,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历史。四百多年来,楚人历尽艰辛,自强不息地把楚国从初封疆域不过百里的嬴弱小国,建成了一个“蛮夷皆率服''的强盛国家。楚要想趁势发展,就必须走出“辟在荆山”的丹阳,把触角向外伸展。因此,楚人迁都已是势在必行了。迁都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大事。楚人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周围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形势之后,发现汉江中游宜城河谷平原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建都之地。这是因为,宜城河谷平原扼据于荆州、襄阳两地之间,东有随枣走廓,西有沮漳(今蛮河)河谷地带。从这里向北可进击中原,向南可征伐百越,向东可威慑汉阳诸候,向西可吞并群蛮之地,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加之宜城河谷平原是因汉江与蛮河(古为沮漳河)冲积而成,土地肥沃疏松,舟楫灌溉便利,是一个自古农业经济都高度发达的区域。于是,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的当年(公元前689年)就将国都由丹阳迁到了宜城河谷平原上,其具体的位置就是今宜城市南的楚皇城古城址,史称“文王始都郢”。

楚国自文王始都郢,到秦将白起拔郢,其间又经历了四百余年。在这四百余年里,尽管楚于公元前505年将郢都迁至江陵的纪南城,但宜城仍然是楚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楚国正是凭借了这一重要战略位置,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行动。首先是春秋时期,楚人北渡汉江,一举灭掉了邓、申、吕、缯、应、息等国,进而又继续北上,在败晋国之师于必之后,围攻宋国,迫使鲁、宋、陈、郑等中原诸国,依属于楚国,使楚庄王当上了中原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楚悼王以吴起为将南平百越,占据苍梧;楚威王用兵东灭越国之后,楚国已是“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终春秋战国一世,楚国先后灭国达五十年之多,其强盛时的疆域:东至海滨,南达云南境地,西到川西,北据豫南,整整占有了南半个中国。然而这一切莫不是楚人都郢之后的结果。由此可见,楚郢都在楚国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吴师破郢

虽然发生于楚昭王之时,但却起因了其父楚平王。楚平王昏庸、奢淫。他重用奸臣费无忌,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赶走了与平王一道起事有功的朝吴,接着又加害于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进而献计楚平王用伍奢为诱饵召其二子杀之。于是,平王派人去召伍奢的长子伍尚和次子伍员(即子胥)。结果伍尚归,其父一起被平王杀死。而伍子胥则逃往吴国。

吴国听从伍子胥的建议,推行了一系列的富国安民政策,使吴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公兀前506年,即楚昭王十年,从楚国归来的唐、蔡国君为雪被拘于楚的耻辱,来到吴国请求联合出兵攻打楚国,吴国立即与唐、蔡组成联军,进攻楚国。吴师渡过汉水南下,迅速地攻陷了楚郢都(今宜城市南的楚皇城)。楚昭王被迫逃到随国(今随州市)避乱。吴师人郢后,对楚后宫进行了大肆地掠抢。伍子胥还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杀兄之仇。这时,伍子胥先前的好友申包胥看到吴师这样对待楚国,就跑到秦国搬兵救楚。开始秦国不肯,申包胥就靠在秦宫庭的围墙上哭了七天七夜,哭得眼睛泣血,终于感动了秦王,派子蒲,子虎帅战车五百乘救楚,才使楚昭王归郢复国。吴师破郢,是楚自建国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它不仅使楚国在中原的霸业彻底垮台,而且还在楚人的心中造成了很深的余悸,以致于两年后(公元前504年),吴国军队仅在繁阳(今新蔡县北)打败了子期所率的楚军,就立刻引起了楚国国内的一片惊慌,急忙将郢都迁至于鄀(今钟祥市乐乡关二带),史称楚昭王都鄀。

不仅如此,吴师破郢还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在楚皇城的周围还保留着与吴师破郢相关连的地名和传说故事。如流经楚皇城西南的百里长渠,又名“拖锹沟”,传说是伍子胥引蛮河水冲郢都时所挖的。位于楚皇城南的捞尸湖、晒尸台,传说是伍子胥挖掘楚平王尸体、晒尸、鞭尸的地方。

白起拨鄢

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秦大良造白起复伐楚,一举攻占楚郢都,又东取竟陵、安陆。楚师溃败,顷襄王东奔城阳。事见《史记·楚世家》、《秦本纪》。

Hash:1d5739a7a2d562f895253000581eae073fa4c3c3

声明:此文由 考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