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周至县骆峪镇骆峪村!

周至县古名“盩厔县”,在尧舜时代就是“古骆国”的封地,西汉太初元年在终南故城设置古盩厔县,属扶凤郡管辖。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山峦重叠为“盩”,流水曲折为“厔”,故以盩山厔水而得县名“盩厔”,这个是主流的说法。另说“盩厔”是周人歃血明誓的宗庙民国十四年《重修盩厔县志》载:“盩厔是文武二王式化之地。”设县至今2000余年。因“盩厔”二字过于生僻,1964年以同音字“周至”所代替。

秦岭北麓的周至县辖境有“九口十八峪”之说,其中有骆峪,去的人不多,知道的人不少。骆峪是傥骆古道的北口,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的主要交通要道。从上古骆国算起4000余年间留下了太多的传奇。从西安向南到终南山下,走环山公路一路向西过鄠邑区直到周至县马召镇,沿环山路在向西北而行,向北是广济镇,向南进山就是骆峪镇。

骆峪镇驻地在骆峪村,村镇之名皆得名于“骆峪”,骆峪此地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第三个儿子骆明的封地,史称“古骆国”,骆峪正是得名于此。今骆峪有老庙台遗址传说就是骆明墓地。清乾隆五十年《周至县志》载:“骆谷,盖古骆国也”。大概在商朝时期,古骆国被废弃。《广两曲志》:“五帝时,鲧父骆明封干骆,为骆国。商兴,郝存,骆废”。今西骆峪水库南侧,有巨石相磊为台,传说为骆国古城

骆明就是鲧的父亲,鲧因封地的崇国(今鄠邑区)爵位为伯爵,又称“崇伯鲧”。《路史·各国记》:“骆,鲧父之国,京兆宜寿县有骆谷,故盩厔地”。崇伯鲧就是大禹的父亲,《连山易》记载:“鲧封于崇。鲧,禹父”。据《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系鲧也”。所以骆峪曾有纪念鲧的白马祠遗址,可惜现在埋没水下。

《史记》记载:“鲧仕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摄位,杀鲧于羽山,而举其子禹以代。禹痛父罔功,克自勤励,八年间三过其门而不入”。

今鄠邑区涝店镇余姚村古名“禹王村”,传说就是大禹的故里。余姚村旁边的三过村相传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清康熙《户县志》、《关中胜迹图》、清乾隆《户县新志》、民国《重修户县志》均记载三过村为“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之地。今骆峪水库东侧,原称东骆峪,是一条山谷,传说是大禹的出生之地,所以叫“禹谷”。

骆峪原分东骆峪和西骆峪。骆峪村在清朝时期此地称“欢乐里”,东骆峪遭洪水而毁,现在所说的骆峪多指西骆峪。 民国后期隶属马召乡。解放后称骆峪乡,1956年并入翠峰乡,1958年转属广济乡,2011年撤骆峪乡设骆峪镇。骆峪村地广人稀,村民一千左右,座居深山,风景秀丽,是天然氧吧。峪口东侧山顶有传说中的商朝比干丞相之墓。

骆峪又称骆谷,是傥骆道的入口,傥骆道为入蜀要道,《周至县志》:“骆谷在县西南三十里。又南八十里为十八盘,又南十里至河底为故骆谷关,通洋县”。《元和志》:“骆谷道,汉魏旧道也。武德七年复开”。《地理通释》:“谷长二百二十里。谷之东五里为新口谷,谷东有黑凤山。又东二里为熨斗谷,又东二里为虎谷,又东五里为黑水谷”。正因如此骆峪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南伐巴蜀,北攻长安的军事要冲,千年间更是烽烟不断,兵火连连。

对于骆谷战事,史籍记载颇多:三国时期魏国正始五年,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0余万步骑向汉中进发,前锋抵骆峪。蜀汉中守兵不足300人,凭险据守,王平为后援。曹爽挥兵进入骆峪数百里,蜀军据险对抗,魏兵不得进。参军杨伟对曹爽指陈利害,曹爽撤兵。甘露三年,魏国征东大将诸葛诞反于淮南曹魏分调关中兵东下。蜀国大将姜维乘虚向关中进兵,率领1万余人出骆峪,经骆峪神灵山。这时,长城戍囤的谷粮很多,守兵少,听到姜维将到,众人恐惶。魏大将司马望拒守,邓艾亦领兵自陇来援,姜维引兵屯芒水(今黑水峪),依山为营。邓艾傍依渭水固守。蜀军几次挑战,司马望、邓艾均不应战。景元四年,魏国大将钟会率兵10万进驻骆峪,令牙门将许仪在前开道,固桥穿洞。因路面太虚,马蹄陷入,许仪被斩。

西晋建兴元年,梁州(今汉中)刺史张光派巴汉兵将,驻骆峪。东晋义熙六年,桓石绥在骆峪口起兵,据城西唐朝至德二年采访宣慰史崔光远与安庆绪叛军在骆峪作战,官军败。广明元年,黄巢义军入关,僖宗急速逃入骆峪。凤翔节度使郑畋坐镇周至,与其他节度使配合,对长安黄巢义军形成包围态势。南宋绍兴十年,金兵进犯永兴军,周至王俊在东骆峪击败金兵。清朝康熙十五年反清义军由将军杜学、总兵李梅率领3000兵,出西骆峪,屯娘娘山。民国时期,“十大县”匪兵也曾盘踞骆峪。现在的骆峪,已经开始整合旅游资源,相信不久此地会成为一处极具人文历史气息的旅游佳地。来源:睁眼看西安,周至人(感谢周至自媒体运营的朋友提供资料)

Hash:63b0e645fd0d7761eebc4730c54895822e1f87ec

声明:此文由 骆姓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